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物所谷物營養與質量安全創新團隊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1區TOP期刊,IF=7.7)在線發表題為“Study on the prebiotic effects of insoluble crude and fine fibers of wheat bran after simulated digestion in vitro”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系統報道了經過改性后的細麥麩和普通的粗麥麩經過模擬體外消化后不溶性成分對腸道菌群的益生作用。
谷物麩皮是膳食纖維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來源,富含膳食纖維的全谷物食品是每日纖維攝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基于膳食纖維公認的對腸道菌群的益生效果,全谷物食品也越來越受歡迎。麥麩中的膳食纖維通常與酚類化合物高度交聯形成大分子聚合物,限制了麥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深度利用。
本研究首先對普通粗麥麩和改性細麥麩進行體外模擬胃、小腸消化,研究消化后不可溶性成分的物理特性,發現經過模擬消化后,改性細麥麩的不溶性成分具有更寬的粒徑分布、更加疏松的質地,也導致其比普通粗麥麩具有更高的干物質消化率和有機物質消化率。將不可溶性成分進行體外模擬結腸消化,發現改性細麥麩比普通粗麥麩釋放出更多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和游離態多酚,更有利于腸道中短鏈脂肪酸的釋放。對腸道微生物菌群和多樣性進行分析,改性細麥麩的乳酸桿菌相對豐度更高,其功能特性更接近陽性對照低聚果糖組。本研究將為麥麩的深度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對全谷物食品的研究與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物所為論文唯一通訊單位,谷物營養與質量安全創新團隊成員張娜娜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團隊負責人龔魁杰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項目(2020CXGC0108053)和山東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SDAIT-02-11)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5197
日期:2024-09-14
谷物麩皮是膳食纖維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來源,富含膳食纖維的全谷物食品是每日纖維攝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基于膳食纖維公認的對腸道菌群的益生效果,全谷物食品也越來越受歡迎。麥麩中的膳食纖維通常與酚類化合物高度交聯形成大分子聚合物,限制了麥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深度利用。
本研究首先對普通粗麥麩和改性細麥麩進行體外模擬胃、小腸消化,研究消化后不可溶性成分的物理特性,發現經過模擬消化后,改性細麥麩的不溶性成分具有更寬的粒徑分布、更加疏松的質地,也導致其比普通粗麥麩具有更高的干物質消化率和有機物質消化率。將不可溶性成分進行體外模擬結腸消化,發現改性細麥麩比普通粗麥麩釋放出更多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和游離態多酚,更有利于腸道中短鏈脂肪酸的釋放。對腸道微生物菌群和多樣性進行分析,改性細麥麩的乳酸桿菌相對豐度更高,其功能特性更接近陽性對照低聚果糖組。本研究將為麥麩的深度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對全谷物食品的研究與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物所為論文唯一通訊單位,谷物營養與質量安全創新團隊成員張娜娜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團隊負責人龔魁杰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項目(2020CXGC0108053)和山東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SDAIT-02-11)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5197
日期: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