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浙江磐安縣推進自制食品行業改造提升

   2014-10-13 浙江省食藥監局1008
核心提示:豆制品、饅頭等自制食品和熟食鹵味制品是市民餐桌上常見的菜品,但這些食品在生產環境、制作環節等方面卻存在監管盲區。面對行

    豆制品、饅頭等自制食品和熟食鹵味制品是市民餐桌上常見的菜品,但這些食品在生產環境、制作環節等方面卻存在監管盲區。面對行業“臟亂差”問題和食品安全隱患屢屢發生的現象,市場強烈呼吁規范管理自制食品行業。磐安縣市場監管局因勢利導,以食品監管職能整合為契機,對全縣3000多家食品店、餐飲店和各類食品小作坊進行調查摸底,發現該縣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量多面廣,加工場所簡陋、設備陳舊、生產條件差,多數屬家庭式作坊,且業主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食品安全和衛生知識。為此,該局結合實際情況,全面深入地開展了自制食品“清源行動”,從生產、銷售、消費三大環節努力構建長效監管機制。經過近五個月整治,成效顯著,全縣51家熟食鹵味制品店已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城區21家小作坊已基本完成改造提升,鄉鎮其他食品小作坊已啟動整治改造。

    一、   做好“嚴”字文章,著力解決生產規范化問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是食品質量安全源頭。指導生產者加強標準化基礎工作,是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也能不斷提升監管的有效性。磐安縣市場監管局通過典型引領、借力打力、出臺規范三個方面著手,正本清源,嚴格推進自制食品行業加工銷售規范化建設。 樣板示范先做先行。按照“城區先行,后推鄉鎮,全面覆蓋”的總體思路,由城區所率先啟動自制食品行業規范化建設,包干到人逐一上門指導整改,其次,選定方前和深澤兩個鄉鎮作為試點,根據整治情況做好經驗總結。此外,選定了城區兩家熟食鹵味經營戶開展示范打造,在一個月內嚴格按要求進行改造提升,并開展了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管。通過樹立好樣板單位,創建好示范工作,為下一步的全面推廣打好基礎。 規范建設借力打力。由縣人大牽頭市場監管局等相關單位組建視察組,開展實地考察并對行業規范化生產提出指導性意見。由局領導帶隊開展整治工作督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加大力度,加快進度進行整治。同時,為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組織全縣的熟食鹵味制品經營戶參觀試點單位,觀看改造前后對比資料,了解規范化裝置使用,聽取試點單位負責人解讀規范和經驗介紹等開展現場學習。通過借助外力施壓,啟動內力加壓,集中力量開展行業規范化建設。

    標準出臺有本有源。在前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出臺了我省首個熟食鹵味制品行業地方性管理規范,對規范熟食鹵味制品的原料采購、加工、運輸、銷售和廢棄油脂處理等各環節有了全新、嚴格的監管標準;出臺《磐安縣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許可證發放試行辦法》, 對小作坊生產加工的硬件和軟件必備條件進行了明確;出臺《磐安縣重點地產食品安全保障行動及生產環節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實施方案》和《關于開展市場監管執法“利劍二號”專項行動》等文件,明確對六類重點地產食品和自制食品等深入開展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整頓專項行動。

    二、做好“防”字文章,著力解決行業監管難問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監管的意義應該是預防,而不是救治。因此,對經營者要給與更多的事前指導,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提高違法成本,搭建從業“高壓線”,由“他律為主”變“自律為主”,推動自制食品行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以防為主,全面落實經營者第一責任人意識。針對自制食品行業經營分散的特點,結合集中約談、上門約談和會議培訓等方式,對行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口頭和書面提示;在日常巡查中對所有經營戶下發有針對性的責令改正通知書,明確在下一步的整治過程中將嚴厲打擊各類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形成高壓威懾態勢;組織召開全縣熟食鹵味制品加工銷售規范化建設現場會和自制食品清源整治推進會,明確從業須知,提出加大投入、增強責任、限期整改、嚴管嚴處等要求,全縣各鄉鎮的熟食鹵味制品加工銷售經營戶在會議上均簽訂了熟食鹵味制品加工銷售規范化承諾書。 部門聯動,借各方力量推動整治工作克難攻堅。結合磐安縣省級示范文明縣城創建和“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破整治”等政府中心工作,加強監測,狠抓整治,破難攻堅,推進行業穩步整改;聯動鄉鎮政府因地制宜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安全協調機制,做好域內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根據各地整治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明確監管責任第一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并將責任制層層落實到片區、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監督網絡。 分類監管,及時發現并消除地方特色食品安全隱患。按照“有目錄取證,無目錄備案”的整治思路,對米粉干、豆腐、年糕、土索面類列入《磐安縣允許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加工的食品品種目錄》的小作坊進行逐一改造發證;對饅頭、蕨粉等其他未列入該目錄的進行條件完善并做好食品小作坊備案手續;對具備食品小作坊條件、沒有生產許可證但生產規模達到一定條件的食品小作坊,鼓勵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同時,明確各基層所監管重點,按照“源頭治理、動態管理、綜合整治”的工作方針,查企業、查產品、查監管責任落實情況,及時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各類違法行為。 防治結合,嚴厲打擊屢教不改的違法經營行為。在市場監管執法“利劍一號”和“利劍二號”行動中,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要求,將自制食品行業規范整治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同時,將6類地產食品及重要原料、食品添加劑統一納入年度監督抽檢范圍,實施重點抽檢,發現問題的,按照“四不放過”的要求進行后處理。截至目前,共開展了自制食品和熟食鹵味制品專項整治8次,不定期的整治“回頭看”12次,出動執法人員258人次,開展自制食品抽檢工作3次,不合格自制食品17個批次,查獲各類食品違法案件99件,罰沒款28.5萬元。

    三、做好“延”字文章,著力解決監督社會化問題。提升全民的消費安全意識,能進一步增強權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主動監督食品安全標準的實施和檢測情況。因此,只有強化宣傳引導,借助公眾眼睛,邀請媒體參與,推動社會共治,才能牢固樹立食品安全“一盤棋”思想,推動形成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 延伸公眾監督平臺。延伸8890、縣長信箱、民聲在線、官方微博等公眾監督溝通平臺,由專人負責信息收集和答復;延伸信息公示制度,除“一照二證”上墻公示,采購信息、退市食品公示外,熟食鹵味制品經營戶要對自制食品的名稱、配料、添加劑等信息在醒目位置公示,讓老百姓明白明白消費,讓經營者主動接受消費者監督。 延伸傳統媒體覆蓋。做好“百萬海報進社區”四品一械資料分發張貼工作,將科普知識送進每個村;在縣廣播電臺開設每周一期的“食品藥品安全在您身邊”專欄,盡可能地消滅宣傳盲區;開辟報紙宣傳專欄,邀請電視臺全程參與自制食品行業的改造提升工程,充分發揮傳統新聞媒體的監督反饋作用和宣傳引導作用。 延伸宣傳陣地建設。走進磐安首期“民情面對面”節目,與群眾空中連線,解說自制食品行業的監管難點和對策;通過農民信箱編發一萬多條溫馨短信,提醒熟食鹵味等自制食品的消費注意點;利用政務微博等新興媒介廣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引導群眾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假冒偽劣食品。




日期:2014-10-13
 
地區: 浙江
行業: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