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龍吟風云|中國酒業在國際市場上走出了“中國步伐”

   2024-01-09 中國酒業協會CADA微信號832
核心提示:過去一年中,酒企“出海”尋找增量的訴求更為迫切,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采取一系列宣傳推廣動作,放大中國酒業聲量。同時中國白酒通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推動中國傳統釀造文化走向國際,走出中國酒業在世界市場上的“中國步伐”。……(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國際化”成為2023年中國酒業的熱詞之一,面對行業新一輪的調整期,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在2022年研究起草《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也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工藝美術、白酒等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輕工產業“走出去”,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加快建立國際化品牌。
 
  過去一年中,酒企“出海”尋找增量的訴求更為迫切,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采取一系列宣傳推廣動作,放大中國酒業聲量。同時中國白酒通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推動中國傳統釀造文化走向國際,走出中國酒業在世界市場上的“中國步伐”。
 
  “出海”道路上,以國際化表達展示中國酒類魅力
 
  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酒類累計出口量81.64萬千升,出口額15.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25億元),其中我國白酒出口量1.64萬千升,同比增長2.37%;出口額7.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億元),同比增長26.73%。白酒出口量占比僅2%,但出口額占比接近48%,幾乎占據國內酒類出口市場的半壁江山。
 
  加快中國白酒“走出去”已經成為名酒企業的共識,在2023年的“兩會”期間,“白酒出海”就是酒業代表、委員們建言的高頻詞,并建議要形成國際認可的中國白酒國際標準。
 
  2023年4月,中國酒業協會啟動制訂《白酒國際化術語表達體系》團體標準,以解決白酒在國際化市場流通中體系、表達和術語缺乏的問題。規劃建設與國際接軌、完整、安全的標準化體系,形成國際認可的中國白酒國際標準,使中國白酒獲得合理的分類和身份定義,推動中國酒業與世界酒業標準對接和文化推廣合作。
 
  除了標準上的接軌,打造全球可感知和認同的“價值體系”,中國酒業協會提出中國酒企要抱團出海,形成以產區作為名酒高品質和高價值的表達方式。因此去年下半年,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瀘州老窖、古井貢酒、西鳳酒、仰韶酒業、舍得酒業等多家企業忙著擴大海外“朋友圈”,先后去往英國、法國、匈牙利、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進行考察交流,并在當地舉辦大型活動。通過與當地的意見領袖對話,進一步推動白酒與國際消費者接軌,讓世界品味中國味道。
 
  除此之外,作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中國黃酒也在積極探索“出海”之路。通過參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亞運會、黃酒品鑒會等國際活動,來展示中國黃酒作為“國宴用酒”的身份,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面前展現中國黃酒魅力。
 
  以“申遺”展現產業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做好中國白酒文化的傳播,也是白酒國際化表達的重要途徑。加快中國白酒申遺,多維度推動中國白酒文化在世界范圍廣泛傳播。
 
  2023年4月,“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白酒籌備委員會成立會議在中國酒業協會召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將為中國白酒走出去、擴大中國白酒的傳播聲量、搶占世界酒類消費市場份額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最初的設立,就是為了保護人類有價值的創造,增加認同感和歷史感。正如宋書玉理事長一直以來所強調的“活態”文化,中國白酒的文化遺產,從不僅僅為展示而存續,而是始終為白酒產業發展、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國經濟社會建設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對于白酒而言,進入非遺名單既是呈現獨具特色的中國酒文化的一個窗口和有力載體,又是規范和推動傳統發酵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的新機遇,有利于進一步重視和保護與釀酒緊密相關的古窖池、原生態、老工藝,也有利于規范行業發展,提高準入門檻,推動白酒深入世界舞臺。因此,中國白酒的文化遺產有輝煌的歷史,有繁榮的現在,更有光明的未來,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應當在世界文化遺產之林擁有自己的席位。
 
  面對產業結構深刻調整、消費不斷升級的時代背景,消費者對行業提出了更高品質、更高質量的發展要求。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文化的發展,如何講好故事、講好歷史、講好傳承?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無疑是最為有力的途徑之一。
 
  無論是出海還是申遺,都為中國酒業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都為中國酒業屹立世界酒類之林提供重要平臺,對擴大中國酒類的傳播聲量、搶占世界酒類消費市場份額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堅信未來之光明燦爛,也必將于前行之路漫漫求索。



日期:2024-01-09
 
標簽: 中國 酒業 白酒
行業: 酒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