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食品伙伴網匯總的食品資訊一周熱聞(3.28—4.3),轉載請注明食品伙伴網。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關于征求《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12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食標秘發〔2021〕5號)
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起草了《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12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1年2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
2021年2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食品138批次。(海關總署)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1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
3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1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計劃》顯示,2021年將抽查137種重點產品。其中,電子電器產品36種,農業生產資料6種,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19種,電工及材料產品7種,機械及安防產品23種,日用及紡織品20種,耐用消費品14種,食品相關產品12種。(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2021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加強水產養殖用獸藥及其他投入品使用的監督管理,提升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根據《漁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農業農村部制定了《2021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農業農村部)
2、食品安全·曝光臺
3月這14大類食品上市場監管總局不合格名單 炒貨堅果問題最多
近日,食品伙伴網匯總了2021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食品抽檢情況。3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3期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共有27批次食品被列入不合格名單中。(食品伙伴網)
點評:統計顯示,不合格樣品涉及茶葉及相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豆制品,蜂產品,糕點,酒類,肉制品,乳制品,食用農產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水產制品,水果制品,飲料14大類。其中,人們喜歡的炒貨堅果類食品檢出不合格數量最多,有5批次,檢出的不合格項目包括酸價超標、黃曲霉毒素B1超標、大腸菌群超標等。
海外代購現貨秒發,到貨后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法院這樣判!
李先生在某電商平臺購買某進口糖30袋,支付價款2250元。2017年3月10日,糖果從店鋪所在地廣州市番禹區發貨,李先生于2017年3月13日簽收貨物。后李先生發現涉案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簽、沒有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材料、添加了蜂膠這一不能在普通食品中添加的原料,故李先生訴至法院,要求店鋪退貨退款并支付十倍賠償。經審理,法院判決店鋪承擔退貨退款并支付十倍賠償金的責任。(北京海淀法院微信號)
點評:本案屬于代購中貨物為 “國內現貨”的情況。代購者從國外購買商品后將商品在其網站上公開上架銷售,此時代購者已經取得了現貨商品的所有權,其銷售給購買人的行為實際上是轉賣行為,其與購買人之間形成直接的買賣合同關系,故經營者在此種情形下銷售的產品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代購過程中,雙方一般借助互聯網進行溝通,對于此類聊天記錄,消費者應當妥善保管,必要時進行公證。對于商家宣傳的產品品牌、質量等關鍵性要素應當仔細核查,切勿盲目相信而上當受騙。對于代購的產品,消費者往往只能提交購物發票的復印件,這些發票屬于非原始票據,很可能會導致消費者處于不利的地位,所以消費者在代購過程中應當詳細了解代購商家具體的購買過程等詳細信息,對于購買憑證等票據應當積極主張要求。
2021年2月138批次不合格食品未準入境 涉及標簽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使用等問題
3月29日,海關總署發布了2021年2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2021年2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138批次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食品。(來源:食品伙伴網)
點評:未準入境食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標簽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使用問題、未獲檢驗檢疫準入、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貨證不符、檢出動物疫病、微生物污染問題、重金屬及其他污染物污染等問題。還有少部分食品檢出包裝不合格、產品霉變、含有未獲檢疫或未獲準入的成分、農藥殘留超標、水分超標、污穢腐敗等其他問題。
愛吃青團?來看抽檢結果
清明節即將來臨,作為傳統食品,青團的質量安全狀況一直廣受關注。為切實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確保市民消費安全,近期上海市場監管局對本市生產經營的青團進行了監督抽檢,全市共抽檢各類青團樣品80件,其中生產企業20件,超市和食品店等零售單位60件。結果顯示:80件樣品全部符合相關食品安全標準,監督抽檢合格率為100%。(來源:上海市場監管微信號 )
點評:樣品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地企業生產的眾多品牌,如“杏花樓”“沈大成”“喬家柵”“功德林”“老大房”等,依據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標準,對二氧化硫殘留量,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等4個指標進行了檢驗。
【案說】別給普通蔬菜穿“馬甲”!
某日,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消費者投訴,反映某餐飲有限公司在經營中提供的新菜單上顯示“有機金針菇”、“有機菠菜”字樣,消費者要求其提供相關材料,對方均不能提供。經查,該公司未能提供“有機”相關證明材料,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第一款之規定,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其立案調查。(上海市場監管微信號)
點評:當事人承認,其宣傳的所謂“有機金針菇”、“有機菠菜”,其實就是從普通農產品中心批發過來的普通蔬菜,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規定。同時也違反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產品最小銷售包裝及其標簽上標注含有”有機“、”ORGANIC“等字樣且可能誤導公眾認為該產品為有機產品的文字表述和圖案”。
菜單中竟有“畫眉”,這家餐館遭查處!
近期,井研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結合“春雷行動2021”,在對轄區內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等經營場所進行常態化執法檢查時發現,研城街道某餐館的結賬單上有“畫眉”菜品的銷售記錄。執法人員立即對該餐館進行現場檢查,但沒有發現“畫眉”,卻在后廚發現了9只煙熏鵪鶉待售。經調查,該餐館為了吸引顧客,提高菜品的銷量,獲得更大的利潤,便以野生動物為噱頭,將市場上購買的鵪鶉加工腌制后以“畫眉”的名義對外銷售。(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點評:商家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之規定,構成了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井研縣市場監管局責令該餐館立即改正,并處罰款3000余元。
上海知產法院對涉“冠生園”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
近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結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冠生園公司)與成都市新都區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侵害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維持一審判決。(上海知產法院微信號)
點評:判令新都冠生園公司立即停止侵害上海冠生園公司三個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人民幣50萬元。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掃碼點餐”成為“單選題”,這類“消費煩惱”你有嗎?
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收到消費者反映,到餐廳用餐時,有些餐廳不提供人工點餐,甚至不提供現場菜單,消費者只能關注公眾號或小程序后進行“掃碼點餐”。對此,中消協認為:僅提供“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僅提供“掃碼點餐”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不提供現場菜單有損消費者的知情權,新技術應用不應成為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阻礙。(中國消費者協會微信號)
點評:餐飲業屬于服務業,餐飲業創新應當多從消費者角度換位思考,誠信經營,公平相待,在尊重消費者意愿的基礎上,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安徽實行食品生產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管理
近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制定出臺《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分類分項列出責任事項、法律依據和處罰措施,對全省食品生產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實行清單管理,方便食品生產者對照擔責和市場監管人員高效監管。(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點評:清單對現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梳理,對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小作坊應當承擔的法定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歸納濃縮成兩張表單。其中,食品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清單分為11類91項,包括依法取得資質,從業人員管理,生產過程控制,進貨查驗,食品安全自查,出廠銷售管理,標簽、說明書和廣告宣傳,食品安全事故管理,食品召回管理,食品追溯管理以及其它主體責任;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主體責任清單分為8類71項,包括依法取得資質,從業人員管理,生產過程控制,進貨查驗,食品安全自查,標簽、說明書和廣告宣傳,食品召回管理以及其他主體責任。
我國龍眼市場與產業調查分析報告
為全面了解我國龍眼生產和市場狀況,提出龍眼產業發展建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受委托成立專題研究,通過查閱文獻、通訊咨詢、基層座談、主產區調研等方式,對我國龍眼產業進行綜合調查分析。(中國農業產業化微信號)
點評:龍眼作為我國熱帶特色優勢農產品,在熱區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2018年,我國龍眼種植和產量穩定,產量不能完全滿足消費,鮮龍眼保持貿易逆差。未來3~5年,預計我國龍眼龍眼種植規模企穩,產量穩中有增,進口和消費將持續增長。
3月食品行業熱點新聞:3·15晚會曝光肉羊養殖戶違禁使用“瘦肉精”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嬰兒配方食品》等50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3月,春回大地,草長鶯飛,萬物復蘇。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個月里,食品行業有哪些熱點新聞?(食品伙伴網)
點評:2021年全國兩會分別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召開,食品行業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一些食品行業內的建議和提案;2021年“3·15”晚會如期而至,晚會聚焦“提振消費、從心開始”,曝光了河北省青縣肉羊養殖戶違禁使用“瘦肉精”問題;3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2021年第3號公告,發布《嬰兒配方食品》等50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4項修改單。
標準|4月104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新增標準近八成
據食品伙伴網不完全統計,4月104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新增標準83項,代替標準21項,新增標準占標準總數的79.8%。(食品伙伴網)
點評:據統計,4月起實施的標準中,國家標準9項,地方標準40項,行業標準35項,團體標準20項。這些標準涉及產品標準、規范規程標準、檢測方法標準等。行業標準涉及輕工行業標準、交通運輸行業標準、農業行業標準等,地方標準涉及北京、黑龍江、上海、江蘇、江西、山東、深圳、貴州、青海。
技貿破冰與筑籬|中歐食品接觸用塑料法規對比
2020年9月3日,歐盟發布了針對食品接觸用塑料法規(EU)No. 10/2011的第15次修訂版法案(EU)2020/1245。該修訂案已于2020年9月23日生效,在2021年3月23日前首次投放歐盟市場且符合原法規的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允許其繼續銷售至2022年9月23日,直至庫存耗盡。(12360海關熱線微信號)
點評:(EU)2020/1245作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EU)No. 10/2011法規的第15次修訂,在內容上進行了諸多更新,使我國食品接觸材料行業面臨新的挑戰,需要企業及早做好充分準備,避免出口損失。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增至119個
日前,海關總署網站發布了最新的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名單。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全國獲批的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已經達到了119個,分布于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外貿大省廣東的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最多,達到了31個,主要分布在廣州和深圳。福建以14個位居第二,主要位于廈門。廣西和云南憑借其和東南亞各國眾多的陸地口岸,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分別達到10個和9個,位居全國3,4位。(國際果蔬報道)
點評:根據《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六條“未完成檢驗檢疫的進境水果,應當存放在海關指定的場所,不得擅自移動、銷售、使用”的規定,外貿口岸若要開展水果進口業務,必須擁有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隨著國內市場對進口水果需求的不斷增加,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也在快速增長。
蒙牛乳業發布2020年財報
3月25日,蒙牛乳業(2319.HK)發布2020年財報,收入達760.348億元,可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6%,利潤達35.25億元。純牛奶、奶酪、鮮奶等多項業務實現了高質量雙位數甚至三位數增長,持續領跑。(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點評:蒙牛穩健增長的業績,顯示了中國領軍乳企領跑行業的后勁十足。2020年蒙牛以消費者為中心,勇擔乳業“國家隊”責任,有效化解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快速實現了業績復蘇提質增長。
看看3月海關出了哪些食品行業新政
近期,食品行業都有一些海關相關新政策、新規定開始實施。(海關發布微信號)
點評:涉及關于進口阿爾巴尼亞乳品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關于防止芬蘭高致病性禽流感傳入我國的公告;關于防止愛沙尼亞高致病性禽流感傳入我國的公告;關于進口塞爾維亞甜菜粕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關于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海關實施辦法(試行)》的公告;關于防止馬來西亞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公告;關于進口捷克配合飼料檢疫和衛生要求的公告等。
我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突破1萬項 全面覆蓋我國批準使用的農藥品種和主要植物源性農產品
日前,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規定了564種農藥在376種(類)食品中10092項最大殘留限量,完成了國務院批準的《加快完善我國農藥殘留標準體系的工作方案》中農藥殘留標準達到1萬項的目標任務。(農業農村部)
點評:本次三部門還同步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種農藥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等4項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有效解決了部分農藥殘留標準“有限量、無方法”問題。新版標準將于2021年9月3日起正式實施。
2021中國白茶產銷形勢調研報告
為全面掌握中國白茶產銷情況,研判白茶發展趨勢及產業發展前景,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在長期持續調研基礎上,結合行業大數據,并與相關單位會商,形成《2021中國白茶產銷形勢調研報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微信號)
點評:白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主要生產工藝為萎凋、干燥等,屬微發酵茶,具有鮮明的品質特征。上世紀至本世紀初,白茶以外銷為主,是我國茶葉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后,國內茶葉消費市場對于白茶健康價值認識提升,一部分白茶產品轉為易于存放的緊壓形態,白茶步入高速發展期。市場的蓬勃發展吸引了部分非傳統產區的注意,目前白茶生產涉及我國14個產茶省。
我國甘薯市場與產業調查分析報告
甘薯具有營養健康、投資少、見效快、土地產出率高、資源利用率高和適應性強等特點,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中國是全球主要甘薯生產、消費和出口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山東農業大學調研組對近5年我國甘薯產業發展進行了調研和分析,甘薯作為我國特色優勢農產品,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扶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農業產業化微信號)
點評:2014年至2018年,甘薯年產量呈穩步增長態勢,維持在7000萬噸以上;甘薯消費結構繼續向飼料占比減少、鮮食和加工占比增加的趨勢發展。各類型占比中鮮食型需求呈增長態勢,淀粉型需求基本保持穩定,消費需求總量穩中有升,特別是以薯脯為代表的健康輔食消費量逐年上升;甘薯價格總體穩定,價格波動風險低,市場穩定性較好;近5年中國甘薯出口貿易量額呈逐年上升趨勢,2019年出口量略有下降,但出口規模仍居全球前列;從未來發展前景看,以鮮食和薯脯類消費為主的新產品研發將給甘薯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歐盟通報我國出口塑料杯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1年3月30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塑料杯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存在窒息風險 百事召回一款香辣番茄味產品
據英國食品標準局(FSA)消息,2021年3月26日,英國食品標準局發布通告稱,百事公司(PepsiCo)正在召回一款香辣番茄味產品,因為某些批次的產品可能未完全煮熟,而且脆性明顯比平常高。該產品可能會造成窒息的危險,食用不安全。(食品伙伴網)
點評:據通告,受召回產品的名稱為Smith’s Snaps Spicy Tomato Flavour,每袋含有8小包重量為13g的產品,保質期到2021年5月29日。目前,百事公司正在召回上述產品。銷售點通知將顯示在所有銷售此產品的零售商店中。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1年第12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1年第12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6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的物質,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歐盟通報我國出口冷凍魷魚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1年3月31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冷凍魷魚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歐盟通報我國出口烏龍茶和燒烤味花生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1年4月1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烏龍茶和燒烤味花生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注意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存在,檢查產品中農藥的殘留情況,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1年3月歐盟RASFF通報我國產品情況分析
2021年3月,歐洲28個國家通過 RASFF通報了393批產品,排名前三的產品依次是水果和蔬菜產品(89起,22.65%)、堅果,堅果制品和籽實(45起,11.45%),營養食品、食品補充劑及強化食品(31起,7.89%),占總通報數的41.98%。發布通報數量前三的國家分別是德國(72起,18.32%)、西班牙(44起,11.20%)、意大利(40起,10.18%),占總通報數的39.69%。(技術性貿易措施資訊網)
點評:涉及我國產品被通報25起(不包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占總通報量的6.36%。被通報數量排名前三的是食品接觸材料產品(12起,48.00%)、水果和蔬菜產品(4起,16.00%)、魚和魚類制品(2起,8.00%),占同期 RASFF 對我國產品通報總數的 72.00%。通報我國產品數量排名最多的國家是意大利(5起,20.00%)、德國(5起,20.00%),其次是荷蘭(4起,16.00%)、西班牙(4起,16.00%)。
2.國際食品
我國加大對越南的蔬果進口力度
據越南蔬果協會的信息,今年前3個月,越南蔬果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1.3%,出口額約達9.28多億美元。同時,據越南海關總署的初步數據統計顯示,僅在2021年3月份,越南蔬果出口額已達3.64億美元,比今年2月份增長37.4%,并同比增長19.3%。(食品伙伴網)
點評:我國仍然是越南蔬果的最大出口市場,2021年前兩個月,該國對中國的蔬果出口額達3.53億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18%。其次是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俄羅斯。但對泰國、韓國、日本、荷蘭市場出口量一律下跌。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專家為巴西肉廠對華銷售支招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Roland Berger)近日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中國正在逐步恢復豬肉供應并鞏固禽類生產鏈,但未來仍有向中國市場出口肉類的空間。因此,為了不失去這個龐大的市場,巴西肉廠應該采取新的商業策略,如對產品質量進行投資,以適應中國買家不斷增長的對健康和環境的要求。(南美僑報網)
點評:巴西《經濟價值報》報道,羅蘭貝格合伙人、巴西和葡萄牙市場總裁安東尼奧·貝爾納爾多(António Bernardo)說,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各個地區有不同的需求,巴西肉廠需要有更扎實的商業運營和伙伴關系。他表示,中國認為巴西肉類具有競爭力,但總的來說,巴西銷售的肉類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導。
歐亞經濟聯盟擬建立成員國間農產品快速供應小組
歐亞經濟委員會新聞中心3月30日最新消息:當日歐亞經濟委員會理事會正式通過法令:擬在聯盟成員國之間建立農產品快速供應小組以備不可抗力狀況發生,從而保障聯盟農業食品系統的穩定性。(食品伙伴網)
點評:據悉,該工作小組成員包括成員國各部委以及委員會代表,職責范圍涵蓋農業市場方面。若因不可抗力和其他不利條件如貿易和經濟,獸醫、衛生和流行病學等因素而導致聯盟內部市場農產品短缺,將舉行小組會議。網站稱,當某成員國向委員會提出倡議時,小組將研究聯盟向該成員國提供更多食品的可能性,并可根據需要制定為期3個月的國家間供應計劃以及發展相互貿易的倡議。
俄羅斯退運我國蜂膠產品
俄羅斯聯邦獸植局3月29日消息:俄羅斯聯邦獸植局南部區地方分局官員在新羅西斯克海上檢查站對進口自我國的3噸蜂膠產品進行管制檢查時,發現獸醫證書第4.4條信息中缺乏有關蜂蜜和蜂產品中農藥使用的信息,違反了《歐亞經濟聯盟對獸醫控制(監督)的貨物的統一獸醫和衛生要求》以及《關于在歐亞經濟聯盟海關邊境和海關區域內實施獸醫統一程序的規定》。(來源:食品伙伴網)
點評:目前俄獸植局相關分局對上述違規產品已作退運處理。
三、食品科技
河北省科學技術廳2021年農業科技領域技術榜單發布,可以揭榜申報啦!
3月23日,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發布關于2021年農業科技領域技術榜單的通知,通知稱,為落實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工作要求,集中攻克農業產業的難點問題,圍繞河北省委、省政府重點部署,經“自下而上征集技術需求”和“自上而下凝練重點方向”,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研究制定并發布了“基于母乳研究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精準開發”等4項技術榜單,有關單位可以積極揭榜申報。(食品伙伴網)
PNAS揭開百年未解之謎,廣州大學孔凡江/劉寶輝團隊在大豆光周期現象的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廣州大學孔凡江/劉寶輝研究團隊多年以來對大豆光周期調控的開花途徑進行了長期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廣州大學)
西北傳統發酵食物“漿水”通過降解尿酸可緩解高尿酸血癥
近日,蘭州大學環境微生物課題組在期刊Gut microbes(腸道微生物)上發表了題為“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JL-3 isolated from ”Jiangshui“ ameliorates hyperuricemia by degrading uric acid (漿水中分離出的乳酸桿菌JL-3可通過降解尿酸,從而緩解高尿酸血癥)”的研究。該研究在傳統發酵食物漿水中分離出發酵乳酸桿菌JL-3,發現其可通過降解動物體內的尿酸來控制組織中尿酸的積累,并揭示了具體作用的機理。(蘭州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生在《Food Chemistry》 發表牛奶中諾氟沙星抗生素高效提取的研究論文
近日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品質量安全光電納米傳感和信息學”創新團隊碩士生曹亞男、黃昭等,研發了一種新型磁性仿生抗體,成功應用于牛奶中諾氟沙星殘留的高效提取。(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
日期:2021-04-03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關于征求《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12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食標秘發〔2021〕5號)
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起草了《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12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1年2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
2021年2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食品138批次。(海關總署)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1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
3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1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計劃》顯示,2021年將抽查137種重點產品。其中,電子電器產品36種,農業生產資料6種,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19種,電工及材料產品7種,機械及安防產品23種,日用及紡織品20種,耐用消費品14種,食品相關產品12種。(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2021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加強水產養殖用獸藥及其他投入品使用的監督管理,提升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根據《漁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農業農村部制定了《2021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農業農村部)
2、食品安全·曝光臺
3月這14大類食品上市場監管總局不合格名單 炒貨堅果問題最多
近日,食品伙伴網匯總了2021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食品抽檢情況。3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3期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共有27批次食品被列入不合格名單中。(食品伙伴網)
點評:統計顯示,不合格樣品涉及茶葉及相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豆制品,蜂產品,糕點,酒類,肉制品,乳制品,食用農產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水產制品,水果制品,飲料14大類。其中,人們喜歡的炒貨堅果類食品檢出不合格數量最多,有5批次,檢出的不合格項目包括酸價超標、黃曲霉毒素B1超標、大腸菌群超標等。
海外代購現貨秒發,到貨后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法院這樣判!
李先生在某電商平臺購買某進口糖30袋,支付價款2250元。2017年3月10日,糖果從店鋪所在地廣州市番禹區發貨,李先生于2017年3月13日簽收貨物。后李先生發現涉案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簽、沒有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材料、添加了蜂膠這一不能在普通食品中添加的原料,故李先生訴至法院,要求店鋪退貨退款并支付十倍賠償。經審理,法院判決店鋪承擔退貨退款并支付十倍賠償金的責任。(北京海淀法院微信號)
點評:本案屬于代購中貨物為 “國內現貨”的情況。代購者從國外購買商品后將商品在其網站上公開上架銷售,此時代購者已經取得了現貨商品的所有權,其銷售給購買人的行為實際上是轉賣行為,其與購買人之間形成直接的買賣合同關系,故經營者在此種情形下銷售的產品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代購過程中,雙方一般借助互聯網進行溝通,對于此類聊天記錄,消費者應當妥善保管,必要時進行公證。對于商家宣傳的產品品牌、質量等關鍵性要素應當仔細核查,切勿盲目相信而上當受騙。對于代購的產品,消費者往往只能提交購物發票的復印件,這些發票屬于非原始票據,很可能會導致消費者處于不利的地位,所以消費者在代購過程中應當詳細了解代購商家具體的購買過程等詳細信息,對于購買憑證等票據應當積極主張要求。
2021年2月138批次不合格食品未準入境 涉及標簽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使用等問題
3月29日,海關總署發布了2021年2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2021年2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138批次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食品。(來源:食品伙伴網)
點評:未準入境食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標簽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使用問題、未獲檢驗檢疫準入、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貨證不符、檢出動物疫病、微生物污染問題、重金屬及其他污染物污染等問題。還有少部分食品檢出包裝不合格、產品霉變、含有未獲檢疫或未獲準入的成分、農藥殘留超標、水分超標、污穢腐敗等其他問題。
愛吃青團?來看抽檢結果
清明節即將來臨,作為傳統食品,青團的質量安全狀況一直廣受關注。為切實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確保市民消費安全,近期上海市場監管局對本市生產經營的青團進行了監督抽檢,全市共抽檢各類青團樣品80件,其中生產企業20件,超市和食品店等零售單位60件。結果顯示:80件樣品全部符合相關食品安全標準,監督抽檢合格率為100%。(來源:上海市場監管微信號 )
點評:樣品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地企業生產的眾多品牌,如“杏花樓”“沈大成”“喬家柵”“功德林”“老大房”等,依據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標準,對二氧化硫殘留量,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等4個指標進行了檢驗。
【案說】別給普通蔬菜穿“馬甲”!
某日,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消費者投訴,反映某餐飲有限公司在經營中提供的新菜單上顯示“有機金針菇”、“有機菠菜”字樣,消費者要求其提供相關材料,對方均不能提供。經查,該公司未能提供“有機”相關證明材料,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第一款之規定,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其立案調查。(上海市場監管微信號)
點評:當事人承認,其宣傳的所謂“有機金針菇”、“有機菠菜”,其實就是從普通農產品中心批發過來的普通蔬菜,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規定。同時也違反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產品最小銷售包裝及其標簽上標注含有”有機“、”ORGANIC“等字樣且可能誤導公眾認為該產品為有機產品的文字表述和圖案”。
菜單中竟有“畫眉”,這家餐館遭查處!
近期,井研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結合“春雷行動2021”,在對轄區內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等經營場所進行常態化執法檢查時發現,研城街道某餐館的結賬單上有“畫眉”菜品的銷售記錄。執法人員立即對該餐館進行現場檢查,但沒有發現“畫眉”,卻在后廚發現了9只煙熏鵪鶉待售。經調查,該餐館為了吸引顧客,提高菜品的銷量,獲得更大的利潤,便以野生動物為噱頭,將市場上購買的鵪鶉加工腌制后以“畫眉”的名義對外銷售。(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點評:商家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之規定,構成了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井研縣市場監管局責令該餐館立即改正,并處罰款3000余元。
上海知產法院對涉“冠生園”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
近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結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冠生園公司)與成都市新都區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侵害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維持一審判決。(上海知產法院微信號)
點評:判令新都冠生園公司立即停止侵害上海冠生園公司三個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人民幣50萬元。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掃碼點餐”成為“單選題”,這類“消費煩惱”你有嗎?
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收到消費者反映,到餐廳用餐時,有些餐廳不提供人工點餐,甚至不提供現場菜單,消費者只能關注公眾號或小程序后進行“掃碼點餐”。對此,中消協認為:僅提供“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僅提供“掃碼點餐”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不提供現場菜單有損消費者的知情權,新技術應用不應成為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阻礙。(中國消費者協會微信號)
點評:餐飲業屬于服務業,餐飲業創新應當多從消費者角度換位思考,誠信經營,公平相待,在尊重消費者意愿的基礎上,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安徽實行食品生產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管理
近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制定出臺《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分類分項列出責任事項、法律依據和處罰措施,對全省食品生產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實行清單管理,方便食品生產者對照擔責和市場監管人員高效監管。(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點評:清單對現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梳理,對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小作坊應當承擔的法定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歸納濃縮成兩張表單。其中,食品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清單分為11類91項,包括依法取得資質,從業人員管理,生產過程控制,進貨查驗,食品安全自查,出廠銷售管理,標簽、說明書和廣告宣傳,食品安全事故管理,食品召回管理,食品追溯管理以及其它主體責任;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主體責任清單分為8類71項,包括依法取得資質,從業人員管理,生產過程控制,進貨查驗,食品安全自查,標簽、說明書和廣告宣傳,食品召回管理以及其他主體責任。
我國龍眼市場與產業調查分析報告
為全面了解我國龍眼生產和市場狀況,提出龍眼產業發展建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受委托成立專題研究,通過查閱文獻、通訊咨詢、基層座談、主產區調研等方式,對我國龍眼產業進行綜合調查分析。(中國農業產業化微信號)
點評:龍眼作為我國熱帶特色優勢農產品,在熱區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2018年,我國龍眼種植和產量穩定,產量不能完全滿足消費,鮮龍眼保持貿易逆差。未來3~5年,預計我國龍眼龍眼種植規模企穩,產量穩中有增,進口和消費將持續增長。
3月食品行業熱點新聞:3·15晚會曝光肉羊養殖戶違禁使用“瘦肉精”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嬰兒配方食品》等50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3月,春回大地,草長鶯飛,萬物復蘇。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個月里,食品行業有哪些熱點新聞?(食品伙伴網)
點評:2021年全國兩會分別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召開,食品行業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一些食品行業內的建議和提案;2021年“3·15”晚會如期而至,晚會聚焦“提振消費、從心開始”,曝光了河北省青縣肉羊養殖戶違禁使用“瘦肉精”問題;3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2021年第3號公告,發布《嬰兒配方食品》等50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4項修改單。
標準|4月104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新增標準近八成
據食品伙伴網不完全統計,4月104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新增標準83項,代替標準21項,新增標準占標準總數的79.8%。(食品伙伴網)
點評:據統計,4月起實施的標準中,國家標準9項,地方標準40項,行業標準35項,團體標準20項。這些標準涉及產品標準、規范規程標準、檢測方法標準等。行業標準涉及輕工行業標準、交通運輸行業標準、農業行業標準等,地方標準涉及北京、黑龍江、上海、江蘇、江西、山東、深圳、貴州、青海。
技貿破冰與筑籬|中歐食品接觸用塑料法規對比
2020年9月3日,歐盟發布了針對食品接觸用塑料法規(EU)No. 10/2011的第15次修訂版法案(EU)2020/1245。該修訂案已于2020年9月23日生效,在2021年3月23日前首次投放歐盟市場且符合原法規的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允許其繼續銷售至2022年9月23日,直至庫存耗盡。(12360海關熱線微信號)
點評:(EU)2020/1245作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EU)No. 10/2011法規的第15次修訂,在內容上進行了諸多更新,使我國食品接觸材料行業面臨新的挑戰,需要企業及早做好充分準備,避免出口損失。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增至119個
日前,海關總署網站發布了最新的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名單。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全國獲批的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已經達到了119個,分布于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外貿大省廣東的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最多,達到了31個,主要分布在廣州和深圳。福建以14個位居第二,主要位于廈門。廣西和云南憑借其和東南亞各國眾多的陸地口岸,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分別達到10個和9個,位居全國3,4位。(國際果蔬報道)
點評:根據《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六條“未完成檢驗檢疫的進境水果,應當存放在海關指定的場所,不得擅自移動、銷售、使用”的規定,外貿口岸若要開展水果進口業務,必須擁有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隨著國內市場對進口水果需求的不斷增加,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也在快速增長。
蒙牛乳業發布2020年財報
3月25日,蒙牛乳業(2319.HK)發布2020年財報,收入達760.348億元,可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6%,利潤達35.25億元。純牛奶、奶酪、鮮奶等多項業務實現了高質量雙位數甚至三位數增長,持續領跑。(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點評:蒙牛穩健增長的業績,顯示了中國領軍乳企領跑行業的后勁十足。2020年蒙牛以消費者為中心,勇擔乳業“國家隊”責任,有效化解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快速實現了業績復蘇提質增長。
看看3月海關出了哪些食品行業新政
近期,食品行業都有一些海關相關新政策、新規定開始實施。(海關發布微信號)
點評:涉及關于進口阿爾巴尼亞乳品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關于防止芬蘭高致病性禽流感傳入我國的公告;關于防止愛沙尼亞高致病性禽流感傳入我國的公告;關于進口塞爾維亞甜菜粕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關于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海關實施辦法(試行)》的公告;關于防止馬來西亞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公告;關于進口捷克配合飼料檢疫和衛生要求的公告等。
我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突破1萬項 全面覆蓋我國批準使用的農藥品種和主要植物源性農產品
日前,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規定了564種農藥在376種(類)食品中10092項最大殘留限量,完成了國務院批準的《加快完善我國農藥殘留標準體系的工作方案》中農藥殘留標準達到1萬項的目標任務。(農業農村部)
點評:本次三部門還同步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種農藥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等4項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有效解決了部分農藥殘留標準“有限量、無方法”問題。新版標準將于2021年9月3日起正式實施。
2021中國白茶產銷形勢調研報告
為全面掌握中國白茶產銷情況,研判白茶發展趨勢及產業發展前景,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在長期持續調研基礎上,結合行業大數據,并與相關單位會商,形成《2021中國白茶產銷形勢調研報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微信號)
點評:白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主要生產工藝為萎凋、干燥等,屬微發酵茶,具有鮮明的品質特征。上世紀至本世紀初,白茶以外銷為主,是我國茶葉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后,國內茶葉消費市場對于白茶健康價值認識提升,一部分白茶產品轉為易于存放的緊壓形態,白茶步入高速發展期。市場的蓬勃發展吸引了部分非傳統產區的注意,目前白茶生產涉及我國14個產茶省。
我國甘薯市場與產業調查分析報告
甘薯具有營養健康、投資少、見效快、土地產出率高、資源利用率高和適應性強等特點,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中國是全球主要甘薯生產、消費和出口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山東農業大學調研組對近5年我國甘薯產業發展進行了調研和分析,甘薯作為我國特色優勢農產品,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扶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農業產業化微信號)
點評:2014年至2018年,甘薯年產量呈穩步增長態勢,維持在7000萬噸以上;甘薯消費結構繼續向飼料占比減少、鮮食和加工占比增加的趨勢發展。各類型占比中鮮食型需求呈增長態勢,淀粉型需求基本保持穩定,消費需求總量穩中有升,特別是以薯脯為代表的健康輔食消費量逐年上升;甘薯價格總體穩定,價格波動風險低,市場穩定性較好;近5年中國甘薯出口貿易量額呈逐年上升趨勢,2019年出口量略有下降,但出口規模仍居全球前列;從未來發展前景看,以鮮食和薯脯類消費為主的新產品研發將給甘薯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歐盟通報我國出口塑料杯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1年3月30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塑料杯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存在窒息風險 百事召回一款香辣番茄味產品
據英國食品標準局(FSA)消息,2021年3月26日,英國食品標準局發布通告稱,百事公司(PepsiCo)正在召回一款香辣番茄味產品,因為某些批次的產品可能未完全煮熟,而且脆性明顯比平常高。該產品可能會造成窒息的危險,食用不安全。(食品伙伴網)
點評:據通告,受召回產品的名稱為Smith’s Snaps Spicy Tomato Flavour,每袋含有8小包重量為13g的產品,保質期到2021年5月29日。目前,百事公司正在召回上述產品。銷售點通知將顯示在所有銷售此產品的零售商店中。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1年第12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1年第12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6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的物質,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歐盟通報我國出口冷凍魷魚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1年3月31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冷凍魷魚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歐盟通報我國出口烏龍茶和燒烤味花生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1年4月1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烏龍茶和燒烤味花生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注意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存在,檢查產品中農藥的殘留情況,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1年3月歐盟RASFF通報我國產品情況分析
2021年3月,歐洲28個國家通過 RASFF通報了393批產品,排名前三的產品依次是水果和蔬菜產品(89起,22.65%)、堅果,堅果制品和籽實(45起,11.45%),營養食品、食品補充劑及強化食品(31起,7.89%),占總通報數的41.98%。發布通報數量前三的國家分別是德國(72起,18.32%)、西班牙(44起,11.20%)、意大利(40起,10.18%),占總通報數的39.69%。(技術性貿易措施資訊網)
點評:涉及我國產品被通報25起(不包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占總通報量的6.36%。被通報數量排名前三的是食品接觸材料產品(12起,48.00%)、水果和蔬菜產品(4起,16.00%)、魚和魚類制品(2起,8.00%),占同期 RASFF 對我國產品通報總數的 72.00%。通報我國產品數量排名最多的國家是意大利(5起,20.00%)、德國(5起,20.00%),其次是荷蘭(4起,16.00%)、西班牙(4起,16.00%)。
2.國際食品
我國加大對越南的蔬果進口力度
據越南蔬果協會的信息,今年前3個月,越南蔬果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1.3%,出口額約達9.28多億美元。同時,據越南海關總署的初步數據統計顯示,僅在2021年3月份,越南蔬果出口額已達3.64億美元,比今年2月份增長37.4%,并同比增長19.3%。(食品伙伴網)
點評:我國仍然是越南蔬果的最大出口市場,2021年前兩個月,該國對中國的蔬果出口額達3.53億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18%。其次是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俄羅斯。但對泰國、韓國、日本、荷蘭市場出口量一律下跌。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專家為巴西肉廠對華銷售支招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Roland Berger)近日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中國正在逐步恢復豬肉供應并鞏固禽類生產鏈,但未來仍有向中國市場出口肉類的空間。因此,為了不失去這個龐大的市場,巴西肉廠應該采取新的商業策略,如對產品質量進行投資,以適應中國買家不斷增長的對健康和環境的要求。(南美僑報網)
點評:巴西《經濟價值報》報道,羅蘭貝格合伙人、巴西和葡萄牙市場總裁安東尼奧·貝爾納爾多(António Bernardo)說,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各個地區有不同的需求,巴西肉廠需要有更扎實的商業運營和伙伴關系。他表示,中國認為巴西肉類具有競爭力,但總的來說,巴西銷售的肉類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導。
歐亞經濟聯盟擬建立成員國間農產品快速供應小組
歐亞經濟委員會新聞中心3月30日最新消息:當日歐亞經濟委員會理事會正式通過法令:擬在聯盟成員國之間建立農產品快速供應小組以備不可抗力狀況發生,從而保障聯盟農業食品系統的穩定性。(食品伙伴網)
點評:據悉,該工作小組成員包括成員國各部委以及委員會代表,職責范圍涵蓋農業市場方面。若因不可抗力和其他不利條件如貿易和經濟,獸醫、衛生和流行病學等因素而導致聯盟內部市場農產品短缺,將舉行小組會議。網站稱,當某成員國向委員會提出倡議時,小組將研究聯盟向該成員國提供更多食品的可能性,并可根據需要制定為期3個月的國家間供應計劃以及發展相互貿易的倡議。
俄羅斯退運我國蜂膠產品
俄羅斯聯邦獸植局3月29日消息:俄羅斯聯邦獸植局南部區地方分局官員在新羅西斯克海上檢查站對進口自我國的3噸蜂膠產品進行管制檢查時,發現獸醫證書第4.4條信息中缺乏有關蜂蜜和蜂產品中農藥使用的信息,違反了《歐亞經濟聯盟對獸醫控制(監督)的貨物的統一獸醫和衛生要求》以及《關于在歐亞經濟聯盟海關邊境和海關區域內實施獸醫統一程序的規定》。(來源:食品伙伴網)
點評:目前俄獸植局相關分局對上述違規產品已作退運處理。
三、食品科技
河北省科學技術廳2021年農業科技領域技術榜單發布,可以揭榜申報啦!
3月23日,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發布關于2021年農業科技領域技術榜單的通知,通知稱,為落實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工作要求,集中攻克農業產業的難點問題,圍繞河北省委、省政府重點部署,經“自下而上征集技術需求”和“自上而下凝練重點方向”,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研究制定并發布了“基于母乳研究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精準開發”等4項技術榜單,有關單位可以積極揭榜申報。(食品伙伴網)
PNAS揭開百年未解之謎,廣州大學孔凡江/劉寶輝團隊在大豆光周期現象的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廣州大學孔凡江/劉寶輝研究團隊多年以來對大豆光周期調控的開花途徑進行了長期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廣州大學)
西北傳統發酵食物“漿水”通過降解尿酸可緩解高尿酸血癥
近日,蘭州大學環境微生物課題組在期刊Gut microbes(腸道微生物)上發表了題為“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JL-3 isolated from ”Jiangshui“ ameliorates hyperuricemia by degrading uric acid (漿水中分離出的乳酸桿菌JL-3可通過降解尿酸,從而緩解高尿酸血癥)”的研究。該研究在傳統發酵食物漿水中分離出發酵乳酸桿菌JL-3,發現其可通過降解動物體內的尿酸來控制組織中尿酸的積累,并揭示了具體作用的機理。(蘭州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生在《Food Chemistry》 發表牛奶中諾氟沙星抗生素高效提取的研究論文
近日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品質量安全光電納米傳感和信息學”創新團隊碩士生曹亞男、黃昭等,研發了一種新型磁性仿生抗體,成功應用于牛奶中諾氟沙星殘留的高效提取。(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
日期:202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