2025年4月26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北京召開國際顧問專家委員會2025年會議,來自全球知名食品安全機構的多位權威專家與中心業務部門技術骨干等共50余人參會。會議圍繞食品安全前沿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會議由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和技術總師吳永寧共同主持。
中心主任李寧做會議致辭。她回顧了委員會13年發展歷程,感謝國際專家對中心在風險監測、評估、標準制定等領域的支持。她指出,中心已建成覆蓋全國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和風險評估技術體系,未來將聚焦氣候變化、新技術應用等全球挑戰,加強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風險預警中的應用。
會上,中心6位科研骨干分別就沙門氏菌風險評估、新一代毒理學技術、紫外線吸收劑污染、食品安全標準及國際合作等議題作報告,展示了中國在微生物溯源、替代實驗模型、新型污染物監測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國際顧問專家高度評價報告的科學性和創新性,圍繞“同一健康”數據共享、新技術監管轉化、國際標準協調等議題提出30余項建議。
會議達成三點核心共識:科學創新是食品安全治理的核心驅動力;全球協作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選擇;監管實踐需平衡安全、發展與可持續性。
此次會議不僅是中國食品安全科研成果的“閱兵式”,更是全球風險治理的“思想盛宴”。隨著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十四五”規劃的深入實施,中國正從食品安全技術的“應用者”轉變為全球標準的“共建者”,通過持續深化國際協作,將為守護14億人“舌尖上的安全”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日期:2025-05-13
會議由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和技術總師吳永寧共同主持。
中心主任李寧做會議致辭。她回顧了委員會13年發展歷程,感謝國際專家對中心在風險監測、評估、標準制定等領域的支持。她指出,中心已建成覆蓋全國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和風險評估技術體系,未來將聚焦氣候變化、新技術應用等全球挑戰,加強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風險預警中的應用。
會上,中心6位科研骨干分別就沙門氏菌風險評估、新一代毒理學技術、紫外線吸收劑污染、食品安全標準及國際合作等議題作報告,展示了中國在微生物溯源、替代實驗模型、新型污染物監測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國際顧問專家高度評價報告的科學性和創新性,圍繞“同一健康”數據共享、新技術監管轉化、國際標準協調等議題提出30余項建議。
會議達成三點核心共識:科學創新是食品安全治理的核心驅動力;全球協作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選擇;監管實踐需平衡安全、發展與可持續性。
此次會議不僅是中國食品安全科研成果的“閱兵式”,更是全球風險治理的“思想盛宴”。隨著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十四五”規劃的深入實施,中國正從食品安全技術的“應用者”轉變為全球標準的“共建者”,通過持續深化國際協作,將為守護14億人“舌尖上的安全”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