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2013年1月28日14:30
地 點:衛生部五層多功能廳
主 持 人: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新聞辦主任宋樹立
出 席:衛生部監督局食品安全標準處處長張旭東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首席專家吳永寧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王君
宋樹立:今天的媒體通氣會主要是向大家介紹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情況,我們請來了衛生部監督局食品安全標準處處長張旭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首席專家吳永寧、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王君三位同志來向我們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問題。
下面先請張旭東處長來介紹一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制定公布情況。
張旭東:非常高興和大家見面,每次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出臺之后,我們都希望與大家溝通標準相關情況,介紹標準的背景、目的、需要把握的關鍵點。今天的通氣會,我向大家通報三個方面的情況:
第一方面,2012年食品安全標準工作情況。衛生部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工作,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初見成效,一是出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和《食品標準清理整頓方案》,全面啟動對現行近5000項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以及行業標準強制執行內容進行清理,將于2013年底完成標準清理。二是加快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工作,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截止目前已經公布乳品安全標準、真菌毒素、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使用、預包裝食品標簽和營養標簽等302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覆蓋了各類食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數千項指標。《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出臺后,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中的食品安全基礎標準清理整合工作基本完成,為下一步做好食品標準清理整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我國充分利用擔任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農藥殘留法典委員會主持國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亞洲地區執行委員的有利條件,加強國際食品標準的跟蹤研究,促進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交流合作。
第二方面,全力做好食品標準清理工作。為做好食品標準清理工作,衛生部組建了食品標準清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組。領導小組組長由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同志擔任。專家技術組由148位來自農業、質檢、衛生、商務等相關部門和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的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組成,專家技術組組長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王竹天研究員擔任。我們將按照公開透明、廣泛參與的原則,及時公布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情況和工作進展,同時,我們還將重點做好食品污染物限量、營養標簽通則等重點標準的宣傳和貫徹等工作。
第三方面,關于食品污染物限量標準。為嚴格食品污染物管理,保護消費者健康,衛生部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組織修訂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將于2013年6月1日正式施行。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基礎標準,新標準體現以下特點:一是重點對我國居民健康構成較大風險的食品污染物和對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較大影響的食品種類設置限量規定,突出安全性要求;二是堅持以風險評估為基礎,遵循CAC食品中污染物標準制定原則,結合污染物監測和暴露評估,確定污染物及其在相關食品中的限量,確保科學性;三是整合現行食品標準中污染物限量規定,避免標準間的重復、交叉、矛盾;四是堅持食品污染物源頭控制和生產過程控制相結合,重點對食品原料中污染物進行控制,通過嚴格生產過程衛生控制,降低食品終產品中相關污染物含量;五是強調無論是否制定污染物限量,食品生產和加工者均應采取控制措施,突出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使食品中各種污染物的含量達到最低水平,最大程度維護消費者健康利益,這是《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宗旨,也是國際食品污染物法典委員會非常強調的原則;六是堅持標準工作的科學合理、公開透明原則,各領域專家廣泛參與。由衛生、農業、質檢、糧食、食品工業等相關專業專家共同研究論證,充分聽取相關部門、行業和社會各界意見,履行WTO通報程序,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議通過。目前,《食品污染物限量》標準文本和問答材料可以在衛生部網站上免費下載查詢。
我們歡迎和鼓勵社會各方對食品安全標準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網站已經開設了食品標準清理專欄并在新浪網站開設“食品安全標準”官方微博,將及時公布食品標準工作信息和進展,歡迎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建言獻策。謝謝。
宋樹立:大家手里有標準文本,也有關于標準的答問。可以就有關問題來提問,專家將給予解答。
中央電視臺:我想問一下,污染物限量標準中有沒有一些跟我們近期食品安全事件比較相關的、曾經引起一些熱點的指標爭議?這個新的標準和原來相比,它是不是有什么事件影響,限量值有沒有變化?
張旭東: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鉻,去年發生了鉻問題膠囊事件,我們重新評估了食品中鉻限量指標。第二個是稀土指標。我國是稀土生產大國,也是使用大國,有的地方將稀土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少量稀土有利于植物生長,但是大量使用會對土壤造成污染,對食品安全構成影響。因此,在標準修訂過程中,我們多次召開專家研討會,研究稀土管理措施和限量。具體情況可參考標準問答材料。
吳永寧:關于限量值調整的問題。食品污染物標準修訂要實現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維護消費者健康利益,就要遵循風險評估的原則,嚴格污染物限量規定。比如,多氯聯苯限量由GB2762-2005版標準中的2.0毫克/千克修訂為新標準中的0.5毫克/千克。
對于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問題,需要說明一下為什么各國的標準有所不同?我們在制定污染物標準時,污染物總耐受量是采納的國際數據,而中國人膳食結構和國外不一樣,中國人通過食物攝入污染物的量也與國外不同。因此,污染物的限量標準不會完全與國際標準相同。例如,大米中的鎘限量。國際標準是0.4毫克/千克,我國標準是0.2毫克/千克。我國對大米鎘限量的爭論持續了兩年,方方面面很多不同意見,最后我們還是維持0.2毫克/千克,比國際標準嚴格。這是根據我國居民膳食中大米鎘的風險評估結果來制定的,通俗來講就是因為中國人食用的大米比外國人多。
另外,拿我國標準與CAC的污染物通用標準、歐盟標準比較,可以發現我國標準中限量值的數量比較多。其中,大米砷的限量只有中國規定了無機砷,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規定的是總砷。目前,國際上正在由中國牽頭工作組,歐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參與,起草砷的國際食品法典標準。關于鉛的指標,CAC、歐盟、澳大利亞的標準只有半頁規定,我們是兩頁,在解決食品中鉛污染和制定污染物限量方面,我們在國際上面還是走在前面的。
我國污染物限量標準的根本目的是更好的保護中國人健康。中國加入WTO以后要遵守國際規則,遵守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WTO/SPS貿易協定),這個規則就是科學,要求標準都是在風險評估基礎上制定的。WTO允許不同國家有自己的標準,但必須要有科學依據。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食品標準修訂公開透明方面會有一些什么樣的舉措,更好讓公眾來理解我們的標準是怎么制訂出來的。
張旭東:《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都明確要求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過程要公開透明,食品安全標準要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為實現這個目標,不管是在標準程序中,還是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都非常注重采取公開透明的方式。
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環節主要包括立項、起草、審評、批準等程序。在立項階段,我們通過在衛生部網站,在網上公開向社會征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的建議,同時將立項建議研究的情況也在衛生部網上公布,聽取大家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的意見。
在起草階段,我們要求起草單位廣泛聽取意見,深入調查研究,組成由多個專業領域和不同行業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共同研究起草標準。在起草組征求意見的同時,我們還會將標準草案通過衛生部網站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任何單位、個人和有關組織,都可以非常明了的在我們網站上看到征求意見的草案。同時,我們按照WTO規定,將標準草案向WTO成員通報。如果征求意見中有重大分歧,或者標準有較大改變時,我們還會再次征求意見。現在標準征求意見的渠道是衛生部網站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網站,我們希望下一步能夠拓寬渠道,通過多種形式征求意見。
在標準審評階段,我們爭取更廣泛專家參與,如科學院的資深專家等,同時發揮社會團體作用,吸引更多行業、業內專家,以及消費者代表參與到審評過程中。
要做好標準公開透明工作,不僅需要嚴格按照制度、程序工作,同時也需要食品風險評估中心、有關專家、媒體用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語言,把專業的標準內容介紹給大家,這也是我們工作的方向。
在今年的食品標準清理工作中,我們再次強調做好標準工作的公開透明。我們組建了專家技術組,由148名來自各方面的專家組成,參與清理,提出意見。同時,在清理過程中,會在網站上公布相關會議情況,以及標準清理階段性成果,歡迎各界提出意見和建議。在社會各界的監督下,使標準清理和制定過程公開透明,盡可能汲取各方面建設性意見,使標準更加科學、合理。
吳永寧:我再補充一下。從技術角度,標準制定也是公開透明的。比如,污染物制訂過程中,哪個污染物、哪個食品應該建立標準的規則和程序,是與CAC污染物制定原則一致的。不是所有的污染物都要求制定限量,有公共衛生意義的污染物需要制訂,即通過某種食物攝入該污染物的量達到耐受量5%以上的食品中污染物,這些原則都是公開透明的。同時,總的耐受量數據我國基本上采納WHO的數據、中國人膳食攝入量根據衛生部2002年的全國調查數據,成人吃進多少,孩子吃進多少,高消費量的人吃進去多少,在哪個食品當中應該制訂哪個污染物的標準,這個限量是多少,可以計算出來,這都是標準制定的科學依據。這些科學依據對于國內的相關機構、專家、WTO成員和國家的專家來說都是公開透明的,這種透明就保證了標準的科學性和公平性。
健康報:最近新西蘭乳品發現雙氰胺(DCD)的問題,第一,我國特別是食品風險評估中心有沒有市售奶粉DCD的含量進行檢測?檢測的結果是否會對嬰兒健康帶來影響?第二,據好多媒體報道和專家解釋,DCD在全球都沒有標準,我想請專家證實一下他的說法對不對?為什么沒有標準?謝謝。
吳永寧:第一,雙氰胺可以起到增肥作用,防止氮流失,并可以防止氮變成硝酸鹽污染環境。中國的肥料登記當中已有登記。目前,國際組織沒有官方限量。第二,媒體報道新西蘭雙氰胺發生后,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連夜組織建立檢測方法,采集樣品檢測,同時根據動物試驗結果向國際專家顧問團發出咨詢,最后的結果還在論證過程當中。
王 君:關于新的污染物限量標準,有以下幾點希望跟標準使用者溝通。第一,應當重視標準的應用原則。標準中限量值在設定以及執行過程當中,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這個標準里面寫到的這幾條應用原則。第二,“可食用部分”概念,這是經過專家組的反復討論,最后確定放在標準當中的,這跟國際污染物限量標準制定的通行做法是相吻合的。第三,食品類別(名稱)說明,這是新標準跟GB2762-2005版一個比較大的改變。GB2762-2005版標準中規定的是比較具體的食品名稱,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我國地域寬廣,各種食品不能完全統一名稱或者統一類別。新標準通過食品類別名稱的說明,可以擴大基礎標準的通用性和實用性。
宋樹立:今天的通氣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日期:201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