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巴西研究:1歲以下嬰兒食用超加工食品影響免疫系統發育

   2025-03-05 南美僑報網418
核心提示:巴西一項針對728名1歲以下嬰兒的研究表明,食用超加工食品可能對嬰兒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豐度產生負面影響,且這一影響在非母乳喂養的嬰兒中更明顯。……(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巴西一項針對728名1歲以下嬰兒的研究表明,食用超加工食品可能對嬰兒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豐度產生負面影響,且這一影響在非母乳喂養的嬰兒中更明顯。  
  巴西《圣保羅頁報》2月28日報道,這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期刊《臨床營養》(Clinical Nutrition)之上。受試者為2015年至2016年間出生于巴西阿克雷州南克魯塞羅市(Cruzeiro do Sul,Acre)的一批嬰兒。
  
  研究人員依照標準采集、儲存了受試嬰兒的糞便樣本,并在處理后送往韓國的一家專門機構進行更高效的基因測序。數據采集期間,他們還記錄了嬰兒的身高、體重,并要求母親填寫問卷,詢問嬰兒是否接受母乳喂養以及家庭和嬰兒的飲食習慣等信息。
  
  經過對比分析,研究人員發現,接受母乳喂養的嬰兒體內的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豐度較高,而這一細菌屬通常與良好的腸道健康有關。
  
  另一方面,未接受母乳喂養且食用超加工食品(如袋裝零食、夾心餅干、巧克力飲品、碳酸飲料、非天然果汁、冰淇淋、方便面等)的嬰兒,其體內月形單胞菌(Selimonas)和芬戈爾德菌(Finegoldia)的豐度較高。這些細菌在母乳喂養組嬰兒中較為罕見,并且通常存在于患有肥胖癥或胃腸道疾病的青少年或成人體內。
  
  該研究負責人、巴西圣保羅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瑪麗·卡多佐(Marly Cardoso)指出,此前尚無如此大規模的研究分析1歲以下嬰兒的腸道菌群與食用超加工食品之間的關系,而這一階段是人體免疫系統發育的關鍵期。她強調,盡管受試者身處偏遠之地、交通不便,但超加工食品仍然十分常見,并逐漸取代了傳統食物甚至母乳喂養。
  
  研究的第一作者、該學院博士生盧卡斯·法賈尼(Lucas Faggiani)也提到,這項研究的獨特之處在于它關注的是亞馬孫地區(Amaz?nia)的弱勢群體。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厚壁菌門(Firmicutes)在非母乳喂養嬰兒體內的豐度較高,即便這些嬰兒未食用超加工食品。據悉,這一類細菌被認為是成人腸道菌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嬰兒體內的高豐度可能引向早熟。
  
  卡多佐教授強調,超過80%的受試嬰兒在出生第一年內就開始食用超加工食品,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兒童在兩歲前不應食用此類食品。有鑒于此,研究人員將繼續監測這些兒童,觀察超加工食品對其健康的長期影響。



日期:2025-03-05
 
地區: 南美洲 巴西
行業: 乳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