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8至19周(4月25日至5月8日),受遠洋船隊集中返航及秘魯捕撈量大幅增長影響,東南太平洋魷魚價格整體出現下行趨勢;相比之下,西南大西洋(線外)魷魚價格則維持小幅上漲,呈現分化格局。
東南太平洋:現貨激增,主流品種價格普跌
兩周內,浙農中心東南太平洋魷魚累計成交11,049噸,平均結算價約為24,548元/噸。大頭、原條、片子等主力規格結算價普遍下調,降幅控制在1000元/噸以內;尾尖、魷魚頸等少量成交品種則出現上漲。
從交易結構看,特小原條單品交易量最高,超過3000噸,其次是小原條與片子,均超過2000噸。中大原條綜合報價下跌超2500元/噸,跌幅最為明顯。
此次價格調整主要受遠洋魷釣船集中返港影響,魷魚現貨在港激增,加上赤道漁場資源回暖,整體供應壓力上升,市場價格承壓。
產地情況:秘魯捕撈大增 國內產量逐步回升
據秘魯生產部(PRODUCE)數據顯示,2025年3月該國漁業GDP同比增長29.1%,其中魷魚上岸量達5.7萬噸,同比增長170.4%,對全球市場形成一定壓力。
我國遠洋捕撈平均單船產量由前期的700-800噸提升至850噸,捕撈節奏加快,加劇市場供需失衡。
西南大西洋:局部缺貨支撐價格小幅上行
同期,浙農中心西南大西洋(線外)魷魚成交量達545噸,以200-400g中等規格為主,平均結算價為37,044元/噸,創下年內新高。部分品類價格漲幅在600元/噸以內。
雖然阿根廷專屬經濟區整體產量下降,但得益于此前高產,現貨仍具價格優勢。阿國北緯39°S海域的小型魷魚價格已從年初的3000比索/公斤(約合3.32美元/kg)回落至2200-2400比索(2.44-2.66美元/kg)。
其他產區:西北太平洋穩定、印度洋零交易
西北太平洋市場交投清淡,成交67噸,價格維穩,主力規格300-500g小漲1000元/噸;印度洋則連續兩周無成交,僅報價略有下行。
市場觀察:短期震蕩下行,中長期仍存支撐
隨著更多運輸船和魷釣船返港,現貨壓力持續加碼,短期內價格仍有回調空間。需求端受高價影響采購趨于謹慎,加之全球貿易政策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市場觀望情緒濃厚。
中長期來看,夏季消費旺季或對市場形成支撐,全球資源管理政策也將成為價格企穩的重要因素。建議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庫存管理、審慎接單布局,適應震蕩行情下的靈活經營需求。
日期:2025-05-12
東南太平洋:現貨激增,主流品種價格普跌
兩周內,浙農中心東南太平洋魷魚累計成交11,049噸,平均結算價約為24,548元/噸。大頭、原條、片子等主力規格結算價普遍下調,降幅控制在1000元/噸以內;尾尖、魷魚頸等少量成交品種則出現上漲。
從交易結構看,特小原條單品交易量最高,超過3000噸,其次是小原條與片子,均超過2000噸。中大原條綜合報價下跌超2500元/噸,跌幅最為明顯。
此次價格調整主要受遠洋魷釣船集中返港影響,魷魚現貨在港激增,加上赤道漁場資源回暖,整體供應壓力上升,市場價格承壓。
產地情況:秘魯捕撈大增 國內產量逐步回升
據秘魯生產部(PRODUCE)數據顯示,2025年3月該國漁業GDP同比增長29.1%,其中魷魚上岸量達5.7萬噸,同比增長170.4%,對全球市場形成一定壓力。
我國遠洋捕撈平均單船產量由前期的700-800噸提升至850噸,捕撈節奏加快,加劇市場供需失衡。
西南大西洋:局部缺貨支撐價格小幅上行
同期,浙農中心西南大西洋(線外)魷魚成交量達545噸,以200-400g中等規格為主,平均結算價為37,044元/噸,創下年內新高。部分品類價格漲幅在600元/噸以內。
雖然阿根廷專屬經濟區整體產量下降,但得益于此前高產,現貨仍具價格優勢。阿國北緯39°S海域的小型魷魚價格已從年初的3000比索/公斤(約合3.32美元/kg)回落至2200-2400比索(2.44-2.66美元/kg)。
其他產區:西北太平洋穩定、印度洋零交易
西北太平洋市場交投清淡,成交67噸,價格維穩,主力規格300-500g小漲1000元/噸;印度洋則連續兩周無成交,僅報價略有下行。
市場觀察:短期震蕩下行,中長期仍存支撐
隨著更多運輸船和魷釣船返港,現貨壓力持續加碼,短期內價格仍有回調空間。需求端受高價影響采購趨于謹慎,加之全球貿易政策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市場觀望情緒濃厚。
中長期來看,夏季消費旺季或對市場形成支撐,全球資源管理政策也將成為價格企穩的重要因素。建議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庫存管理、審慎接單布局,適應震蕩行情下的靈活經營需求。
日期: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