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梧州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清明節、“壯族三月三”期間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2024-04-03 梧州市場監管微信號999
核心提示:清明節是由清明節氣、寒食節、上巳節融合而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重大春祭節日,悠久的祭祖文化與飲食密不可分。清明前后也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時光,集體聚餐增多,但春季氣候溫暖潮濕,各類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加快,易引發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清明節是由清明節氣、寒食節、上巳節融合而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重大春祭節日,悠久的祭祖文化與飲食密不可分。清明前后也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時光,集體聚餐增多,但春季氣候溫暖潮濕,各類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加快,易引發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梧州市市場監管局特做出如下消費提示: 
  一
 
  在購買食品時應注意觀察食品外觀,應選購食品包裝上的名稱、規格、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重要食品信息齊全、清晰的預包裝食品,如發現漏氣、食品外觀不完整、污穢不潔或混有異物則不宜購買。應注意對綁贈、促銷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進行認真查看。
 
  二
 
  不要購買、加工和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產品;在外活動時,切勿采集未食用過或不認識的野果、野菜、野蜂蜜和野生蘑菇。
 
  三
 
  應選擇懸掛有效的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或小餐飲登記證等合法證照、內外環境整潔的餐飲服務單位就餐,盡量不要購買流動攤販銷售的直接入口食品,不要選擇在街頭路邊的無證餐飲小攤點用餐。家庭制備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案板和盛放生熟食品的容器應分開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四
 
  特色食品要細看。在選購糯米飯、糍粑、青團等“三月三”特色食品時,應注意觀察食品外觀,一旦出現變味、變色、雜質、絮狀物、發霉等感官異常現象,說明食物很可能存在變質隱患,應避免購買食用。在自行加工制作特色食品時不要使用來源不明和安全無保障的添加劑、染色劑。
 
  五
 
  燒肉、燒豬、燒鵝、白切雞、饅頭等祭祀的常用食品,但隨著氣溫持續升高,上述食品經過日曬、光化、發熱分解等,極易引起變質。市民應注意祭祀食品存放的溫度和條件。食用祭祖后的食品需謹慎,食用前必須重新加工燒熟煮透,并盡快食用。
 
  六
 
  合理飲食,杜絕浪費。假日期間尤其要注意平衡膳食,保持注意食物多樣性,多吃蔬果、奶類、大豆和雜糧,適量吃魚、禽、蛋、瘦肉。日常飲食注意少鹽少油,控糖限酒,切忌暴飲暴食。外出用餐時,盡量選擇分餐方式就餐,使用公勺公筷,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剩餐打包,做到人走桌清,堅決制止食品浪費。
 
  七
 
  春季氣溫多變,潮濕多雨和冷熱交替的天氣條件下,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涼皮等濕米粉,以及食用木耳、銀耳等菌類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誤食后容易造成嘔吐、惡心、腹瀉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食用者死亡。市民要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濕米粉要冷藏儲存且應在保質期內食用完。泡發木耳、銀耳前應檢查其感官性狀,發現受潮變質的不應食用;泡發木耳、銀耳時間不宜過長,泡發后應及時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銀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鮮木耳。
 
  八
 
  烹飪食品時,應燒熟煮透,四季豆、扁豆等豆莢類食品要先過沸水再煸炒;從冰箱中取出的冷凍食品,烹飪前應徹底解凍;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餐后剩余熟肉制品,要及時放入冰箱冷藏,再次食用時燒熟煮透,剩余蔬菜不要隔夜食用,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九
 
  若在消費就餐后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應及時到就近醫療機構就診,并保存好可疑食品樣品及消費票據、就診記錄等相關證據,及時撥打12345或12315進行投訴舉報,以便及時調查處理。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應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時報告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做好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日期:2024-04-03
 
地區: 廣西 梧州市
行業: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