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全國人大代表、天明集團董事長姜明:加快國產葡萄酒產業發展,促進中西部地區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

   2022-03-07 中國酒業協會CADA微信號671
核心提示: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天明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天明民權葡萄酒名譽董事長姜明,作為駐豫全國人大代表之一再次赴京參會,并在會上再次就國產葡萄酒產業發展發聲和提交了議案?!ㄊ澜缡称肪W-m.cctv1204.com)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天明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天明民權葡萄酒名譽董事長姜明,作為駐豫全國人大代表之一再次赴京參會,并在會上再次就國產葡萄酒產業發展發聲和提交了議案。
 
  姜明董事長表示,我國釀酒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主要分布在新疆、寧夏、甘肅、河南等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21年種植面積約在120萬畝左右,帶動約150萬人就業,是少有的能夠鏈接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版塊,對中西部地區鄉村振興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的關注。
 
  我國新疆、甘肅、寧夏以及河南等多個產區位于全球葡萄黃金種植帶,栽種釀酒葡萄不僅有品質上的優勢,同時也是當地農民為數不多的脫貧致富有效手段。寧夏賀蘭山東麓、甘肅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北麓、河南黃河故道等葡萄酒產區已形成了一些個性鮮明的產品和品牌,頻繁亮相國際展覽會及大獎賽,多次斬獲國際知名葡萄酒獎項。但總體來說,當前國內葡萄酒行業發展還面臨一定的困難,主要表現為:
 
  一是葡萄酒稅負較高。葡萄酒在中國屬于工業產品,征收10%的消費稅、13%的增值稅、7%的附加稅以及25%的所得稅,導致國產葡萄酒的綜合賦稅超過30%,企業發展壓力較大。
 
  二是優質種苗較為缺乏。釀酒葡萄優良品種選育工作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引進國外種苗手續繁瑣、要求較高。
 
  三是葡萄種植環節機械化程度低。剪枝、采收、植保以及我國特有的越冬埋土等均以手工操作為主,不僅成本高,而且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困境。
 
  四是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認可度和消費信心不足。受國外葡萄酒文化推廣及品牌宣傳的影響,部分國內消費者盲目追捧進口葡萄酒,將喝進口酒視為時尚,制約了國產葡萄酒消費。
 
  因此,建議有關政府部門,加大對產業扶持力度,實現產業提質降本增效,重塑中國葡萄酒形象,通過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穩固產業,創造就業,促進西北地區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具體建議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減輕稅收負擔,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取消葡萄酒消費稅,將采用國產葡萄釀制葡萄酒納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免征或減征企業所得稅,并參照初級農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將稅率由13%降低到9%,精準扶持國內葡萄酒產業鏈,抵御進口產品沖擊。
 
  二、加大科研投入,優化品種和栽培技術。國家農業農村部及其他相關部門牽頭,積極篩選和培育適應我國主要產區種植條件的釀酒葡萄優良品種,建立完善的良種苗木三級繁育體系;簡化國外優良品種引進程序和條件;加強種植配套技術研發,實現良種良法有機結合。
 
  三、推進釀酒葡萄種植全過程機械化。國家農業農村部及其他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大力研發和推廣自動化埋藤機和出土機、采摘機、修剪機、植保設備等,鼓勵建設農機服務中心,降低葡萄生產成本。
 
  四、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做大做強“中國葡萄酒”IP。爭取國家和相關部門設立葡萄酒推廣專項扶持資金和品牌建設基金,大力推廣“中國葡萄酒”這一公共品牌。
 
  五、消費扶持,促進葡萄酒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議將中西部地區葡萄酒納入全國扶貧產品目錄,推薦全國商務和政務系統優先采購。
 
  六、規范葡萄酒流通市場,加強葡萄酒市場終端評價能力建設。采用葡萄酒中國鑒評體系標準,依托行業協會葡萄酒評委隊伍,結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質量檢測和海關進出口檢驗檢疫,對中國市場流通的葡萄酒產品進行感官評價,規范我國葡萄酒市場流通秩序,塑造適合我國國情的葡萄酒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品質和價值溝通語言,引導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放心消費,引領葡萄酒從業者生產優質產品。



日期:2022-03-07
 
地區: 北京
標簽: 北京 葡萄酒
行業: 葡萄酒 酒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