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總結了2022年全球肉雞生產與貿易概況,探討了國內外肉雞產業技術與經濟政策研究進展,剖析了國內肉雞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2022 年,受通貨膨脹、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俄烏沖突、部分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反復以及持續的全球供給側瓶頸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顯著放緩。美國等發達國家為控制通貨膨脹而采取的貨幣緊縮政策加劇了國際市場動蕩,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緊縮恐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復蘇的步伐 。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政策的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進一步減弱,重新賦能的中國市場令世界期待。此外,國際禽流感大規模暴發給全球肉雞產業發展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國際、國內肉雞生產與貿易的總體情況、趨勢變化及其主要原因,綜述了國際、國內肉雞產業技術與經濟政策研究進展,最后就我國肉雞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01 國際肉雞生產與貿易概況
1.1 國際肉雞生產
2022年全球肉雞產量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趨勢,但受全球糧價上漲、新冠肺炎疫情跌宕起伏及全球多地禽流感疫情持續發酵的影響,全球肉雞產量增長幅度較小,增長率進一步降低。根據USDA數據,2022年全球肉雞產量為10 108.6萬t,增長率由2021年的1.26%下降至0.57%。此外,相對較高的飼料和能源價格擠壓了全球肉雞產業盈利空間,在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預計后市全球肉雞產量增幅或出現小幅回調。據USDA預測,2023年全球肉雞產量可能達到10 294.2萬t(圖1),增長率為1.84%。
從各國(地區)肉雞產量情況看,2022年肉雞四大主產國(地區)美國、中國、巴西、歐盟的肉雞產量分別為2 100.5萬t、1 430萬t、1 425萬t、1 092萬t(圖2),四大主產國(地區)肉雞總產量達到6 047.5萬t,較2021年增長0.04%,占世界肉雞總產量的比重為59.83%(圖3),較2021年下降0.31%。具體來看,盡管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投入價格的影響,但美國與歐盟的肉雞產量仍隨著國內需求的增加而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為全球肉雞供給貢獻了重要力量;由于產能去化、飼料價格上漲導致養殖成本上升,疊加國內生豬產能恢復的影響,中國肉雞生產較2021年減少了40萬t,下降了2.72%;雖然巴西國內對禽肉消費需求依然強勁,但受南美干旱天氣影響,巴西飼料作物有所減產,肉雞產量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較2021年下降了1.72%。據USDA預測,2023年四大主產國(地區)肉雞產量占比將下降至59.55%。
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中,由于俄羅斯從歐盟引進了大量雛雞和孵化蛋,肉雞產量增長至475萬t,增長率達3.26%;墨西哥國內需求強勁,刺激了肉雞生產,產量較2021年增加了12.5萬t,增長率為3.28%;泰國肉雞受市場需求影響增勢不減,產量較2021年增加了8萬t,增長率為2.48%;從增長率來看,哥倫比亞增長率達6.03%,處于領先地位(圖4)。
1.2 國際肉雞貿易
2022年世界肉雞出口量為1 355.4萬t,較2021年增長2%。從世界肉雞主要生產國(地區)來看,第一大出口國巴西出口量繼續增長,出口量為444.5萬t(表1),較2021年增長5.21%,由于巴西肉雞價格的有利競爭力與歐盟市場準入放寬,拉動了巴西肉雞出口增長。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范圍暴發以及禽流感導致的雞肉價格大幅上漲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國和歐盟的肉雞出口,雖然美國和歐盟的肉雞出口量仍位列第2名和第3名,但出口量均有所下降,分別較2021年下降1.16%和3.16%(圖6)。隨著中國與沙特阿拉伯市場準入的改善,世界肉雞出口量將穩步上升,根據USDA預測,2023年世界肉雞出口量預計達到1 399.5萬t,增長率為3.25%(圖5)。
2022年世界肉雞進口量達到1 116.3萬t,相比2021年增長了3.04%。從主要肉雞進口國家(地區)來看,日本以110.5萬t進口量仍位列世界肉雞進口國第1名(表2)。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沖擊,英國、歐盟肉雞生產受限,進口量大幅上漲,2022年英國肉雞進口量為90萬t,增長率達30.62%;歐盟進口量為75萬t,增長16.1%。受國際國內農產品價格差的影響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的影響,中國肉雞進口量大幅減少,降幅達18.15%。此外,受禽流感疫情影響,國際雞肉進口需求激增,預計2023年全球肉雞貿易量將有所上升。根據USDA預測,2023年世界肉雞進口量將達到1 139.8萬t,增長率為2.11%。
02 國內肉雞生產與貿易概況
2.1 中國肉雞生產
2022年中國肉雞產量小幅縮減,為1 430萬t,較2021年減少40萬t,下降2.72%;肉雞消費量為1 441.5萬t,較2021年減少61.6萬t,下降4.1%(圖8)。生產量與消費量下降主要有 2 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2022年國內肉雞飼養成本居高不下,疊加行業產能去化的影響,肉雞產量下降;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仍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國內生豬產能恢復,豬肉消費回暖,代償了一部分肉雞需求。隨著后期豬價階段性上漲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將重新提振國內肉雞需求。據USDA預測,2023年中國肉雞消費量可能增加到1 436.5萬t,下降0.35%;肉雞生產量為1 430萬t,可能與2022年持平。
2.2 中國肉雞貿易
2022年中國肉雞進口量持續下降至64.5萬t,降幅高達18.15%(圖9)。由于國內物價相對較為穩定,國外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通貨膨脹較為嚴重,導致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而肉雞國內價格與進口價格形成了較大價格差是導致肉雞進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據USDA預測,2023年中國肉雞進口量可能達62萬t,下降3.88%。
2022年中國肉雞出口量為53萬t,比2021年增長15.97%(圖9)。一方面,中國沒有發生大規模禽流感且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肉雞供應較為充足,價格相對穩定,拉動了國際市場對中國肉雞的需求;另一方面,受俄烏沖突的影響,俄羅斯、烏克蘭貿易風險系數升高,中國對肉雞出口結構進行了調整,加大了對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的出口比例。根據USDA預測,2023年中國肉雞出口量可能達55.5萬t,增長4.72%。
03 國際肉雞產業技術與經濟政策研究進展
3.1 禽流感蔓延倒逼疫病防控升級
2022 年國際禽流感病毒大規模暴發,世界各國的家禽產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此輪美國禽流感本土疫情已導致超過4 700萬只家禽死亡,接近歷史最高記錄;日本本輪撲殺活禽數量超700萬只,刷新本國禽流感流行紀錄;據ECDC和歐盟食品安全局2022年11月的統計數據,此輪禽流感歐洲已撲殺近5 000萬只家禽,37個歐洲國家已受到禽流感疫情影響,破壞規模罕見。嚴重的禽類生產危機倒逼多國調控手段升級,如荷蘭限制家禽飼養規模;英國對所有家禽及圈養鳥類實行禁閉養殖;科威特采取縣級區域化管理模式,以阻止禽流感病毒大規模擴散。
3.2 多重創新助力雛雞腸道健康
202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WATT家禽技術峰會在美國亞特蘭大市舉行,峰會集中展示了促進家禽健康、生產和加工的前沿創新成果,其中,Optum免疫公司和AGRITX公司認為健康的雛雞才是雞群健康根本,并分享了促進雛雞腸道健康的創新方法。該創新方法一是利用蛋黃飼料添加劑來降低肉雛雞的死亡率并提高生產性能,蛋黃飼料添加劑可以在雛雞(胚胎)發育期間幫助優化母雞的免疫系統,增強雛雞孵化后的生長韌性;二是營養蛋涂層改善雛雞腸道健康,引起腸道形態、菌群和免疫系統的正面改變,幫助加快雛雞菌群的發育;三是口服滅活疫苗預防家禽腸道病原體,可以在肉雞整個生命周期中多次投入使用,持續改善生長性能。
3.3 新技術改善家禽球蟲病防控困境
球蟲病是家禽業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該疾病也是肉雞生產中的頭號問題,每年都會給肉雞行業造成巨大損失,且無法徹底根除,亟需加強控制。2022年11月,美國TARGAN公司在球蟲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項最新進展,即采用傳送帶式雞只球蟲病疫苗接種系統,能夠同時給雛雞接種球蟲病疫苗、新城疫疫苗。該項目目前已處于商業測試階段,首批商用系統已安裝到位,用于田間試驗,有效改善了球蟲病防控困境,未來將廣泛應用。
3.4 智能化賦能肉雞福利養殖
肉雞福利的評估與應用一直以來受到行業廣泛關注,2022年6月,美國食品與農業研究基金會(FFAR)通過選拔SMART項目取得的成就,積極推動新的肉雞福利解決方案應用實施,目前,麥當勞公司率先在美國和歐洲雞肉供應市場中進行商業運用。新的解決方案使用了基于視覺和音頻的應用技術檢測肉雞個體和肉雞群,向養殖者預警肉雞養殖潛在的問題,從而更好評估肉雞福利養殖水平,同時提高肉雞養殖者的生產效率。此外,福利方案提供的數據自動收集匯總技術也改變了過去人工大量耗時且不準確的問題,更有利于追蹤動物福利的量化進程,有效整合養殖者與生產商間的共享信息。
3.5 智能工廠助力肉雞屠宰加工
隨著工業4.0深入發展,智能工廠理念滲透家禽業,孕育出了家禽屠宰新模式,這種新模式可有效提高家禽加工中的安全和效率,助力規模養殖,完善肉雞產業鏈,實現端到端的可能,進一步提高了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安全性。2022年9月,喬治亞理工學院啟動農業技術研究計劃,利用工業4.0概念,進行農業生產高度變革性技術開發,并制定相應戰略,其中的“未來家禽工廠”戰略計劃包括開發能夠遠程操作機器人的 VR 技術,以支持智能化、精細化的技術操作,用于在家禽產品屠宰加工過程中執行切割和操作的功能。這一屠宰新模式的應用可有效實現實時監控,改善員工健康狀況和工作條件。從長遠來看,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應用將會在家禽屠宰加工新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
3.6 人造肉提供肉類替代品新可能
隨著國際食物需求結構的變化,肉類的消費比例進一步提高,然而,傳統肉類生產存在生產效率低下、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而兼具無屠宰和可持續生產特征的肉類替代品逐漸受到廣泛關注。根據元哲資訊數據,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預計在2018—2023年內以7.4%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植物性肉類市場價值將達到83億美元。2022年11月,人造肉生產商Upside Foods制造的細胞培養雞肉通過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審查,并計劃發布細胞培養肉行動指南,旨在規范細胞培養肉企業生產。細胞培養雞肉經由活體動物細胞培育而成,與傳統雞肉產品相比,更富礦物質元素,可有效節約生產資源。此外,綠色健康的肉類替代品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龐大的肉類需求壓力,發展前景廣闊,但未來勢必會與傳統肉類制品形成競爭局面。
04 國內肉雞產業技術與經濟政策研究進展
4.1 多措并舉,力促畜禽種業振興
畜禽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保障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以下簡稱《畜牧法》)已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畜牧法》規定了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基本條件,完善了資源保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管理等相關規定。
2022年11月,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工作推進會強調把主要糧食與畜禽育種攻關擺在突出位置,在一系列育種政策組合的引導下,我國畜禽良種繁育推廣工作取得突破,例如,2022年,新廣農牧出品的“廣明2號”父母代種雞訂單達20萬套,預計到2025年可推廣到500萬套;2022年6月,圣農發展出品的首批“圣澤901”父母代種雞雛投放市場,并取得不俗成效,且圣農發展已經具備1 750萬套的供種能力,可有效保障國內市場需求。從目前“圣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等3個快大型白羽肉雞新品種推廣情況來看,我國自主白羽肉雞品種市場推廣速度遠超預期,良種繁育工作取得的堅實成果也為實現現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4.2 規劃引導,種源疫病凈化機制進一步優化
種源性疫病長期威脅家禽種源安全,限制了家禽良種生產性能的進一步發揮,不利于家禽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此種源疫病也被國家納入優先防治與疫病凈化的范疇,相關企業與研究所也相繼開展了聯合攻關,并取得了不俗進展,如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禽免疫抑制病團隊持續推進的ELISA檢測試劑盒技術,已獲國家一類新獸藥證書,被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定為我國種源性禽白血病檢測專用試劑盒,相關技術已在全國約2/3的大型育種與養殖企業應用,并且我國自主培育的“圣澤901”育種全程應用此項禽白血病檢測技術,降低檢測成本30%,為良種繁育的種源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此外,相關政策也圍繞種源疫病凈化進行了完善布局,如2022年9月14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畜間人獸共患病防治規劃(2022—2030年)》,強調實行人病獸防、關口前移,預防為主、預防與控制凈化消滅相結合的動物疫病管控方針。2022年12月,農業農村部劃定河北美客多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等207家畜禽養殖場為全國養殖標準化示范場,進一步引導了種源疫病凈化規范場建設。
4.3 全面部署,推進獸藥綜合治理
為進一步規范獸藥行業的發展,2022年11月21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全國獸用抗菌藥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全面部署獸用抗菌藥綜合治理工作。會議指出,“十三五”以來,獸藥用藥總量和單位動物產品產出用藥量“雙降”、獸藥產值和質量抽檢合格率“雙增”成效顯著。圍繞獸藥綜合治理問題,中國畜牧業、獸藥、肉類等6個協會聯合發出《全產業鏈共同實施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倡議書》,倡導各部門聯動破解產業鏈重點獸藥監管難題,形成部門合力共同推進獸藥綜合治理工作,為促進獸藥用藥規范提供了堅強的政策引領。
4.4 標準指引,畜禽糞污治理長效發展
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科學治理與利用畜禽養殖糞污成為畜禽業高質量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圍繞畜禽養殖糞污資源無害化利用,2022年6月24日,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制定了《畜禽養殖場(戶)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提出以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為目標,按照畜禽糞污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原則,通過清潔生產和設施裝備的改進,減少用水量、糞污流失量、惡臭氣體和溫室氣體產生量,提高設施裝備配套率和糞污綜合利用率。《指南》還指出畜禽養殖場(戶)宜采用干清糞、水泡糞、地面墊料、床(網)下墊料等清糞工藝,逐步淘汰水沖糞工藝,以合理控制清糞環節用水量。
4.5 指南規范,鹵味預制菜蓬勃發展
近年來,在“國內疫情”“懶宅經濟”“全民健身”等因素的催化下,預制菜產業方興未艾,已成為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加工增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尤其是年輕消費主力軍對鹵味食品的青睞催生了鹵味賽道熱,吸引越來越多的頭部畜禽企業參與布局。根據天眼查數據,截止2022年,“速凍”“預制菜”“半成品食品”等相關預制菜企業達到7.2萬家,其中禽肉預制菜產品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如春雪集團開發的春雪烤雞、口水雞、火鍋肉丸暢銷海內外,其與京東聯手打造的雞肉品牌“上鮮”連續4年穩居京東生鮮雞肉類產品第1名;鳳祥股份抓住健康飲食消費主流的發展機遇,開發出咖喱雞塊、香菇滑雞等明星產品,拓展了禽肉消費新增長點;圣農積極推動預制菜項目,開設專門工廠并配套專項支持資源,打造了網紅雞湯系列產品。此外,2022年6月2日,由中國烹飪協會與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立項,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等共同參與起草的行業標準指南《預制菜》正式發布,該指南充分借鑒標桿企業的良好實踐,結合行業特點,規定了餐飲新消費場景下的預制菜原料采用、技術應用等生產要求,有序引導預制菜產業逐漸向更規范、更標準、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4.6 標準發布,低蛋白日糧前景廣闊
養殖污染與蛋白質飼料資源短缺是畜禽業發展的兩大瓶頸,且近年堅挺的飼料原料價格也在加重畜禽養殖壓力。長期以來,我國在飼料精準配方路徑上做了大量探索。2022年12月26日,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發布《肉雞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團體標準,自2023年1月26日起實施。該標準旨在規范低蛋白日糧技術應用,逐步推廣高品質低蛋白日糧技術形成節糧替代,標志著肉雞飼料減量替代進程邁出重要一步。低蛋白日糧技術推廣也得到了全行業積極響應,如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在飼料中配制工業合成氨基酸,補足營養元素短板,達到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良種生產性能進一步釋放,同時企業也因勢利導,向精準配方、精準飼喂的科學養殖方式轉型,逐步形成可持續性發展競爭優勢。
05 問題與建議
5.1 中國肉雞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5.1.1 國際禽流感肆虐,肉種雞進口受阻
白羽肉雞是我國對外依存度最高的畜禽品種,祖代種源大部分依賴進口,2022年國外禽流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種禽供應。2022年我國更新的白羽肉種雞中,約70%來自國外進口,且大部分引自美國,其中 1—4月均有進口祖代雛雞,5—7月進口受阻,10—11月完全沒有進口。據博眾投資大陽金融研究所預測,目前國內白羽雞祖代引種更新量減少將導致未來供需失衡,正常周期下,預計到2023年年底或是2024年上半年,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供不應求情況。此外,從下游雞肉產品供應來看,此輪全球禽流感疫情升級,也嚴重左右了國際雞肉市場價格的發展趨勢,導致國際禽類制品市場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升,疊加種雞引種風險與產能去化的影響,以及防疫政策調整釋放消費潛能,國內雞肉市場需謹防供應風險。
5.1.2 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承壓
2022年國內肉雞飼料價格繼2021年以來繼續上漲,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2年末,玉米價格達3.05元/kg,較年初上漲5.9%;豆粕價格達5.07元/kg,較年初上漲33.42%,處于歷史高位水平;肉雞配合飼料達4.09元/kg,較年初上漲11.75%。飼料價格的攀升導致養殖成本趨高不下,對盈利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監測數據,黃羽肉雞方面,2022年1—11月商品代毛雞銷售均價為17.54元/kg,同比上升6.91%,但是由于飼料價格上漲,全年養殖成本達15.83元/kg,平均每只雞盈利3.17元;白羽肉雞方面,受豆粕價格推高影響,2022年下半年毛雞均價為9.57元/kg,同比上漲21.78%,雞肉均價為11.11元/kg,同比上漲13.28%,行業盈利水平在盈虧平衡線附近。相比上半年,下半年因豬價階段性上漲與季節性產能調整的影響,肉雞行情明顯改善。后市來看,原料成本持續性上漲仍將擠壓養殖收益空間。
5.1.3 新病原不斷涌現,疫病凈化能力仍需加強
肉雞疫病以種類繁多、流行情況復雜為主要特點,新的病原不斷涌現,缺乏有效的生物制品,盲目濫用大量藥物導致耐藥性和藥殘問題,都會造成疫病診斷困難,防控難度加大,給肉雞養殖造成重大風險。我國畜禽疫病凈化能力亟需得到全面系統提升。具體來看,一是對于肉雞疫病診斷準確性有待提高,存在盲目濫用藥物的現象。二是肉雞疫病凈化技術水平不足,難以廣泛應用,相關社會化服務不健全。三是肉雞疫病凈化場經營不規范,部分凈化場防疫措施不當,設備老化,凈化環境不達標,加重了疫病感染死亡風險。四是養殖場疫病凈化意識淡薄,重視程度不夠,養殖人員對肉雞疫病情況了解較少,難以實施有效凈化措施。
5.1.4 獸藥殘留污染環境,監管存在盲區
現階段我國肉雞養殖獸藥投入廣泛,糞便堆肥和廢水排污是肉雞產業藥殘進入環境的2條主要途徑,肉雞產業是獸藥殘留污染的重點治理部門。一是國內小規模養殖單位大部分集中于廣大農村地區,監管難以全覆蓋,監管的難度較大。二是監管工作涉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獸醫行政管理等多個部門,各監管部門之間難以充分協調,監管時效性有待提高。三是監管力度不足,懲治力度不夠,實際監管效力有限,并且在實際監管中,對養殖單位違規行為的裁定也存在著較多爭議。
5.1.5 肉雞糞污資源化仍有阻礙因素,制約行業綠色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肉雞養殖業得到了較快發展,規模化、集約化已經成為現代肉雞養殖業的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大量肉雞糞便集中排放,在一定時空下缺乏足夠的配套耕地對其進行消納,一方面造成糞污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造成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引導下,養殖場(戶)對肉雞糞便處理進行了優化,切實提高了養殖區域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仍存在肉雞糞便資源化利用成本高收益低、技術支撐不足以及種養區域布局與規模不匹配等問題,阻礙了肉雞糞便資源化利用的順利推進。
5.2 中國肉雞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5.2.1 加強風險預警,提升自主繁育能力
面對目前國外嚴峻禽流感疫情形勢,我國雖未報告有感染情況,但風險仍然存在,要加強風險預警,有效阻斷感染源。此次全球禽流感疫情對中國白羽肉雞引種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應提升自主繁育能力,支持保種技術方法的研究與應用。一方面,我國肉雞種業應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以提高育種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為主攻方向,強化對種質資源的保護、評價和開發利用,完善核心育種場建設,做好種源保護工作;另一方面,支持保種技術方法的研究與應用,選育具有優質高產、抗病高效等特性突出的肉雞新品種,同時保證檢驗工作與市場監管的有效跟蹤,持續產出高效的良種競爭力。此外,也要健全種業法規、管理與激勵制度,完善種業財政支持保障,為種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5.2.2 降本增效,提高飼養效率
針對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承壓的問題,從業者要著重提高飼養效率,節糧降耗。一是大力發展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低蛋白日糧是一種精準營養與精準配方的飼料配方技術,具有成本相對較低、蛋白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少的優點,一方面可以降低飼料成本,另一方面在不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和產品品質的前提下還有利于提高雞只健康度。二是科學管理,提高飼養效率。改善硬件設施,構建管理生態系統,應用信息化系統實行精細化管理,通過不斷提升飼喂的精確度從而提高飼料轉化率。另外,也可以根據飼料價格及時進行配方調整,并提前做好優勢原料的及時采購與替換使用。
5.2.3 加強疫病研判,建立綜合防控體系
針對肉雞主要疫病的流行病學特點,一是加強肉雞主要病毒病和主要細菌病以及新發疾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和變異規律研判。二是開展肉雞疫病凈化關鍵技術集成和應用,建立健全適用于不同場區、不同病種和不同階段的凈化技術方案。同時,鼓勵和支持各類獸醫社會化服務組織延伸服務內容,提供肉雞疫病凈化相關的免疫、監測、消毒、無害化處理等社會化服務。三是對通過評估的肉雞疫病凈化場進行動態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肉雞疫病凈化場,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限期整改;經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從凈化場名單中剔除,確保肉雞疫病凈化場質量。四是向肉雞養殖企業廣泛宣傳肉雞疫病凈化政策,實現對所有肉雞種禽場和規模養殖場宣傳的全覆蓋。
5.2.4 完善獸藥監管,把控產品安全
針對獸藥監管問題,一是要加大農村地區監管力度,強化畜禽養殖規范場建設,實行農村養殖場精準登記制度,進行點對點獸藥監管,提升獸藥監管覆蓋度。二是用大數據助推智慧化監管,發揮部門合力,共同推進治理工作的功效,立足飼料、養殖、屠宰等產業鏈重點環節抓實抓細規范用藥監管。三是要對相關法律制度進行完善,監管過程保持高壓態勢,進一步健全獸藥監管可追溯體系,對獸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的不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從而發揮出監管效果,逐漸凈化市場。此外,還需強化監管隊伍建設,加強對獸藥監督管理人員思想意識、業務素質以及執法水平等多方面的培訓教育,形成獸藥監管的基礎性保障。
5.2.5 治理與利用有機結合,拓展糞污資源化新路徑
針對肉雞糞污處理問題,要注重治理與利用有機結合,制定服水土、可落地、易驗收的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一是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積極動員養殖戶將糞污集中發酵,倡導種植戶使用發酵后的農家肥替代化肥,從而增大糞肥消納的耕地面積。二是從源頭做好糞污收集處理,合理權衡糞污集中化和分散化,從而降低人工處理和運輸成本;開發新技術,提高糞肥轉化效率和耕地的適用度,從而提高資源化利用收益。三是優化技術工藝,研制經濟實用的設施裝備,增強糞污處理的技術支撐。四是調整種養區域,遵循就近原則合理布局,使糞污產出量與耕地面積相匹配,從而減少糞污浪費或糞肥不足的問題。
日期:2023-03-20
2022 年,受通貨膨脹、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俄烏沖突、部分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反復以及持續的全球供給側瓶頸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顯著放緩。美國等發達國家為控制通貨膨脹而采取的貨幣緊縮政策加劇了國際市場動蕩,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緊縮恐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復蘇的步伐 。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政策的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進一步減弱,重新賦能的中國市場令世界期待。此外,國際禽流感大規模暴發給全球肉雞產業發展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國際、國內肉雞生產與貿易的總體情況、趨勢變化及其主要原因,綜述了國際、國內肉雞產業技術與經濟政策研究進展,最后就我國肉雞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01 國際肉雞生產與貿易概況
1.1 國際肉雞生產
2022年全球肉雞產量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趨勢,但受全球糧價上漲、新冠肺炎疫情跌宕起伏及全球多地禽流感疫情持續發酵的影響,全球肉雞產量增長幅度較小,增長率進一步降低。根據USDA數據,2022年全球肉雞產量為10 108.6萬t,增長率由2021年的1.26%下降至0.57%。此外,相對較高的飼料和能源價格擠壓了全球肉雞產業盈利空間,在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預計后市全球肉雞產量增幅或出現小幅回調。據USDA預測,2023年全球肉雞產量可能達到10 294.2萬t(圖1),增長率為1.84%。
從各國(地區)肉雞產量情況看,2022年肉雞四大主產國(地區)美國、中國、巴西、歐盟的肉雞產量分別為2 100.5萬t、1 430萬t、1 425萬t、1 092萬t(圖2),四大主產國(地區)肉雞總產量達到6 047.5萬t,較2021年增長0.04%,占世界肉雞總產量的比重為59.83%(圖3),較2021年下降0.31%。具體來看,盡管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投入價格的影響,但美國與歐盟的肉雞產量仍隨著國內需求的增加而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為全球肉雞供給貢獻了重要力量;由于產能去化、飼料價格上漲導致養殖成本上升,疊加國內生豬產能恢復的影響,中國肉雞生產較2021年減少了40萬t,下降了2.72%;雖然巴西國內對禽肉消費需求依然強勁,但受南美干旱天氣影響,巴西飼料作物有所減產,肉雞產量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較2021年下降了1.72%。據USDA預測,2023年四大主產國(地區)肉雞產量占比將下降至59.55%。
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中,由于俄羅斯從歐盟引進了大量雛雞和孵化蛋,肉雞產量增長至475萬t,增長率達3.26%;墨西哥國內需求強勁,刺激了肉雞生產,產量較2021年增加了12.5萬t,增長率為3.28%;泰國肉雞受市場需求影響增勢不減,產量較2021年增加了8萬t,增長率為2.48%;從增長率來看,哥倫比亞增長率達6.03%,處于領先地位(圖4)。
1.2 國際肉雞貿易
2022年世界肉雞出口量為1 355.4萬t,較2021年增長2%。從世界肉雞主要生產國(地區)來看,第一大出口國巴西出口量繼續增長,出口量為444.5萬t(表1),較2021年增長5.21%,由于巴西肉雞價格的有利競爭力與歐盟市場準入放寬,拉動了巴西肉雞出口增長。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范圍暴發以及禽流感導致的雞肉價格大幅上漲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國和歐盟的肉雞出口,雖然美國和歐盟的肉雞出口量仍位列第2名和第3名,但出口量均有所下降,分別較2021年下降1.16%和3.16%(圖6)。隨著中國與沙特阿拉伯市場準入的改善,世界肉雞出口量將穩步上升,根據USDA預測,2023年世界肉雞出口量預計達到1 399.5萬t,增長率為3.25%(圖5)。
2022年世界肉雞進口量達到1 116.3萬t,相比2021年增長了3.04%。從主要肉雞進口國家(地區)來看,日本以110.5萬t進口量仍位列世界肉雞進口國第1名(表2)。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沖擊,英國、歐盟肉雞生產受限,進口量大幅上漲,2022年英國肉雞進口量為90萬t,增長率達30.62%;歐盟進口量為75萬t,增長16.1%。受國際國內農產品價格差的影響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的影響,中國肉雞進口量大幅減少,降幅達18.15%。此外,受禽流感疫情影響,國際雞肉進口需求激增,預計2023年全球肉雞貿易量將有所上升。根據USDA預測,2023年世界肉雞進口量將達到1 139.8萬t,增長率為2.11%。
02 國內肉雞生產與貿易概況
2.1 中國肉雞生產
2022年中國肉雞產量小幅縮減,為1 430萬t,較2021年減少40萬t,下降2.72%;肉雞消費量為1 441.5萬t,較2021年減少61.6萬t,下降4.1%(圖8)。生產量與消費量下降主要有 2 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2022年國內肉雞飼養成本居高不下,疊加行業產能去化的影響,肉雞產量下降;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仍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國內生豬產能恢復,豬肉消費回暖,代償了一部分肉雞需求。隨著后期豬價階段性上漲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將重新提振國內肉雞需求。據USDA預測,2023年中國肉雞消費量可能增加到1 436.5萬t,下降0.35%;肉雞生產量為1 430萬t,可能與2022年持平。
2.2 中國肉雞貿易
2022年中國肉雞進口量持續下降至64.5萬t,降幅高達18.15%(圖9)。由于國內物價相對較為穩定,國外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通貨膨脹較為嚴重,導致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而肉雞國內價格與進口價格形成了較大價格差是導致肉雞進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據USDA預測,2023年中國肉雞進口量可能達62萬t,下降3.88%。
2022年中國肉雞出口量為53萬t,比2021年增長15.97%(圖9)。一方面,中國沒有發生大規模禽流感且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肉雞供應較為充足,價格相對穩定,拉動了國際市場對中國肉雞的需求;另一方面,受俄烏沖突的影響,俄羅斯、烏克蘭貿易風險系數升高,中國對肉雞出口結構進行了調整,加大了對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的出口比例。根據USDA預測,2023年中國肉雞出口量可能達55.5萬t,增長4.72%。
03 國際肉雞產業技術與經濟政策研究進展
3.1 禽流感蔓延倒逼疫病防控升級
2022 年國際禽流感病毒大規模暴發,世界各國的家禽產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此輪美國禽流感本土疫情已導致超過4 700萬只家禽死亡,接近歷史最高記錄;日本本輪撲殺活禽數量超700萬只,刷新本國禽流感流行紀錄;據ECDC和歐盟食品安全局2022年11月的統計數據,此輪禽流感歐洲已撲殺近5 000萬只家禽,37個歐洲國家已受到禽流感疫情影響,破壞規模罕見。嚴重的禽類生產危機倒逼多國調控手段升級,如荷蘭限制家禽飼養規模;英國對所有家禽及圈養鳥類實行禁閉養殖;科威特采取縣級區域化管理模式,以阻止禽流感病毒大規模擴散。
3.2 多重創新助力雛雞腸道健康
202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WATT家禽技術峰會在美國亞特蘭大市舉行,峰會集中展示了促進家禽健康、生產和加工的前沿創新成果,其中,Optum免疫公司和AGRITX公司認為健康的雛雞才是雞群健康根本,并分享了促進雛雞腸道健康的創新方法。該創新方法一是利用蛋黃飼料添加劑來降低肉雛雞的死亡率并提高生產性能,蛋黃飼料添加劑可以在雛雞(胚胎)發育期間幫助優化母雞的免疫系統,增強雛雞孵化后的生長韌性;二是營養蛋涂層改善雛雞腸道健康,引起腸道形態、菌群和免疫系統的正面改變,幫助加快雛雞菌群的發育;三是口服滅活疫苗預防家禽腸道病原體,可以在肉雞整個生命周期中多次投入使用,持續改善生長性能。
3.3 新技術改善家禽球蟲病防控困境
球蟲病是家禽業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該疾病也是肉雞生產中的頭號問題,每年都會給肉雞行業造成巨大損失,且無法徹底根除,亟需加強控制。2022年11月,美國TARGAN公司在球蟲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項最新進展,即采用傳送帶式雞只球蟲病疫苗接種系統,能夠同時給雛雞接種球蟲病疫苗、新城疫疫苗。該項目目前已處于商業測試階段,首批商用系統已安裝到位,用于田間試驗,有效改善了球蟲病防控困境,未來將廣泛應用。
3.4 智能化賦能肉雞福利養殖
肉雞福利的評估與應用一直以來受到行業廣泛關注,2022年6月,美國食品與農業研究基金會(FFAR)通過選拔SMART項目取得的成就,積極推動新的肉雞福利解決方案應用實施,目前,麥當勞公司率先在美國和歐洲雞肉供應市場中進行商業運用。新的解決方案使用了基于視覺和音頻的應用技術檢測肉雞個體和肉雞群,向養殖者預警肉雞養殖潛在的問題,從而更好評估肉雞福利養殖水平,同時提高肉雞養殖者的生產效率。此外,福利方案提供的數據自動收集匯總技術也改變了過去人工大量耗時且不準確的問題,更有利于追蹤動物福利的量化進程,有效整合養殖者與生產商間的共享信息。
3.5 智能工廠助力肉雞屠宰加工
隨著工業4.0深入發展,智能工廠理念滲透家禽業,孕育出了家禽屠宰新模式,這種新模式可有效提高家禽加工中的安全和效率,助力規模養殖,完善肉雞產業鏈,實現端到端的可能,進一步提高了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安全性。2022年9月,喬治亞理工學院啟動農業技術研究計劃,利用工業4.0概念,進行農業生產高度變革性技術開發,并制定相應戰略,其中的“未來家禽工廠”戰略計劃包括開發能夠遠程操作機器人的 VR 技術,以支持智能化、精細化的技術操作,用于在家禽產品屠宰加工過程中執行切割和操作的功能。這一屠宰新模式的應用可有效實現實時監控,改善員工健康狀況和工作條件。從長遠來看,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應用將會在家禽屠宰加工新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
3.6 人造肉提供肉類替代品新可能
隨著國際食物需求結構的變化,肉類的消費比例進一步提高,然而,傳統肉類生產存在生產效率低下、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而兼具無屠宰和可持續生產特征的肉類替代品逐漸受到廣泛關注。根據元哲資訊數據,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預計在2018—2023年內以7.4%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植物性肉類市場價值將達到83億美元。2022年11月,人造肉生產商Upside Foods制造的細胞培養雞肉通過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審查,并計劃發布細胞培養肉行動指南,旨在規范細胞培養肉企業生產。細胞培養雞肉經由活體動物細胞培育而成,與傳統雞肉產品相比,更富礦物質元素,可有效節約生產資源。此外,綠色健康的肉類替代品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龐大的肉類需求壓力,發展前景廣闊,但未來勢必會與傳統肉類制品形成競爭局面。
04 國內肉雞產業技術與經濟政策研究進展
4.1 多措并舉,力促畜禽種業振興
畜禽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保障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以下簡稱《畜牧法》)已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畜牧法》規定了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基本條件,完善了資源保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管理等相關規定。
2022年11月,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工作推進會強調把主要糧食與畜禽育種攻關擺在突出位置,在一系列育種政策組合的引導下,我國畜禽良種繁育推廣工作取得突破,例如,2022年,新廣農牧出品的“廣明2號”父母代種雞訂單達20萬套,預計到2025年可推廣到500萬套;2022年6月,圣農發展出品的首批“圣澤901”父母代種雞雛投放市場,并取得不俗成效,且圣農發展已經具備1 750萬套的供種能力,可有效保障國內市場需求。從目前“圣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等3個快大型白羽肉雞新品種推廣情況來看,我國自主白羽肉雞品種市場推廣速度遠超預期,良種繁育工作取得的堅實成果也為實現現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4.2 規劃引導,種源疫病凈化機制進一步優化
種源性疫病長期威脅家禽種源安全,限制了家禽良種生產性能的進一步發揮,不利于家禽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此種源疫病也被國家納入優先防治與疫病凈化的范疇,相關企業與研究所也相繼開展了聯合攻關,并取得了不俗進展,如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禽免疫抑制病團隊持續推進的ELISA檢測試劑盒技術,已獲國家一類新獸藥證書,被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定為我國種源性禽白血病檢測專用試劑盒,相關技術已在全國約2/3的大型育種與養殖企業應用,并且我國自主培育的“圣澤901”育種全程應用此項禽白血病檢測技術,降低檢測成本30%,為良種繁育的種源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此外,相關政策也圍繞種源疫病凈化進行了完善布局,如2022年9月14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畜間人獸共患病防治規劃(2022—2030年)》,強調實行人病獸防、關口前移,預防為主、預防與控制凈化消滅相結合的動物疫病管控方針。2022年12月,農業農村部劃定河北美客多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等207家畜禽養殖場為全國養殖標準化示范場,進一步引導了種源疫病凈化規范場建設。
4.3 全面部署,推進獸藥綜合治理
為進一步規范獸藥行業的發展,2022年11月21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全國獸用抗菌藥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全面部署獸用抗菌藥綜合治理工作。會議指出,“十三五”以來,獸藥用藥總量和單位動物產品產出用藥量“雙降”、獸藥產值和質量抽檢合格率“雙增”成效顯著。圍繞獸藥綜合治理問題,中國畜牧業、獸藥、肉類等6個協會聯合發出《全產業鏈共同實施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倡議書》,倡導各部門聯動破解產業鏈重點獸藥監管難題,形成部門合力共同推進獸藥綜合治理工作,為促進獸藥用藥規范提供了堅強的政策引領。
4.4 標準指引,畜禽糞污治理長效發展
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科學治理與利用畜禽養殖糞污成為畜禽業高質量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圍繞畜禽養殖糞污資源無害化利用,2022年6月24日,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制定了《畜禽養殖場(戶)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提出以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為目標,按照畜禽糞污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原則,通過清潔生產和設施裝備的改進,減少用水量、糞污流失量、惡臭氣體和溫室氣體產生量,提高設施裝備配套率和糞污綜合利用率。《指南》還指出畜禽養殖場(戶)宜采用干清糞、水泡糞、地面墊料、床(網)下墊料等清糞工藝,逐步淘汰水沖糞工藝,以合理控制清糞環節用水量。
4.5 指南規范,鹵味預制菜蓬勃發展
近年來,在“國內疫情”“懶宅經濟”“全民健身”等因素的催化下,預制菜產業方興未艾,已成為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加工增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尤其是年輕消費主力軍對鹵味食品的青睞催生了鹵味賽道熱,吸引越來越多的頭部畜禽企業參與布局。根據天眼查數據,截止2022年,“速凍”“預制菜”“半成品食品”等相關預制菜企業達到7.2萬家,其中禽肉預制菜產品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如春雪集團開發的春雪烤雞、口水雞、火鍋肉丸暢銷海內外,其與京東聯手打造的雞肉品牌“上鮮”連續4年穩居京東生鮮雞肉類產品第1名;鳳祥股份抓住健康飲食消費主流的發展機遇,開發出咖喱雞塊、香菇滑雞等明星產品,拓展了禽肉消費新增長點;圣農積極推動預制菜項目,開設專門工廠并配套專項支持資源,打造了網紅雞湯系列產品。此外,2022年6月2日,由中國烹飪協會與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立項,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等共同參與起草的行業標準指南《預制菜》正式發布,該指南充分借鑒標桿企業的良好實踐,結合行業特點,規定了餐飲新消費場景下的預制菜原料采用、技術應用等生產要求,有序引導預制菜產業逐漸向更規范、更標準、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4.6 標準發布,低蛋白日糧前景廣闊
養殖污染與蛋白質飼料資源短缺是畜禽業發展的兩大瓶頸,且近年堅挺的飼料原料價格也在加重畜禽養殖壓力。長期以來,我國在飼料精準配方路徑上做了大量探索。2022年12月26日,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發布《肉雞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團體標準,自2023年1月26日起實施。該標準旨在規范低蛋白日糧技術應用,逐步推廣高品質低蛋白日糧技術形成節糧替代,標志著肉雞飼料減量替代進程邁出重要一步。低蛋白日糧技術推廣也得到了全行業積極響應,如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在飼料中配制工業合成氨基酸,補足營養元素短板,達到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良種生產性能進一步釋放,同時企業也因勢利導,向精準配方、精準飼喂的科學養殖方式轉型,逐步形成可持續性發展競爭優勢。
05 問題與建議
5.1 中國肉雞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5.1.1 國際禽流感肆虐,肉種雞進口受阻
白羽肉雞是我國對外依存度最高的畜禽品種,祖代種源大部分依賴進口,2022年國外禽流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種禽供應。2022年我國更新的白羽肉種雞中,約70%來自國外進口,且大部分引自美國,其中 1—4月均有進口祖代雛雞,5—7月進口受阻,10—11月完全沒有進口。據博眾投資大陽金融研究所預測,目前國內白羽雞祖代引種更新量減少將導致未來供需失衡,正常周期下,預計到2023年年底或是2024年上半年,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供不應求情況。此外,從下游雞肉產品供應來看,此輪全球禽流感疫情升級,也嚴重左右了國際雞肉市場價格的發展趨勢,導致國際禽類制品市場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升,疊加種雞引種風險與產能去化的影響,以及防疫政策調整釋放消費潛能,國內雞肉市場需謹防供應風險。
5.1.2 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承壓
2022年國內肉雞飼料價格繼2021年以來繼續上漲,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2年末,玉米價格達3.05元/kg,較年初上漲5.9%;豆粕價格達5.07元/kg,較年初上漲33.42%,處于歷史高位水平;肉雞配合飼料達4.09元/kg,較年初上漲11.75%。飼料價格的攀升導致養殖成本趨高不下,對盈利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監測數據,黃羽肉雞方面,2022年1—11月商品代毛雞銷售均價為17.54元/kg,同比上升6.91%,但是由于飼料價格上漲,全年養殖成本達15.83元/kg,平均每只雞盈利3.17元;白羽肉雞方面,受豆粕價格推高影響,2022年下半年毛雞均價為9.57元/kg,同比上漲21.78%,雞肉均價為11.11元/kg,同比上漲13.28%,行業盈利水平在盈虧平衡線附近。相比上半年,下半年因豬價階段性上漲與季節性產能調整的影響,肉雞行情明顯改善。后市來看,原料成本持續性上漲仍將擠壓養殖收益空間。
5.1.3 新病原不斷涌現,疫病凈化能力仍需加強
肉雞疫病以種類繁多、流行情況復雜為主要特點,新的病原不斷涌現,缺乏有效的生物制品,盲目濫用大量藥物導致耐藥性和藥殘問題,都會造成疫病診斷困難,防控難度加大,給肉雞養殖造成重大風險。我國畜禽疫病凈化能力亟需得到全面系統提升。具體來看,一是對于肉雞疫病診斷準確性有待提高,存在盲目濫用藥物的現象。二是肉雞疫病凈化技術水平不足,難以廣泛應用,相關社會化服務不健全。三是肉雞疫病凈化場經營不規范,部分凈化場防疫措施不當,設備老化,凈化環境不達標,加重了疫病感染死亡風險。四是養殖場疫病凈化意識淡薄,重視程度不夠,養殖人員對肉雞疫病情況了解較少,難以實施有效凈化措施。
5.1.4 獸藥殘留污染環境,監管存在盲區
現階段我國肉雞養殖獸藥投入廣泛,糞便堆肥和廢水排污是肉雞產業藥殘進入環境的2條主要途徑,肉雞產業是獸藥殘留污染的重點治理部門。一是國內小規模養殖單位大部分集中于廣大農村地區,監管難以全覆蓋,監管的難度較大。二是監管工作涉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獸醫行政管理等多個部門,各監管部門之間難以充分協調,監管時效性有待提高。三是監管力度不足,懲治力度不夠,實際監管效力有限,并且在實際監管中,對養殖單位違規行為的裁定也存在著較多爭議。
5.1.5 肉雞糞污資源化仍有阻礙因素,制約行業綠色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肉雞養殖業得到了較快發展,規模化、集約化已經成為現代肉雞養殖業的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大量肉雞糞便集中排放,在一定時空下缺乏足夠的配套耕地對其進行消納,一方面造成糞污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造成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引導下,養殖場(戶)對肉雞糞便處理進行了優化,切實提高了養殖區域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仍存在肉雞糞便資源化利用成本高收益低、技術支撐不足以及種養區域布局與規模不匹配等問題,阻礙了肉雞糞便資源化利用的順利推進。
5.2 中國肉雞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5.2.1 加強風險預警,提升自主繁育能力
面對目前國外嚴峻禽流感疫情形勢,我國雖未報告有感染情況,但風險仍然存在,要加強風險預警,有效阻斷感染源。此次全球禽流感疫情對中國白羽肉雞引種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應提升自主繁育能力,支持保種技術方法的研究與應用。一方面,我國肉雞種業應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以提高育種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為主攻方向,強化對種質資源的保護、評價和開發利用,完善核心育種場建設,做好種源保護工作;另一方面,支持保種技術方法的研究與應用,選育具有優質高產、抗病高效等特性突出的肉雞新品種,同時保證檢驗工作與市場監管的有效跟蹤,持續產出高效的良種競爭力。此外,也要健全種業法規、管理與激勵制度,完善種業財政支持保障,為種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5.2.2 降本增效,提高飼養效率
針對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承壓的問題,從業者要著重提高飼養效率,節糧降耗。一是大力發展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低蛋白日糧是一種精準營養與精準配方的飼料配方技術,具有成本相對較低、蛋白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少的優點,一方面可以降低飼料成本,另一方面在不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和產品品質的前提下還有利于提高雞只健康度。二是科學管理,提高飼養效率。改善硬件設施,構建管理生態系統,應用信息化系統實行精細化管理,通過不斷提升飼喂的精確度從而提高飼料轉化率。另外,也可以根據飼料價格及時進行配方調整,并提前做好優勢原料的及時采購與替換使用。
5.2.3 加強疫病研判,建立綜合防控體系
針對肉雞主要疫病的流行病學特點,一是加強肉雞主要病毒病和主要細菌病以及新發疾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和變異規律研判。二是開展肉雞疫病凈化關鍵技術集成和應用,建立健全適用于不同場區、不同病種和不同階段的凈化技術方案。同時,鼓勵和支持各類獸醫社會化服務組織延伸服務內容,提供肉雞疫病凈化相關的免疫、監測、消毒、無害化處理等社會化服務。三是對通過評估的肉雞疫病凈化場進行動態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肉雞疫病凈化場,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限期整改;經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從凈化場名單中剔除,確保肉雞疫病凈化場質量。四是向肉雞養殖企業廣泛宣傳肉雞疫病凈化政策,實現對所有肉雞種禽場和規模養殖場宣傳的全覆蓋。
5.2.4 完善獸藥監管,把控產品安全
針對獸藥監管問題,一是要加大農村地區監管力度,強化畜禽養殖規范場建設,實行農村養殖場精準登記制度,進行點對點獸藥監管,提升獸藥監管覆蓋度。二是用大數據助推智慧化監管,發揮部門合力,共同推進治理工作的功效,立足飼料、養殖、屠宰等產業鏈重點環節抓實抓細規范用藥監管。三是要對相關法律制度進行完善,監管過程保持高壓態勢,進一步健全獸藥監管可追溯體系,對獸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的不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從而發揮出監管效果,逐漸凈化市場。此外,還需強化監管隊伍建設,加強對獸藥監督管理人員思想意識、業務素質以及執法水平等多方面的培訓教育,形成獸藥監管的基礎性保障。
5.2.5 治理與利用有機結合,拓展糞污資源化新路徑
針對肉雞糞污處理問題,要注重治理與利用有機結合,制定服水土、可落地、易驗收的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一是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積極動員養殖戶將糞污集中發酵,倡導種植戶使用發酵后的農家肥替代化肥,從而增大糞肥消納的耕地面積。二是從源頭做好糞污收集處理,合理權衡糞污集中化和分散化,從而降低人工處理和運輸成本;開發新技術,提高糞肥轉化效率和耕地的適用度,從而提高資源化利用收益。三是優化技術工藝,研制經濟實用的設施裝備,增強糞污處理的技術支撐。四是調整種養區域,遵循就近原則合理布局,使糞污產出量與耕地面積相匹配,從而減少糞污浪費或糞肥不足的問題。
日期: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