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動植物檢疫】帶你了解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之玉米矮花葉病毒

   2022-09-07 12360海關熱線微信號684
核心提示:玉米矮花葉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引起玉米矮花葉病的病原之一,嚴重危害玉米、高粱和甘蔗等多種禾本科植物。2021年,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第413號聯合公告生效,玉米矮花葉病毒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玉米矮花葉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引起玉米矮花葉病的病原之一,嚴重危害玉米、高粱和甘蔗等多種禾本科植物。
 
  1、世界分布
 
  MDMV發生于世界主要玉米和高粱種植區,分布在:美國、阿根廷、巴西、秘魯、委內瑞拉、摩洛哥、中國等國家/地區。
 
  2、寄主植物
 
  田間MDMV的來源主要是一些感病的植物,也可來自病玉米種子。MDMV自然來源的寄主植物有許多種禾本科植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約翰遜草和一種高粱(Sorghum verticiliflorum)。
 
  3、傳播途徑
 
  1.MDMV主要由玉米蚜、麥二叉蚜、棉蚜、桃蚜等以非持久方式傳播,毒源借助蚜蟲吸食葉片汁液而傳播。
 
  2.種子傳毒,該病毒的遠距離傳播通過國際間種子貿易完成。
 
  4、感染癥狀
 
  玉米被玉米矮花葉病病毒侵染后,其典型癥狀為幼苗心葉基部脈間首先產生圓形褪綠斑點。隨植株長大,褪綠病斑逐漸向全葉擴展,表現為典型的花葉狀。有的品種葉片則呈現脈間葉肉變黃,葉片為條紋狀。感病時期越早,植株矮化越顯著,不能抽雄結實,植株早衰枯死。
 
  5、危害情況
 
  MDMV會導致植株出現褪色、矮化、不育、提早枯死等癥狀,造成玉米、高粱的經濟損失。
 
  1963年美國首次報道玉米矮花葉病在俄亥俄州發生,不久蔓延遍及37個州,成為美國分布廣、危害重的玉米病害之一。
 
  19世紀60年代后期,玉米矮花葉病在我國河南省部分地區首次大規模發生,僅河南省輝縣就損失糧食2500萬公斤,占全縣總產量的33.53%。
 
  玉米是我國主糧之一,玉米種子攜帶檢疫性有害生物風險不容忽視。2021年,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第413號聯合公告生效,玉米矮花葉病毒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
 
  1、我國在與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烏拉圭等國家簽訂的輸華玉米進境植物檢疫議定書中,均將玉米矮花葉病毒列入關注的有害生物名單,作為檢疫性有害生物管理。
 
  2、對進境玉米、高粱實施檢驗檢疫,特別要對議定書、檢疫審批關注的有害生物實施針對性檢疫。
 
  3、約翰遜草作為MDMV的重要越冬寄主,同時屬于我國的檢疫性雜草,在口岸檢疫時也應重點關注雜草等外來疫情的監測。
 
  供稿單位:青島海關



日期:2022-09-07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