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衡量一座城市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指標,也考量一座城市的綜合管理能力。如今在貴陽,守護百姓生命健康,為百姓編織食品“安全網”,已成為全市上下一致的行動。
近兩年,貴陽市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抓手,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四個最嚴”,推動形成“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一致、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盡職免責”的工作格局,堅決守好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底線,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能力,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黨政同責”引領 構建責任新體系
2014年以來,貴陽市按照國家、省、市要求,啟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2016年5月,貴陽市獲批成為第三批國家創建試點城市。
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民生工程,貴陽市在堅持“四個最嚴”的同時,出臺了創建工作方案,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實施意見,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機制,踐行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突出問題治理、食品安全能力建設、監管方式創新,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質量提升行動,逐步形成市縣兩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共治格局。
多年的努力,貴陽市已形成10個區(市、縣)分別組建市場監管局,設立88個市場監管分局、75個鄉鎮(社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1300多個村(居)配備食品安全監管員、協管員和信息員,密織食品安全基層縱向網絡。
貴陽市以省市級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為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疾控中心、出入境檢驗檢疫、糧油食品飼料質量衛生檢測等為協同,建立起“橫向”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食品檢驗能力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為完善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貴陽市建立起以市級為中心、縣級為主體、鄉鎮和企業為補充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體系,科學處置食品安全事故。
從源頭到餐桌,從鄉鎮到省市,從上億規模的食品生產企業到街邊的小攤販……如今,群眾關心關注的一些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廣大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得到明顯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明顯提高,食品安全合格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全市食品安全水平顯著提高。
從突出問題“開刀” 探索食安新機制
食品安全監管重在源頭,難在盲點,決勝在難點。貴陽市從源頭、盲點、難點入手,通過強化風險分級管理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大日常監管力度以及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著力破解影響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
針對農藥問題,貴陽市多年來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推動生態種養殖,大力推動農藥減量行動,大力開展農技科普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幅提升。
針對糧食安全問題,貴陽市構建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流程監管體系和追溯體系,加強糧食質量、糧食價格、糧食短斤少兩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全力保障糧食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
針對農村面積廣、農民人數多的實際,在廣大農村實施集體聚餐規范化管理工程,實現農村集體聚餐管理鄉鎮全覆蓋,有效防范農村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食品安全需要依法監管、重典治亂。貴陽市緊緊圍繞“最嚴厲的處罰”,加大懲戒力度,著力構建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有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聯合行政執法方面,積極構建“聯合執法機制”,針對惡意制假、售假,進貨把關不嚴、生產經營過程不規范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采取“零容忍”“嚴打擊”,從線索排查、收集取證、跟蹤回訪等進行一系列安排部署,完善聯動機制,形成打擊合力和有效震懾。近兩年,貴陽市立案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案件2094起,移送公安8起,收繳假冒偽劣食品案值242.8萬元,罰沒款1541.3萬元。
信用聯合懲戒方面,實現食品生產日常監督檢查、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監督檢查、網絡食品銷售檢查、餐飲企業隨機抽取等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重點監管為補充的新型監管機制,強化失信聯合懲戒,讓守法守信者暢行天下,讓違法失信者寸步難行。
貴陽市還積極履行“最嚴肅的問責”,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監管事權,完善履責機制、強化評議考核、嚴格責任追究,定期開展食品安全專題調研,制定《貴陽市食品安全評價考核辦法》《貴陽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將食品安全納入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年度綜合目標考核評價,嚴格考核獎懲,嚴肅責任追究。
以科學高效為要 創建“智慧監管”新模式
責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貴陽市通過分階段的改革,優化政府職能,依托“大數據+”監管智能模式,深入探索“大數據+食品安全”監管新機制,將食品安全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結合,在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環節形成以市場監管為主的綜合性、專業化、成體系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圍繞四大智慧監管體系建設,促進整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統一、科學和高效。
構建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體系。貴陽市創新大數據智能監管手段,探索建設具有貴陽特色的“數據融合”、兩個平臺、三個門戶和四個統一板塊的“1234”智慧市場監管體系,包含食品安全監管系統、校園陽光餐飲系統、“明廚亮灶”監管平臺、自查報系統等,利用大數據對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全鏈條監管,監測食品生產、包裝、銷售等環節的操作流程,實現從生產到流通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同時,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風險預警、監管效能等體制機制,推動食品生產質量提升和企業自律。
構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體系。貴陽市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依托國家、省級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強的食品安全動態信息數據庫,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發布制度,形成服務于食品安全監測分析、信息通報、事件預警、應急處理和食品安全科研及社會公眾服務的網絡協同工作環境。
構建食品安全誠信體系。貴陽市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食品安全誠信意識,嚴格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營造食品安全誠信環境。不斷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運行機制,全面發揮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規范、引導、督促功能。建立企業食品安全誠信檔案,推行食品安全誠信分類監管,加強行業自律,建立食品企業紅黑榜制度。
構建食品安全消費維權體系。貴陽市切實發揮“大數據”便民利民作用,以12315消費者維權投訴舉報為主渠道,以問題導向、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為主線,加強對12315大數據的綜合運用,對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相關投訴信息進行公示,將消費者投訴信息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關聯,倒逼經營者積極妥善處理消費者合理訴求,引導和推動經營者誠信體系建設,切實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每年,貴陽市抽檢食品超3.5萬份。按人口基數計算達每千人6份,高于全國平均數3個百分點,處于領先水平。?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期我有所為。一直以來,貴陽市不斷優化升級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有力促進本地食品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未來,貴陽市將帶著感情、帶著溫度不斷探索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讓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不斷深入市民群眾日常生活,著力譜寫新時代“強省會”新篇章。
日期:2022-03-24
近兩年,貴陽市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抓手,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四個最嚴”,推動形成“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一致、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盡職免責”的工作格局,堅決守好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底線,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能力,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黨政同責”引領 構建責任新體系
2014年以來,貴陽市按照國家、省、市要求,啟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2016年5月,貴陽市獲批成為第三批國家創建試點城市。
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民生工程,貴陽市在堅持“四個最嚴”的同時,出臺了創建工作方案,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實施意見,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機制,踐行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突出問題治理、食品安全能力建設、監管方式創新,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質量提升行動,逐步形成市縣兩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共治格局。
多年的努力,貴陽市已形成10個區(市、縣)分別組建市場監管局,設立88個市場監管分局、75個鄉鎮(社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1300多個村(居)配備食品安全監管員、協管員和信息員,密織食品安全基層縱向網絡。
貴陽市以省市級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為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疾控中心、出入境檢驗檢疫、糧油食品飼料質量衛生檢測等為協同,建立起“橫向”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食品檢驗能力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為完善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貴陽市建立起以市級為中心、縣級為主體、鄉鎮和企業為補充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體系,科學處置食品安全事故。
從源頭到餐桌,從鄉鎮到省市,從上億規模的食品生產企業到街邊的小攤販……如今,群眾關心關注的一些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廣大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得到明顯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明顯提高,食品安全合格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全市食品安全水平顯著提高。
從突出問題“開刀” 探索食安新機制
食品安全監管重在源頭,難在盲點,決勝在難點。貴陽市從源頭、盲點、難點入手,通過強化風險分級管理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大日常監管力度以及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著力破解影響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
針對農藥問題,貴陽市多年來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推動生態種養殖,大力推動農藥減量行動,大力開展農技科普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幅提升。
針對糧食安全問題,貴陽市構建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流程監管體系和追溯體系,加強糧食質量、糧食價格、糧食短斤少兩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全力保障糧食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
針對農村面積廣、農民人數多的實際,在廣大農村實施集體聚餐規范化管理工程,實現農村集體聚餐管理鄉鎮全覆蓋,有效防范農村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食品安全需要依法監管、重典治亂。貴陽市緊緊圍繞“最嚴厲的處罰”,加大懲戒力度,著力構建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有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聯合行政執法方面,積極構建“聯合執法機制”,針對惡意制假、售假,進貨把關不嚴、生產經營過程不規范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采取“零容忍”“嚴打擊”,從線索排查、收集取證、跟蹤回訪等進行一系列安排部署,完善聯動機制,形成打擊合力和有效震懾。近兩年,貴陽市立案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案件2094起,移送公安8起,收繳假冒偽劣食品案值242.8萬元,罰沒款1541.3萬元。
信用聯合懲戒方面,實現食品生產日常監督檢查、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監督檢查、網絡食品銷售檢查、餐飲企業隨機抽取等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重點監管為補充的新型監管機制,強化失信聯合懲戒,讓守法守信者暢行天下,讓違法失信者寸步難行。
貴陽市還積極履行“最嚴肅的問責”,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監管事權,完善履責機制、強化評議考核、嚴格責任追究,定期開展食品安全專題調研,制定《貴陽市食品安全評價考核辦法》《貴陽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將食品安全納入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年度綜合目標考核評價,嚴格考核獎懲,嚴肅責任追究。
以科學高效為要 創建“智慧監管”新模式
責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貴陽市通過分階段的改革,優化政府職能,依托“大數據+”監管智能模式,深入探索“大數據+食品安全”監管新機制,將食品安全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結合,在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環節形成以市場監管為主的綜合性、專業化、成體系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圍繞四大智慧監管體系建設,促進整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統一、科學和高效。
構建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體系。貴陽市創新大數據智能監管手段,探索建設具有貴陽特色的“數據融合”、兩個平臺、三個門戶和四個統一板塊的“1234”智慧市場監管體系,包含食品安全監管系統、校園陽光餐飲系統、“明廚亮灶”監管平臺、自查報系統等,利用大數據對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全鏈條監管,監測食品生產、包裝、銷售等環節的操作流程,實現從生產到流通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同時,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風險預警、監管效能等體制機制,推動食品生產質量提升和企業自律。
構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體系。貴陽市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依托國家、省級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強的食品安全動態信息數據庫,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發布制度,形成服務于食品安全監測分析、信息通報、事件預警、應急處理和食品安全科研及社會公眾服務的網絡協同工作環境。
構建食品安全誠信體系。貴陽市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食品安全誠信意識,嚴格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營造食品安全誠信環境。不斷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運行機制,全面發揮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規范、引導、督促功能。建立企業食品安全誠信檔案,推行食品安全誠信分類監管,加強行業自律,建立食品企業紅黑榜制度。
構建食品安全消費維權體系。貴陽市切實發揮“大數據”便民利民作用,以12315消費者維權投訴舉報為主渠道,以問題導向、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為主線,加強對12315大數據的綜合運用,對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相關投訴信息進行公示,將消費者投訴信息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關聯,倒逼經營者積極妥善處理消費者合理訴求,引導和推動經營者誠信體系建設,切實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每年,貴陽市抽檢食品超3.5萬份。按人口基數計算達每千人6份,高于全國平均數3個百分點,處于領先水平。?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期我有所為。一直以來,貴陽市不斷優化升級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有力促進本地食品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未來,貴陽市將帶著感情、帶著溫度不斷探索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讓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不斷深入市民群眾日常生活,著力譜寫新時代“強省會”新篇章。
日期: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