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作為“尚儉崇信盡責 同心共護食品安全—202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之一,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在京舉辦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青年專家“新理念、新觀點”學術交流會。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春雷現場指導并為青年專家寄語,來自有關部委研究機構、高校、學協會、基層市場監管部門的50余位青年專家學者與會,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就食品安全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挑戰展開廣泛交流。
李春雷教授介紹了個人學術生涯和食品安全行刑銜接領域研究成果,寄語青年學者要堅持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專博結合、堅韌不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政治站位,錘煉研學相長學以致用的學風作風,強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學術韌性,加強己有所為協作互助的團隊意識,切實在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領域踐行青年學者的使命和擔當。
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成立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青年專家委員會,旨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要要求,圍繞總局加強食品安全的工作部署,協同開展食品安全相關理論政策、食品技術和監管執法實踐研究交流,努力打造成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智庫平臺、食品安全治理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智庫平臺、食品安全研究人才培養的智庫平臺、食品安全國際交流的智庫平臺和食品安全教育宣傳的智庫平臺。本次“新理念、新觀點”學術交流會是以發展研究中心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青年專家委員會為平臺舉辦的第一次學術交流活動。
交流會上,部分專家進行了食品安全理論研究和實踐案例分享。重慶市市場監管局餐飲處刁雪洋認為,食品安全事件引發較大社會反響和媒體關注的實質就是因為食品安全擁有最廣泛的利益相關者,需要進一步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調、行業自律、企業負責、媒體監督、公眾參與、社會協同、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蘇省揚州市市場監管局餐飲處處長陳慕提出,特殊食品安全監管要從三個方面協同發力,一是要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避免負面輿情對行業發展的沖擊,守牢特殊食品安全底線。二是要大力開展特殊食品健康教育,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維護合法權益,最終使得消費者健康獲益。三是要培育壯大特食產業,進一步暢通流通渠道,特別是逐步解決特醫食品進院難問題。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審評中心審評二部副研究員劉奐辰指出,近些年來,食品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速度加快,智能制造正在成為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未來的食品標準體系會呈現多種特點,如突出基礎性和通用性、體現引領性和開放性、具有多屬性和多面性等。應樹立食品標準體系設計的整體觀和系統觀,提升食品標準體系建設的源動力和生命力。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尹淑濤就“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背景下高校在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工作中的作用提議,一要積極參與標準制定,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二要協同做好多元治理,推動科普宣傳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熟化應用。三要做好人才培養,助力監管水平和效能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研究員李佳潔分享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的最新研究,提出建立基于多維子目標的多中心社會共治模式。她以農村兒童食品安全治理為例,探討構建以遏制農村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為目標的政府部門為中心的科層主導型共治模式、以提高農村市場安全食品供給率為目標的合規食品企業為中心的契約主導型共治模式、以保障校園食品安全為目標的農村學校為中心的契約主導型共治模式、以提高農村兒童食品安全素養為目標的農村兒童為中心的網絡主導型共治模式。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博士魏麟以“非法添加類食品安全犯罪治理疑難問題探析”為題分享了她的思考研究,她認為非法添加類食品安全犯罪的基本范疇主要包括“禁止添加類”和“限制添加類”兩種,當前對于“限制添加類”非法添加行為的刑事規制缺乏明確的入罪量值,在明確科學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區別的基礎上,探索“構建‘行—刑緩沖區’,依據司法實踐推定入罪標準”和“以科學實驗結果為基礎,通過法律擬制實現定量規制”兩種解決路徑。
河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研究員孫娟娟提出我國食品安全法治推進路徑建議,一是從學理研究總結適配我國市場監管創新的理論支持;二是反思在科技和商業創新中的制度性障礙,科學權衡政府行政規制的包容性與審慎性;三是在人才培養方面考慮法治教育從農場種養殖到終端消費的全程覆蓋;四是堅持國際視野跟進研究食品系統下的環境、生態、食品的公正性和韌性發展。
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劉瀟分享了替代蛋白資源的食用安全性及在食品產業中的應用和發展趨勢,他建議根據替代蛋白不同來源和制造工藝,應重點關注替代蛋白資源的食用安全性及品質評價方法,發布相關監管框架及安全性評審指南,建立行業交流與協調機制加強行業自律,規范替代蛋白產品的名稱、術語及標簽/標識,加強科普宣傳普及,提高消費者接受度。
優合集團優頂特研究院副院長馮冠認為,我國進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針對進口前、進口中和進口后展開制度設計,進口前環節重點健全輸華食品準入管理體系,優化審批管理;進口中環節應改進進出口食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機制,有效處置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事件;進口后的后續監管期間,建議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與不合格食品信息通報機制,加強海關與市場監管部門的協同與合作。
日期:2023-12-19
李春雷教授介紹了個人學術生涯和食品安全行刑銜接領域研究成果,寄語青年學者要堅持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專博結合、堅韌不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政治站位,錘煉研學相長學以致用的學風作風,強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學術韌性,加強己有所為協作互助的團隊意識,切實在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領域踐行青年學者的使命和擔當。
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成立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青年專家委員會,旨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要要求,圍繞總局加強食品安全的工作部署,協同開展食品安全相關理論政策、食品技術和監管執法實踐研究交流,努力打造成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智庫平臺、食品安全治理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智庫平臺、食品安全研究人才培養的智庫平臺、食品安全國際交流的智庫平臺和食品安全教育宣傳的智庫平臺。本次“新理念、新觀點”學術交流會是以發展研究中心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青年專家委員會為平臺舉辦的第一次學術交流活動。
交流會上,部分專家進行了食品安全理論研究和實踐案例分享。重慶市市場監管局餐飲處刁雪洋認為,食品安全事件引發較大社會反響和媒體關注的實質就是因為食品安全擁有最廣泛的利益相關者,需要進一步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調、行業自律、企業負責、媒體監督、公眾參與、社會協同、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蘇省揚州市市場監管局餐飲處處長陳慕提出,特殊食品安全監管要從三個方面協同發力,一是要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避免負面輿情對行業發展的沖擊,守牢特殊食品安全底線。二是要大力開展特殊食品健康教育,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維護合法權益,最終使得消費者健康獲益。三是要培育壯大特食產業,進一步暢通流通渠道,特別是逐步解決特醫食品進院難問題。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審評中心審評二部副研究員劉奐辰指出,近些年來,食品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速度加快,智能制造正在成為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未來的食品標準體系會呈現多種特點,如突出基礎性和通用性、體現引領性和開放性、具有多屬性和多面性等。應樹立食品標準體系設計的整體觀和系統觀,提升食品標準體系建設的源動力和生命力。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尹淑濤就“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背景下高校在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工作中的作用提議,一要積極參與標準制定,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二要協同做好多元治理,推動科普宣傳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熟化應用。三要做好人才培養,助力監管水平和效能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研究員李佳潔分享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的最新研究,提出建立基于多維子目標的多中心社會共治模式。她以農村兒童食品安全治理為例,探討構建以遏制農村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為目標的政府部門為中心的科層主導型共治模式、以提高農村市場安全食品供給率為目標的合規食品企業為中心的契約主導型共治模式、以保障校園食品安全為目標的農村學校為中心的契約主導型共治模式、以提高農村兒童食品安全素養為目標的農村兒童為中心的網絡主導型共治模式。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博士魏麟以“非法添加類食品安全犯罪治理疑難問題探析”為題分享了她的思考研究,她認為非法添加類食品安全犯罪的基本范疇主要包括“禁止添加類”和“限制添加類”兩種,當前對于“限制添加類”非法添加行為的刑事規制缺乏明確的入罪量值,在明確科學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區別的基礎上,探索“構建‘行—刑緩沖區’,依據司法實踐推定入罪標準”和“以科學實驗結果為基礎,通過法律擬制實現定量規制”兩種解決路徑。
河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研究員孫娟娟提出我國食品安全法治推進路徑建議,一是從學理研究總結適配我國市場監管創新的理論支持;二是反思在科技和商業創新中的制度性障礙,科學權衡政府行政規制的包容性與審慎性;三是在人才培養方面考慮法治教育從農場種養殖到終端消費的全程覆蓋;四是堅持國際視野跟進研究食品系統下的環境、生態、食品的公正性和韌性發展。
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劉瀟分享了替代蛋白資源的食用安全性及在食品產業中的應用和發展趨勢,他建議根據替代蛋白不同來源和制造工藝,應重點關注替代蛋白資源的食用安全性及品質評價方法,發布相關監管框架及安全性評審指南,建立行業交流與協調機制加強行業自律,規范替代蛋白產品的名稱、術語及標簽/標識,加強科普宣傳普及,提高消費者接受度。
優合集團優頂特研究院副院長馮冠認為,我國進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針對進口前、進口中和進口后展開制度設計,進口前環節重點健全輸華食品準入管理體系,優化審批管理;進口中環節應改進進出口食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機制,有效處置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事件;進口后的后續監管期間,建議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與不合格食品信息通報機制,加強海關與市場監管部門的協同與合作。
日期: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