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茶中香檳”大吉嶺茶以其麝香葡萄和成熟水果的香氣和口感而聞名于世,而目前它的生存狀態卻已經到了“呼吸困難”的地步。說大吉嶺茶業已經身處ICU(重癥監護室)也一點沒錯,因為它已經出血太久而沒得到任何治療。
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嶺情況極其危急,幾乎所有大吉嶺茶園的處境都令人堪憂,而且政府也沒有提供幫助。
絕望正在導致拋售。工資以及煤炭、燃料和化肥等重要產品的價格繼續大幅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此外,新冠疫情、工人短缺、曠工、氣候變化、歐盟提高食品安全規范等因素帶來的多重挑戰直接影響著茶葉質量、收益和產量。更糟糕的是,可以自由進入印度的尼泊爾茶葉正在蠶食大吉嶺茶的市場。
印度政府議會商業常務委員會(PSCC)的報告以及茶葉行業也都承認大吉嶺茶產業面臨財務壓力。
最近在加爾各答舉行的印度茶葉協會第139屆年度大會上,該協會主席Nayantara Palchoudhuri(下圖)說:“大吉嶺茶產業尚未從2017年長期停工(罷工)的財務困境中恢復過來。由于茶葉產量減少,生產持續下滑。過去6年,大吉嶺茶葉價格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僅為1.7%,而投入成本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在10%至12%之間。由于地理位置不占優勢,運輸成本上升,使這些問題雪上加霜。”
Palchoudhuri表示,為了行業復興,需要立即考慮為茶葉行業制定特殊財政計劃進行干預,確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55000多名工人及其家屬的生計。
印度茶葉出口商協會主席Anshuman Kanoria說:“盡管大吉嶺只是印度茶產業的一小部分,但它仍然是印度茶業的”舉旗手“,關乎數十萬人的生計。作為印度第一個地理標志(GI)產品,大吉嶺茶是印度的驕傲和遺產,它的復興至關重要。”
總體而言,大吉嶺87個茶園的產量已從大約十年前的1000萬公斤下降到2022年的650萬公斤。卡諾里亞說:“面對勞動生產率低、曠工、產量下降、成本上升、額外的食品安全要求等問題,大吉嶺茶處于崩潰的邊緣。”
尼泊爾茶葉進入印度
尼泊爾是大吉嶺的直接競爭對手,尼泊爾茶產量的增加以及允許它自由進入印度使大吉嶺茶的市場遭到蠶食。
根據《印度-尼泊爾和平與友好條約》,尼泊爾茶可以自由進入印度。Kanoria解釋說: “尼泊爾在其境內的喜馬拉雅山地區使用的茶葉種植模式很少或根本沒有遵守可追溯性或勞動法。與印度茶園遵守《種植園勞動法》的嚴格要求不同,尼泊爾高山茶茶廠用低廉的價格從小農戶那里采購茶葉,農藥合規性存在不確定性,并以不同的方式將大部分茶傾銷到印度,這些茶還經常冒充大吉嶺茶。”
印度消費者事務部部長Ashwini Kumar Choubey在議會表示,印度茶葉委員會已向所有茶葉進口商和買家發布指令,確保在其所有銷售發票中注明進口茶葉的來源,并且不要把進口茶葉冒充印度原產茶。此外,要求所有茶葉經銷商和拼配廠商在包裝上的標簽中清楚地標明拼配茶的原料是進口的,無論進口茶葉是直接或間接帶來的,都要注明其來源。
印度最好的出口產品
Dorje Teas的Sparsh Agarwal(下圖)表示,2017年的停工讓尼泊爾茶葉行業能將其劣質茶葉作為“大吉嶺”出售,不幸的是,截至今天,政府還沒有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盡管大吉嶺每年產量僅700萬公斤,但全球市場上銷售的“大吉嶺茶”卻接近2000萬公斤。茶葉拍賣系統僅占茶葉銷售總量的一小部分。Agarwal說:“問題在于,海外買家與當地商人、茶葉貿易商和無良種植園主之間暗中建立了某種聯系,將尼泊爾茶作為大吉嶺茶出售。”
關于地理標志問題,印度官員指出:“監管機構于2021年11月頒布指令,禁止將任何進口茶葉混入任何地理標志茶中,無論其是否聲稱含有任何地理標志產品。這進一步阻礙了印度多產地茶包生產商采購大吉嶺茶,也導致大吉嶺失去了近10%的整體市場份額。” 今年 10 月 18 日,印度茶葉委員會已經修訂了其 2021 年的通告(內容為完全禁止帶有地理標志標簽的印度茶與進口茶進行拼配)。
讓事情雪上加霜的復雜問題
茶園種植園主稱,在沒有任何威懾性法律的情況下,工人大規模曠工,影響了大吉嶺茶的質量和產量。
他們要求莊園必須為所有員工提供住房,即便在退休之后,卻無視提供替代者或讓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在茶園工作的要求。
工人也能從政府那里獲得配給,有些人非法獲得了圣雄甘地國家農村就業保障法(MGNREGA)卡后,認為沒有必要去上班。40%至60%的曠工率導致大吉嶺茶的產量和質量遭受巨大損失。
氣候變化也影響著大吉嶺茶的產量和質量。干燥的冬季影響著春摘茶(3月)的高收益,而4月至5月的非季節性降雨也造成了同樣重要的夏摘茶(5-6月)收益受損。今年,由于雨霧天氣不斷,晴天很少,雨水泛濫。
印度茶葉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由六人組成的大吉嶺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研究這些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建議。這一舉措受到業界的贊賞。大吉嶺地區已經制定了大吉嶺茶的出口計劃。
大吉嶺茶重振雄風的出路何在?
Dorje Teas 的 Sparsh 說:“首先,茶莊園需要直接面向消費者。 其次,政府需要禁止尼泊爾茶葉的非法走私,并要求尼泊爾政府也采取適當的行動。第三,大吉嶺茶種植園主應該聯合起來保護這個產業。”
印度茶葉出口商協會的Kanoria說:“大吉嶺已經流血太久了而沒有得到治療。現在迫切需要政府援助,使大吉嶺茶園能夠經受住自2017年罷工以來的負面影響以及之后幾年的干旱和封鎖等災難。這是為茶園提供喘息空間并阻止向非茶行業人士恐慌性出售茶園的唯一方法。下一步是保護大吉嶺茶免受尼泊爾進口茶葉的影響。在此之后,還需要在印度以及中國這樣的重要潛在海外市場進行持續推廣,創造市場需求,并確保印度的驕傲和遺產-大吉嶺茶可以再次獨立生存。”
另外,對尼泊爾茶征收同等的進口關稅,與歐盟和其他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協議,為認證做準備,并通知印度各個實驗室,以便裝運前在印度進行的獨立抽樣和實驗室檢測能作為批準出口的基本依據。
一位大吉嶺種植園主說:“在面對重重困難,一再遭受經濟損失等情況下,大吉嶺茶依舊勇往直前。停止這種情況的唯一方法是制造更多的需求和競爭,這也是獲得更高單價同時充分發揮產量潛力的唯一途徑。茶葉生產商需要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和計劃去提高大吉嶺茶的質量,保持其獨特性。”
日期:2023-01-02
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嶺情況極其危急,幾乎所有大吉嶺茶園的處境都令人堪憂,而且政府也沒有提供幫助。
絕望正在導致拋售。工資以及煤炭、燃料和化肥等重要產品的價格繼續大幅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此外,新冠疫情、工人短缺、曠工、氣候變化、歐盟提高食品安全規范等因素帶來的多重挑戰直接影響著茶葉質量、收益和產量。更糟糕的是,可以自由進入印度的尼泊爾茶葉正在蠶食大吉嶺茶的市場。
印度政府議會商業常務委員會(PSCC)的報告以及茶葉行業也都承認大吉嶺茶產業面臨財務壓力。
最近在加爾各答舉行的印度茶葉協會第139屆年度大會上,該協會主席Nayantara Palchoudhuri(下圖)說:“大吉嶺茶產業尚未從2017年長期停工(罷工)的財務困境中恢復過來。由于茶葉產量減少,生產持續下滑。過去6年,大吉嶺茶葉價格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僅為1.7%,而投入成本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在10%至12%之間。由于地理位置不占優勢,運輸成本上升,使這些問題雪上加霜。”
Palchoudhuri表示,為了行業復興,需要立即考慮為茶葉行業制定特殊財政計劃進行干預,確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55000多名工人及其家屬的生計。
印度茶葉出口商協會主席Anshuman Kanoria說:“盡管大吉嶺只是印度茶產業的一小部分,但它仍然是印度茶業的”舉旗手“,關乎數十萬人的生計。作為印度第一個地理標志(GI)產品,大吉嶺茶是印度的驕傲和遺產,它的復興至關重要。”
總體而言,大吉嶺87個茶園的產量已從大約十年前的1000萬公斤下降到2022年的650萬公斤。卡諾里亞說:“面對勞動生產率低、曠工、產量下降、成本上升、額外的食品安全要求等問題,大吉嶺茶處于崩潰的邊緣。”
尼泊爾茶葉進入印度
尼泊爾是大吉嶺的直接競爭對手,尼泊爾茶產量的增加以及允許它自由進入印度使大吉嶺茶的市場遭到蠶食。
根據《印度-尼泊爾和平與友好條約》,尼泊爾茶可以自由進入印度。Kanoria解釋說: “尼泊爾在其境內的喜馬拉雅山地區使用的茶葉種植模式很少或根本沒有遵守可追溯性或勞動法。與印度茶園遵守《種植園勞動法》的嚴格要求不同,尼泊爾高山茶茶廠用低廉的價格從小農戶那里采購茶葉,農藥合規性存在不確定性,并以不同的方式將大部分茶傾銷到印度,這些茶還經常冒充大吉嶺茶。”
印度消費者事務部部長Ashwini Kumar Choubey在議會表示,印度茶葉委員會已向所有茶葉進口商和買家發布指令,確保在其所有銷售發票中注明進口茶葉的來源,并且不要把進口茶葉冒充印度原產茶。此外,要求所有茶葉經銷商和拼配廠商在包裝上的標簽中清楚地標明拼配茶的原料是進口的,無論進口茶葉是直接或間接帶來的,都要注明其來源。
印度最好的出口產品
Dorje Teas的Sparsh Agarwal(下圖)表示,2017年的停工讓尼泊爾茶葉行業能將其劣質茶葉作為“大吉嶺”出售,不幸的是,截至今天,政府還沒有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盡管大吉嶺每年產量僅700萬公斤,但全球市場上銷售的“大吉嶺茶”卻接近2000萬公斤。茶葉拍賣系統僅占茶葉銷售總量的一小部分。Agarwal說:“問題在于,海外買家與當地商人、茶葉貿易商和無良種植園主之間暗中建立了某種聯系,將尼泊爾茶作為大吉嶺茶出售。”
關于地理標志問題,印度官員指出:“監管機構于2021年11月頒布指令,禁止將任何進口茶葉混入任何地理標志茶中,無論其是否聲稱含有任何地理標志產品。這進一步阻礙了印度多產地茶包生產商采購大吉嶺茶,也導致大吉嶺失去了近10%的整體市場份額。” 今年 10 月 18 日,印度茶葉委員會已經修訂了其 2021 年的通告(內容為完全禁止帶有地理標志標簽的印度茶與進口茶進行拼配)。
讓事情雪上加霜的復雜問題
茶園種植園主稱,在沒有任何威懾性法律的情況下,工人大規模曠工,影響了大吉嶺茶的質量和產量。
他們要求莊園必須為所有員工提供住房,即便在退休之后,卻無視提供替代者或讓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在茶園工作的要求。
工人也能從政府那里獲得配給,有些人非法獲得了圣雄甘地國家農村就業保障法(MGNREGA)卡后,認為沒有必要去上班。40%至60%的曠工率導致大吉嶺茶的產量和質量遭受巨大損失。
氣候變化也影響著大吉嶺茶的產量和質量。干燥的冬季影響著春摘茶(3月)的高收益,而4月至5月的非季節性降雨也造成了同樣重要的夏摘茶(5-6月)收益受損。今年,由于雨霧天氣不斷,晴天很少,雨水泛濫。
印度茶葉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由六人組成的大吉嶺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研究這些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建議。這一舉措受到業界的贊賞。大吉嶺地區已經制定了大吉嶺茶的出口計劃。
大吉嶺茶重振雄風的出路何在?
Dorje Teas 的 Sparsh 說:“首先,茶莊園需要直接面向消費者。 其次,政府需要禁止尼泊爾茶葉的非法走私,并要求尼泊爾政府也采取適當的行動。第三,大吉嶺茶種植園主應該聯合起來保護這個產業。”
印度茶葉出口商協會的Kanoria說:“大吉嶺已經流血太久了而沒有得到治療。現在迫切需要政府援助,使大吉嶺茶園能夠經受住自2017年罷工以來的負面影響以及之后幾年的干旱和封鎖等災難。這是為茶園提供喘息空間并阻止向非茶行業人士恐慌性出售茶園的唯一方法。下一步是保護大吉嶺茶免受尼泊爾進口茶葉的影響。在此之后,還需要在印度以及中國這樣的重要潛在海外市場進行持續推廣,創造市場需求,并確保印度的驕傲和遺產-大吉嶺茶可以再次獨立生存。”
另外,對尼泊爾茶征收同等的進口關稅,與歐盟和其他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協議,為認證做準備,并通知印度各個實驗室,以便裝運前在印度進行的獨立抽樣和實驗室檢測能作為批準出口的基本依據。
一位大吉嶺種植園主說:“在面對重重困難,一再遭受經濟損失等情況下,大吉嶺茶依舊勇往直前。停止這種情況的唯一方法是制造更多的需求和競爭,這也是獲得更高單價同時充分發揮產量潛力的唯一途徑。茶葉生產商需要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和計劃去提高大吉嶺茶的質量,保持其獨特性。”
日期: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