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農業農機技術推廣、農業綜合服務、農業農村事務服務、農業技術服務、農業技術推廣與種業)中心:
現將《2022年花生全生育期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意見》印發給你們,請根據當地花生病蟲草害發生情況,細化技術方案,抓好措施落實。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22年4月1日
2022年花生全生育期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意見
花生田常發病蟲害主要有葉斑病、根腐病、莖腐病、蚜蟲、棉鈴蟲、地下害蟲等,多種病蟲草害的發生直接影響花生品質和產量。防治策略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降低危害損失,為花生生產高質量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一、準確監測預警
規范開展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準確掌握田間病蟲草害發生動態,科學研判發生趨勢,及時發布預警預報,加強蚜蟲、地下害蟲、葉斑病、根莖部病害等重點病蟲監測力度,指導適時開展防治。
二、推廣綜合防治技術
(一)農業措施。一是科學選用品種。因地制宜選用優質高產、抗病性好、適合機械收獲的花生品種。播前精選種子,剔除發芽、發霉及破損的種子,挑選籽粒飽滿、均勻、活力強的種子。二是加強健身栽培。推廣深松深翻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適期、足墑播種,合理密植,單粒精播。做好排、灌水,避免因澇災造成的莢果腐爛和花生根結線蟲病、青枯病等傳播。深耕、深刨加厚土層,減輕根腐病、莖腐病、白絹病、果腐病等土傳病害的發生。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生物菌肥,化肥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實行輪作換茬,有條件的地區可與玉米等作物實行間作,線蟲病、枯萎病重發區,可分別與禾本科作物、甘薯輪作,減輕病害發生程度。
(二)化學除草技術。花生田除草提倡播后苗前土壤處理,可畝用960克/升精異丙甲草胺乳油45~60毫升,或330克/升二甲戊靈乳油140~150毫升,或48%仲丁靈乳油225~300毫升等,于花生播后出苗前均勻噴施地表,蓋膜花生施藥后立即覆膜。苗后莖葉處理,禾本科雜草3~5葉期可畝用15%精喹禾靈乳油20~25毫升,或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25~30毫升;闊葉雜草2~4葉期可畝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20~30毫升,或240克/升乳氟禾草靈乳油15~30毫升,對水莖葉噴霧防治。
(三)生長期綜合防治技術。1.播種期。播種期是有效防治多種病蟲的關鍵期,主要以種子處理預防為主,選用高效、低毒、持效期長的藥劑,防治根部病害、地下害蟲等。推廣施用殺蟲劑、殺菌劑復配的藥劑,可用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500~7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38%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300~400克/100千克種子包衣等。地下害蟲發生嚴重的地塊可畝用0.2%噻蟲胺顆粒劑7.5~12.5千克,于花生播種前撒施,耕地耙勻后播種,或3%辛硫磷顆粒劑6~8千克,播種時溝施。拌種或包衣的種子需晾干種皮后播種,最好在24小時內播種。
2.出苗期至開花下針期。該時期病害主要以葉斑病、根腐病、莖腐病為主,可畝用30%戊唑·多菌靈50~60毫升,或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懸浮劑35~50毫升,或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20~25毫升,于發病初期對水噴霧防治。蟲害主要以花生蚜蟲、棉鈴蟲、地下害蟲為主,防治蚜蟲、棉鈴蟲可畝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于蚜蟲始盛期、棉鈴蟲三齡前對水噴霧防治;防治地下害蟲可畝用15%毒死蜱顆粒劑1~1.5千克撒施,或3%阿維·吡蟲啉顆粒劑1.5~2千克撒施,兼治根結線蟲。
3.結莢期至飽果成熟期。花生結莢期大力推廣“一控雙增”技術,一次混合施藥(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控制中后期多種病蟲害,保護花生葉片正常生長,防止早衰,提高成熟度。以花生葉斑病、莖腐病、銹病、棉鈴蟲、蚜蟲等為主要防治對象,可畝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17%唑醚·氟環唑懸乳劑45~60毫升+磷酸二氫鉀120~150克+尿素350~400克混合噴霧,或畝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27%噻呋·戊唑醇懸浮劑40~45毫升+0.01%蕓苔素內酯2500~3000倍液,對水混合噴霧。
(四)理化誘控技術。推廣殺蟲燈、性誘劑、食誘劑、黃藍板等物理措施誘殺棉鈴蟲、蠐螬等害蟲成蟲。采用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每30~50畝一臺,誘殺棉鈴蟲、甜菜夜蛾、地老虎、蠐螬等害蟲成蟲;性誘劑按每2畝設置誘芯1個,誘殺棉鈴蟲、金龜甲等害蟲成蟲;食誘劑每100毫升按1:1或1:2比例對水稀釋,加入極少量殺蟲劑,灑施莖葉,每畝滴灑1~2行,每行約10米,或將食誘芯加入誘捕裝置均勻懸掛于田間,每畝懸掛1~3套,誘殺棉鈴蟲、地老虎等害蟲成蟲;每畝懸掛10~15塊色板,誘殺蚜蟲、薊馬等害蟲。
三、加大示范推廣和宣傳引導力度
積極開展花生全生育期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試驗示范,加強農藥品種藥效篩選,在示范驗證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技術模式,做好病蟲害防治技術總結整理,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或防控技術體系。目前在花生上登記的農藥產品偏少,特別是殺蟲劑,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關新藥劑試驗示范。突出綠色生態導向,加大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力度,倡導推廣應用殺蟲燈、食誘劑等綠色防控技術和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精準用藥,推動農藥減量控害。充分結合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多個項目推廣花生“一控雙增”技術,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通過電視、網絡、公眾號、明白紙、趕大集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推廣,普及防控知識,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落實關鍵技術,引導農民開展科學防治。
日期:2022-04-07
現將《2022年花生全生育期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意見》印發給你們,請根據當地花生病蟲草害發生情況,細化技術方案,抓好措施落實。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22年4月1日
2022年花生全生育期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意見
花生田常發病蟲害主要有葉斑病、根腐病、莖腐病、蚜蟲、棉鈴蟲、地下害蟲等,多種病蟲草害的發生直接影響花生品質和產量。防治策略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降低危害損失,為花生生產高質量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一、準確監測預警
規范開展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準確掌握田間病蟲草害發生動態,科學研判發生趨勢,及時發布預警預報,加強蚜蟲、地下害蟲、葉斑病、根莖部病害等重點病蟲監測力度,指導適時開展防治。
二、推廣綜合防治技術
(一)農業措施。一是科學選用品種。因地制宜選用優質高產、抗病性好、適合機械收獲的花生品種。播前精選種子,剔除發芽、發霉及破損的種子,挑選籽粒飽滿、均勻、活力強的種子。二是加強健身栽培。推廣深松深翻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適期、足墑播種,合理密植,單粒精播。做好排、灌水,避免因澇災造成的莢果腐爛和花生根結線蟲病、青枯病等傳播。深耕、深刨加厚土層,減輕根腐病、莖腐病、白絹病、果腐病等土傳病害的發生。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生物菌肥,化肥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實行輪作換茬,有條件的地區可與玉米等作物實行間作,線蟲病、枯萎病重發區,可分別與禾本科作物、甘薯輪作,減輕病害發生程度。
(二)化學除草技術。花生田除草提倡播后苗前土壤處理,可畝用960克/升精異丙甲草胺乳油45~60毫升,或330克/升二甲戊靈乳油140~150毫升,或48%仲丁靈乳油225~300毫升等,于花生播后出苗前均勻噴施地表,蓋膜花生施藥后立即覆膜。苗后莖葉處理,禾本科雜草3~5葉期可畝用15%精喹禾靈乳油20~25毫升,或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25~30毫升;闊葉雜草2~4葉期可畝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20~30毫升,或240克/升乳氟禾草靈乳油15~30毫升,對水莖葉噴霧防治。
(三)生長期綜合防治技術。1.播種期。播種期是有效防治多種病蟲的關鍵期,主要以種子處理預防為主,選用高效、低毒、持效期長的藥劑,防治根部病害、地下害蟲等。推廣施用殺蟲劑、殺菌劑復配的藥劑,可用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500~7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38%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300~400克/100千克種子包衣等。地下害蟲發生嚴重的地塊可畝用0.2%噻蟲胺顆粒劑7.5~12.5千克,于花生播種前撒施,耕地耙勻后播種,或3%辛硫磷顆粒劑6~8千克,播種時溝施。拌種或包衣的種子需晾干種皮后播種,最好在24小時內播種。
2.出苗期至開花下針期。該時期病害主要以葉斑病、根腐病、莖腐病為主,可畝用30%戊唑·多菌靈50~60毫升,或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懸浮劑35~50毫升,或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20~25毫升,于發病初期對水噴霧防治。蟲害主要以花生蚜蟲、棉鈴蟲、地下害蟲為主,防治蚜蟲、棉鈴蟲可畝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于蚜蟲始盛期、棉鈴蟲三齡前對水噴霧防治;防治地下害蟲可畝用15%毒死蜱顆粒劑1~1.5千克撒施,或3%阿維·吡蟲啉顆粒劑1.5~2千克撒施,兼治根結線蟲。
3.結莢期至飽果成熟期。花生結莢期大力推廣“一控雙增”技術,一次混合施藥(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控制中后期多種病蟲害,保護花生葉片正常生長,防止早衰,提高成熟度。以花生葉斑病、莖腐病、銹病、棉鈴蟲、蚜蟲等為主要防治對象,可畝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17%唑醚·氟環唑懸乳劑45~60毫升+磷酸二氫鉀120~150克+尿素350~400克混合噴霧,或畝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27%噻呋·戊唑醇懸浮劑40~45毫升+0.01%蕓苔素內酯2500~3000倍液,對水混合噴霧。
(四)理化誘控技術。推廣殺蟲燈、性誘劑、食誘劑、黃藍板等物理措施誘殺棉鈴蟲、蠐螬等害蟲成蟲。采用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每30~50畝一臺,誘殺棉鈴蟲、甜菜夜蛾、地老虎、蠐螬等害蟲成蟲;性誘劑按每2畝設置誘芯1個,誘殺棉鈴蟲、金龜甲等害蟲成蟲;食誘劑每100毫升按1:1或1:2比例對水稀釋,加入極少量殺蟲劑,灑施莖葉,每畝滴灑1~2行,每行約10米,或將食誘芯加入誘捕裝置均勻懸掛于田間,每畝懸掛1~3套,誘殺棉鈴蟲、地老虎等害蟲成蟲;每畝懸掛10~15塊色板,誘殺蚜蟲、薊馬等害蟲。
三、加大示范推廣和宣傳引導力度
積極開展花生全生育期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試驗示范,加強農藥品種藥效篩選,在示范驗證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技術模式,做好病蟲害防治技術總結整理,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或防控技術體系。目前在花生上登記的農藥產品偏少,特別是殺蟲劑,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關新藥劑試驗示范。突出綠色生態導向,加大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力度,倡導推廣應用殺蟲燈、食誘劑等綠色防控技術和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精準用藥,推動農藥減量控害。充分結合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多個項目推廣花生“一控雙增”技術,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通過電視、網絡、公眾號、明白紙、趕大集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推廣,普及防控知識,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落實關鍵技術,引導農民開展科學防治。
日期: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