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食品伙伴網匯總的食品資訊一周熱聞(8.1—8.7)。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征求《乳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為規范指導乳制品生產許可工作,加強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管,市場監管總局組織起草了《乳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食品中酸性大紅GR的測定》等4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的公告(2021年第28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工作規定》有關規定要求,《食品中酸性大紅GR的測定》《蜂蜜中雷公藤甲素的測定》《畜肉及內臟中腎上腺素、3,4-二羥基扁桃酸、4-羥基-3-甲氧基扁桃酸的測定》《水產品及相關用水中12種卡因類麻醉劑及其代謝物的測定》等4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已經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現予發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451號
虹鱒“水科1號”等11個水產新品種,業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且公示期滿無異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有關規定,農業農村部予以公告。(農業農村部)
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規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 第45號)
《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規定》已經2021年7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第11次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食品安全·曝光臺
7月市場監管總局通報47批次不合格食品 微生物污染和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占六成
近日,食品伙伴網匯總了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抽檢情況。根據發布日期統計,7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4期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共有47批次食品檢出不合格。統計中發現,不合格樣品共檢出七大問題,涉及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微生物污染問題、質量指標不達標問題、質量指標與標簽標示值不符問題、重金屬污染問題、有機污染物污染問題。(食品伙伴網)
奈雪的茶回應媒體曝光問題:涉事兩門店暫停營業 | 各地相關監管部門突查奈雪186家門店 未發現“地面有蟑螂”、“用發黑芒果”等問題
8月2日,媒體報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單大悅城店、長安商場店出現“地面有蟑螂”、“用發黑芒果”、“生產標簽標識錯誤”等問題。8月3日,奈雪的茶在官方微博上發布情況說明稱,公司管理層非常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對涉事門店展開連夜徹查、整改。(食品伙伴網)
來自老舊居民樓“吃一粒瘦一斤”的神藥
風靡朋友圈的減肥藥竟然來自老舊居民樓,因為“效果好”,成本僅每粒不到1元竟轉手賣至25元,很多女性服用后竟而轉身又做起了代理,帶“毒”的減肥藥通過1168個快遞包裹,從吉林一路銷往了江蘇、山東、北京、深圳等全國各地。近日,鎮江市潤州區檢察院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對張某、石某、余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全部采納檢察機關提出的訴訟請求。(潤州檢察在線微信號)
瀘州一消費者買到“過期奶”還被拘留5天?
7月12日,納溪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了解到轄區某超市有消費者購買到過期酸奶,要求超市賠償1000元,經過與工作人員協商得到賠償850元。執法人員立即到超市進行調查,查看了超市的進貨票據、檢驗報告等資料。同時,對貨架上銷售的酸奶及其他奶制品進行了檢查,均未發現過期商品。納溪區市場監管局提醒經營者,可能是被“職業索賠人”敲詐勒索。(瀘州市場監管微信號)
食品安全無小事!一則案例看懂“過期食品”的這些事
近期,四川新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稱,轄區內某超市存在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的行為。隨后,執法人員立即前往現場對該超市進行執法檢查。經查,當事人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新區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給予以下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3.4元、罰款60000元,共計罰沒金額60003.4元。(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微信號)
【“鐵拳”行動】狗糧袋中驚現“減肥藥”,含違禁成分!繳獲!
近日,臨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公安部門,查處了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繳獲各色藥丸、膠囊16000余粒。日前,臨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消費者王女士的投訴,稱其通過微信購買了一套聲稱“輕松月瘦15斤”的減肥產品,服用后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身體極度不適。該局執法人員前往線下經營場所進行突擊檢查,發現王女士所稱的“藍色燃脂丸”無任何產品名稱、廠名和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識。經檢測,該藍色膠囊含有西布曲明。初步確定違法事實后,臨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第一時間向市公安局通報線索,同時成立聯合專案組,共同偵辦此案,依法查處美妝店老板洪某。(浙江市場監管矩陣微信號)
你可能真的喝到的是假酒!江門警方破獲千萬元假酒案!
說起洋酒,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貴,但是對于如何鑒別洋酒真偽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在行,一些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這一點鋌而走險通過制售假洋酒來牟取暴利。近日,開平警方在江門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在開平、臺山、鶴山、云浮及浙江、福建等地開展統一收網行動,成功偵破特大制售假洋酒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8人,搗毀生產、存儲窩點14個,查獲假冒知名品牌洋酒成品1100多瓶,涉案金額達1000多萬元。(江門公安微信號)
10000克牛肉餃子僅售19元,怎么回事?
7月26日,柳州市柳城縣市場監管局接到陳先生投訴,稱其在美團外賣APP上網購時,看到柳城縣大埔鎮一家餐館標注為約10000克的牛肉餃子售價僅19元,其認為商家在做活動搞促銷,立即購買了3份牛肉餃子,在收到餃子后發現分量不足,其要求商家如數交付3份10000克牛肉餃子,或賠償1000元。(柳州市場監管微信號)
四川儀隴某串串火鍋店使用“回收油” 你中招了嗎?
四川儀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開展“鐵拳行動”過程中,對儀隴縣新政鎮老叫花串串店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店涉嫌使用回收油作為食品原料,執法人員當場對用于生產加工回收油工具,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并現場查扣回收油脂86公斤。經調查,該店責直接責任人林某某回收客人用餐后的鍋底湯料并過濾,再把回收油熬成鍋底給客人食用。(南充市場監管微信號)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快看!2021年8月共有100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國家標準占近半數
據食品伙伴網不完全統計,2021年8月共有100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其中,新增標準77項,代替標準23項,新增標準占標準總數的77%。8月起實施的標準中,國家標準48項,地方標準10項,團體標準42項,其中,國家標準占標準總數的48%。這些標準涉及產品或原料標準、規范規程標準、檢測方法標準等。地方標準涉及內蒙古、湖南、云南等。(食品伙伴網)
植脂冰淇淋千萬不能吃?其實只是一知半解的外行“震驚體”
網上出現了一篇文章,說是某品牌的冰激凌在中國和國外的所用的原料不同。在中國的用的是【氫化植物油,只有極少量的奶粉,只能稱為“植脂型冰淇淋”】。并且說按照冰淇淋的類型,【從最好的全乳脂,到最差的植脂型】。首先說,前一個括號里的說法是錯誤的,作者舉例的那款“植脂型冰淇淋”里并沒有用氫化植物油;其次,第二個括號里的“好”與“差”沒有給出評判標準,也就無從談起。(云無心是我微信號)
超火的“鮮切水果”能放心食用嗎?看完這組實驗你就知道啦
如今,市面上的鮮切水果深受消費者歡迎。尤其是將幾種鮮切水果組合一起制作成水果拼盤,滿足人們食用多種水果的同時,省去了不少自行處理麻煩。便捷的背后,鮮切水果食品安全狀況如何?我們將通過實驗帶您一探究竟。(江蘇市場監管微信號)
GB 2760擬刪除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在五大類食品中的使用
3月31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目前,征求意見雖已結束,仍有企業咨詢相關食品添加劑的修訂及使用情況,食品伙伴網結合此次的意見稿以及網友咨詢,對食品添加劑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修訂情況進行解析,也提醒相關企業予以重視。(食品伙伴網)
關于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標識的公告(征求意見稿)解讀
為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標識,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2021年7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標識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截止到2021年8月28日。食品伙伴網結合GB 7718、GB 13432、《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注冊標簽規范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等文件,對此征求意見的內容進行解讀,供行業參考。(食品伙伴網)
看看7月海關出了哪些食品新政
近期,都有哪些海關食品相關新政策、新規定開始實施?涉及:關于實行進口乳品檢測報告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公告;關于進口盧旺達干辣椒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關于進口斯洛文尼亞禽肉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關于防止老撾牛結節性皮膚病傳入我國的公告。(海關發布微信號)
2021年第二季度農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為97.8% 比去年同期上升0.7個百分點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結果,監測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抽檢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5大類產品92個品種130項參數7596個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8%,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農業農村部)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煙臺一家企業出口的結晶姜糖被美國自動扣留
近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對我國1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食品伙伴網)
歐盟通報我國出口食品補充劑膠囊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1年8月2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食品補充劑膠囊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2021年7月美國FDA自動扣留我國食品情況(7月匯總)
7月份以來,美國FDA對我國兩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產品涉及果凍產品、哈密瓜制品。(食品伙伴網)
2021年7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食品情況(7月匯總)
2021年7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多批次食品,產品不合格主要原因包括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或其它不適合食用的物質等。(食品伙伴網)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1年第30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1年第30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2例。(食品伙伴網)
2021年7月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7月匯總)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更新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通報多批次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2.國際食品
日本修改《食品、添加劑等的規格標準》(盛裝牛奶等器具、容器包裝的規格標準)
2021年7月30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消息稱,自2021年7月30日起廢止《食品衛生法》中牛奶等器具、容器包裝中合成樹脂的添加劑使用禁止規定。即刪除了原法規中“用于盛裝牛奶、特種牛奶、滅菌山羊奶、調配奶、低脂奶、脫脂奶、加工奶、奶油的器具、容器包裝及原材料,其與內容物直接接觸部分所使用的合成樹脂,原則上不應使用添加劑”的要求限制。(食品伙伴網)
緊急召回!美國超13萬公斤生牛肉疑受大腸桿菌污染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近日宣布,由于懷疑遭到大腸桿菌污染,正在召回肉類供應商大奧馬哈公司所生產的數十種生牛肉產品,共計超過13萬公斤。(央視財經微信號)
澳新:極低能量飲食產品申請納入特殊醫學用途食品
2021年7月27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布代號A1230將極低能量飲食產品(Very Low Energy Diet, VLED)納入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的申請。(食品伙伴網)
俄羅斯聯邦通報2021年上半年度水產制品質量安全抽檢結果
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8月5日官網報道:2021年上半年度,該局對3.1萬余份水產制品樣本進行了理化、微生物、污染物、寄生蟲學和放射性物質等方面的指標檢測,結果如下:污染物指標:不合格品占比0.06%(2020年上半年度--0.16%);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品占比3.92%(2020年上半年度--6.17%);寄生蟲學指標:不合格品占比0.45%(2020年上半年度--1.20%);理化指標:不合格品占比2.86%(2020年上半年度--4.66%)。(食品伙伴網)
三、食品科技
2020-2021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擬授獎成果公示 涉及這些項目
8月2日,中國農學會公示了2020-2021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擬授獎成果,共涉及189項。其中,科學研究類成果一等獎42項、二等獎47項、三等獎60項,優秀創新團隊類成果26項、科學普及類成果14項。(食品伙伴網)
虹鱒“水科1號”等11個水產新品種通過審定
8月2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451號公告,公布了虹鱒“水科1號”、禾花鯉“乳源1號”、翹嘴鱖“廣清1號”等11個水產新品種。(食品伙伴網)
湖北2021年度農業農村領域科技重大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第一批)擬立項項目公示
7月30日,湖北省科技廳網站公示了2021年度農業農村領域科技重大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第一批)擬立項項目,涉及31個項目。公示的項目中,有1項科技重大項目,為:農業生物綠色優質品種選育;還有30項重點研發計劃,為:風味物質與功能融合的釀造調味品現代制造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基于長江中游地域釀酒微生物生態的創新白酒工藝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潛育化稻田改良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花生高油酸分子育種技術及新品種培育、工業發酵產品關鍵指標在線檢測技術裝置研發、綠色高效紅蓮型雜交水稻新品種選育、基于環境感知的智能化精量播種與變量施肥技術研究與示范等。(食品伙伴網)
加拿大一項研究表明部分癌癥和飲酒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上的一項建模研究中,部分內容涉及到飲酒對全球癌癥的影響估計。該研究基于多個國家的酒精數據,包括調查和銷售數據,對其進行建模,在排除了其他致癌因素,如吸煙、肥胖和性傳播疾病后,研究人員得出了酒精致癌的結論。(科技部)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征求《乳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為規范指導乳制品生產許可工作,加強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管,市場監管總局組織起草了《乳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食品中酸性大紅GR的測定》等4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的公告(2021年第28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工作規定》有關規定要求,《食品中酸性大紅GR的測定》《蜂蜜中雷公藤甲素的測定》《畜肉及內臟中腎上腺素、3,4-二羥基扁桃酸、4-羥基-3-甲氧基扁桃酸的測定》《水產品及相關用水中12種卡因類麻醉劑及其代謝物的測定》等4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已經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現予發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451號
虹鱒“水科1號”等11個水產新品種,業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且公示期滿無異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有關規定,農業農村部予以公告。(農業農村部)
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規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 第45號)
《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規定》已經2021年7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第11次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食品安全·曝光臺
7月市場監管總局通報47批次不合格食品 微生物污染和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占六成
近日,食品伙伴網匯總了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抽檢情況。根據發布日期統計,7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4期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共有47批次食品檢出不合格。統計中發現,不合格樣品共檢出七大問題,涉及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微生物污染問題、質量指標不達標問題、質量指標與標簽標示值不符問題、重金屬污染問題、有機污染物污染問題。(食品伙伴網)
奈雪的茶回應媒體曝光問題:涉事兩門店暫停營業 | 各地相關監管部門突查奈雪186家門店 未發現“地面有蟑螂”、“用發黑芒果”等問題
8月2日,媒體報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單大悅城店、長安商場店出現“地面有蟑螂”、“用發黑芒果”、“生產標簽標識錯誤”等問題。8月3日,奈雪的茶在官方微博上發布情況說明稱,公司管理層非常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對涉事門店展開連夜徹查、整改。(食品伙伴網)
來自老舊居民樓“吃一粒瘦一斤”的神藥
風靡朋友圈的減肥藥竟然來自老舊居民樓,因為“效果好”,成本僅每粒不到1元竟轉手賣至25元,很多女性服用后竟而轉身又做起了代理,帶“毒”的減肥藥通過1168個快遞包裹,從吉林一路銷往了江蘇、山東、北京、深圳等全國各地。近日,鎮江市潤州區檢察院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對張某、石某、余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全部采納檢察機關提出的訴訟請求。(潤州檢察在線微信號)
瀘州一消費者買到“過期奶”還被拘留5天?
7月12日,納溪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了解到轄區某超市有消費者購買到過期酸奶,要求超市賠償1000元,經過與工作人員協商得到賠償850元。執法人員立即到超市進行調查,查看了超市的進貨票據、檢驗報告等資料。同時,對貨架上銷售的酸奶及其他奶制品進行了檢查,均未發現過期商品。納溪區市場監管局提醒經營者,可能是被“職業索賠人”敲詐勒索。(瀘州市場監管微信號)
食品安全無小事!一則案例看懂“過期食品”的這些事
近期,四川新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稱,轄區內某超市存在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的行為。隨后,執法人員立即前往現場對該超市進行執法檢查。經查,當事人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新區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給予以下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3.4元、罰款60000元,共計罰沒金額60003.4元。(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微信號)
【“鐵拳”行動】狗糧袋中驚現“減肥藥”,含違禁成分!繳獲!
近日,臨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公安部門,查處了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繳獲各色藥丸、膠囊16000余粒。日前,臨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消費者王女士的投訴,稱其通過微信購買了一套聲稱“輕松月瘦15斤”的減肥產品,服用后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身體極度不適。該局執法人員前往線下經營場所進行突擊檢查,發現王女士所稱的“藍色燃脂丸”無任何產品名稱、廠名和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識。經檢測,該藍色膠囊含有西布曲明。初步確定違法事實后,臨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第一時間向市公安局通報線索,同時成立聯合專案組,共同偵辦此案,依法查處美妝店老板洪某。(浙江市場監管矩陣微信號)
你可能真的喝到的是假酒!江門警方破獲千萬元假酒案!
說起洋酒,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貴,但是對于如何鑒別洋酒真偽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在行,一些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這一點鋌而走險通過制售假洋酒來牟取暴利。近日,開平警方在江門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在開平、臺山、鶴山、云浮及浙江、福建等地開展統一收網行動,成功偵破特大制售假洋酒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8人,搗毀生產、存儲窩點14個,查獲假冒知名品牌洋酒成品1100多瓶,涉案金額達1000多萬元。(江門公安微信號)
10000克牛肉餃子僅售19元,怎么回事?
7月26日,柳州市柳城縣市場監管局接到陳先生投訴,稱其在美團外賣APP上網購時,看到柳城縣大埔鎮一家餐館標注為約10000克的牛肉餃子售價僅19元,其認為商家在做活動搞促銷,立即購買了3份牛肉餃子,在收到餃子后發現分量不足,其要求商家如數交付3份10000克牛肉餃子,或賠償1000元。(柳州市場監管微信號)
四川儀隴某串串火鍋店使用“回收油” 你中招了嗎?
四川儀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開展“鐵拳行動”過程中,對儀隴縣新政鎮老叫花串串店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店涉嫌使用回收油作為食品原料,執法人員當場對用于生產加工回收油工具,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并現場查扣回收油脂86公斤。經調查,該店責直接責任人林某某回收客人用餐后的鍋底湯料并過濾,再把回收油熬成鍋底給客人食用。(南充市場監管微信號)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快看!2021年8月共有100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國家標準占近半數
據食品伙伴網不完全統計,2021年8月共有100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其中,新增標準77項,代替標準23項,新增標準占標準總數的77%。8月起實施的標準中,國家標準48項,地方標準10項,團體標準42項,其中,國家標準占標準總數的48%。這些標準涉及產品或原料標準、規范規程標準、檢測方法標準等。地方標準涉及內蒙古、湖南、云南等。(食品伙伴網)
植脂冰淇淋千萬不能吃?其實只是一知半解的外行“震驚體”
網上出現了一篇文章,說是某品牌的冰激凌在中國和國外的所用的原料不同。在中國的用的是【氫化植物油,只有極少量的奶粉,只能稱為“植脂型冰淇淋”】。并且說按照冰淇淋的類型,【從最好的全乳脂,到最差的植脂型】。首先說,前一個括號里的說法是錯誤的,作者舉例的那款“植脂型冰淇淋”里并沒有用氫化植物油;其次,第二個括號里的“好”與“差”沒有給出評判標準,也就無從談起。(云無心是我微信號)
超火的“鮮切水果”能放心食用嗎?看完這組實驗你就知道啦
如今,市面上的鮮切水果深受消費者歡迎。尤其是將幾種鮮切水果組合一起制作成水果拼盤,滿足人們食用多種水果的同時,省去了不少自行處理麻煩。便捷的背后,鮮切水果食品安全狀況如何?我們將通過實驗帶您一探究竟。(江蘇市場監管微信號)
GB 2760擬刪除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在五大類食品中的使用
3月31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目前,征求意見雖已結束,仍有企業咨詢相關食品添加劑的修訂及使用情況,食品伙伴網結合此次的意見稿以及網友咨詢,對食品添加劑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修訂情況進行解析,也提醒相關企業予以重視。(食品伙伴網)
關于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標識的公告(征求意見稿)解讀
為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標識,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2021年7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標識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截止到2021年8月28日。食品伙伴網結合GB 7718、GB 13432、《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注冊標簽規范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等文件,對此征求意見的內容進行解讀,供行業參考。(食品伙伴網)
看看7月海關出了哪些食品新政
近期,都有哪些海關食品相關新政策、新規定開始實施?涉及:關于實行進口乳品檢測報告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公告;關于進口盧旺達干辣椒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關于進口斯洛文尼亞禽肉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關于防止老撾牛結節性皮膚病傳入我國的公告。(海關發布微信號)
2021年第二季度農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為97.8% 比去年同期上升0.7個百分點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結果,監測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抽檢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5大類產品92個品種130項參數7596個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8%,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農業農村部)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煙臺一家企業出口的結晶姜糖被美國自動扣留
近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對我國1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食品伙伴網)
歐盟通報我國出口食品補充劑膠囊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1年8月2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食品補充劑膠囊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2021年7月美國FDA自動扣留我國食品情況(7月匯總)
7月份以來,美國FDA對我國兩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產品涉及果凍產品、哈密瓜制品。(食品伙伴網)
2021年7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食品情況(7月匯總)
2021年7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多批次食品,產品不合格主要原因包括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或其它不適合食用的物質等。(食品伙伴網)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1年第30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1年第30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2例。(食品伙伴網)
2021年7月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7月匯總)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更新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通報多批次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2.國際食品
日本修改《食品、添加劑等的規格標準》(盛裝牛奶等器具、容器包裝的規格標準)
2021年7月30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消息稱,自2021年7月30日起廢止《食品衛生法》中牛奶等器具、容器包裝中合成樹脂的添加劑使用禁止規定。即刪除了原法規中“用于盛裝牛奶、特種牛奶、滅菌山羊奶、調配奶、低脂奶、脫脂奶、加工奶、奶油的器具、容器包裝及原材料,其與內容物直接接觸部分所使用的合成樹脂,原則上不應使用添加劑”的要求限制。(食品伙伴網)
緊急召回!美國超13萬公斤生牛肉疑受大腸桿菌污染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近日宣布,由于懷疑遭到大腸桿菌污染,正在召回肉類供應商大奧馬哈公司所生產的數十種生牛肉產品,共計超過13萬公斤。(央視財經微信號)
澳新:極低能量飲食產品申請納入特殊醫學用途食品
2021年7月27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布代號A1230將極低能量飲食產品(Very Low Energy Diet, VLED)納入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的申請。(食品伙伴網)
俄羅斯聯邦通報2021年上半年度水產制品質量安全抽檢結果
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8月5日官網報道:2021年上半年度,該局對3.1萬余份水產制品樣本進行了理化、微生物、污染物、寄生蟲學和放射性物質等方面的指標檢測,結果如下:污染物指標:不合格品占比0.06%(2020年上半年度--0.16%);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品占比3.92%(2020年上半年度--6.17%);寄生蟲學指標:不合格品占比0.45%(2020年上半年度--1.20%);理化指標:不合格品占比2.86%(2020年上半年度--4.66%)。(食品伙伴網)
三、食品科技
2020-2021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擬授獎成果公示 涉及這些項目
8月2日,中國農學會公示了2020-2021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擬授獎成果,共涉及189項。其中,科學研究類成果一等獎42項、二等獎47項、三等獎60項,優秀創新團隊類成果26項、科學普及類成果14項。(食品伙伴網)
虹鱒“水科1號”等11個水產新品種通過審定
8月2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451號公告,公布了虹鱒“水科1號”、禾花鯉“乳源1號”、翹嘴鱖“廣清1號”等11個水產新品種。(食品伙伴網)
湖北2021年度農業農村領域科技重大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第一批)擬立項項目公示
7月30日,湖北省科技廳網站公示了2021年度農業農村領域科技重大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第一批)擬立項項目,涉及31個項目。公示的項目中,有1項科技重大項目,為:農業生物綠色優質品種選育;還有30項重點研發計劃,為:風味物質與功能融合的釀造調味品現代制造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基于長江中游地域釀酒微生物生態的創新白酒工藝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潛育化稻田改良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花生高油酸分子育種技術及新品種培育、工業發酵產品關鍵指標在線檢測技術裝置研發、綠色高效紅蓮型雜交水稻新品種選育、基于環境感知的智能化精量播種與變量施肥技術研究與示范等。(食品伙伴網)
加拿大一項研究表明部分癌癥和飲酒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上的一項建模研究中,部分內容涉及到飲酒對全球癌癥的影響估計。該研究基于多個國家的酒精數據,包括調查和銷售數據,對其進行建模,在排除了其他致癌因素,如吸煙、肥胖和性傳播疾病后,研究人員得出了酒精致癌的結論。(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