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糧食和儲備局負責同志等介紹加強糧食流通監管,保障全省糧食安全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糧食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是重大民生問題。省糧油檢測中心作為全省糧油檢測機構的龍頭,請問在夏秋糧收獲期間是如何開展糧食質量檢測,嚴把質量關的?
田憲璽: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最主要的食品原料。省糧油檢測中心嚴格按照省糧食和儲備局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守護糧食質量安全的“防火墻”作用,認真開展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包括質量指標、品質指標、安全指標等50多項,把牢口糧市場入口關,牢牢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下面,從以下三方面介紹省糧油檢測中心“嚴把糧食質量安全關”的重點工作:
一是嚴格開展質量調查。質量調查是指對糧食常規質量等級狀況的評價。重點監測新收獲糧食的容重、不完善粒、水分、色澤、氣味等常規質量指標。質量調查結果第一時間向社會進行發布,為指導企業收購糧食、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服務相關部門單位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從多年監測數據看,山東糧食質量狀況整體良好。2023年6月采集質量調查小麥樣品2910份,獲得數據43650個,二等以上樣品占比75.1%,三等(中等)以上樣品占比96.2%。2023年10月采集秋季收獲糧(玉米、大豆、花生)質量調查樣品3356份,共獲得檢測數據57856個,其中玉米質量調查樣品2943份,二等以上樣品占比99%,三等以上樣品占比99.9%。
二是嚴格開展品質測報。品質測報是指對各地推廣種植的優質或優良糧食品種內在品質(包括營養品質、加工品質、食用品質等)狀況的評價。重點監測淀粉、蛋白質、脂肪等營養品質指標;面筋含量、沉降值、穩定時間等加工品質指標;食味評分值等食用品質指標。每年對收獲的小麥、玉米、大豆進行品質測報。以小麥為例,完成429個小麥樣品的品質測報,共獲取數據14157個。從監測數據看,山東小麥以中筋、中強筋為主,濕面筋含量平均值31.3%,蛋白質含量平均值13.8%,面筋值高、加工性能好,適合加工饅頭、面條、餃子等主食,口感勁道,深受消費者歡迎。
三是嚴格開展安全監測。安全監測是指對糧食主要食品安全指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狀況的評價。重點監測重金屬含量、真菌毒素含量和農藥殘留等食品安全指標。檢驗方法和過程比較復雜。比如真菌毒素含量檢測,因收獲監測時效性要求高,通常采用快檢和液相色譜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先用快檢方法進行篩查,針對超標樣品和臨近超標樣品,再用液相色譜法進一步確認,并在檢驗過程中做好質控與監督,有效保證了檢驗結果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作為專業糧油檢測機構,省糧油檢測中心將繼續堅持質量第一的工作標準,秉承“公正、科學、準確”工作理念,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嚴格按照規定的檢驗項目、檢驗方法、判定規則進行檢驗和判定,確保檢測數據準確、可靠,為領導決策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綠色、營養、健康的飲食需求。
大眾網記者:
近幾年,德州市糧食收購量保持在550萬噸以上,位于全省前列。請介紹一下糧食流通執法監管在服務糧食流通、護航糧食安全方面的情況?
曹文瓚:近年來,在省糧食和儲備局的關心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動全市糧食流通和執法監管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糧食流通管理,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做到“產購儲加銷”全鏈條協同發力。一是糧食生產連年豐收。102萬畝實現“噸半糧”創建目標,今年預計糧食總產增加4億斤。二是糧食收購平穩增長。今年夏糧集中收購期間,夏糧收購總量達129萬噸,同比增長21.8%。截至目前,秋糧收購總量已達70萬噸,比去年同期高出30萬噸。三是糧食產業不斷優化提升。加快“糧食加工大市”向“糧食加工強市”轉型,打造“五星德糧”、助力中國(德州)食品名市建設,糧食產業工業總產值連續兩年增長10%以上,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四是節糧減損工作全國出彩。2022年,德州在全國率先啟動全鏈條節糧減損集成改革,大力實施“顆粒歸倉、微損存儲、低耗運輸、糧盡其用、文明餐桌、節糧家風”六大行動,被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推廣宣傳。
二、加強政策性糧食監管,確保地方儲備糧儲存安全
2023年,以開展“嚴監管強執法重處罰行動年”活動為契機,高標準完成糧食監督檢查工作,糧食監管更加堅強有力。一是深化糧食購銷領域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自查自糾,聚焦“人、責、糧、庫”整治重點,有針對性建章立制13個,強化監管機制,扎緊制度籠子。二是推進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建設。聚焦地方儲備糧全鏈條監管,結合糧庫信息化升級,構建起全時在線、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的穿透式信息化動態監管體系。三是扎實開展季度巡查。結合政策性糧油庫存檢查、夏糧收購監督檢查、新入庫政策性小麥檢查等,對轄區內所有糧食收儲企業開展季度巡查全覆蓋,并將巡查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范圍,織密了購銷環節監管網。
三、加強糧食流通執法,確保糧食流通秩序規范有序
德州市認真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一是加強糧食監管執法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優化執法隊伍,搞好執法人員培訓,增加執法裝備,不斷適應執法工作需要。二是強化部門協同監管。德州市發改(糧食和儲備)行政管理部門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簽訂了《糧食流通協同監管協議》,聯合開展了地方儲備糧、糧食庫存、糧食流通市場等監督檢查,形成地方糧食流通執法合力。三是依法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法行為。今年以來,發改、糧食、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查辦12325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監管熱線案件4起,有效維護了糧農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日期:2023-12-22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糧食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是重大民生問題。省糧油檢測中心作為全省糧油檢測機構的龍頭,請問在夏秋糧收獲期間是如何開展糧食質量檢測,嚴把質量關的?
田憲璽: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最主要的食品原料。省糧油檢測中心嚴格按照省糧食和儲備局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守護糧食質量安全的“防火墻”作用,認真開展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包括質量指標、品質指標、安全指標等50多項,把牢口糧市場入口關,牢牢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下面,從以下三方面介紹省糧油檢測中心“嚴把糧食質量安全關”的重點工作:
一是嚴格開展質量調查。質量調查是指對糧食常規質量等級狀況的評價。重點監測新收獲糧食的容重、不完善粒、水分、色澤、氣味等常規質量指標。質量調查結果第一時間向社會進行發布,為指導企業收購糧食、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服務相關部門單位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從多年監測數據看,山東糧食質量狀況整體良好。2023年6月采集質量調查小麥樣品2910份,獲得數據43650個,二等以上樣品占比75.1%,三等(中等)以上樣品占比96.2%。2023年10月采集秋季收獲糧(玉米、大豆、花生)質量調查樣品3356份,共獲得檢測數據57856個,其中玉米質量調查樣品2943份,二等以上樣品占比99%,三等以上樣品占比99.9%。
二是嚴格開展品質測報。品質測報是指對各地推廣種植的優質或優良糧食品種內在品質(包括營養品質、加工品質、食用品質等)狀況的評價。重點監測淀粉、蛋白質、脂肪等營養品質指標;面筋含量、沉降值、穩定時間等加工品質指標;食味評分值等食用品質指標。每年對收獲的小麥、玉米、大豆進行品質測報。以小麥為例,完成429個小麥樣品的品質測報,共獲取數據14157個。從監測數據看,山東小麥以中筋、中強筋為主,濕面筋含量平均值31.3%,蛋白質含量平均值13.8%,面筋值高、加工性能好,適合加工饅頭、面條、餃子等主食,口感勁道,深受消費者歡迎。
三是嚴格開展安全監測。安全監測是指對糧食主要食品安全指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狀況的評價。重點監測重金屬含量、真菌毒素含量和農藥殘留等食品安全指標。檢驗方法和過程比較復雜。比如真菌毒素含量檢測,因收獲監測時效性要求高,通常采用快檢和液相色譜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先用快檢方法進行篩查,針對超標樣品和臨近超標樣品,再用液相色譜法進一步確認,并在檢驗過程中做好質控與監督,有效保證了檢驗結果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作為專業糧油檢測機構,省糧油檢測中心將繼續堅持質量第一的工作標準,秉承“公正、科學、準確”工作理念,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嚴格按照規定的檢驗項目、檢驗方法、判定規則進行檢驗和判定,確保檢測數據準確、可靠,為領導決策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綠色、營養、健康的飲食需求。
大眾網記者:
近幾年,德州市糧食收購量保持在550萬噸以上,位于全省前列。請介紹一下糧食流通執法監管在服務糧食流通、護航糧食安全方面的情況?
曹文瓚:近年來,在省糧食和儲備局的關心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動全市糧食流通和執法監管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糧食流通管理,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做到“產購儲加銷”全鏈條協同發力。一是糧食生產連年豐收。102萬畝實現“噸半糧”創建目標,今年預計糧食總產增加4億斤。二是糧食收購平穩增長。今年夏糧集中收購期間,夏糧收購總量達129萬噸,同比增長21.8%。截至目前,秋糧收購總量已達70萬噸,比去年同期高出30萬噸。三是糧食產業不斷優化提升。加快“糧食加工大市”向“糧食加工強市”轉型,打造“五星德糧”、助力中國(德州)食品名市建設,糧食產業工業總產值連續兩年增長10%以上,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四是節糧減損工作全國出彩。2022年,德州在全國率先啟動全鏈條節糧減損集成改革,大力實施“顆粒歸倉、微損存儲、低耗運輸、糧盡其用、文明餐桌、節糧家風”六大行動,被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推廣宣傳。
二、加強政策性糧食監管,確保地方儲備糧儲存安全
2023年,以開展“嚴監管強執法重處罰行動年”活動為契機,高標準完成糧食監督檢查工作,糧食監管更加堅強有力。一是深化糧食購銷領域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自查自糾,聚焦“人、責、糧、庫”整治重點,有針對性建章立制13個,強化監管機制,扎緊制度籠子。二是推進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建設。聚焦地方儲備糧全鏈條監管,結合糧庫信息化升級,構建起全時在線、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的穿透式信息化動態監管體系。三是扎實開展季度巡查。結合政策性糧油庫存檢查、夏糧收購監督檢查、新入庫政策性小麥檢查等,對轄區內所有糧食收儲企業開展季度巡查全覆蓋,并將巡查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范圍,織密了購銷環節監管網。
三、加強糧食流通執法,確保糧食流通秩序規范有序
德州市認真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一是加強糧食監管執法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優化執法隊伍,搞好執法人員培訓,增加執法裝備,不斷適應執法工作需要。二是強化部門協同監管。德州市發改(糧食和儲備)行政管理部門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簽訂了《糧食流通協同監管協議》,聯合開展了地方儲備糧、糧食庫存、糧食流通市場等監督檢查,形成地方糧食流通執法合力。三是依法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法行為。今年以來,發改、糧食、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查辦12325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監管熱線案件4起,有效維護了糧農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日期: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