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品安全大家談-街頭食品

   2008-03-18 食品伙伴網924
核心提示:春季是各種疾病傳播活躍的時期。節假日結束,人們都忙碌起來,投入緊張的工作,匆忙的人們有時候會在路邊街頭的小攤上隨便解決

    春季是各種疾病傳播活躍的時期。節假日結束,人們都忙碌起來,投入緊張的工作,匆忙的人們有時候會在路邊街頭的小攤上隨便解決一下早餐的問題,也會買些方便食品邊走邊吃。街頭食品又稱為即食食品,是由攤販或游販在街頭或其他公共場所附近,例如工作場所、學校、醫院、火車站和公共汽車站的周圍地區,進行制作并銷售的食品。由于價格便宜和方便,世界上每天有大約25億人食用街頭食品。

    早在1993年,國家衛生部,工商總局就發布了《街頭食品衛生管理暫行辦法》,但是街頭食品問題層出不窮,監管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街頭食品是不是一定要取締,對街頭食品從業人員應該給予怎樣的技術指導,讓他們能夠生產出安全的食品,來方便人們的生活……針對這些問題,網上最大的食品技術社區-食品伙伴網食品論壇的網友們,在“食品安全大家談-街頭食品安全問題”的專題中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http://bbs.foodmate.net/viewthread.php?tid=167413 )。

    首先,網友們認為街頭食品在一定時期內必須存在。正是街頭食品解決了許多人的就業問題,方便了群眾的生活,而且許多中國的特色小吃,也是從街頭食品發展而來。因此,街頭食品不能一概而論,進行取締。

    網友紫砂壺:街頭食品是不少地方小吃的發源地,雖然街頭食品的確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但個人認為這就像水一樣在疏不在堵。街頭食品大多都是下崗職工的謀生手段,一旦強令取締,則會造成失業人口激增,而社會不一定能消化得了這些勞動力,很容易會造成治安隱患甚至是他們的生活難以保障,甚至他們的孩子也無法正常接受教育。街頭食品一般都頗具地方特色,有不少的地方小吃源于街頭食品而且由于它的方便隨意、價格便宜,頗受歡迎,街頭食品大都是小本生意,經營者大部分對相關的法律和生產規范都不了解,可以通過教育宣傳、扶持等方法使其知法懂法從而守法。對于街頭食品的負面宣傳,本人是從小就聽到不少,可是自感缺乏一種威懾感,身邊依舊有很多朋友對此還是很樂觀。

    網友xiangcaoshanshi: 街頭食品也是一種文化,我認為沒有必要完全反對。問題的關鍵在于它的安全性程度。積極采取各種方法盡可能減少其受污染情況并不是不可能的。增強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如果消費者對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生產者也能以安全性作為競爭標準之一,我們的食品自然會更加安全了,也包括街邊食品在內。

    網友天涯:街頭食品恐怕在短時間內還“必須”存在。說“必須”有幾點原因,一是符合中國人的消費習慣,與中國國情相適應;二是街頭食品滿足了許多上班族(不僅僅如此)的早餐問題,短時間內可以立即填飽肚子立即上班;三是許多沒有穩定工作的人員生活收入來源。如果一夜之間,街頭食品全部消失,恐怕會讓許多人感到不適應。所以,街頭食品的去除應逐漸進行,短時間內不能清除的,應該正確引導。這個是國家監管部門考慮的問題。消費者應逐步養成自做早餐的習慣,如果真的要吃的話,應到有一定保證的餐飲店,減少吃街頭食品。

    網友ysh520lxx: 街頭小吃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完全取締是不可能的,它是很多下崗職工的生存之本,搞一刀切的取締會引發出很多社會問題,關鍵看政府的監管,就像路邊的擦鞋的小攤一樣,不是有的城市把擦鞋的集中管理,都給他們穿上統一的馬甲嗎?街頭小吃也是如此,既然堵不行就疏,可以集中管理的,對原料和經營情況進行不定期的檢查,街頭小吃的問題主要就是衛生和安全問題。我看北京就有特色小吃一條街,就挺好的。

    網友xusheng5: 街頭食品能長期存在,有其強烈的生命力。衛生狀況的確讓人擔憂。所以希望職能部門多宣傳引導,讓街頭飲食的攤主加強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提高認識。同樣可以實行辦證經營。但政府部門能否考慮低收費或免費辦理。因為這些街頭食品的攤主也很大部分也是弱勢群體,為了生活自謀職業。我個人認為一味的進行打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放之任之更是不可行。作為消費者也要加強衛生意識。

    網友Ganridren: 我認為街頭食品有它存在的必要,它既能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小吃文化的魅力,又能讓部分中低收入人群能有一個賴以生存的資金來源。所以,我認為政府部門不應該取締它,而是要建立一個合理的街頭食品管理體制機制,一者確保街頭食品的衛生質量的安全,保障人民的飲食健康;二者為弱勢群體有個合法的收入來源,保證他們的收入能有一個穩定的增長。

    網友睡眼蒙朧:街頭的陜西涼皮好吃,沒有店面能做的出來,也沒見誰在做,為什么,沒有利潤,街頭的食品其實是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的一部分,個人認為,不是暴露在外面的食品就是不安全,而是致病源的控制有沒有做到位,做到了,就應該給予生存空間,畢竟美味和心情,飯店是吃不到的。

    但是不可否認,街頭食品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缺乏,食品安全意識淡泊,街頭食品攤點設備簡陋,衛生條件差,原料配料質量難以保證等。

    網友zlflip:去年國家開始的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中,即食食品就是一個大難題,有許多地方經濟發展不是很好的地區,即食食品即是一部分人謀生的手段,也確實給消費者帶來快捷方便的服務;他們存在不衛生的最大原因就是沒有那種講衛生的意識,這方面想很快的提高太難了。街頭飲食攤點大多無固定位置,無上下水和餐具消毒設施。有關調查數據顯示,餐具不消毒的攤點占總數的64%,雖然用桶或盆洗刷餐具,從早到晚不換水不加消毒藥,結果餐具越洗越臟,越洗越污染嚴重。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低,衛生習慣差,法律意識淡薄,無衛生許可證、無“預防性健康體檢及衛生培訓合格證”的經營戶占據相當比例,操作時不穿戴工作服衣帽,留有長發及胡須,加工及銷售前不洗手,另外留有長指甲,戴戒指,涂指甲油等現象也較為普遍。 這些陋習是街頭食品的固有的現象。

    網友luqingfang: 街頭小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工器具的清洗消毒、環境衛生狀況及人員的衛生無法很好的控制,從安全及長遠考慮,應堅決的予以取締; 街頭小吃,在中國整個消費水平普遍偏低的情況下,目前為此,可能還有一段時間存在的必要性,它是迎合了部分低收入人群的食用要求,所以,存在也是必然的,但因為其衛生狀況差,取締也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國家應在普遍提高國民收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食用要求后,堅決的予以取締。

    網友燕赤龍:街頭食品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衛生不放心,大家都知道,街頭食品就是在街上隨便占用一塊地方,沒有什么特別的食品衛生防范措施,所用的原料質量讓人不放心,早些年大家所知道的潲水油,相信大家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這樣的事都出現了,還有什么不會出現的,衛生監督不力,因為街頭食品的廣泛性及普及性,很難讓衛生監管部門一個個地都監督到位, 這樣一來,就給了很多不良的小販機會,畢竟街頭食品的利潤是很高的。有了一個利益的驅動,相信很多人都會朝這個方面發展。

    網友sdwaterbee:雖然我覺得街頭食品存在并非什么壞事,不過現在的很多街頭食品事實上都存在安全隱患: 一是很多商販的意識不夠,在食品中胡亂加入添加劑,而沒有考慮是否可以食用,是否對人身體有害。(當然有些企業也有這種現象,不過街頭食品更加普遍些。因為幾乎沒人去監管這些食品),之前都有報道過一些街頭食品中用了化工用的染色劑之類的事情; 二是之前大家都提到的衛生問題,街頭食品中處于大街中,灰塵是少不了的,還有一些“餐具”、存放食品的器皿等,衛生狀況都不是很好,比較臟,(我所見到的幾乎都是這樣),有時還可以看見臟乎乎的手。

    網友寸草心:街頭食品的生產者大部分是一些無業或下崗人員。或是一些人做不了其它工作的人食品行業的門檻低,并且人人都需要。利用食品的這個特點,街頭食品成了一部分人的謀生手段。街頭食品的制作者有營業執照的,應該沒有幾個吧。由于環境中有害物質的污染加上生產者幾乎沒有食品安全的觀念等因素。個人認為街頭食品成為一種最不安全最不衛生的低劣食品(微生物超標,添加劑濫用和超標,營養成分的破壞與流失)。街頭食品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管理起來,相當難。要想提高街頭食品的安全,一是提高生產者的素質,二是執法部門要嚴格管理。三是普及食品安全的知識。街頭食品整頓和管理起來怕又是任重而道遠。

    網友hiv: 因為街頭食品保留了傳統的口味,而且價格便宜,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是從衛生角度來說不太樂觀,盡管有的小販采取的一定的措施。比如:在碗上套個塑料袋、散裝的筷子、在加工過程戴個手套,看起來比較正規,可以手套多久才換一次,邊收錢邊加工,這些都無法保證食品的安全。其實政府機構可以統一培訓、管理,建立像小吃一條街的形式。專門安排幾個人分區分片管理。這樣即可以保留原有的傳統風味,也可以保證食品安全。

    網友taotai321: 我覺得要保證街頭食品的安全,硬件到位很重要,比如水的供應。很多街頭小吃的用水真是讓人不敢恭維。只有在有這些硬件基礎的街道邊才允許設立街頭小吃,還有這些街頭食品必須只能設立在步行為主的街道,而不應設立在車輛過多的街道,不然真不知道是吃東西還是吃塵灰。政府部門應該對路邊的小吃配備流動監管車,不定時抽檢,對衛生狀況差的,必須堅決取締,強制教育與經濟處罰相結合。

    網友fangweiw: 街頭食品在我們這種發展中國家存在是必須的,目前它是一部分人賴以生存的手段。街頭食品并不一定就不安全,關鍵是看賣主是否有良心。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靠自己的一份手藝,做出特色的食品,賺些錢養家糊口。他們關于食品安全的一些知識并不知情,加上條件所限,一般并不會故意違反相關規定的。任何一種現象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所以強制取締是不現實的。多進行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宣傳,同時為他們提供條件改善硬件設施或給予經濟援助才行。

    網友sijingran: 街頭食品十分不安全,但是也不能取締。取締了不安全的街頭食品,并不意味著引導消費者購買或者食用了更安全的食品。街頭食品和小餐館大排擋那個更不安全?我不確定街頭食品比后者更危險,似乎危險程度不相上下。難道因此就取消街頭食品和所有的小餐館嗎?按照現在的就業狀況和廣大勞動者的消費水平,似乎這根本就不現實。所以我覺得,取締街頭食品是治標不治本。

    最后,網友們認為,對街頭食品宜疏不宜堵,要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和職業道德的教育,進行規范化的監督和管理,采取適當的補助措施,減免其負擔,讓街頭食品真正安全,方便人們的生活。

    網友chengyong1: 宣傳教育:對從事提供街頭食品的當事人和食品消費者進行宣傳和教育,一切問題首先從當事人解決,宣傳和教育的內容大家出謀劃策;法制建設:對街頭食品必須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明確相關責任人和責任部門以及懲罰措施,從業人員資質培訓等。政府引導:一切事物如果加上合理正確的引導,結果可能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這個角色讓政府部門這個公共事業服務者來擔當再合適不過了。

    網友zj_ybz:對街頭食品從業人員也提出規范要求、進行食品安全教育、從業道德教育,相信絕大多是有良心的,為了生計的,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對違規人員、造成安全事故的,政府重罰,行業排斥,形成政府與行業凈化街頭食品隱患。推廣優秀、良好的飲食文化,剔除街頭食品中的陋習,把民族特色食品做好,產生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網友weijing1269: 希望采取連鎖經營的形式,對于街頭食品的管理,我認為可以采取連鎖經營的模式。就是所有街頭食品都應該是屬于某連鎖企業的,所有食品由連鎖企業統一配送。那么,作為監管部門就只要對連鎖企業進行監管就好了,省了很多麻煩。至于街頭食品的攤販也不至于失業,他們的規范自有所屬連鎖企業來統一培訓和管理。

    網友sunlinqing2000:個人認為真正有效的辦法,政府牽頭建立街頭食品行業協會,政府免費給體檢、衛生知識培訓、建立統一的餐具消毒點,建立檔案實行行業自律,一經發現人為摻雜使假,行業內人人喊打,永遠不準再次進入。

    網友yuanzhou: 街頭食品不應該取締,而應該規范化和加強管理。規范的街頭食品可以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可能成為中國飲食的招牌。味獨特的街頭食品,如何走上規范化,應該是值得探討的方面,而不能一刀切的廢除或取締。從社會穩定來說,也可以促進就業與增加弱勢群體的收入等等問題!

    網友xianglejiushuo:個人認為,一、把街頭小吃的制作場地改良一下,改成室內操作。二、按區域劃分,每一小區域作為一個小區,每小區都有一管事,就像大學食堂,每個食堂都有一人承包,然后再分很多小的窗口,同時這個大的食堂還受政府監督部門的監管。這種模式不知道和不合適呢?

    網友andylau-19:街頭食品存流動性強,要對其進行監管的話,從目前我們國家的現狀來講還沒有辦法,這需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光靠職能部門監管是很難的。如果能發動起當地街道居委會或村委會等基層單位,同時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或許會有點效果。就拿廈門這邊來說吧,街頭攤位都會有當地人員繳納衛生費,如果把這些人發動起來對街頭食品進行監管,我想效果應該會有。但問題是這些人的素質如何、怎么才能使這些人擔負這種責任、怎么監管這些人等等,可以說街頭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項持久戰、攻堅戰。

    網友靜夜思: 可以申牌,利用申牌的機會對人員進行培訓衛生知識、體檢等工作,當然,這些工作不能以高收費為標準,否則,又會導致另一種問題的出現,如果體檢要百多元,申牌、培訓又要幾百元,我想,很多人寧愿做“走鬼”了。其實,食品安全否,不是食品存在模式的錯,是人的錯。如果人不亂作,政府監管得好,無論是街頭,還是超市,都是安全的。

    網友騎著蝸牛狂奔:街頭食品大多是民族的風俗小吃,就其安全根源可從如下幾點進行考慮:第一:從業人員方面,多為下崗或其他社會底層人員,條件好的誰也不愿意天天起早貪黑風吹日曬的忙碌,所以如果在食品安全方面投資過大的話,肯定是不可行的;第二:我國當前追蹤檢查力度不夠,這主要包含監管部門人員的缺乏以及有效監管手段的實施。個人建議從以下方面開始監管:第一、針對街頭攤販人員采取至衛生部門備案管理,不收取任何費用;城管部門等主觀部門與衛生部門做到信息互通;第二、衛生部門聯合相關主管部門免費開展相關食品安全培訓,最好是采取先將攤販部分人員培訓然后由其對所屬群體進行培訓的原則;第三、針對攤販的其他衛生保障要求提供相關物質支持,前提是廉價的。

    網友huanghaiqcd: 我認為主要是讓從業人員的意識轉變才對,他們自己也吃,他們不知道這些危害,主要是這些危害不是很快就能看得見,另一方面和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教育程度不一樣也有很大的關系,食用街頭食品人群打工群體較多,圖的是便宜方便。要解決得首先讓開辦的攤主經過類似的培訓,取得一些證書,這樣才能讓他們開辦,可以是低費用的或免費的,政府要加大檢查,符合要求的才能開,慢慢就會轉變了,但肯定需要很長的時間。

    非常感謝以上網友對本次討論的關注和支持。

 




日期:2008-03-18
 
行業: 方便食品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