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2021年5月7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云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魔芋新品種選育及種植加工創新技術產業化”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此次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興奇,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教授楊宇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胡虹,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王孟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蔡傳濤,西南林業大學教授張漢堯,云南省標準化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邱曉燕等專家組成。
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收集魔芋種質資源100余份,發現魔芋新種一個:謝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 H. Li & Z. L. Dao)。以謝君魔芋、花魔芋等為育種材料,應用系統選育和單株選育,以抗病品種選育為基礎,育成魔芋新品種4個:‘德魔芋1號'’滇魔芋1號‘’滇魔芋11號‘’楚魔花1號‘。開展了魔芋繁殖技術研究,提高良種繁育系數,加快了良種推廣速度,新品種成為云南魔芋產區的主栽品種之一。創新了疣柄魔芋雜交育種技術,為魔芋雜交育種及優良種質創新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 系統解析了魔芋喜陰的光合生理生態特征,開展了魔芋與經濟果林和農作物的間套種研究,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率,集成了魔芋綠色優質高效種植技術。培訓農戶5000人次。魔芋新品種及其配套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累計推廣34.93萬畝,新增經濟效益約33.24億元。項目開展了魔芋產地加工系列新設備研發,創新一步酶解法制取魔芋甘露寡糖的生產技術,形成了生產企業的技術標準;開發了魔芋低聚糖益生元和口感好、風味佳的即食魔芋等系列新產品,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項目發現魔芋新種1個,選育魔芋新品種4個;發表相關論文56篇,出版專著1部;獲授權專利35項(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外觀設計專利3項),注冊商標32個;發布地方標準6項,企業標準3項,開發了魔芋新消費產品;獲地州級科技獎勵4項。項目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在新種認定、新品種選育、一步酶解法制取魔芋甘露寡糖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經專家組全面審核,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魔芋新品種選育及種植加工創新技術產業化”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日期:2021-05-14
此次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興奇,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教授楊宇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胡虹,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王孟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蔡傳濤,西南林業大學教授張漢堯,云南省標準化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邱曉燕等專家組成。
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收集魔芋種質資源100余份,發現魔芋新種一個:謝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 H. Li & Z. L. Dao)。以謝君魔芋、花魔芋等為育種材料,應用系統選育和單株選育,以抗病品種選育為基礎,育成魔芋新品種4個:‘德魔芋1號'’滇魔芋1號‘’滇魔芋11號‘’楚魔花1號‘。開展了魔芋繁殖技術研究,提高良種繁育系數,加快了良種推廣速度,新品種成為云南魔芋產區的主栽品種之一。創新了疣柄魔芋雜交育種技術,為魔芋雜交育種及優良種質創新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 系統解析了魔芋喜陰的光合生理生態特征,開展了魔芋與經濟果林和農作物的間套種研究,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率,集成了魔芋綠色優質高效種植技術。培訓農戶5000人次。魔芋新品種及其配套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累計推廣34.93萬畝,新增經濟效益約33.24億元。項目開展了魔芋產地加工系列新設備研發,創新一步酶解法制取魔芋甘露寡糖的生產技術,形成了生產企業的技術標準;開發了魔芋低聚糖益生元和口感好、風味佳的即食魔芋等系列新產品,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項目發現魔芋新種1個,選育魔芋新品種4個;發表相關論文56篇,出版專著1部;獲授權專利35項(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外觀設計專利3項),注冊商標32個;發布地方標準6項,企業標準3項,開發了魔芋新消費產品;獲地州級科技獎勵4項。項目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在新種認定、新品種選育、一步酶解法制取魔芋甘露寡糖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經專家組全面審核,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魔芋新品種選育及種植加工創新技術產業化”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日期: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