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大薊馬
監測點分布在海南等5省12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4個。
1.監測結果
監測地區豆大薊馬種群對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處于敏感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9—115倍),其中高水平抗性種群只有福建南靖種群,中等水平抗性種群比例較高,占到58%,低水平抗性種群只有海南澄邁種群;對乙基多殺菌素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5—12倍),其中只有廣東廣州1個種群為中等水平抗性,其余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對蟲螨腈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2.0—47倍),中等水平抗性種群占比為33%,低水平抗性種群占比為33%;對氟啶蟲胺腈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4—65倍),其中海南崖州、天涯2個種群為中等水平抗性,海南樂東、廣東廣州、福建漳州3個種群為低水平抗性。
2.對策建議
豇豆上的豆大薊馬對不同類型殺蟲劑都已產生一定程度抗性,亟需開展有效抗性治理。豆大薊馬對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蟲螨腈主要處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應嚴格限制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蟲螨腈使用次數,每個生長季使用次數不超過1次;對乙基多殺菌素主要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乙基多殺菌素仍可作為田間主要防治藥劑進行使用。在制定豆大薊馬用藥方案時,優先選用金龜子綠僵菌、苦參堿等生物農藥,注意輪換使用內吸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等不同作用方式和作用機制的化學藥劑。
西花薊馬
監測點分布在北京等4省(直轄市)8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6個。
1.監測結果
監測地區西花薊馬種群對乙基多殺菌素、蟲螨腈產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100倍、102—1689倍);對噻蟲嗪、多殺霉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處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11—1000倍、13—166倍、11—219倍);對溴蟲氟苯雙酰胺處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1—8.7倍)。與2022年監測結果相比,西花薊馬對以上藥劑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2.對策建議
在西花薊馬高水平抗性地區,暫停使用乙基多殺菌素、蟲螨腈,嚴格限制噻蟲嗪、多殺霉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使用次數,每季蔬菜限用1次,注意交替、輪換使用溴蟲氟苯雙酰胺等不同作用機理藥劑或藥劑組合防治西花薊馬,延緩抗藥性發展速度。
番茄潛葉蛾
監測點分布在北京等6省(直轄市、自治區)17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2個。
1.監測結果
監測地區番茄潛葉蛾種群對四唑蟲酰胺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1—36倍),其中河北懷來、北京昌平種群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36倍、12倍);對乙基多殺菌素處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4—6.7倍),其中北京密云、懷柔種群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6.7倍、6.0倍)。
2.對策建議
初見番茄潛葉蛾幼蟲潛道時,選擇四唑蟲酰胺、乙基多殺菌素等藥劑,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藥劑交替、輪換使用,延緩抗藥性發展速度。
小菜蛾
監測點分布在北京等7省(直轄市)7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5個。
1.監測結果
華北和華東蔬菜產區小菜蛾種群對高效氯氟氰菊酯處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58—115倍);對氟啶脲處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1—97倍);對氯蟲苯甲酰胺、蟲螨腈、茚蟲威處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2.7—7.6倍、1.0—8.0倍、1.1-9.7倍)。與2022年監測結果相比,小菜蛾對以上藥劑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2.對策建議
根據田間發生情況,強調在小菜蛾低齡幼蟲期施藥防治,暫停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限制使用氟啶脲,每季蔬菜使用次數不超過1次,輪換使用氯蟲苯甲酰胺、蟲螨腈、茚蟲威、乙基多殺菌素等不同作用機理藥劑和甘藍夜蛾核多角體病毒、短穩桿菌等生物農藥。
煙粉虱
監測點分布在北京等7省(直轄市)10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4個。
1.監測結果
監測地區煙粉虱的卵對溴氰蟲酰胺、螺蟲乙酯處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82—3910倍、89—324倍),其中浙江湖州種群對兩種藥劑都達到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3910倍、314倍;煙粉虱的成蟲對噻蟲嗪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1—71倍),其中海南三亞種群抗性倍數最高(71倍),達到中等水平抗性。與2022年監測結果相比,煙粉虱對以上藥劑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2.對策建議
在煙粉虱高水平抗性蔬菜產區,要暫停使用溴氰蟲酰胺、螺蟲乙酯等藥劑,優先使用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爪哇蟲草菌等生物農藥,輪換使用雙丙環蟲酯、氟吡呋喃酮、氟啶蟲胺腈等作用機理不同的藥劑,每種藥劑每季蔬菜限用1次,延緩抗藥性發展速度。
日期:2024-02-28
監測點分布在海南等5省12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4個。
1.監測結果
監測地區豆大薊馬種群對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處于敏感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9—115倍),其中高水平抗性種群只有福建南靖種群,中等水平抗性種群比例較高,占到58%,低水平抗性種群只有海南澄邁種群;對乙基多殺菌素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5—12倍),其中只有廣東廣州1個種群為中等水平抗性,其余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對蟲螨腈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2.0—47倍),中等水平抗性種群占比為33%,低水平抗性種群占比為33%;對氟啶蟲胺腈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4—65倍),其中海南崖州、天涯2個種群為中等水平抗性,海南樂東、廣東廣州、福建漳州3個種群為低水平抗性。
2.對策建議
豇豆上的豆大薊馬對不同類型殺蟲劑都已產生一定程度抗性,亟需開展有效抗性治理。豆大薊馬對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蟲螨腈主要處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應嚴格限制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蟲螨腈使用次數,每個生長季使用次數不超過1次;對乙基多殺菌素主要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乙基多殺菌素仍可作為田間主要防治藥劑進行使用。在制定豆大薊馬用藥方案時,優先選用金龜子綠僵菌、苦參堿等生物農藥,注意輪換使用內吸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等不同作用方式和作用機制的化學藥劑。
西花薊馬
監測點分布在北京等4省(直轄市)8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6個。
1.監測結果
監測地區西花薊馬種群對乙基多殺菌素、蟲螨腈產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100倍、102—1689倍);對噻蟲嗪、多殺霉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處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11—1000倍、13—166倍、11—219倍);對溴蟲氟苯雙酰胺處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1—8.7倍)。與2022年監測結果相比,西花薊馬對以上藥劑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2.對策建議
在西花薊馬高水平抗性地區,暫停使用乙基多殺菌素、蟲螨腈,嚴格限制噻蟲嗪、多殺霉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使用次數,每季蔬菜限用1次,注意交替、輪換使用溴蟲氟苯雙酰胺等不同作用機理藥劑或藥劑組合防治西花薊馬,延緩抗藥性發展速度。
番茄潛葉蛾
監測點分布在北京等6省(直轄市、自治區)17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2個。
1.監測結果
監測地區番茄潛葉蛾種群對四唑蟲酰胺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1—36倍),其中河北懷來、北京昌平種群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36倍、12倍);對乙基多殺菌素處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4—6.7倍),其中北京密云、懷柔種群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6.7倍、6.0倍)。
2.對策建議
初見番茄潛葉蛾幼蟲潛道時,選擇四唑蟲酰胺、乙基多殺菌素等藥劑,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藥劑交替、輪換使用,延緩抗藥性發展速度。
小菜蛾
監測點分布在北京等7省(直轄市)7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5個。
1.監測結果
華北和華東蔬菜產區小菜蛾種群對高效氯氟氰菊酯處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58—115倍);對氟啶脲處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1—97倍);對氯蟲苯甲酰胺、蟲螨腈、茚蟲威處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2.7—7.6倍、1.0—8.0倍、1.1-9.7倍)。與2022年監測結果相比,小菜蛾對以上藥劑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2.對策建議
根據田間發生情況,強調在小菜蛾低齡幼蟲期施藥防治,暫停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限制使用氟啶脲,每季蔬菜使用次數不超過1次,輪換使用氯蟲苯甲酰胺、蟲螨腈、茚蟲威、乙基多殺菌素等不同作用機理藥劑和甘藍夜蛾核多角體病毒、短穩桿菌等生物農藥。
煙粉虱
監測點分布在北京等7省(直轄市)10縣(市、區),監測農藥品種4個。
1.監測結果
監測地區煙粉虱的卵對溴氰蟲酰胺、螺蟲乙酯處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82—3910倍、89—324倍),其中浙江湖州種群對兩種藥劑都達到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3910倍、314倍;煙粉虱的成蟲對噻蟲嗪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1—71倍),其中海南三亞種群抗性倍數最高(71倍),達到中等水平抗性。與2022年監測結果相比,煙粉虱對以上藥劑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2.對策建議
在煙粉虱高水平抗性蔬菜產區,要暫停使用溴氰蟲酰胺、螺蟲乙酯等藥劑,優先使用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爪哇蟲草菌等生物農藥,輪換使用雙丙環蟲酯、氟吡呋喃酮、氟啶蟲胺腈等作用機理不同的藥劑,每種藥劑每季蔬菜限用1次,延緩抗藥性發展速度。
日期: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