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0日-02月16日食品行業輿情信息有:
顧客曝在火鍋中吃出刀片牙齦受傷 各方回應
近日,有網友發圖文反映稱在鄭州一家海底撈火鍋的餐品中疑似吃出刀片,導致口腔、牙齦被劃傷,引發關注。
2月14日,白先生自述在河南省鄭州市海底撈火鍋(富田·新天地店)就餐時吃出刀片,導致口腔牙齦被劃傷。他稱,2月4日在一份貢菜肉丸中吃出一個大概1到2厘米的斷裂生銹刀片,擦了一下發現口腔內有輕微出血,但感覺不是很嚴重,當場便沒有追究,只是退了相關菜品,也沒有要求店方免單。回家后檢查發現口腔內有兩道豁口火辣辣的疼,店方讓去打破傷風針并承諾會報銷,但是打針后打針部位出現過敏潰膿,再聯系時店方并未負責,還要求證明打破傷風針是由刀片劃傷造成的。事后多次協商均未有結果,店方只建議走法律程序。
針對此事,海底撈回應稱,事發后門店隨即提出陪同顧客去醫院檢查,但均被拒絕;隨后,門店核查白先生吃出疑似異物前所吃菜品為蒸蛋,同時對顧客所點單的蝦滑、貢菜丸子、蒸蛋等,同批次食品進行了仔細排查,經查,該顧客所點產品的資質、出品等均符合標準。目前,門店已主動上報屬地食藥監部門。事情發生以來,針對白先生的賠償訴求,公司積極溝通,但顧客未提供任何就醫憑證。2月13日,白先生報警后,屬地派出所前來門店,警方向白先生確認其身份信息,但其未提供相關身份證件,因此警方建議白先生通過相關律師提取監控。公司建議顧客依法維權,門店將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管城分局航海東路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接到反映,按照流程,若有消費者反映食品安全類的情況,他們會到現場進行食品安全檢查。
肯德基新品“吮指原味雞蛋”被吐槽面糊裹雞蛋
2月10日,肯德基新品吮指原味雞蛋上架,被消費者稱像是“面糊裹雞蛋”。多名網友反映,吃到了帶殼的肯德基吮指原味雞蛋。“吮指原味雞蛋帶殼的? 實在難以下咽。然后打電話過去說是弄錯了,說是可能拿錯了,拿早上的茶葉蛋炸了一下。”“原來吮指原味雞蛋有殼兒的?所以剝了殼,這跟鹵蛋有什么區別?為啥看到別人吃的都是沒殼兒的?還去問了工作人員,先是跟我們說廚房做錯了,要剝殼的,之后又出來解釋就是不剝殼的。”“也沒說吮指原味蛋有殼呀,下次吃我會記得吐皮的!”
2月11日,媒體詢問了肯德基官方客服,對方表示,“(根據)頁面上圖片,它這邊是確實是沒有殼的。因為它那個產品是需要以實物為準的,我在APP上看確實是不帶殼的。”對于如果顧客吃到帶殼的吮指原味雞蛋如何處理,對方表示,“因為它那個是高溫油炸的,應該是不帶殼的。那我這邊也是需要反饋到后臺核實,因為餐品問題都是需要反饋到這個餐廳來處理的。”
娃哈哈集團回應轉讓“娃哈哈”商標
2月11日,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消息,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對“娃哈哈”商標進行轉讓,目前“申請收文”環節已結束,申請日期為2025年1月21日,而商標的受讓主體未顯示。
2月12日午間,娃哈哈集團在官方微博發布關于“娃哈哈”系列商標轉讓的聲明稱,目前,“娃哈哈”系列商標共計387件正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由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集團公司”)轉讓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食品公司”)。
“娃哈哈”系列商標初始登記在集團公司名下。食品公司成立時,集團公司以“娃哈哈”系列商標作為出資注入食品公司,該次出資經過評估并獲得了當時主管部門的同意,“娃哈哈”系列商標也作為實物出資項下無形資產列入,同時部分商標以資產轉讓方式由食品公司向集團公司購買。據此,食品公司獲得“娃哈哈”系列商標所有權,集團公司取得食品公司39%的股權。雙方按規定向主管機關提交了商標轉讓申請。之后,因集團公司與外資公司之間歷史糾紛的緣故,未完成商標轉讓的登記備案,并非因其他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的禁止轉讓事由。“娃哈哈”系列商標登記在集團公司名下期間,食品公司作為商標實際權利人長期自用,并持續授權集團公司及其關聯方使用“娃哈哈”系列商標。
近期,為進一步提升集團公司合規化經營,通過對集團公司歷史沿革的梳理,基于食品公司章程的規定,集團公司應當依法向食品公司履行出資義務,完成“娃哈哈”系列商標轉讓的登記備案。
“網紅帶貨螃蟹解凍后全是黑水”被中消協點名
2月11日,中消協發布2025年春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辛巴帶貨880元海鮮大禮包螃蟹解凍后全是黑水”被列為餐飲消費類典型事件。
案例顯示,春節期間,多名消費者投訴稱,辛巴帶貨880元海鮮大禮包螃蟹解凍后全是黑水無法食用。辛巴發布說明并道歉,其海鮮供應商尖鋒食客回應稱,將贈送一瓶五糧液作為補償。
中消協指出,電商領域信任危機凸顯,虛假發貨、優惠政策隱蔽條款、騙取補貼等亂象讓不少消費者“鬧心”,商家營銷行為有待規范。長遠來看,這將嚴重影響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
最高檢披露“油罐車運輸食用油”案進展
2月13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介紹,目前,天津、河北兩地檢察機關已對“油罐車運輸食用油”案件提起公訴。
杜學毅介紹,2024年,最高檢依法加大對危害食藥安全犯罪重大敏感案件的督辦指導力度。指導天津、河北檢察機關辦理“油罐車運輸食用油”案件,主動商公安部、最高法形成會議紀要,目前兩地均已提起公訴。
網店假冒“必吃榜”賣了100萬單?平臺回應
近日,關于“網店假冒必吃榜賣了100萬單”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據公開報道,2024年11月,上海普陀警方查處一起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件。2024年11月初,上海普陀警方接轄區居民李先生報警稱,其在某餐廳就餐時發現店內懸掛“必吃榜”牌匾,但線上查詢未找到相關信息,且餐品口感較差,疑似虛假宣傳。經查,該牌匾系餐廳老板從某網店購買,涉案網店實際經營人陳某、李某自2023年1月起,設計、制作并銷售假冒“必吃榜”牌匾上萬個,非法牟利一百余萬元。目前,陳某、李某及員工林某因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對此,美團旗下大眾點評“必吃榜”相關負責人回應稱,自2024年6月以來,平臺已線下治理了近150家違規或假冒使用“必吃榜”上榜榮譽的餐飲商家,線上治理商家數量達上千家,并配合警方搗毀多個售賣“假獎牌”的涉案團伙。此外,美團還透露,2024年6月至今,平臺通過線下巡檢、線上技術識別等手段,持續打擊違規行為。
顧客曝在火鍋中吃出刀片牙齦受傷 各方回應
近日,有網友發圖文反映稱在鄭州一家海底撈火鍋的餐品中疑似吃出刀片,導致口腔、牙齦被劃傷,引發關注。
2月14日,白先生自述在河南省鄭州市海底撈火鍋(富田·新天地店)就餐時吃出刀片,導致口腔牙齦被劃傷。他稱,2月4日在一份貢菜肉丸中吃出一個大概1到2厘米的斷裂生銹刀片,擦了一下發現口腔內有輕微出血,但感覺不是很嚴重,當場便沒有追究,只是退了相關菜品,也沒有要求店方免單。回家后檢查發現口腔內有兩道豁口火辣辣的疼,店方讓去打破傷風針并承諾會報銷,但是打針后打針部位出現過敏潰膿,再聯系時店方并未負責,還要求證明打破傷風針是由刀片劃傷造成的。事后多次協商均未有結果,店方只建議走法律程序。
針對此事,海底撈回應稱,事發后門店隨即提出陪同顧客去醫院檢查,但均被拒絕;隨后,門店核查白先生吃出疑似異物前所吃菜品為蒸蛋,同時對顧客所點單的蝦滑、貢菜丸子、蒸蛋等,同批次食品進行了仔細排查,經查,該顧客所點產品的資質、出品等均符合標準。目前,門店已主動上報屬地食藥監部門。事情發生以來,針對白先生的賠償訴求,公司積極溝通,但顧客未提供任何就醫憑證。2月13日,白先生報警后,屬地派出所前來門店,警方向白先生確認其身份信息,但其未提供相關身份證件,因此警方建議白先生通過相關律師提取監控。公司建議顧客依法維權,門店將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管城分局航海東路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接到反映,按照流程,若有消費者反映食品安全類的情況,他們會到現場進行食品安全檢查。
肯德基新品“吮指原味雞蛋”被吐槽面糊裹雞蛋
2月10日,肯德基新品吮指原味雞蛋上架,被消費者稱像是“面糊裹雞蛋”。多名網友反映,吃到了帶殼的肯德基吮指原味雞蛋。“吮指原味雞蛋帶殼的? 實在難以下咽。然后打電話過去說是弄錯了,說是可能拿錯了,拿早上的茶葉蛋炸了一下。”“原來吮指原味雞蛋有殼兒的?所以剝了殼,這跟鹵蛋有什么區別?為啥看到別人吃的都是沒殼兒的?還去問了工作人員,先是跟我們說廚房做錯了,要剝殼的,之后又出來解釋就是不剝殼的。”“也沒說吮指原味蛋有殼呀,下次吃我會記得吐皮的!”
2月11日,媒體詢問了肯德基官方客服,對方表示,“(根據)頁面上圖片,它這邊是確實是沒有殼的。因為它那個產品是需要以實物為準的,我在APP上看確實是不帶殼的。”對于如果顧客吃到帶殼的吮指原味雞蛋如何處理,對方表示,“因為它那個是高溫油炸的,應該是不帶殼的。那我這邊也是需要反饋到后臺核實,因為餐品問題都是需要反饋到這個餐廳來處理的。”
娃哈哈集團回應轉讓“娃哈哈”商標
2月11日,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消息,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對“娃哈哈”商標進行轉讓,目前“申請收文”環節已結束,申請日期為2025年1月21日,而商標的受讓主體未顯示。
2月12日午間,娃哈哈集團在官方微博發布關于“娃哈哈”系列商標轉讓的聲明稱,目前,“娃哈哈”系列商標共計387件正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由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集團公司”)轉讓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食品公司”)。
“娃哈哈”系列商標初始登記在集團公司名下。食品公司成立時,集團公司以“娃哈哈”系列商標作為出資注入食品公司,該次出資經過評估并獲得了當時主管部門的同意,“娃哈哈”系列商標也作為實物出資項下無形資產列入,同時部分商標以資產轉讓方式由食品公司向集團公司購買。據此,食品公司獲得“娃哈哈”系列商標所有權,集團公司取得食品公司39%的股權。雙方按規定向主管機關提交了商標轉讓申請。之后,因集團公司與外資公司之間歷史糾紛的緣故,未完成商標轉讓的登記備案,并非因其他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的禁止轉讓事由。“娃哈哈”系列商標登記在集團公司名下期間,食品公司作為商標實際權利人長期自用,并持續授權集團公司及其關聯方使用“娃哈哈”系列商標。
近期,為進一步提升集團公司合規化經營,通過對集團公司歷史沿革的梳理,基于食品公司章程的規定,集團公司應當依法向食品公司履行出資義務,完成“娃哈哈”系列商標轉讓的登記備案。
“網紅帶貨螃蟹解凍后全是黑水”被中消協點名
2月11日,中消協發布2025年春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辛巴帶貨880元海鮮大禮包螃蟹解凍后全是黑水”被列為餐飲消費類典型事件。
案例顯示,春節期間,多名消費者投訴稱,辛巴帶貨880元海鮮大禮包螃蟹解凍后全是黑水無法食用。辛巴發布說明并道歉,其海鮮供應商尖鋒食客回應稱,將贈送一瓶五糧液作為補償。
中消協指出,電商領域信任危機凸顯,虛假發貨、優惠政策隱蔽條款、騙取補貼等亂象讓不少消費者“鬧心”,商家營銷行為有待規范。長遠來看,這將嚴重影響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
最高檢披露“油罐車運輸食用油”案進展
2月13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介紹,目前,天津、河北兩地檢察機關已對“油罐車運輸食用油”案件提起公訴。
杜學毅介紹,2024年,最高檢依法加大對危害食藥安全犯罪重大敏感案件的督辦指導力度。指導天津、河北檢察機關辦理“油罐車運輸食用油”案件,主動商公安部、最高法形成會議紀要,目前兩地均已提起公訴。
網店假冒“必吃榜”賣了100萬單?平臺回應
近日,關于“網店假冒必吃榜賣了100萬單”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據公開報道,2024年11月,上海普陀警方查處一起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件。2024年11月初,上海普陀警方接轄區居民李先生報警稱,其在某餐廳就餐時發現店內懸掛“必吃榜”牌匾,但線上查詢未找到相關信息,且餐品口感較差,疑似虛假宣傳。經查,該牌匾系餐廳老板從某網店購買,涉案網店實際經營人陳某、李某自2023年1月起,設計、制作并銷售假冒“必吃榜”牌匾上萬個,非法牟利一百余萬元。目前,陳某、李某及員工林某因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對此,美團旗下大眾點評“必吃榜”相關負責人回應稱,自2024年6月以來,平臺已線下治理了近150家違規或假冒使用“必吃榜”上榜榮譽的餐飲商家,線上治理商家數量達上千家,并配合警方搗毀多個售賣“假獎牌”的涉案團伙。此外,美團還透露,2024年6月至今,平臺通過線下巡檢、線上技術識別等手段,持續打擊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