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韓國泡菜”的新名字,能讓它賣得更多嗎?

   2021-07-23 云無心是我微信號云無心636
核心提示:這兩天,有媒體報道說韓國文將“韓國泡菜”的中文譯名正式定為“辛奇”,從7月22日開始實施。報道中指出,這是為了避免與四川泡菜混淆。
這兩天,有媒體報道說韓國文將“韓國泡菜”的中文譯名正式定為“辛奇”,從7月22日開始實施。報道中指出,這是為了避免與四川泡菜混淆。
 
  其實,這個名字不是現在才出現的。2013年,韓國就曾經把韓國泡菜中譯名改為“辛奇”,用以跟中國和日本的泡菜區別開。不過中國市場沒有認可,2014年又將“辛奇”改回為原名“泡菜”。
 
  消息傳出,網上一片吐槽。我在微博上做了一個小調查,暫時投票結果如下:

  從這些投票來看看:
 
  1、喜歡韓國泡菜的占了46%,大大超出我的想象。在我看來,東北酸菜、四川泡菜、涪陵榨菜都要好吃得多。
 
  2、喜歡韓國泡菜的人中,把它看做一種“特有發酵食品”而不是“一種泡菜”的占比36%,而不喜歡韓國泡菜的人中,占比只有21%。也就是說,喜歡吃它的人,更傾向于認可它的“獨特性”,但在總體上,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它只是“一種泡菜”而已。
 
  一個物品在另一種語言里叫什么,一般都是考慮如何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考慮文化或者政治意義的不太多。
 
  比如獼猴桃起源于中國,被引種到新西蘭之后,起初叫Chinese gooseberry,其實獼猴桃跟gooseberry(醋栗)相差很大,但這個名字能夠幫助當地人記住這種果子,也就被接受了。到1950年代,新西蘭把獼猴桃推向國際,當時是冷戰時期,名字里帶著Chinese,會影響西方消費者接受,于是新西蘭就像另外給它起個名字。最初起名melonette,但是國際市場的消費者不認可,無助于打開銷路。最后,新西蘭拿出了他們國鳥的名字kiwi,把獼猴桃叫做kiwifruit,就被廣為接受了——盡管,獼猴桃跟kiwi(幾維鳥)根本不搭邊。而到后來,新西蘭把他們的獼猴桃賣到中國,你沒有用它本來的中國名字“獼猴桃”,也沒有用翻譯“幾維果”,而是另外造了一個“奇異果”,結果得到了中國市場的認可——水果店老板們以及許多消費者,還會強調“奇異果不是獼猴桃”。
 
  類似的例子其實很多。比如花椒,在美國被叫做“SIchuan pepper”。如果中國要堅持把它翻譯成“huajiao”,貿易商人們也會執行(否則進出口報關時會遇到麻煩),但是否有助于銷售,就難說了。同樣的道理,只要中國愿意,要把白酒翻譯成“baijiu”,貿易商們也會遵守,但是否有助于打開國際市場,還未然可知。
 
  從白酒行業的宣傳來看,他們更看重的是強調“白酒”跟其他國家的高度酒是不同的品類,看重的是“名分”。這當然也無可厚非。就像韓國要把泡菜的中文名叫做“辛奇”一樣,看中的也是“名分”——至于消費者是否認可,似乎并不是重點考慮的。



日期:2021-07-23
 
地區: 四川
標簽: 泡菜 韓國泡菜
行業: 果蔬 調味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