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2021年5月7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云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完成的“生境多樣性控制葡萄病害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此次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向仲懷,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榮譽所長榮廷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漢董,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所長陳劍平,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研究員李學林,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陳萬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李華,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王忠躍,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周廣生,云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正高級農藝師李永平,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楊順林等專家組成。
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在云南省科技計劃、農業農村部公益性行業專項等項目的支持下,通過15年的研究,探明了云南葡萄病害發生流行規律,闡釋了基本原理,研發了生境調控病害的關鍵技術,并大面積示范推廣,有效控制了病害爆發流行,為云南葡萄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闡明了云南不同生境條件下葡萄病害流行規律,明確了降雨與發病的疊加效應,揭示了雨滴飛濺與病菌傳播的關聯機理及葉面水膜持續時間長短與病菌孢子侵染率高低的正相關性,建立了調控水分生境控制病害的綠色防控路徑。創建了雨熱同季區域消減降雨和病害高峰疊加、降低病菌隨雨水傳播和輕簡化避雨等時空優化改善環境的病害綠色防控技術;構建了利用低緯度高海拔干旱河谷生境與改善植株冠層生境控制病害的生態防控技術體系。該成果技術對多種病害防效93%以上,減少農藥用量80%以上,為云南建成特色鮮食葡萄主產區和香格里拉成為國內外知名葡萄酒產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83篇,授權專利6件,制定技術規程14項和地方標準1部,累計示范推廣213.8萬畝,產值335.2億元,促進農民增收34.80億元,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顯著。項目成果創新性突出,應用面積大,對葡萄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我國葡萄產業發展和技術水平提高,應用推廣前景廣闊。項目總體水平達到同領域研究國際先進水平。經專家組全面審核,與會專家一致同意,“生境多樣性控制葡萄病害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日期:2021-05-17
此次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向仲懷,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榮譽所長榮廷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漢董,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所長陳劍平,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研究員李學林,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陳萬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李華,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王忠躍,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周廣生,云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正高級農藝師李永平,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楊順林等專家組成。
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在云南省科技計劃、農業農村部公益性行業專項等項目的支持下,通過15年的研究,探明了云南葡萄病害發生流行規律,闡釋了基本原理,研發了生境調控病害的關鍵技術,并大面積示范推廣,有效控制了病害爆發流行,為云南葡萄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闡明了云南不同生境條件下葡萄病害流行規律,明確了降雨與發病的疊加效應,揭示了雨滴飛濺與病菌傳播的關聯機理及葉面水膜持續時間長短與病菌孢子侵染率高低的正相關性,建立了調控水分生境控制病害的綠色防控路徑。創建了雨熱同季區域消減降雨和病害高峰疊加、降低病菌隨雨水傳播和輕簡化避雨等時空優化改善環境的病害綠色防控技術;構建了利用低緯度高海拔干旱河谷生境與改善植株冠層生境控制病害的生態防控技術體系。該成果技術對多種病害防效93%以上,減少農藥用量80%以上,為云南建成特色鮮食葡萄主產區和香格里拉成為國內外知名葡萄酒產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83篇,授權專利6件,制定技術規程14項和地方標準1部,累計示范推廣213.8萬畝,產值335.2億元,促進農民增收34.80億元,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顯著。項目成果創新性突出,應用面積大,對葡萄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我國葡萄產業發展和技術水平提高,應用推廣前景廣闊。項目總體水平達到同領域研究國際先進水平。經專家組全面審核,與會專家一致同意,“生境多樣性控制葡萄病害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日期: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