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第八屆中國團餐產業發展大會暨團餐&米粉對接會上,中國飯店協會團餐專業委員會與宸睿資本聯合發布《2022年度中國團餐發展報告》。本年度《報告》由中國團餐行業整體發展現狀、團餐百強經營情況分析和中國團餐行業發展趨勢三個部分組成。《報告》聯合各地團餐相關行業協會共同調查,主要面向2021年營收5000萬以上的中國團餐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320份問卷;樣本涉及19個省級行政區(含直轄市)。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陳新華指出,本次《報告》發布,一方面分析了2021年我國團餐業態發展現狀和2022年團餐行業發展方向,基于統計數據、調研數據分析2021年疫情常態化下團餐業態發展情況與走向,對團餐業態發展趨勢進行詳細解讀,給出相關發展建議;另一方面,《報告》針對團餐百強企業各項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希望通過團餐百強的各項數據對比為我國團餐企業發展樹立標桿,在未來的發展走向給予清晰指引。
我國團餐市場相對穩健
市場規模近1.8萬億
整體來看,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46895億元,增長18.6%;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0434億元,同比增長23.5%。
《報告》顯示,2020-2021年我國團餐市場規模連年增長。在2020年疫情爆發當年,餐飲市場總規模同比下降15.4%,而團餐市場仍有2.0%的微弱增長,規模達1.5萬億;2021年餐飲市場回暖的背景下,團餐行業實現了15.8%的增幅,市場規模近1.8萬億。
《報告》認為,我國團餐市場相對穩健、抗風險能力更強主要因團餐以滿足剛需、日常用餐為主,客流較為穩定,在客流穩定基礎上,更利于標準化配餐及生產。同時團餐市場更接近“做什么吃什么”,而社餐更接近“吃什么做什么”,兩者經營邏輯有眾多不同。
《報告》指出,團餐市場規模雖大但市場集中度較低,我國團餐百強的市占率僅有 6.7%,除部分新三板掛牌的中小團餐企業之外,尚無營收超過百億的團餐上市公司。這與北美團餐行業CR4 (行業前四名份額集中度指標)達92%相差甚遠。
國家資本雙雙看好
團餐業態未來可期
2022年對于團餐的利好政策頻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團餐產業鏈觸達面較廣,能夠同時拉動一二三產業,上游覆蓋農林牧漁等農業生產環節,中游包括屠宰加工、物流運輸、設備系統等多個細分領域,下游鏈接各類型的團餐服務場景。是拉動鄉村振興、社區食堂、供銷社建設等的重要環節。
與此同時,隨著團餐業態的市場空間大、產業鏈強、標準化程度高等特性,近年來團餐業態持續受到資本關注。2018年以來,已有團餐運營商麥金地、德保膳食、荷特寶、千喜鶴等;供應鏈運營商樂禾食品、美餐、禧云國際等;智慧食堂企業雄偉科技;新型團餐企業潘多拉等企業獲得投融資。
《報告》指出,隨著我國基礎設施的完善、食品工業化規模化科技化的發展、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海外成熟對標公司的參考,現在團餐領域又將面臨新一輪的投資拐點,未來三年可能是團餐行業發生劇烈化學反應的三年。財務投資者、產業方、政府基金等多元投資者將入局團餐。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團餐業態從業人員
相對穩定且營收增長穩定
《報告》顯示,團餐TOP100企業主要分布在安徽、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湖北、四川等地,其中超六成企業分布在安徽、廣東、上海、北京四地,頭部企業分布于地區人口數量及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且頭部企業經營類型多樣化,中小學營養餐為主要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團餐從業人員相對穩定、人均薪資增長率水平教優,企業年員工自然流失率均值12%。
《報告》還顯示,近年來團餐業態集中度有所提升,但整體規模及市場占率仍然較小。受食安問題、管理難度等影響,企業自營占比大于90%,更多頭部團餐企業青睞于與具有知名度的連鎖快餐、小吃鹵味等企業合作,為用餐群體提供安全且豐富多樣的選擇。與《2022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一致的是,團餐也顯示出飲品銷售新亮點。《報告》顯示TOP100企業飲品銷售額均值占比達6%。
我國團餐業態的發展趨勢預判
團餐具有天然的標準化、工業化、規模化特點,是助力鄉村振興提升城市保障的重要環節,未來我國團餐發展勢必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報告》指出,未來我國團餐業態要向預制菜、中央廚房及供應鏈升級發展;向規模化、工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進軍;要注意消費者營養化、個性化與多樣化需求;通過大數據、信息化等新興技術應用提高團餐行業運營效率;努力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綜合后勤服務,提升客戶粘性和客單值;資本將持續關注團餐市場,并購整合案例將不斷涌現。
日期:2022-11-28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陳新華指出,本次《報告》發布,一方面分析了2021年我國團餐業態發展現狀和2022年團餐行業發展方向,基于統計數據、調研數據分析2021年疫情常態化下團餐業態發展情況與走向,對團餐業態發展趨勢進行詳細解讀,給出相關發展建議;另一方面,《報告》針對團餐百強企業各項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希望通過團餐百強的各項數據對比為我國團餐企業發展樹立標桿,在未來的發展走向給予清晰指引。
我國團餐市場相對穩健
市場規模近1.8萬億
整體來看,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46895億元,增長18.6%;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0434億元,同比增長23.5%。
《報告》顯示,2020-2021年我國團餐市場規模連年增長。在2020年疫情爆發當年,餐飲市場總規模同比下降15.4%,而團餐市場仍有2.0%的微弱增長,規模達1.5萬億;2021年餐飲市場回暖的背景下,團餐行業實現了15.8%的增幅,市場規模近1.8萬億。
《報告》認為,我國團餐市場相對穩健、抗風險能力更強主要因團餐以滿足剛需、日常用餐為主,客流較為穩定,在客流穩定基礎上,更利于標準化配餐及生產。同時團餐市場更接近“做什么吃什么”,而社餐更接近“吃什么做什么”,兩者經營邏輯有眾多不同。
《報告》指出,團餐市場規模雖大但市場集中度較低,我國團餐百強的市占率僅有 6.7%,除部分新三板掛牌的中小團餐企業之外,尚無營收超過百億的團餐上市公司。這與北美團餐行業CR4 (行業前四名份額集中度指標)達92%相差甚遠。
國家資本雙雙看好
團餐業態未來可期
2022年對于團餐的利好政策頻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團餐產業鏈觸達面較廣,能夠同時拉動一二三產業,上游覆蓋農林牧漁等農業生產環節,中游包括屠宰加工、物流運輸、設備系統等多個細分領域,下游鏈接各類型的團餐服務場景。是拉動鄉村振興、社區食堂、供銷社建設等的重要環節。
與此同時,隨著團餐業態的市場空間大、產業鏈強、標準化程度高等特性,近年來團餐業態持續受到資本關注。2018年以來,已有團餐運營商麥金地、德保膳食、荷特寶、千喜鶴等;供應鏈運營商樂禾食品、美餐、禧云國際等;智慧食堂企業雄偉科技;新型團餐企業潘多拉等企業獲得投融資。
《報告》指出,隨著我國基礎設施的完善、食品工業化規模化科技化的發展、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海外成熟對標公司的參考,現在團餐領域又將面臨新一輪的投資拐點,未來三年可能是團餐行業發生劇烈化學反應的三年。財務投資者、產業方、政府基金等多元投資者將入局團餐。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團餐業態從業人員
相對穩定且營收增長穩定
《報告》顯示,團餐TOP100企業主要分布在安徽、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湖北、四川等地,其中超六成企業分布在安徽、廣東、上海、北京四地,頭部企業分布于地區人口數量及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且頭部企業經營類型多樣化,中小學營養餐為主要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團餐從業人員相對穩定、人均薪資增長率水平教優,企業年員工自然流失率均值12%。
《報告》還顯示,近年來團餐業態集中度有所提升,但整體規模及市場占率仍然較小。受食安問題、管理難度等影響,企業自營占比大于90%,更多頭部團餐企業青睞于與具有知名度的連鎖快餐、小吃鹵味等企業合作,為用餐群體提供安全且豐富多樣的選擇。與《2022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一致的是,團餐也顯示出飲品銷售新亮點。《報告》顯示TOP100企業飲品銷售額均值占比達6%。
我國團餐業態的發展趨勢預判
團餐具有天然的標準化、工業化、規模化特點,是助力鄉村振興提升城市保障的重要環節,未來我國團餐發展勢必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報告》指出,未來我國團餐業態要向預制菜、中央廚房及供應鏈升級發展;向規模化、工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進軍;要注意消費者營養化、個性化與多樣化需求;通過大數據、信息化等新興技術應用提高團餐行業運營效率;努力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綜合后勤服務,提升客戶粘性和客單值;資本將持續關注團餐市場,并購整合案例將不斷涌現。
日期: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