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4年7月食品行業輿情盤點

   2024-07-31 食品伙伴網文雯951
核心提示:2024年7月食品行業輿情信息如下:“罐車化工油食用油混裝”事件;瓶裝水“溴酸鹽”風波引關注;知名品牌藕粉里沒有藕?廠家回應、官方通報;知名茶飲品牌上門要求顧客刪差評引熱議 各方回應;多起輿情事件處罰結果公布;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多款熱銷螺肉被指摻雜福壽螺肉,多地市監部門回應;網傳“宗馥莉辭去娃哈哈職務”引熱議;“多地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貼”引關注;知名茶飲品牌就“拒賣1元冰杯”道歉。……(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2024年7月食品行業輿情信息如下:

 
  1、“罐車化工油食用油混裝”事件
 
  7月初,媒體報道的“罐車化工油食用油混裝”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據悉,7月2日,“記者調查罐車運輸亂象”“罐車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油”等話題上熱搜,引發關注。
 
  據報道,有罐車司機向媒體透露,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車運輸行業里公開的秘密。今年五月份,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長時間的追蹤調查,發現國內許多普貨罐車運輸的液體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為了節省開支,不少罐車在換貨運輸過程中不清洗罐體,有些食用油廠家也沒有嚴格把關,不按規定去檢查罐體是否潔凈,造成食用油被殘留的化工液體污染。上述報道提到匯福糧油集團和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的名字。
 
  隨后,相關企業、監管部門相繼對該事件進行回應。
 
  金鼎食用油客服表示,金鼎包裝油產品均采用廠內全自動一體化生產線罐裝,產品質量沒有任何問題,支持去檢測。電商平臺售賣的金鼎食用油是出廠之前就罐裝好了的,所有產品均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標準,生產質量嚴格把關,品質安全,請放心食用。
 
  匯福糧油集團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相關部門已對此事進行調查,公司正在等官方通報。“這個油罐車不是我們單位的油罐車,涉及我們公司‘匯福’品牌的油是沒有任何質量問題的。”該工作人員稱。從河北省三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獲悉,針對匯福糧油集團卷入油罐車運輸亂象一事,相關部門已完成調查,并已將調查結果報給廊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此外,7月6日,中儲糧集團發文表示,針對近日媒體關于罐車運輸油罐混用的報道,中儲糧集團公司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在7月2日要求下屬油脂公司開展排查的基礎上,從7月5日開始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
 
  要求直屬企業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法》《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辦法》《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范》及中儲糧集團《中央儲備糧質量安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全面嚴格排查出入庫等環節使用的運輸工具是否符合要求,相關運輸承運單位運輸工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規定,運輸過程中的操作是否規范。對于檢查發現存在違反規定的運輸單位和承運車輛,立即依法終止運輸合作,并列入集團公司服務采購“黑名單”;對發現的重大問題,主動向有關監管部門報告。對于直屬企業及員工違反操作規程和工作紀律的,從嚴從快嚴肅處理。
 
  7月9日,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傳與應急處回應稱,目前調查正在進行中,近期會向社會通報。7月9日,廊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稱,目前事件(罐車化工油食用油混裝事件)由三河市政府正在調查中,后者會公布最終調查結果。
 
  7月9日,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消息,國務院食安辦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對于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將依法嚴懲、絕不姑息。同時舉一反三,組織開展食用油風險隱患專項排查。調查處置結果將及時公布。
 
  隨著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社會對食用油安全的廣泛關注,多家食用油企業相繼作出回應。
 
  道道全相關人士表示,岳陽工廠是一體化生產,不存在運輸問題。重慶工廠不具備壓榨產能,豆油通過長江航運的專用船只運到重慶進行包裝,上述船只專用于運輸食用油。
 
  西王食品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公司玉米胚芽油包裝油占比較大,從原料胚芽到油脂制取到成品油生產、灌裝、包裝一體化生產;包裝油的銷售主要通過廂式貨車運輸,不使用油罐車運輸;散裝油在公司業務占比較小,使用專用的食用油油罐車進行運輸,運輸大多由集團內部物流公司承接。公司通過《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范》等法律法規,制定了自己的《罐車檢驗管理規定》,各職能部門在散油運輸方面嚴格管控,使用食用油專用罐車。
 
  7月9日,魯花集團發布聲明稱,公司對包括運輸環節在內的全鏈條進行嚴苛食品安全風險防控,使用公司自有食用油專用罐車用于食用油運輸業務。裝油前對食用油專用罐車油罐內外壁進行徹底清潔干燥。裝油后,對入廠食用油專用罐車進行逐車驗車、查驗鉛封,油品取樣檢測,不合格的拒收處理。
 
  此外,京糧控股近日在互動易平臺表示,不存在運完煤制油再裝運食用油的情況。
 
  隨著事件進一步發展,不斷有新的線索出現,混裝油罐車行車軌跡被曝光,波及的范圍越來越廣,涉及的公司也越來越多。
 
  有博主根據媒體曝光的罐車車牌號,調查了該罐車半年內的行蹤軌跡,查到該罐車在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裝車食用油后,于5月27日開進了陜西勉縣新力油脂的廠區。
 
  對此,7月9日,勉縣新力油脂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該公司作為受害方積極配合相關部門調查,涉事的一車一級大豆油已于2024年7月3日由漢中市、縣相關部門調查清楚后現場封存于公司4號儲油罐內,等待中儲糧公司召回處理,該批次大豆油沒有灌裝生產流向市場,且不涉及其它油品(菜籽油等)及其他批次一級大豆油。7月10日,有媒體采訪獲悉,陜西勉縣當地已成立多個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進行處置,目前已對涉及批次大豆油進行封存并送檢,對涉事企業5月27日之后生產的食用油也進行了抽樣送檢,正等待檢測結果。另外,勉縣市場監管局表示,這批大豆油是勉縣新力油脂公司從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訂購的,涉事罐車是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方面找的,勉縣新力油脂公司與涉事罐車沒有直接固定合作關系。對于涉事罐車,則需要車輛屬地進行調查處置。此外,對于網上傳播的勉縣新力油脂有限公司的聲明,該工作人員表示,需要進一步核實,不過,目前該局業務部門還在對該公司及整個事件進行調查,企業發布聲明是其自發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自媒體博主還指出,媒體報道的罐車行車軌跡顯示,今年6月曾在中紡糧油(東莞)有限公司裝車,之后一路向北,在陜西咸陽的金龍魚工廠卸貨。
 
  對此,7月10日,金龍魚方面對自媒體發布報道中貨車軌跡一事作出回應。金龍魚表示,就近期出現的散裝食用油運輸安全問題的報道,集團內組織了全面自查,自查結果顯示:集團下屬各企業在散裝食用油安全運輸中均履行了監管責任,對運輸車輛的專用資質、前續裝載、油罐清洗、油罐檢查等要求均進行了嚴格落實。
 
  至于自媒體報道中的貨車軌跡,金龍魚表示,該車曾在集團旗下武漢、陜西工廠卸貨,就此特別說明如下:1、涉武漢工廠行程為該車注冊后第一次運輸,即裝運時為新車狀態;2、涉陜西工廠行程,裝運前,裝載工廠按照相關制度要求,核驗了其罐身的食用油標識及前載的書面蓋章證明件,并進行了清罐、驗罐,檢驗合格后方進行了油料裝載,施鉛封后發運;3、油品到廠后,收貨工廠驗證鉛封,并進行了國家標準規定的食品安全、質量各指標檢測,產品品質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有關要求。4、從裝車到卸車,形成了完整閉環,產品指標完全符合國家標準,企業充分履行了監管責任。
 
  2、瓶裝水“溴酸鹽”風波引關注
 
  7月中旬,瓶裝水“溴酸鹽”風波引發廣泛關注。
 
  7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就新一期的《選擇》月刊舉行記者會,其在會上披露,稱在本地市面上購買了30款常見的瓶裝水樣本進行測試后發現,來自內地的百歲山和農夫山泉的瓶裝水樣本均檢出每升3微克的溴酸鹽,達到歐盟適用于經臭氧處理的天然礦泉水和泉水的溴酸鹽最大限值,但遠低于美國、日本、英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訂立的飲用水質量標準——每升10微克溴酸鹽。此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據了解,香港消委會此次測評的30款瓶裝水,包括蒸餾水、純凈水、礦物質蒸餾水、礦物質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和氣泡天然礦泉水,容量由500毫升至5500毫升不等,平均每升售價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測評結果總體比較理想。在天然礦泉水品牌測試中,農夫山泉、百歲山在17個品牌的較量中,分別排名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三,最后一名則是來自斐濟的“斐濟”牌礦泉水。農夫山泉、百歲山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為檢出了溴酸鹽,其他品牌均未檢出。
 
  對此,7月16日,農夫山泉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律師函,指出香港消委會三大錯誤:適用標準錯誤、標準判斷錯誤、明顯主觀誤導,并請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立即作出澄清、道歉并消除影響。其中,針對適用標準類別錯誤,農夫山泉方表示,被檢測的農夫山泉產品為飲用天然水產品,測試結果表格中該產品的成分也明確標注“天然水(深層湖水)”。但在評價時,香港消委會將檢測樣品放在“天然礦泉水”序列與不同類產品比較,并適用了歐盟“天然礦泉水”標準。
 
  7月16日下午,百歲山回應稱,目前百歲山法務部門正在全面介入處理相關事宜。同時,百歲山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香港消委會的抽檢結果中,“百歲山”產品溴酸鹽結果檢出為0.003毫克/升,該結果遠低于中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數值,同時符合歐盟標準。
 
  7月16日下午,香港消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就瓶裝水測評一事,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確認接獲其中1款測試樣本“農夫山泉”的代表律師所發出的信件,現正進行研究及跟進。香港消委會重申,不論月刊文章、新聞稿及其他傳訊文件,以至記者會上的發言均清楚指出,全部30款測試樣本沒發現有害物質超出世衛的相關準則值,所有樣本可安心飲用。文章的重點為各樣本的性價比和瓶裝水的膠樽對環境所構成的影響,并非產品有安全問題。該負責人稱,“如有進一步消息,消委會將適時公布。”
 
  7月18日,香港消委會官網發布《消委會就「農夫山泉」測試樣本結果的澄清》。澄清聲明稱,17日香港消委會與農夫山泉的代表會面和作深入交流后,了解到有關產品既不是天然礦泉水,亦非純凈水,而是飲用天然水,而該公司采用的標準為其生產地,即內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就此,香港消委會將該樣本改列為一獨立類別“飲用天然水”并重新評分。重新評分后,該樣本的整體表現由4.5星調整至5星。香港消委會就此次測試因樣本歸類出現落差而引起的誤會,表示抱歉。
 
  對此,農夫山泉發文回應稱: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消委會就「農夫山泉」測試樣本結果的澄清》已收悉。測試結果充分顯示農夫山泉產品全面符合相關標準,可以安全飲用。農夫山泉將繼續為香港市場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3、知名品牌藕粉里沒有藕?廠家回應、官方通報
 
  近日,打假人王海發視頻稱在“周氏藕粉”里面未檢測出藕成分,引發關注。
 
  王海發視頻稱,在旗艦店網購周氏藕粉直接發往實驗室檢測后,顯示產品沒有藕的成分,與此同時,在線下購買“周氏純藕粉”后,送往海關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產品含有木薯粉,但無藕的成分,王海表示通過了解得知,木薯粉與藕粉價格相差五倍。
 
  桂林周氏順發食品有限公司回復稱,公司不認可曝光的檢測結果,后續會發布聲明。王海方則表示,送檢的兩家機構均是正規檢測機構。目前該品牌的官方店鋪已下架藕粉商品,暫不可售。
 
  7月4日晚,廣西荔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網絡平臺出現荔浦周氏順發食品有限公司相關產品涉嫌質量問題的短視頻,引發網民關注。我局立即開展核查,依法對視頻中提及的相關產品原材料和成品進行封存,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相關規定,視頻制作方提供的證據材料不能直接作為周氏順發公司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的法定證據。下一步,我局將根據相關機構的檢測結果,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4、知名茶飲品牌上門要求顧客刪差評引熱議 各方回應
 
  7月22日,“男子稱給霸王茶姬差評后被找上門”的話題沖上熱搜榜,引發輿論關注。
 
  據悉,7月20日,四川成都一名男子發視頻稱,他在霸王茶姬(成都大魔方招商花園城店)點了一杯花田烏龍,覺得味道和以前的不一樣,感覺就是茶水加糖漿,連奶味都沒有,就給了差評。然而,第二天,涉事門店工作人員在未提前與他取得聯系的情況下,和外賣員一起帶著一杯飲品和兩枚徽章上門了,讓他刪掉了差評并道謝。
 
  對此,霸王茶姬的客服人員回應稱,因為顧客給了差評,門店想和顧客友好溝通,看是哪里需要改進。涉事門店店長表示,顧客點了單后,騎手、門店和平臺都打不通電話,店員才會上門拜訪,溝通差評的問題。
 
  男子曬出的商家溝通記錄顯示,該訂單平臺為美團。對此,美團客服回應稱,平臺不允許店家找客戶刪除差評,店家上門溝通的話平臺會更加重視,建議用戶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聯系平臺解決。如情況嚴重的話,會考慮停止與店家的合作。
 
  對于店員上門求刪差評的行為,不少網友在擔心個人信息被泄露和利用的同時,更擔心人身安全。也有自稱前員工的網友發聲稱,由于差評與業績掛鉤,店員上門求刪差評也是無奈之舉。
 
  7月22日下午,霸王茶姬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公司正在調查此事,正在和涉事門店核實,會盡快核實清楚事實,在調查過程中將極力保護當事員工和顧客的隱私及權益。
 
  同日,霸王茶姬官方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霸王茶姬正在核實了解中,“內部進行處理了”。
 
  7月24日,江蘇省消保委發聲提醒:此舉自認系“友好溝通”,實則對消費者監督權、知情權造成侵害,也對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脅。容不下差評,才是最大的差評。江蘇省消保委建議:商家應尊重消費者的意見和反饋,通過消費者的建議和訴求找出差評的根源,不斷改進口味、提升服務,以滿足大眾的消費期待、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平臺和商家也要提升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視程度,切實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真正贏得市場的信任和支持。
 
  5、多起輿情事件處罰結果公布
 
  7月,多起輿情事件處罰結果公布。
 
  結果一:山東濱州“問題鴨腸”涉事工廠被頂格處罰
 
  針對山東雅士享肉類食品有限公司鴨腸車間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的報道,7月3日,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聯合工作組回應查處情況及調查處置進展。
 
  針對涉事企業生產不規范、衛生環境差等問題,相關部門依法依規立案查處,送達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并作出頂格處罰。截至目前,已召回鴨腸產品10.5噸,產品經抽檢雖為合格,但鑒于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現象,企業對召回鴨腸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聯合工作組通報稱,自6月18日開始,山東雅士享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累計投入100多萬元,對鴨腸加工車間安裝不銹鋼操作案臺和設施127套,加裝監控設備6臺,對原料投遞間、冷庫、外包間、實驗室等進行衛生改造提升。6月27日、28日,農業農村、畜牧等部門分別出具了現場核查報告及審查意見,驗收通過,具備生產條件。


  結果二:“腳踩鵝腸”涉事公司被罰2萬
 
  近日,清豐縣永官食品有限公司因不依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應當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違法行為,被清豐縣農業農村局罰款2萬元。
 
  此前,有媒體暗訪該公司及山東雅士享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發現鴨腸隨意堆放在地上,清洗地面的臟水混在鴨腸中,工人直接用腳踩洗鵝腸,甚至還有工人將從污水中撈出的死鴨再次送回車間。


  結果三:博主舉報錢塘龍井冒充西湖龍井涉事企業被罰50萬
 
  網紅博主“B太”曝光的杭州西湖龍井產區亂象一事有了最新進展。
 
  近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布了杭州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杭州龍井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處罰決定。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西湖風景名勝區分局認定,該企業在對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存在當事營業員為促成交易,獲取銷售提成,提高收入,在向本案舉報人推銷龍井茶的過程中宣稱其銷售的龍井來自西湖龍井核心產區等內容。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當事人提供的進貨票據,確認涉案茶葉采購自杭州市余杭區某茶農,系錢塘龍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一款之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責令當事人停止虛假宣傳違法行為,并決定對當事人處以行政罰款500000元。
 
  6、食品安全事件頻發
 
  7月,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發輿情關注。
 
  事件一:博主吃鹵羊頭發現異物 官方通報
 
  6月30日,吃播網紅“貪吃瑜”稱其購買了江西撫州某店的撫州鹵羊頭,拍攝吃播視頻過程中卻發現羊頭有很多毛且羊頭里面還有草,該吃播網紅就此事聯系到店老板時,老板稱“很難說清羊頭是不是我這兒的”。
 
  根據該網紅發布的視頻畫面可以看到,該網紅購買了三個羊頭,其中兩個羊頭里面有疑似羊咀嚼過的草。該網紅和朋友還當著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的面與店老板進行了對峙。店老板則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
 
  7月1日,撫州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表示,昨天早上接到指令,目前正在依法依規調查,之后會通過官方渠道發布調查結果。
 
  7月1日,撫州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2024年6月30日,某博主發布視頻,直播其吃鹵羊頭時,發現羊頭里有異物。該局高度重視,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涉事燒烤店進行現場調查。經調查核實,視頻舉報情況屬實。該局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嚴肅查處。


  事件二:知名茶飲品牌被曝員工切西瓜時偷吃引熱議
 
  近日,CoCo被曝員工切西瓜時偷吃,引發熱議。據悉,有網友發視頻曝光上海閔行區江文路上的CoCo都可茶飲店,后廚一名女員工在切西瓜時將西瓜心切下吃掉,將剩下的西瓜切塊裝入盒子,切西瓜時未規范佩戴口罩、未佩戴手套。
 
  該視頻發布后,有人認為這樣加工水果并用作茶飲配料,存在衛生風險。
 
  對此,7月6日,涉事門店店長回應稱此事屬實,已經上報給公司,公司會協助處理,已經第一時間對該員工做停職處理,待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崗。
 
  從閔行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監管人員已于7月8日對涉事門店進行檢查,確認網友反映的問題屬實。
 
  經現場檢查,該店內整體衛生情況較好,員工健康證件齊全,規范佩戴工作帽及口罩,索證索票齊全。現場發現,該店有公司總部統一制作的“日管控”表格,但內容較為簡單,未能涵蓋全部食品安全風險點,且食品安全管理員人員自查流于形式,檢查記錄均是“無問題”。閔行區市場監管部門現場責令店內負責人予以完善,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針對此次問題,監管部門將敦促店方加強員工培訓,嚴格遵守食品安全相關規范。
 
  事件三:知名品牌方便面酸菜中疑出現“鼠頭” 各方回應
 
  7月14日,杭州網友發視頻稱,在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里吃出了異物,疑似“老鼠頭”,引發熱議。
 
  當事人稱,7月14日在一家小店鋪購買了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當晚食用時,從面中吃出老鼠頭,已經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昆山統一企業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稱,已經記錄該情況,會安排人與消費者進行聯系,確認核實。7月15日下午,當事人再次發布視頻,稱“統一工作人員正在處理中”。
 
  隨后,據媒體報道,昆山統一企業食品有限公司消費者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已經安排專員與消費者聯系上了,具體情況需要經過確認核實。方便面中的酸菜包有合作的供應商,包裝上有二維碼,掃碼可以查詢到產地是哪個工廠。
 
  此外,統一對媒體回應表示,公司已經派人拜訪了消費者,原發視頻已撤除,并表示還在內部研判中。
 
  7月16日,從杭州市錢塘區市場監管局處獲悉,此事正在調查,收到相關投訴后,“聯系了投訴方,想讓他把相關證據拿過來,他說沒有了,包裝也全都沒有了。” 后續情況還在跟進。
 
  事件四:黃燜雞米飯被曝吃出老鼠 品牌創始人回應
 
  近日,四川成都一男子爆料稱自己點了一份外賣,吃的過程中在餐盒中發現一整只“燉爛”的死老鼠。據他介紹,這份外賣來自成都楊銘宇黃燜雞米飯(銀泰城店)。發現異常后,該男子與商家反映,同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據此前媒體報道,男子已與商家達成和解,和解后他已將老鼠扔掉。
 
  7月16日,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創始人、濟南楊銘宇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曉路告訴媒體,針對此事,目前成都本地警方和市場監管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涉事門店停業整頓,公司總部已安排相關工作人員趕往當地進行處理,全國范圍內門店也在開展自查自糾。從成都市高新區黨群辦公室處了解到,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調查,調查結果后續將會公布。
 
  事件五:云南曲靖一冷庫被指儲存大量劣質肉 官方回應
 
  近日,云南曲靖市麒麟區一路邊冷庫疑儲存大量劣質肉的視頻引發廣泛關注。
 
  視頻畫面顯示,一輛三輪摩托車滿載著預先用塑料袋分裝好的肉塊,大小各異,摩托車后方的倉庫內,盡管大門半掩,但內部堆積的肉品仍清晰可見,部分肉品還沒有包裝,疑似已經腐爛。有當地居民希望官方查清這些肉品的去向。
 
  7月17日,據云南曲靖市麒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近日網傳在云南曲靖市麒麟區文華街道一路邊冷庫儲存肉品的情況,麒麟區高度重視,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已第一時間開展調查處置工作。后續情況將及時通報。
 
  7月19日,當地權威部門人士表示,涉事人員租用了一個鋪面并建造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冷庫,用于囤積從多處收集的牛骨肉。這些牛骨肉最終被統一運送至外地加工廠制作成飼料。“進出貨單的數目均能對上號,證明這些肉品并未流向市民的餐桌。”不過,官方仍在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以獲取更多詳細信息。
 
  事件六:知名品牌奶茶中疑有“血痰”?企業回應、官方通報
 
  7月24日,#女子稱古茗奶茶內疑有血痰#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據報道,7月21日,安徽池州。一女子稱古茗奶茶喝一半后發現有紅色漂浮物,撈出后疑似是“血痰”。女子稱:當時在古茗買了3杯奶茶,喝了一大半,孩子在其中一杯百香果內發現紅色漂浮物,開始以為是西瓜瓤,細看疑似粘液血痰。自己在醫院上班,讓同事幫忙用顯微鏡查看,顯示大量紅細胞。目前,已經報警處理,相關部門也已介入調查。
 
  對此,7月24日,古茗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第一時間核查了安徽池州相關門店的監控視頻,對投訴所涉的“百香雙重奏”飲品的備料、調飲及出杯全過程進行了仔細核查。經查驗,門店全體員工在操作過程中均全程佩戴口罩,按照調飲標準出杯,不存在違規操作,也沒有異物進入的情況。
 
  7月26日,貴池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2024年7月21日,接到市民陳某通過12315平臺反映關于“古茗奶茶喝一半后發現有紅色漂浮物,撈出后疑似是‘血痰’”的投訴后,市場監管部門依法依規開展現場檢查、調取監控、詢問相關人員等工作。
 
  經現場檢查,涉訴飲品店證照齊全,涉訴飲品“百香雙重奏”的主要原料為珍珠、椰果、百香果糖漿、青橘,以上四種原料由總部配送,票證齊全,未見混有異物或感官性狀異常,貯存條件符合要求。沖泡用水為水凈化設備處理后的直飲水。加工場所環境衛生清潔,符合規范。店內所有從業人員均持有效健康合格證明,未見皮膚破損、出血情況。
 
  經詢問市民陳某,其于2024年7月21日13時28分通過手機下單訂購3杯飲品,其中一杯為涉訴飲品。通過調取店內監控錄像,發現陳某網上訂購的飲品系店員蘇某從7月21日13時31分41秒開始加工制作,至13時39分46秒封口,店內工作人員全程佩戴口罩、工帽,加工過程未發現人員咳嗽。
 
  經詢問外賣員姚某,其于2024年7月21日13時30分接單,13時50分出單配送,14時05分送達陳某。陳某和外賣員姚某均確認飲品包裝封簽完整無損。
 
  經查閱陳某在某醫院檢驗科工作的同事王某某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和詢問相關人員,7月21日17點31分,陳某發微信請王某某幫忙查看疑似“血痰”是否有紅細胞,并于18時左右,將塑料吸管送至王某某處。王某某表示,只是簡單通過顯微鏡看了一下,并不確定吸管上黏連物為血液結痂且含有紅細胞,在陳某再三要求下才用手機透過顯微鏡目鏡拍攝照片,通過微信發給陳某,同時告知手機拍攝的照片與顯微鏡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經詢問陳某單位物業管理人員,涉訴塑料吸管被作為廢棄物處理。
 
  經多方查證,且陳某不能提供帶有疑似“血痰”的塑料吸管、剩余飲品等實物,無法進一步檢驗。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無法認定陳某所訴的飲品中含有疑似“血痰”且與涉訴飲品店加工制作有關。
 
  事件七:網紅面包店被爆蟑螂到處爬 官方:立案調查
 
  近日,上海的一女子爆料稱,她在網紅面包店Drunk Baker(無界店)購買了面包時發現櫥柜里有蟑螂爬進爬出,當她向店家反映這一情況時,沒想到商家并未下架相關面包,只是把蟑螂趕走了事。此事一經曝光,引發廣泛關注。
 
  隨后,DRUNK BAKER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整改公示和申明。7月22日,DRUNK BAKER發布蟲害問題階段性整改公示。7月25日,DRUNK BAKER又發布了DRUNK BAKER(吳界店)蟑螂事件申明及全門店7月整改公示:我們為近期的吳界店蟑螂事件感到萬分抱歉,針對該事件我們于7月24日與顧客谷女士達成了和解,退還其當日消費金額62.8元,并按照《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對其賠償1000元。顧客谷女士于5月28日21:12分到DRUNK BAKER(吳界店)購買面包時發現沿街靠入口處的面包柜內部有嫜螂。當班店員對可能受污染的面包做了隔離及報廢,并及時更換了手套,然而我們沒有做到第一時間封鎖該面包柜并對面包柜內的所有產品進行報廢處理。對于以上錯誤,我們決定對當晚21:00后購買了以上產品的顧客給予退回當日消費金額以及1000元的補償,請購買了以上產品的顧客聯系吳界門店。在此,我司也特別為顧客谷女士進行澄清:本次事件過程中,谷女士從未向我司提出過索要錢財的要求,網上針對她向我司索要錢財的言論均為不實傳言。我司再次感謝谷女士在此事件中對我們的監督。
 
  7月23日,從徐匯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已被徐匯區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徐匯區市場監管局表示,將根據實際調查結果,依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已受理消費者的相關投訴,將組織雙方,對消費糾紛進行調解。
 
  事件八:知名快餐品牌回應門店有老鼠鉆進顧客褲子
 
  7月22日凌晨,一網友稱在麥當勞門店就餐時,被一只老鼠鉆進褲子。據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麥當勞門店工作人員拿來手套和袋子,幫助網友從褲子里抓出一只老鼠。
 
  7月22日下午,麥當勞官方賬號在評論區回應稱,這家餐廳的公共區域正在施工,已經報備物業和施工單位,加強外部蟲害管控,非常抱歉給顧客帶了不好的體驗,會安排專人聯系。
 
  7、多款熱銷螺肉被指摻雜福壽螺肉,多地市監部門回應
 
  6月上旬,媒體暗訪揭露多地螺肉生產商將福壽螺剝殼后冒充田螺肉銷售,引發關注。隨后,陸續有消費者反映,多個平臺網店熱銷的螺肉疑似摻雜有福壽螺肉。
 
  6月28日,媒體刊發報道中,記者根據網友線索,在抖音、淘寶等店鋪,購買了“***”爆爽螺螄醬、“****”麻辣味吮指螺肉、“沅江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臘肉螺肉醬、“*****”螺螄粉和“***”牙簽田螺肉,多款產品熱銷。經專家辨認,上述使用的螺肉與福壽螺肉高度相似。
 
  7月2日,媒體致電網售螺肉所涉生產廠家工商注冊地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其中,廣西柳州市柳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將落實情況和整改情況上報至柳州市市場監管局和柳州市網信辦處;湖南沅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該局重視此事,目前已移交處理。
 
  此外,7月4日,柳州市柳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執法人員從網上進入報道中所提及的“孫姐螺的店”小紅書店鋪搜索查詢,發現網友爆料所稱的“燈泡廠孫姐螺螄粉”實際產品名稱為“孫姐螺柳州螺螄粉”。經核查,該產品共有4款規格,均為廣西螺螄哥商貿有限公司委托生產。其中只有一款產品含有獨立包裝的螺螄肉配料包,名稱為“孫姐螺柳州螺螄粉(加量螺肉款)”,該款產品袋內放的螺螄肉配料包即為報道中提及的“孫姐螺螺螄肉”,該款產品為廣西螺螄哥商貿有限公司委托廣西美申園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生產。
 
  執法人員對廣西美申園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在企業半成品庫中發現有袋裝“孫姐螺螺螄肉”,其供應商為廣西中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隨后,執法人員對廣西中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在企業冷凍庫中發現有作為產品原料使用的4種不同規格的螺螄肉。企業現場提供了上述螺螄肉原料供應商的營業執照、進貨票據和相關檢驗報告,沒有發現從報道中提及的問題企業采購螺螄肉原料。同時,執法人員對上述4種不同規格的螺螄肉進行現場抽樣。經送漁業水產專家辨認,鑒定結果是2個樣品為田螺肉、2個樣品為石螺肉。
 
  8、網傳“宗馥莉辭去娃哈哈職務”引熱議
 
  7月18日,#網傳宗馥莉辭職#登上熱搜。
 
  據悉,7月18日上午,有關娃哈哈高層人事變動及副董事長宗馥莉提出離職的截圖在網絡上大規模流傳,引發廣泛關注。
 
  在網傳的《致娃哈哈集團全體員工的函》中,宗馥莉稱,近期,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政府及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娃哈哈集團”)部分股東就本人自宗慶后董事長離世后對娃哈哈集團經營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質疑,致使本人無法繼續履行對娃哈哈集團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職責。因此,本人決定自7月15日起辭去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不再參與其經營管理。
 
  據媒體報道,一位接近娃哈哈集團的知情人士表示,情況屬實,但事發突然,公司高管此前不知情,目前公司股東、管理層正在進一步協商處理。
 
  另外,一名娃哈哈山東地區經銷商人士透露,對于傳聞一事,自己早上已經和總部進行聯系,目前娃哈哈高層內部確實存在一定矛盾和分歧,但正在解決中,“家里內部鬧矛盾,不是很正常嗎?只不過現在網上就公開了。”按照該經銷商的說法,宗馥莉希望改革公司的人員團隊,似乎在內部遭到了一定的阻力。對于網傳文件的真實性,該負責人未明確予以否認。但他表示,相關傳聞不會影響娃哈哈業務進展。
 
  7月22日,娃哈哈發布聲明稱,為確保公司的平穩健康發展,經各股東友好協商,宗馥莉女士決定繼續履行娃哈哈集團的相關管理職責。娃哈哈還表示,感謝近期社會各界和媒體的關注,并對占用媒體資源表示歉意。
 
  9、“多地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貼”引關注
 
  近日,審計披露多地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引發社會關注。
 
  在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侯凱在作《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時指出,2021年至2023年8月,66個縣挪用了19.51億元的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用于償還地方債務和其他支出。
 
  審計報告指出,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審計方面,國務院重點審計了13省159縣2021年至2023年8月補助資金231.37億元,占抽審縣同期補助總金額的91%,發現三大主要問題:
 
  一是資金被挪用,直接用于解決地方政府的財務困境。有的被直接挪用,66縣將19.51億元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等支出。有的被變相擠占,41縣和1533所學校等通過壓低供餐標準、虛構采購業務等變相截留擠占2.7億元。有的被串通套取,5縣教育部門與中標供應商合謀通過供應商分紅、捐贈等方式套取4216.02萬元,用于發放福利等。
 
  二是部分供餐單位違規經營。147家供應商和部分學校食堂等供餐單位違規經營,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供餐。
 
  三是餐食采購招標和供餐監管等不夠規范嚴格。25縣通過違規直接指定、設置不合理條款等方式,確定52家供應商向2605所學校供餐。78戶企業或個人通過違規借用資質、偽造資料、圍標串標等方式,中標35縣的101個營養餐項目。監管權力尋租,相關監管部門和77所學校的工作人員,在供餐監管等過程中涉嫌徇私枉法,謀取個人利益。


  10、知名茶飲品牌就“拒賣1元冰杯”道歉
 
  7月11日,#蜜雪冰城回應門店拒賣冰杯# #蜜雪冰城1元冰杯惹怒兩撥打工人#等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據悉,7月3日,蜜雪冰城官宣上線“雪王冰杯”,大杯價格1元,可堂食點單。但多名網友稱在小程序下單蜜雪冰城冰杯后,到店提貨時遭遇店員退單。此外還有網友稱前往門店購買冰杯時,店員態度惡劣,并表示不賣此產品。
 
  對此,蜜雪冰城官方客服表示,是否上架冰杯是由門店自行決定的,總部沒有強制要求。如果有的門店出現冰不夠用的情況,那么門店會將冰杯下架。對于網友反映的在小程序下單冰杯后遭遇店員退單一事,對方表示,“如果您在小程序下單了冰杯,但是到店,店員告知您說沒有,那您可以來電反饋,由工作人員核實處理。”
 
  隨后,7月11日中午,蜜雪冰城官方微博就“拒賣1元冰杯”事件致歉。蜜雪冰城方面表示,冰杯上線后得到消費者的喜愛,但由于部分時段需求過大,出現冰塊臨時供應不足的情況。為更好地兼顧其他產品,部分門店可能會因此臨時下架或暫停售賣冰杯。我們也將協調就近門店或區域調運冰塊,滿足消費者需求。對于個別門店服務態度不佳等問題,蜜雪冰城向大家表示歉意,未來將加強服務培訓,也歡迎消費者將消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致電熱線反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