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
陸續接報多起
由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
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
通過歸因分析
特作以下風險提示
↓↓↓
01
什么是產氣莢膜梭菌?
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厭氧菌,廣泛分布于污水、土壤等環境及人和動物腸道中。
產氣莢膜梭菌既有“莢膜”護體,又可產生“芽胞”休眠,可以抵抗高溫、冷凍、高壓等各種環境不利條件,待到適宜的生存條件時,便可結束休眠狀態,繁殖產毒。
02
產氣莢膜梭菌的危害是什么?
產氣莢膜梭菌具有異常迅速的生長繁殖能力,可分泌多種毒素,不同毒素可引起特定的疾病和癥狀,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瀉、腹部痙攣性疼痛、脹氣,每日腹瀉次數可高達十余次,水樣便或稀便,伴腐敗性惡臭,嘔吐、惡心、頭痛癥狀較少見,一般不發熱。
重癥者有虛脫、痙攣、意識障礙及腸出血、壞死等癥狀。潛伏期一般為2~36小時,癥狀多于48小時后緩解,除老幼體弱者外往往預后良好。
03
哪些情況容易中招?
大塊肉沒煮透
比如整只雞、燉肉,如果內部沒完全熟透(中心溫度不夠),細菌可能存活。
剩菜放涼太久
煮好的食物如果慢慢降溫,在5℃~60℃的環境(比如常溫下)放超過2小時,細菌會瘋狂繁殖。
集體食堂風險高
學校、單位食堂的批量飯菜,如果儲存不當,容易成為“重災區”。
剩菜復熱不徹底
吃剩的肉菜如果只是簡單加熱,可能殺不死細菌。
04
如何進行防護?
烹飪時這樣做
徹底煮熟肉類:用溫度計測肉的中心溫度,至少達到70℃且超過1分鐘(或煮到沒有血絲)。大塊肉最好切小塊再煮。
快速冷卻分裝:煮好的菜別在桌上放太久。2小時內分裝成小份,用冰水或冰箱快速降溫到5℃以下。
儲存和加熱要注意
剩菜及時冷藏:2小時內放進冰箱,吃之前加熱到滾燙(湯汁煮沸)。
別反復解凍:冷凍的熟食解凍后一次吃完,切忌反復凍融。
廚房衛生別偷懶
生熟分開:切生肉的刀和案板,別直接用來切熟食或水果。
勤洗手:處理生肉后、吃飯前,用肥皂認真洗手20秒。
05
中毒了怎么辦?
01
典型癥狀
吃完6~24小時后,突然肚子絞痛、拉水樣便(可能一天十幾次),輕癥一般1天左右會好轉。
02
緊急處理
多喝水防脫水,嚴重時(如虛脫、便血)立即就醫。
03
報告疫情
如果多人同時出現癥狀,保留可疑食物并聯系當地疾控部門。
一句話總結
煮肉要透、剩菜速凍、生熟分開
這三招能讓你遠離
產氣莢膜梭菌的“偷襲”
文章來源: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
日期:2025-05-10
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
陸續接報多起
由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
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
通過歸因分析
特作以下風險提示
↓↓↓
01
什么是產氣莢膜梭菌?
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厭氧菌,廣泛分布于污水、土壤等環境及人和動物腸道中。
產氣莢膜梭菌既有“莢膜”護體,又可產生“芽胞”休眠,可以抵抗高溫、冷凍、高壓等各種環境不利條件,待到適宜的生存條件時,便可結束休眠狀態,繁殖產毒。
02
產氣莢膜梭菌的危害是什么?
產氣莢膜梭菌具有異常迅速的生長繁殖能力,可分泌多種毒素,不同毒素可引起特定的疾病和癥狀,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瀉、腹部痙攣性疼痛、脹氣,每日腹瀉次數可高達十余次,水樣便或稀便,伴腐敗性惡臭,嘔吐、惡心、頭痛癥狀較少見,一般不發熱。
重癥者有虛脫、痙攣、意識障礙及腸出血、壞死等癥狀。潛伏期一般為2~36小時,癥狀多于48小時后緩解,除老幼體弱者外往往預后良好。
03
哪些情況容易中招?
大塊肉沒煮透
比如整只雞、燉肉,如果內部沒完全熟透(中心溫度不夠),細菌可能存活。
剩菜放涼太久
煮好的食物如果慢慢降溫,在5℃~60℃的環境(比如常溫下)放超過2小時,細菌會瘋狂繁殖。
集體食堂風險高
學校、單位食堂的批量飯菜,如果儲存不當,容易成為“重災區”。
剩菜復熱不徹底
吃剩的肉菜如果只是簡單加熱,可能殺不死細菌。
04
如何進行防護?
烹飪時這樣做
徹底煮熟肉類:用溫度計測肉的中心溫度,至少達到70℃且超過1分鐘(或煮到沒有血絲)。大塊肉最好切小塊再煮。
快速冷卻分裝:煮好的菜別在桌上放太久。2小時內分裝成小份,用冰水或冰箱快速降溫到5℃以下。
儲存和加熱要注意
剩菜及時冷藏:2小時內放進冰箱,吃之前加熱到滾燙(湯汁煮沸)。
別反復解凍:冷凍的熟食解凍后一次吃完,切忌反復凍融。
廚房衛生別偷懶
生熟分開:切生肉的刀和案板,別直接用來切熟食或水果。
勤洗手:處理生肉后、吃飯前,用肥皂認真洗手20秒。
05
中毒了怎么辦?
01
典型癥狀
吃完6~24小時后,突然肚子絞痛、拉水樣便(可能一天十幾次),輕癥一般1天左右會好轉。
02
緊急處理
多喝水防脫水,嚴重時(如虛脫、便血)立即就醫。
03
報告疫情
如果多人同時出現癥狀,保留可疑食物并聯系當地疾控部門。
一句話總結
煮肉要透、剩菜速凍、生熟分開
這三招能讓你遠離
產氣莢膜梭菌的“偷襲”
文章來源: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
日期: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