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于7月9日召開。
《江西省鄱陽湖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
報告人: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金保
江西以打造國家級鄱陽湖小龍蝦產業集群為契機,按照“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思路,補齊短板、延長鏈條、培育品牌、開拓市場,不斷完善聯農帶貧利益聯結機制。各級政府持續加大投入,多個國家級龍頭企業紛紛加入。產業集群規模效應不斷顯現,逐步形成了以環鄱陽湖區、吉泰盆地、贛南片區為主的三大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經濟區。
目前,全省小龍蝦養殖面積249萬畝,比2020年增加了23.89%,養殖產量25萬噸,比2020年增加了31.58%,綜合產值達到300億元。同時江西省還建立了8個年繁育億尾以上的鄱陽湖水系小龍蝦良種繁育中心,形成了以鄱陽湖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為龍頭,規模化良種繁育生產基地為基礎的鄱陽湖小龍蝦良種生產體系。
《安徽省小龍蝦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與未來趨勢分析》
報告人: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蔣軍
2021年安徽小龍蝦產業發展有6大特點,養殖面積保持加速增長態勢,集聚化發展態勢明顯,穩糧增漁作用效果明顯,小龍蝦加工業提速發展,小龍蝦價格行情走勢向好,小龍蝦產量有所提高。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為522萬畝,躍居全國第2位,年均新增120萬畝;截至2022年5月底,今年1-5月,安徽省又新增面積100萬畝,總面積達622萬畝,超出年度目標12萬畝,六安、合肥、滁州等3市面積均突破10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養殖水產品總產量51.39萬噸,其中小龍蝦產量50萬噸,位居全國第2位,預測2022年小龍蝦產量突破60萬噸,約占全省水產品產量的25%。
《加工工藝對即食小龍蝦品質影響的研究進展》
報告人: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陸劍鋒
陸劍鋒教授介紹了預處理工藝、鹽煮工藝、油炸工藝、不同加熱溫度滅菌、非熱處理(如輻照)、不同真空包裝、添加復合保鮮劑等七種工藝對即食小龍蝦品質的影響。
《小龍蝦預制菜市場分析報告》
報告人:國聯水產小龍蝦項目負責人、國聯(益陽)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學飛
人們對食材的渴望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不是一日三餐的溫飽,是吃好,吃精,除了味蕾,視覺,還有健康的重要性,他認為小龍蝦預制菜的優勢有三點:
1、小龍蝦消費人群減少市場教育成本;
2、每年最少20%以上的增長需求;
3、形成消費生態節奏提升帶動其他單品銷售。
《小龍蝦餐飲消費分析報告》
報告人:美團新餐飲研究院行業分析師高明皓
高明皓表示,2022年小龍蝦消費熱度空前高漲,但后勁乏力,2022年3月以來熱度提升明顯,但熱度持續時間變短。他認為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1、交易頻次沒有明顯提升,1次嘗鮮為主;
2、小龍蝦預制菜分流了一部分消費者。
農業農村部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何建國作總結發言
農業農村部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何建國作總結發言。他表示,稻田養殖小龍蝦既穩定了糧食生產,又保障了小龍蝦的供應量,這種“一水兩用”的綠色生態發展模式,讓種植和養殖實現了“雙提升”“雙發展”,何建國教授表示,小龍蝦產業還處于蓬勃發展的上升階段。
但是在小龍蝦養殖這個環節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也不少,何建國教授認為主要有這幾方面:
第一,小龍蝦上市時間太集中,導致全年供給不平衡。要思考如何延長小龍蝦上市時間的問題,或者如何利用不同的地理氣候條件來長遠布局,實現小龍蝦一年四季的不間斷供應。
第二,小規格龍蝦比例上升。這個問題在前年就已經非常明顯了,去年和今年有所改善,大規格龍蝦的比例有所升高,這背后是種業的深層次問題,小龍蝦良種化問題需要繼續攻關。
第三,小龍蝦病害問題。他認為拿到了SPF的小龍蝦苗,將會大大降低目前小龍蝦養殖過程中的很多病害,比如說“五月瘟”。養大規格蝦的前提就是蝦苗發病少,SPF蝦苗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還需要再加上一些新的養殖模式。
在高峰論壇環節,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楊增權,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國家蝦蟹產業體系崗位專家唐建清,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冬武,湖北渴望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田夕榮就“小龍蝦產業如何為鄉村振興賦能”展開討論。
日期:2022-07-21
《江西省鄱陽湖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
報告人: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金保
江西以打造國家級鄱陽湖小龍蝦產業集群為契機,按照“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思路,補齊短板、延長鏈條、培育品牌、開拓市場,不斷完善聯農帶貧利益聯結機制。各級政府持續加大投入,多個國家級龍頭企業紛紛加入。產業集群規模效應不斷顯現,逐步形成了以環鄱陽湖區、吉泰盆地、贛南片區為主的三大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經濟區。
目前,全省小龍蝦養殖面積249萬畝,比2020年增加了23.89%,養殖產量25萬噸,比2020年增加了31.58%,綜合產值達到300億元。同時江西省還建立了8個年繁育億尾以上的鄱陽湖水系小龍蝦良種繁育中心,形成了以鄱陽湖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為龍頭,規模化良種繁育生產基地為基礎的鄱陽湖小龍蝦良種生產體系。
《安徽省小龍蝦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與未來趨勢分析》
報告人: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蔣軍
2021年安徽小龍蝦產業發展有6大特點,養殖面積保持加速增長態勢,集聚化發展態勢明顯,穩糧增漁作用效果明顯,小龍蝦加工業提速發展,小龍蝦價格行情走勢向好,小龍蝦產量有所提高。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為522萬畝,躍居全國第2位,年均新增120萬畝;截至2022年5月底,今年1-5月,安徽省又新增面積100萬畝,總面積達622萬畝,超出年度目標12萬畝,六安、合肥、滁州等3市面積均突破10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養殖水產品總產量51.39萬噸,其中小龍蝦產量50萬噸,位居全國第2位,預測2022年小龍蝦產量突破60萬噸,約占全省水產品產量的25%。
《加工工藝對即食小龍蝦品質影響的研究進展》
報告人: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陸劍鋒
陸劍鋒教授介紹了預處理工藝、鹽煮工藝、油炸工藝、不同加熱溫度滅菌、非熱處理(如輻照)、不同真空包裝、添加復合保鮮劑等七種工藝對即食小龍蝦品質的影響。
《小龍蝦預制菜市場分析報告》
報告人:國聯水產小龍蝦項目負責人、國聯(益陽)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學飛
人們對食材的渴望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不是一日三餐的溫飽,是吃好,吃精,除了味蕾,視覺,還有健康的重要性,他認為小龍蝦預制菜的優勢有三點:
1、小龍蝦消費人群減少市場教育成本;
2、每年最少20%以上的增長需求;
3、形成消費生態節奏提升帶動其他單品銷售。
《小龍蝦餐飲消費分析報告》
報告人:美團新餐飲研究院行業分析師高明皓
高明皓表示,2022年小龍蝦消費熱度空前高漲,但后勁乏力,2022年3月以來熱度提升明顯,但熱度持續時間變短。他認為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1、交易頻次沒有明顯提升,1次嘗鮮為主;
2、小龍蝦預制菜分流了一部分消費者。
農業農村部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何建國作總結發言
農業農村部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何建國作總結發言。他表示,稻田養殖小龍蝦既穩定了糧食生產,又保障了小龍蝦的供應量,這種“一水兩用”的綠色生態發展模式,讓種植和養殖實現了“雙提升”“雙發展”,何建國教授表示,小龍蝦產業還處于蓬勃發展的上升階段。
但是在小龍蝦養殖這個環節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也不少,何建國教授認為主要有這幾方面:
第一,小龍蝦上市時間太集中,導致全年供給不平衡。要思考如何延長小龍蝦上市時間的問題,或者如何利用不同的地理氣候條件來長遠布局,實現小龍蝦一年四季的不間斷供應。
第二,小規格龍蝦比例上升。這個問題在前年就已經非常明顯了,去年和今年有所改善,大規格龍蝦的比例有所升高,這背后是種業的深層次問題,小龍蝦良種化問題需要繼續攻關。
第三,小龍蝦病害問題。他認為拿到了SPF的小龍蝦苗,將會大大降低目前小龍蝦養殖過程中的很多病害,比如說“五月瘟”。養大規格蝦的前提就是蝦苗發病少,SPF蝦苗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還需要再加上一些新的養殖模式。
在高峰論壇環節,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楊增權,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國家蝦蟹產業體系崗位專家唐建清,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冬武,湖北渴望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田夕榮就“小龍蝦產業如何為鄉村振興賦能”展開討論。
日期: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