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堅果的消費提示

   2022-01-20 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534
核心提示:吃堅果如何防霉菌?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堅果的消費提示。……(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霉菌
 
  霉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也就是“發霉的真菌”,它們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絲體,悄悄地、不露聲色地長出一些肉眼可見的絨毛狀、絮狀或蛛網狀的菌落物質。特別是在潮濕而溫暖的地方,霉菌常常葳蕤而自信地“怒放”。
 
  霉菌的家族龐大、種類繁多,現已發現的就有超過4.5萬種。大多數霉菌對人類很不友好,可以引起食物的腐敗、變質或產生毒素,危害人體健康。
 
  食物發霉后,哪怕去掉發霉的部分,仍然不能食用,因為霉菌細胞用肉眼無法看見。
 
  我們平常看到的霉斑,其實是霉菌大量繁殖后產生的霉菌菌落,而霉變食物的未發霉部位,往往有肉眼不可見的霉菌和霉菌毒素。因此,食物一旦發霉要及時丟掉,千萬不要有僥幸心理,當心引起食物中毒。堅果,尤其如此。
 
  不過,并不是所有霉菌都是有害的。許多霉菌在發酵工業、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如豆腐乳發酵(毛霉)、抗生素(青霉素、灰黃霉素)生產、植物生長激素(赤霉素)合成等。
 
  堅果們從枝頭上被采摘下來并脫去堅硬外衣的那一刻,就已經走在“腐敗”的路上了,這主要源于兩個方面:
 
  堅果特別容易產生油脂酸敗。堅果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相比,不飽和脂肪更加健康,但它們也有缺點,就是容易氧化,而油脂酸敗就是指堅果中的油脂類受到氧氣、水、光、熱、微生物等外界因素影響而產生的氧化反應,這種氧化反應有可能會使堅果產生具有特殊氣味的揮發性物質,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哈喇味”。油脂酸敗的可能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提高。所以,如果開封了堅果又不及時吃,那么酸敗的可能性就會進一步提高。
 
  堅果儲存不當,比如受潮時,很容易受到霉菌的侵蝕。受霉菌污染的堅果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取決于霉菌是否代謝產生已知的、毒性明確的真菌毒素。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19300-2014),烘炒工藝加工的熟制堅果與籽類食品中,霉菌不能超過25CFU/g。如果檢出堅果霉菌超過標準限值,就可能意味著其食用價值降低,甚至不能食用。
 
  霉菌產生的多種毒素中,最強悍、最危險的要屬黃曲霉毒素,短期大量攝入時會引發急性中毒,引發肝臟損害,誘導發生肝炎、肝硬變、肝壞死等,甚至可以致癌。而且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黃曲霉毒素具有耐熱的特點,一般的烹調溫度很難對它造成破壞。權威資料顯示,黃曲霉毒素是強致癌物質之一。因此,變質堅果對人體健康危害風險最高的,就是黃曲霉引發的霉變。
 
  吃堅果如何防霉菌:
 
  細心選購
 
  選擇正規場所,購買正規企業生產的產品,避免購買過期食品;盡量購買密封包裝的堅果,并選擇合適大小的包裝,按需購買;購買散裝堅果時,要注意堅果外形和果肉形態,挑選果實飽滿、顆粒均勻、無霉斑、無蟲蛀痕跡的堅果。
 
  合理儲存
 
  最好現吃現買,開袋后應盡快食用。儲存應密封并置于陰涼干燥處,避免受潮。
 
  不食用霉變堅果
 
  食用之前,如發現堅果表面有絲狀、絨毛狀物質,或較為明顯的霉斑,請不要食用。咀嚼時,發現有苦味、霉味或辛辣味,盡快吐出來并及時漱口。
 
  此外,如果不小心遇到以下幾種堅果,一定要保持必要的警惕:
 
  調味濃郁的堅果
 
  有些不法商家為掩蓋放久了、已經氧化的堅果的“哈喇味”,加入大量鹽、花椒、大料、糖精、香精等進行調味。
 
  焦糊的堅果
 
  用烘烤、油炸等烹飪方法處理堅果時,溫度有時會達到200℃以上。這種情況下,堅果中含有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就會分解并轉化出一系列致癌物質,如苯并芘、雜環胺、丙烯酰胺等。
 
  過分锃亮的堅果
 
  加工堅果時加入石蠟會讓產品更加鮮亮、賣相更好,而且不容易變潮變軟。有些商販將積壓已久、顏色不好的堅果加入石蠟,以次充好,且使用的工業石蠟純度不高,含有重金屬等雜質,危害健康。所以,如果堅果外表油光锃亮,明顯比普通堅果漂亮時,要格外警惕。
 
  和果干混裝的堅果
 
  受制作工藝影響,果干的含水量各有不同。如果日曬風干比較徹底、水分較少的話,與堅果同包裝就沒有什么問題。但如果果干制作工藝粗糙、含水量大,就會加快堅果受潮、變質的速度。



日期:2022-01-20
 
地區: 廣東 佛山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