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聯合襄陽市農科院在襄陽市襄州區召開的油菜綠色革命核心技術觀摩會現場傳來喜訊,采用耐密高產高油多抗適合機械化油菜新品種“中油雜501”和3萬株/畝等密植高產技術,經以西南大學李加納教授為組長的專家組現場測產,油菜籽單產達419.95公斤/畝,產油量(單產與含油量的乘積)高達211.57公斤/畝,刷新了長江流域油菜高產記錄,標志著我國油菜產業綠色革命核心技術獲重大突破。
“中油雜501”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王漢中院士團隊在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穩定支持下經過多年攻關選育而成,具有耐密植、高產、高油、優質、抗病、抗倒、抗裂角、適合機械化收獲等優點。該品種在全國油菜新品種試驗中,單產213.11公斤/畝,連續兩年排名第一,比對照增產12.66%;含油量高達50.38%,是國家新品種試驗中含油量最高的品種;產油量107.35公斤/畝,比對照增加26.93%;品質優于國際雙低標準。
當前,我國油菜大面積生產種植密度偏低,僅1.5萬株/畝左右,制約了耐密型品種高產潛力的發揮。全國油菜平均單產僅138.5公斤/畝,含油量為43%,平均產油量僅為59.6公斤/畝。因此,大力培育和推廣“中油雜501”等耐密高產高油多抗適合機械化油菜新品種及其配套密植高產技術,有望引領一場油菜產業新的綠色革命,實現單位面積產油量倍增。
當前我國食用植物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且進口來源地高度集中,供給安全面臨巨大風險。為此黨中央高度重視油料生產和供給,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實打實地調整結構、擴種大豆和油料、見到可考核的成效。油菜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國產食用油50%左右,在保障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中占據核心地位。“中油雜501”等耐密高產高油多抗適合機械化油菜新品種及其配套密植高產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將催生油菜產業新的綠色革命,對保障百姓“油瓶子”安全、助力鄉村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
日期:2022-05-09
“中油雜501”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王漢中院士團隊在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穩定支持下經過多年攻關選育而成,具有耐密植、高產、高油、優質、抗病、抗倒、抗裂角、適合機械化收獲等優點。該品種在全國油菜新品種試驗中,單產213.11公斤/畝,連續兩年排名第一,比對照增產12.66%;含油量高達50.38%,是國家新品種試驗中含油量最高的品種;產油量107.35公斤/畝,比對照增加26.93%;品質優于國際雙低標準。
當前,我國油菜大面積生產種植密度偏低,僅1.5萬株/畝左右,制約了耐密型品種高產潛力的發揮。全國油菜平均單產僅138.5公斤/畝,含油量為43%,平均產油量僅為59.6公斤/畝。因此,大力培育和推廣“中油雜501”等耐密高產高油多抗適合機械化油菜新品種及其配套密植高產技術,有望引領一場油菜產業新的綠色革命,實現單位面積產油量倍增。
當前我國食用植物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且進口來源地高度集中,供給安全面臨巨大風險。為此黨中央高度重視油料生產和供給,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實打實地調整結構、擴種大豆和油料、見到可考核的成效。油菜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國產食用油50%左右,在保障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中占據核心地位。“中油雜501”等耐密高產高油多抗適合機械化油菜新品種及其配套密植高產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將催生油菜產業新的綠色革命,對保障百姓“油瓶子”安全、助力鄉村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
日期: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