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和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我國肉類產業政策、食品安全、消費趨勢、科技創新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構建我國肉類產業新發展格局,實現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凝聚全行業力量深入分析肉類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匯聚發展共識,助力企業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引領行業持續發展,9月13-14日,我會聯合世界肉類組織主辦的“大莊園—2021肉類產業發展大會”在青島召開。
受非洲疫情影響,導致中國豬肉的大幅度減產和肉類進口數量的激增,使得全球肉類產銷格局發生變化。中國為穩定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對全國肉類生產流通產生重大影響。9月13日上午,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領導人和肉類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及來自肉類食品產業鏈的近千位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齊聚盛會。
大莊園—2021肉類產業發展大會正式召開
上午會議由中國肉類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偉主持。
世界肉類組織主席胡儒,世界肉類組織副主席、中國肉類協會會長李水龍,烏拉圭肉類協會主席孔拉多·菲爾博爾(Conrado Ferber),作開幕致辭。
世界肉類組織主席胡儒在線上致辭中表示,目前非洲豬瘟的爆發仍是世界肉類行業共同面臨的一大挑戰,中國肉類行業在控制非洲豬瘟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生產、生產者的損失和管理全球市場進口以滿足需求所帶來的挑戰,但亞洲許多國家以及最近德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的高發豬瘟蔓延仍令人深感痛心。改善自身知識體系以應對環境的變化,提高公共和私營利益相關者的意識和信任對于實施有效和協調的非洲豬瘟控制策略至關重要,將繼續致力于尋找管理這場危機的最佳實踐方法。
世界肉類組織副主席、中國肉類協會會長李水龍表示,就肉類行業而言,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一方面,行業發展面臨著屠宰產能與養殖產能布局不匹配、屠宰產能過剩、肉類冷鏈物流能力不足、行業盈利能力低等挑戰。另一方面,行業發展也迎來了一二三產聯動融合、消費升級、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等新的機遇。
他表示肉類產業要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是十分嚴峻的。那么行業發展的機遇在哪里?首先,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的增長,正在從“資本”驅動切換成“運營”驅動,何謂“運營”?即靠管理、優化、配置去盤活資源,使之發揮出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因而,我們一方面要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創造機遇,比如屠宰企業與養殖企業加強股權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另外一方面,我們要在消費升級中尋找機遇,這方面業內已經有企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大力發展品牌肉、包裝肉、特色肉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烏拉圭肉類協會主席孔拉多·菲爾博爾9(Conrado Ferber)為大會發來視頻致辭,他表示,中國對烏拉圭肉類出口十分重要,同樣烏拉圭對中國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牛羊肉供應國,在2021年上半年,烏拉圭輸華肉類情況非常可觀,出口牛肉量達到15.6萬噸。總之,中烏兩國貿易關系每年都更加緊密,他希望通過雙方共同努力,一切能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他也在積極推出牛肚,雞肉等其他產品的輸華事項,承諾給客戶提供最優質最安全的肉類食品。最后希望疫情能盡快過去,可以到訪中國,中烏兩國開展更多肉類交流活動。
會間由烏拉圭駐華大使Fernando Lugris 費爾南多·盧格里斯,中國肉類協會牛羊業分會會長、大莊園肉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希濱,中國肉類協會豬業分會會長、山東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思敏,中國肉類協會禽(蛋)業分會會長、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孫維才,中國肉類協會休閑肉制品分會會長、江蘇雙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褚潔明,中國肉類協會進出口商分會會長、無錫天棚菜籃子工程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馬杰,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會長、濟南維爾康事業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增鑫,中國肉類協會包裝分會會長、升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建新,中國肉類協會發酵火腿分會會長、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五群,中國肉類協會肉類食品配料分會會長、上海愛廚易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洪久,中國肉類協會機械裝備分會會長、浙江瑞邦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施明,中國肉類協會牛人俱樂部分會會長馬廣勝,為2021肉類產業發展大會作揭幕儀式。
大會上也有幸邀請到政府領導、行業大咖以及企業高管圍繞會議專題同參會人員分享了新政策、新思路和新產品。
非洲豬瘟疫情
對肉類產業的影響及對策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副主任馮忠澤以構建中國特色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體系為話題向與會代表作報告。他首先圍繞開展分區防控工作的主要依據,分區防控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中南區分區防控取得工作成效以及對各級政府部門、養殖屠宰企業、行業協會等相關方的建議四方面進行闡釋。他表示,我國地域遼闊,區域氣候、養殖方式、流行特點都有所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防控。各利益相關方需依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依據,統籌做好動物疫病防控、生豬調運和產銷銜接等工作,引導各地優化產業布局,推動養殖、運輸和屠宰行業提檔升級,促進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保障生豬等重要畜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動物食物營養與政策中心主任程廣燕就畜禽產品營養健康消費現狀和趨勢同與會代表分享了肉、蛋、奶的營養成分構成以及未來的消費趨勢,就肉類消費而言,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從發達國家食物消費演變,在居民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后,肉類消費增速會逐步趨緩,達到相對穩定狀態。預計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國肉類消費總量將分別達到9300萬噸、9800萬噸、10000萬噸,同2020年相比,分別增加600萬噸、1100萬噸、1300萬噸。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部研究員師徐進圍繞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保障肉類食品安全作主旨發言。首先他向各與會代表闡釋了疫情常態下,肉類行業面臨的幾個重點難點問題。他表示,為應對疫情,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控中心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相關文件,并應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出臺了防控技術、消毒技術及最重要的冷鏈食品的分級分類處置技術等三個文件。同時,就多次疫情防控經驗來看,主要還是由人引起相關的疫情爆發。所以除人之外,更多的是要對原料和包裝加工設備、加工環境進行具體消毒。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就東盟與貿易合作的未來做主旨發言。他表示,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是中國和東盟的對話合作機制之一,是代表商界的合作對話機制。他針對中國跟東盟之間的合作提兩點建議:一是充分的抓住RECP區域全面合作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二是積極的推動中國和東盟的肉類行業及其相關行業商協會之間的合作,通過行業商協會之間的合作,來推動點線面的肉類企業合作。
上海太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曾廣志同參會人員從“肉類在線檢測中的科技創新與智能制造”角度分享了食品安全危害,包括異物來源以及屠宰加工前異物風險。在針對解決方案時,他介紹了X光檢測科技創新—TDI技術、雙能技術、AI智能、以及TIMA平臺,最終目標是用更科學、更高效的方式制造更好的檢測設備,實現標準化和模塊化,把產品經濟性、穩定性、智能化推向新的極致。
奇華頓大中華及韓國區技術總監周建均作奇華頓肉制品風味解決方案的專題講座。他強調,新一代風味和味覺技術的靈感來源于烹飪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提供操作的靈活性,用來創造更加真實、豐富、獨特、流行且穩定、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增加消費味覺體驗。與此同時,他表示,修飾異味,提升肉感;還原烹飪帶來的真實香氣和口感;使芳香物質更豐富更濃郁;經過苛刻生產工藝后,依舊出色的熱穩定性;解決工業化原料的風味弊端等是其奇華頓追求的技術解決方向。
上海嘉跡實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張新海以“新時期肉類包裝解決方案的創新與可持續性發展之道”為主題,為與會人員分享了創新包裝的解決方案、肉類包裝的可持續性發展之道。在包裝方面開創了禽肉三連包、硬膜拉伸零售包裝等新包裝模式;在肉類包裝的可持續發展之道方面為大家講解了輕量化、重新利用、循環利用的知識點。
大連希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希超就數字化轉型推動肉類行業高效發展做主題演講。他分析數字化企業賦能價值為聯通企業整體經營數據,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快速的市場反應、客戶服務;提升原材料利用率,生產設備的稼動率,降低能耗;保障經營生產數據的真實、詳實、實時;實現企業生產、貿易經營全鏈數字化可追溯,供應鏈透明;實現以數據為支撐的經營業態反饋,與決策分析。他介紹到希正全鏈數字化管理平臺包含數據分析、成本核算、質量管理、設備管理、人事考核、冷鏈倉儲、數字車間、生產加工、收購屠宰、養殖追溯、渠道終端、經營預測等環節。
日期:2021-09-14
受非洲疫情影響,導致中國豬肉的大幅度減產和肉類進口數量的激增,使得全球肉類產銷格局發生變化。中國為穩定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對全國肉類生產流通產生重大影響。9月13日上午,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領導人和肉類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及來自肉類食品產業鏈的近千位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齊聚盛會。
大莊園—2021肉類產業發展大會正式召開
上午會議由中國肉類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偉主持。
世界肉類組織主席胡儒,世界肉類組織副主席、中國肉類協會會長李水龍,烏拉圭肉類協會主席孔拉多·菲爾博爾(Conrado Ferber),作開幕致辭。
世界肉類組織主席胡儒在線上致辭中表示,目前非洲豬瘟的爆發仍是世界肉類行業共同面臨的一大挑戰,中國肉類行業在控制非洲豬瘟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生產、生產者的損失和管理全球市場進口以滿足需求所帶來的挑戰,但亞洲許多國家以及最近德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的高發豬瘟蔓延仍令人深感痛心。改善自身知識體系以應對環境的變化,提高公共和私營利益相關者的意識和信任對于實施有效和協調的非洲豬瘟控制策略至關重要,將繼續致力于尋找管理這場危機的最佳實踐方法。
世界肉類組織副主席、中國肉類協會會長李水龍表示,就肉類行業而言,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一方面,行業發展面臨著屠宰產能與養殖產能布局不匹配、屠宰產能過剩、肉類冷鏈物流能力不足、行業盈利能力低等挑戰。另一方面,行業發展也迎來了一二三產聯動融合、消費升級、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等新的機遇。
他表示肉類產業要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是十分嚴峻的。那么行業發展的機遇在哪里?首先,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的增長,正在從“資本”驅動切換成“運營”驅動,何謂“運營”?即靠管理、優化、配置去盤活資源,使之發揮出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因而,我們一方面要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創造機遇,比如屠宰企業與養殖企業加強股權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另外一方面,我們要在消費升級中尋找機遇,這方面業內已經有企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大力發展品牌肉、包裝肉、特色肉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烏拉圭肉類協會主席孔拉多·菲爾博爾9(Conrado Ferber)為大會發來視頻致辭,他表示,中國對烏拉圭肉類出口十分重要,同樣烏拉圭對中國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牛羊肉供應國,在2021年上半年,烏拉圭輸華肉類情況非常可觀,出口牛肉量達到15.6萬噸。總之,中烏兩國貿易關系每年都更加緊密,他希望通過雙方共同努力,一切能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他也在積極推出牛肚,雞肉等其他產品的輸華事項,承諾給客戶提供最優質最安全的肉類食品。最后希望疫情能盡快過去,可以到訪中國,中烏兩國開展更多肉類交流活動。
會間由烏拉圭駐華大使Fernando Lugris 費爾南多·盧格里斯,中國肉類協會牛羊業分會會長、大莊園肉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希濱,中國肉類協會豬業分會會長、山東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思敏,中國肉類協會禽(蛋)業分會會長、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孫維才,中國肉類協會休閑肉制品分會會長、江蘇雙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褚潔明,中國肉類協會進出口商分會會長、無錫天棚菜籃子工程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馬杰,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會長、濟南維爾康事業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增鑫,中國肉類協會包裝分會會長、升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建新,中國肉類協會發酵火腿分會會長、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五群,中國肉類協會肉類食品配料分會會長、上海愛廚易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洪久,中國肉類協會機械裝備分會會長、浙江瑞邦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施明,中國肉類協會牛人俱樂部分會會長馬廣勝,為2021肉類產業發展大會作揭幕儀式。
大會上也有幸邀請到政府領導、行業大咖以及企業高管圍繞會議專題同參會人員分享了新政策、新思路和新產品。
非洲豬瘟疫情
對肉類產業的影響及對策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副主任馮忠澤以構建中國特色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體系為話題向與會代表作報告。他首先圍繞開展分區防控工作的主要依據,分區防控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中南區分區防控取得工作成效以及對各級政府部門、養殖屠宰企業、行業協會等相關方的建議四方面進行闡釋。他表示,我國地域遼闊,區域氣候、養殖方式、流行特點都有所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防控。各利益相關方需依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依據,統籌做好動物疫病防控、生豬調運和產銷銜接等工作,引導各地優化產業布局,推動養殖、運輸和屠宰行業提檔升級,促進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保障生豬等重要畜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動物食物營養與政策中心主任程廣燕就畜禽產品營養健康消費現狀和趨勢同與會代表分享了肉、蛋、奶的營養成分構成以及未來的消費趨勢,就肉類消費而言,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從發達國家食物消費演變,在居民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后,肉類消費增速會逐步趨緩,達到相對穩定狀態。預計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國肉類消費總量將分別達到9300萬噸、9800萬噸、10000萬噸,同2020年相比,分別增加600萬噸、1100萬噸、1300萬噸。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部研究員師徐進圍繞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保障肉類食品安全作主旨發言。首先他向各與會代表闡釋了疫情常態下,肉類行業面臨的幾個重點難點問題。他表示,為應對疫情,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控中心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相關文件,并應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出臺了防控技術、消毒技術及最重要的冷鏈食品的分級分類處置技術等三個文件。同時,就多次疫情防控經驗來看,主要還是由人引起相關的疫情爆發。所以除人之外,更多的是要對原料和包裝加工設備、加工環境進行具體消毒。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就東盟與貿易合作的未來做主旨發言。他表示,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是中國和東盟的對話合作機制之一,是代表商界的合作對話機制。他針對中國跟東盟之間的合作提兩點建議:一是充分的抓住RECP區域全面合作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二是積極的推動中國和東盟的肉類行業及其相關行業商協會之間的合作,通過行業商協會之間的合作,來推動點線面的肉類企業合作。
上海太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曾廣志同參會人員從“肉類在線檢測中的科技創新與智能制造”角度分享了食品安全危害,包括異物來源以及屠宰加工前異物風險。在針對解決方案時,他介紹了X光檢測科技創新—TDI技術、雙能技術、AI智能、以及TIMA平臺,最終目標是用更科學、更高效的方式制造更好的檢測設備,實現標準化和模塊化,把產品經濟性、穩定性、智能化推向新的極致。
奇華頓大中華及韓國區技術總監周建均作奇華頓肉制品風味解決方案的專題講座。他強調,新一代風味和味覺技術的靈感來源于烹飪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提供操作的靈活性,用來創造更加真實、豐富、獨特、流行且穩定、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增加消費味覺體驗。與此同時,他表示,修飾異味,提升肉感;還原烹飪帶來的真實香氣和口感;使芳香物質更豐富更濃郁;經過苛刻生產工藝后,依舊出色的熱穩定性;解決工業化原料的風味弊端等是其奇華頓追求的技術解決方向。
上海嘉跡實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張新海以“新時期肉類包裝解決方案的創新與可持續性發展之道”為主題,為與會人員分享了創新包裝的解決方案、肉類包裝的可持續性發展之道。在包裝方面開創了禽肉三連包、硬膜拉伸零售包裝等新包裝模式;在肉類包裝的可持續發展之道方面為大家講解了輕量化、重新利用、循環利用的知識點。
大連希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希超就數字化轉型推動肉類行業高效發展做主題演講。他分析數字化企業賦能價值為聯通企業整體經營數據,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快速的市場反應、客戶服務;提升原材料利用率,生產設備的稼動率,降低能耗;保障經營生產數據的真實、詳實、實時;實現企業生產、貿易經營全鏈數字化可追溯,供應鏈透明;實現以數據為支撐的經營業態反饋,與決策分析。他介紹到希正全鏈數字化管理平臺包含數據分析、成本核算、質量管理、設備管理、人事考核、冷鏈倉儲、數字車間、生產加工、收購屠宰、養殖追溯、渠道終端、經營預測等環節。
日期: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