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記者朋友們:
下午好!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穩定,關系黨和政府的執政形象。今天,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相關工作情況。
參加今天發布會的有:
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鄧仲林先生;
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先生;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盧開陽先生;
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徐蔚清女士;
武漢海關副關長袁濤先生。
首先,請鄧仲林先生介紹2020年以來我省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總體情況。
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鄧仲林: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大家好!
“十三五”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全省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及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持續攀升,2020年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7.75%,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8.3%;2021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8.13%,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2%;2020年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達到87.27%,食品安全形勢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一是以責任落實為核心,強化食品安全工作組織領導。省委常委會每年聽取食品安全工作匯報,專題研究食品安全重大問題;省委書記應勇、省長王忠林多次調研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常務副省長李樂成和副省長張文兵、徐文海、柯俊多次專題研究和批示食品安全工作。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充分發揮評議考核“指揮棒”作用,扎實開展國務院、省政府食品安全評議考核發現問題整改。省紀委監委專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食品安全監督工作的意見》,聚焦“四大監督重點”,強化執紀監督。2020年,省委巡視辦對8個省直部門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職責情況開展專項巡視,并向各部門移交了巡視發現問題清單,明確整改要求。各地黨委政府嚴格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及時研究解決食品安全重難點問題。
二是以全程監管為抓手,嚴把從農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線。深入實施綠色防控和農藥使用減量行動,2020年全省綠色防控覆蓋面積超過3500萬畝,覆蓋率達40%以上,農藥使用量連續7年下降。組織開展2021年農資打假治理行動,截至8月19日,共出動執法人員近1.4萬人次,巡查檢查4085批次,檢查農資企業和門店近1.5萬個次,查處問題348起,立案57起,曝光案件22件。連續三年開展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年活動,重點對6大類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體系檢查。截至8月19日,共排查食品銷售者69140家次,發現食品安全隱患3959個,責令3313家食品銷售者限期整改,收繳問題食品1381公斤,查處食品案件207件,罰沒金額125.5萬元。實施餐飲質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動,截至8月19日,全省市場監管系統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8617份,下線入網餐飲服務808家,立案521件,罰沒金額380.14萬元。深入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全省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建設覆蓋率達99.7%。組織開展“昆侖2020”行動,偵辦食品犯罪案件278起,打掉犯罪團伙6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37名,搗毀“黑窩點”177個,涉案總值3.6億元。2020年至今年8月,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4256件,罰沒金額1.44億元。
三是以疫情防控為主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期間,省食品藥品安全辦全面部署農貿市場、商超、餐飲單位、“抗疫專項”食品安全抽檢和復工復產、復市復課、“惠游湖北”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組織6000余家餐飲企業參與疫情防控供餐保障,累計為641家重點場所供餐2035萬份,提供免費愛心餐50.3萬份。疫情進入常態化后,省食品藥品安全辦重點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建立健全進口冷鏈食品“五全”“六專”“三證一碼”常態化防控體系,建成上線“鄂冷鏈”平臺,實現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截至今年8月19日,累計將10.6萬噸進口冷鏈食品納入“鄂冷鏈”平臺管理,發放“鄂冷鏈”追溯碼389.2萬個。
四是以風險防控為重點,切實筑牢食品安全底線。堅持發現問題、防控風險原則,逐年提高對高風險食品、低合格率食品的抽檢頻次,不斷加大對農獸藥和重金屬殘留、生物毒素等項目抽檢力度。從近年全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總體情況看: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肉制品、豆制品、食用農產品等大宗消費食品總體安全狀況較好,抽檢不合格率均低于當年全省食品抽檢平均不合格率。餐飲食品、飲料、蜂產品、蔬菜制品、方便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水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不合格率基本與全國抽檢水平一致。酒類、糕點、冷凍飲品、豆制品、糧食加工品、餅干等不合格率逐年降低。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統計數據定期共享機制和風險會商機制,每季度組織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召開食品安全風險會商會,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勢,共同提高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和協調應對能力。全面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檢查,組成多個督導組多波次直奔企業和單位,全面排查風險隱患,現場督促當地監管部門和企業抓好整改落實。持續推進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截至目前,全省94%的食品生產企業、95%的食品銷售者和93%的持證餐飲服務單位評定了風險等級。
五是以先進示范為引領,營造食品安全干事創業氛圍。遵循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共治、群眾滿意原則,深入推進食品安全“雙安雙創”工作。截至目前,獲得命名授牌的,“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3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5個、“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縣”38個、“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45個。制定《湖北省食品安全縣評價管理辦法》《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指南》地方標準及《湖北省食品安全縣評價細則》,實現示范創建規范化、標準化。嚴密組織食品安全評選表彰活動,2021年我省8個集體和15名個人被表彰為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10個集體和20名個人獲“湖北省食品安全突出貢獻”獎。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各級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壓實各方責任,凝聚工作合力,構建長效機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好湖北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媒體機構名稱。
農村新報記者:農業農村部從2019年開始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請問,實施一年多來,我省在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盧開陽: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產出來”“管出來”和“四個最嚴”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規定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在嚴格執行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基礎上,對所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自行出具質量安全合格證明。省農業農村廳與省市場監管局一道,將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納入了市場準入證明,共同推進,通過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這項制度的實施受到了監管人員、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普遍歡迎,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成為了農產品流通的“健康碼”、 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生產主體的“承諾書”、市場準入的“入場券”、質量安全的“新名片”。截至7月30日, 我省17個市(州)已有94個縣(市、區)、1719家農產品生產企業、347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45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1000多家個體農戶和小農戶開展了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今年前七個月開具合格證總數103.8萬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21.6萬多噸。上半年,對開具合格證的生產經營者抽樣2106批次,合格率99.7%,高出全省抽樣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強化執法監管,確保上市農產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不斷提升合格證制度推行水平。
湖北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堅持“四個最嚴”要求,其中擺在第一位的是“最嚴謹的標準”,請問省衛生健康委在食品安全標準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徐蔚清: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省衛生健康委始終以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為宗旨,圍繞建立“最嚴謹的標準”,不斷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我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做好國家標準的跟蹤評價和宣貫解讀。主要是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通過量化評分,評價不同類別產品的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完整性,向國家提出標準制定、修訂和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的意見建議。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對相關從業人員,開展了標準宣貫工作,與湖北廣播電視臺等主要媒體合作開展了食用油、蛋制品、月餅等,老百姓比較關心的食品安全標準進行解讀。
二是開展地方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成立了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37名委員分別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部門,涵蓋食品營養、公共衛生、食品工藝、食品標準等專業。修訂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定審查流程,促進地方特色食品的規范管理和產業發展。截至2021年7月,我省共發布《武漢熱干面》《湖北泡藕帶》《糖桂花》等15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三是全面做好企業標準的備案服務工作。目前,我省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網上申報系統已與湖北省政務服務平臺完成對接,實現了辦理過程全透明,企業零跑路,備案辦結時間已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備案企業按照《湖北省食品安全企業備案管理辦法》的要求,提供所需資料,就可以順利完成企業標準備案工作。
謝謝!
湖北之聲記者:學校食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關系到廣大師生身心健康。請問省教育廳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學校食品安全?
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
學校食品衛生工作,既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省教育廳將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健康教育。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中小學校普遍開設《生命安全》課程,幫助學生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知識。舉辦多種形式的主題健康教育活動。利用中小學校主題班會、課外實踐、專題講座等形式,教育和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二是落實管理責任。按照《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等要求,落實健康教育、食堂管理、疾病防控、體質監測、條件改善和應急處置等六個方面制度。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壓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三是加強教育培訓。省教育廳連續3年舉辦全省學校衛生工作培訓班,每年直接培訓中小學校校長1000人,推動各縣市加強對學校食品管理人員和教師培訓。
四是加強督導檢查。會同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部門定期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檢查。堅持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五是大力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灶”。進一步夯實中小學食堂管理工作基礎,提升中小學食堂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通過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建設,實現學校食堂陽光操作和透明化管理。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進口食品越來越多的走進群眾生活,進口食品安全倍受群眾關注,請問武漢海關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把好進口食品安全關?
武漢海關副關長袁濤:
武漢海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海關總署的部署扎實開展進口食品安全“國門守護行動”。
一、源頭管控
海關實施輸華食品準入管理,將監管延伸到境外源頭,向出口國(地區)的政府、生產企業傳導和配置進口食品安全責任,以實現全程監管。海關在官網對外發布“符合評估審查要求及有傳統貿易的國家或地區輸華食品目錄”和“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信息”,供國內消費者查詢進口食品準入狀況。
二、口岸嚴防
在口岸環節嚴防未獲我國準入、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境外食品通過湖北口岸進口,開展進口食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2021年1-7月,武漢海關共檢驗檢測進口食品13.2萬噸,同比增長75.2%。
三、嚴厲打擊
口岸快速反應,堅決查處不合格進口食品。2021年1-7月,武漢海關檢出不合格奶粉等進口食品25.4噸,均作退運或銷毀處理。加大對走私食品農產品和違規生產商、出口商和進口商的打擊力度,建立完善的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和質量安全責任追究體系。
四、擴大進口
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壓縮通關時間,促進貿易便利化,讓更多優質安全的進口食品豐富老百姓的食譜、進入老百姓的餐桌。2021年1-7月,湖北省進口食品43.7萬噸、 2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4%、60.2%。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謝謝各位發布人!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日期:2021-08-26
記者朋友們:
下午好!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穩定,關系黨和政府的執政形象。今天,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相關工作情況。
參加今天發布會的有:
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鄧仲林先生;
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先生;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盧開陽先生;
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徐蔚清女士;
武漢海關副關長袁濤先生。
首先,請鄧仲林先生介紹2020年以來我省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總體情況。
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鄧仲林: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大家好!
“十三五”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全省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及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持續攀升,2020年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7.75%,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8.3%;2021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8.13%,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2%;2020年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達到87.27%,食品安全形勢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一是以責任落實為核心,強化食品安全工作組織領導。省委常委會每年聽取食品安全工作匯報,專題研究食品安全重大問題;省委書記應勇、省長王忠林多次調研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常務副省長李樂成和副省長張文兵、徐文海、柯俊多次專題研究和批示食品安全工作。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充分發揮評議考核“指揮棒”作用,扎實開展國務院、省政府食品安全評議考核發現問題整改。省紀委監委專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食品安全監督工作的意見》,聚焦“四大監督重點”,強化執紀監督。2020年,省委巡視辦對8個省直部門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職責情況開展專項巡視,并向各部門移交了巡視發現問題清單,明確整改要求。各地黨委政府嚴格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及時研究解決食品安全重難點問題。
二是以全程監管為抓手,嚴把從農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線。深入實施綠色防控和農藥使用減量行動,2020年全省綠色防控覆蓋面積超過3500萬畝,覆蓋率達40%以上,農藥使用量連續7年下降。組織開展2021年農資打假治理行動,截至8月19日,共出動執法人員近1.4萬人次,巡查檢查4085批次,檢查農資企業和門店近1.5萬個次,查處問題348起,立案57起,曝光案件22件。連續三年開展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年活動,重點對6大類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體系檢查。截至8月19日,共排查食品銷售者69140家次,發現食品安全隱患3959個,責令3313家食品銷售者限期整改,收繳問題食品1381公斤,查處食品案件207件,罰沒金額125.5萬元。實施餐飲質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動,截至8月19日,全省市場監管系統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8617份,下線入網餐飲服務808家,立案521件,罰沒金額380.14萬元。深入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全省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建設覆蓋率達99.7%。組織開展“昆侖2020”行動,偵辦食品犯罪案件278起,打掉犯罪團伙6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37名,搗毀“黑窩點”177個,涉案總值3.6億元。2020年至今年8月,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4256件,罰沒金額1.44億元。
三是以疫情防控為主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期間,省食品藥品安全辦全面部署農貿市場、商超、餐飲單位、“抗疫專項”食品安全抽檢和復工復產、復市復課、“惠游湖北”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組織6000余家餐飲企業參與疫情防控供餐保障,累計為641家重點場所供餐2035萬份,提供免費愛心餐50.3萬份。疫情進入常態化后,省食品藥品安全辦重點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建立健全進口冷鏈食品“五全”“六專”“三證一碼”常態化防控體系,建成上線“鄂冷鏈”平臺,實現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截至今年8月19日,累計將10.6萬噸進口冷鏈食品納入“鄂冷鏈”平臺管理,發放“鄂冷鏈”追溯碼389.2萬個。
四是以風險防控為重點,切實筑牢食品安全底線。堅持發現問題、防控風險原則,逐年提高對高風險食品、低合格率食品的抽檢頻次,不斷加大對農獸藥和重金屬殘留、生物毒素等項目抽檢力度。從近年全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總體情況看: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肉制品、豆制品、食用農產品等大宗消費食品總體安全狀況較好,抽檢不合格率均低于當年全省食品抽檢平均不合格率。餐飲食品、飲料、蜂產品、蔬菜制品、方便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水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不合格率基本與全國抽檢水平一致。酒類、糕點、冷凍飲品、豆制品、糧食加工品、餅干等不合格率逐年降低。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統計數據定期共享機制和風險會商機制,每季度組織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召開食品安全風險會商會,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勢,共同提高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和協調應對能力。全面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檢查,組成多個督導組多波次直奔企業和單位,全面排查風險隱患,現場督促當地監管部門和企業抓好整改落實。持續推進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截至目前,全省94%的食品生產企業、95%的食品銷售者和93%的持證餐飲服務單位評定了風險等級。
五是以先進示范為引領,營造食品安全干事創業氛圍。遵循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共治、群眾滿意原則,深入推進食品安全“雙安雙創”工作。截至目前,獲得命名授牌的,“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3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5個、“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縣”38個、“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45個。制定《湖北省食品安全縣評價管理辦法》《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指南》地方標準及《湖北省食品安全縣評價細則》,實現示范創建規范化、標準化。嚴密組織食品安全評選表彰活動,2021年我省8個集體和15名個人被表彰為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10個集體和20名個人獲“湖北省食品安全突出貢獻”獎。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各級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壓實各方責任,凝聚工作合力,構建長效機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好湖北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媒體機構名稱。
農村新報記者:農業農村部從2019年開始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請問,實施一年多來,我省在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盧開陽: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產出來”“管出來”和“四個最嚴”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規定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在嚴格執行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基礎上,對所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自行出具質量安全合格證明。省農業農村廳與省市場監管局一道,將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納入了市場準入證明,共同推進,通過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這項制度的實施受到了監管人員、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普遍歡迎,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成為了農產品流通的“健康碼”、 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生產主體的“承諾書”、市場準入的“入場券”、質量安全的“新名片”。截至7月30日, 我省17個市(州)已有94個縣(市、區)、1719家農產品生產企業、347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45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1000多家個體農戶和小農戶開展了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今年前七個月開具合格證總數103.8萬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21.6萬多噸。上半年,對開具合格證的生產經營者抽樣2106批次,合格率99.7%,高出全省抽樣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強化執法監管,確保上市農產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不斷提升合格證制度推行水平。
湖北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堅持“四個最嚴”要求,其中擺在第一位的是“最嚴謹的標準”,請問省衛生健康委在食品安全標準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徐蔚清: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省衛生健康委始終以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為宗旨,圍繞建立“最嚴謹的標準”,不斷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我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做好國家標準的跟蹤評價和宣貫解讀。主要是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通過量化評分,評價不同類別產品的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完整性,向國家提出標準制定、修訂和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的意見建議。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對相關從業人員,開展了標準宣貫工作,與湖北廣播電視臺等主要媒體合作開展了食用油、蛋制品、月餅等,老百姓比較關心的食品安全標準進行解讀。
二是開展地方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成立了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37名委員分別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部門,涵蓋食品營養、公共衛生、食品工藝、食品標準等專業。修訂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定審查流程,促進地方特色食品的規范管理和產業發展。截至2021年7月,我省共發布《武漢熱干面》《湖北泡藕帶》《糖桂花》等15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三是全面做好企業標準的備案服務工作。目前,我省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網上申報系統已與湖北省政務服務平臺完成對接,實現了辦理過程全透明,企業零跑路,備案辦結時間已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備案企業按照《湖北省食品安全企業備案管理辦法》的要求,提供所需資料,就可以順利完成企業標準備案工作。
謝謝!
湖北之聲記者:學校食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關系到廣大師生身心健康。請問省教育廳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學校食品安全?
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
學校食品衛生工作,既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省教育廳將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健康教育。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中小學校普遍開設《生命安全》課程,幫助學生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知識。舉辦多種形式的主題健康教育活動。利用中小學校主題班會、課外實踐、專題講座等形式,教育和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二是落實管理責任。按照《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等要求,落實健康教育、食堂管理、疾病防控、體質監測、條件改善和應急處置等六個方面制度。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壓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三是加強教育培訓。省教育廳連續3年舉辦全省學校衛生工作培訓班,每年直接培訓中小學校校長1000人,推動各縣市加強對學校食品管理人員和教師培訓。
四是加強督導檢查。會同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部門定期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檢查。堅持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五是大力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灶”。進一步夯實中小學食堂管理工作基礎,提升中小學食堂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通過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建設,實現學校食堂陽光操作和透明化管理。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進口食品越來越多的走進群眾生活,進口食品安全倍受群眾關注,請問武漢海關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把好進口食品安全關?
武漢海關副關長袁濤:
武漢海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海關總署的部署扎實開展進口食品安全“國門守護行動”。
一、源頭管控
海關實施輸華食品準入管理,將監管延伸到境外源頭,向出口國(地區)的政府、生產企業傳導和配置進口食品安全責任,以實現全程監管。海關在官網對外發布“符合評估審查要求及有傳統貿易的國家或地區輸華食品目錄”和“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信息”,供國內消費者查詢進口食品準入狀況。
二、口岸嚴防
在口岸環節嚴防未獲我國準入、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境外食品通過湖北口岸進口,開展進口食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2021年1-7月,武漢海關共檢驗檢測進口食品13.2萬噸,同比增長75.2%。
三、嚴厲打擊
口岸快速反應,堅決查處不合格進口食品。2021年1-7月,武漢海關檢出不合格奶粉等進口食品25.4噸,均作退運或銷毀處理。加大對走私食品農產品和違規生產商、出口商和進口商的打擊力度,建立完善的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和質量安全責任追究體系。
四、擴大進口
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壓縮通關時間,促進貿易便利化,讓更多優質安全的進口食品豐富老百姓的食譜、進入老百姓的餐桌。2021年1-7月,湖北省進口食品43.7萬噸、 2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4%、60.2%。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謝謝各位發布人!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日期: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