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關乎“大民生”,“小食品”孕育“大產業”。為傳承弘揚地方特色飲食文化,提升食品小作坊質量安全水平,更好地發揮優質食品小作坊在保障和改進民生中的積極作用,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食安名坊”培育行動,圍繞打造省級“食安名坊”8家的目標,以點帶面推動食品小作坊產業高質量發展。
“標準化”培育創優品
嚴格執行安徽省“食安名坊”評分細則的12個項目31條評分標準,從生產加工場所、設備設施、進貨查驗、過程控制、人員要求、產品標識、儲存運輸等方面逐一解讀并核查。針對不符合要求或者有待整改提升的方面,設立整改問題臺賬,逐項對照銷號,確保一次培育、一次成功。截至目前已確定16家“食安名坊”培育對象,并按“一坊一策”進行培育。
“精準化”幫扶促提升
堅持黨建引領,融合推進“小個專”黨建、食品安全和產業發展。全市共有食品小作坊黨支部9個、黨員215名,開展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活動和“小個專”黨建工作示范街(區)、黨員示范戶、黨員先鋒崗等創建活動,充分發揮黨員戶的模范帶頭作用,目前共完成富溪鄉光明村茶葉高質量發展等4個“黨建+食品安全”項目;在全省率先推行食品安全特派員制度,目前已選派39名特派員,開展流動問診5次,“一對一”技術幫扶小作坊42家,解決問題143個。
“品牌化”打造助發展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通過行政指導、資金獎補等措施按照“一地一品”原則加快推進小作坊規范提升,重點打造精品標桿小作坊,目前全市共建成小作坊集中示范區4個、精品標桿小作坊31家、示范小作坊98家。
日期:2024-05-11
“標準化”培育創優品
嚴格執行安徽省“食安名坊”評分細則的12個項目31條評分標準,從生產加工場所、設備設施、進貨查驗、過程控制、人員要求、產品標識、儲存運輸等方面逐一解讀并核查。針對不符合要求或者有待整改提升的方面,設立整改問題臺賬,逐項對照銷號,確保一次培育、一次成功。截至目前已確定16家“食安名坊”培育對象,并按“一坊一策”進行培育。
“精準化”幫扶促提升
堅持黨建引領,融合推進“小個專”黨建、食品安全和產業發展。全市共有食品小作坊黨支部9個、黨員215名,開展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活動和“小個專”黨建工作示范街(區)、黨員示范戶、黨員先鋒崗等創建活動,充分發揮黨員戶的模范帶頭作用,目前共完成富溪鄉光明村茶葉高質量發展等4個“黨建+食品安全”項目;在全省率先推行食品安全特派員制度,目前已選派39名特派員,開展流動問診5次,“一對一”技術幫扶小作坊42家,解決問題143個。
“品牌化”打造助發展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通過行政指導、資金獎補等措施按照“一地一品”原則加快推進小作坊規范提升,重點打造精品標桿小作坊,目前全市共建成小作坊集中示范區4個、精品標桿小作坊31家、示范小作坊98家。
日期: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