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1年美國大豆市場春季展望

   2021-03-27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微信號403
核心提示:美國是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國之一,美國大豆的種植、庫存、出口等情況,都對全球大豆市場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早在今年春播之前,美國
美國是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國之一,美國大豆的種植、庫存、出口等情況,都對全球大豆市場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早在今年春播之前,美國農業部(USDA)就在2月底的未來十年的農業展望報告中預測,2021/22年,美國的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將擴大690萬英畝,增至9,000萬英畝,且預計未來十年中將維持在此規模,而展望期內美豆出口量預計也將大幅增長。


  隨著春天的到來,美國大豆產業也真正進入了2021年的播種生產期。


  值此時機,美國大豆出口協會(USSEC)大中華區在線舉辦了“2021美國大豆市場春季展望會”,USSEC首席執行官蘇?。↗im Sutter)、美國大豆基金會市場資訊副總裁馬曉(Mac Marshall)、USSEC大中華區駐臺代表林裕祥、以及美國羅杰歐期貨公司高級副總裁陳貝爾等業界嘉賓就美國大豆出口動態、美國大豆品質及供應鏈優勢、美國新季大豆農戶種植意向、大豆市場走勢以及可持續的大豆種植實踐等方面的話題分享了專業洞見。


  我們將本次研討會的核心洞察梳理如下,希望能夠為行業提供有益的指引。


  美國大豆行業和USSEC的中國愿景


  USSEC首席執行官蘇健先生表示,美國大豆產業非常珍視與中國長期以來的合作伙伴關系,并將繼續推進行業創新協作,利用數據和科技的力量提升食品安全及種植的可持續性,幫助行業更敏捷地應對后疫情時代的波動和挑戰。USSEC長期以來致力于市場的服務、維護和拓展,介紹和推廣美國大豆的優勢。我們十分欣喜的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客戶認識到美國大豆在品質、供應鏈和可持續發展上的優勢。


  USSEC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張曉平先生表示,當前正值南美新作大豆和北美舊作大豆市場交替的關鍵時期,行業既要考量美國舊作物對市場的影響,也要考量新作物的播種、預計庫存和月度消耗情況,因此此次春季研討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美之間的大豆貿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建立了強勁的伙伴關系。美國大豆產業將做好一切準備,滿足中國市場對于優質大豆的需求。


  此外,中國政府去年九月承諾,致力于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也對促進農業、畜牧業、養殖業的發展及可持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也希望借此次研討會之機與行業分享在改善碳足跡表現方面的實踐。


  美國大豆出口動態一覽


  01


  美國大豆出口強勁,中國是最大買家


  美國大豆基金會市場資訊副總裁馬曉稱,本市場年度前二十七周,美國大豆全球出口量達到5,330萬公噸,同比增長逾77%,比2016/2017年度創紀錄的出口速度還要高出20%。此外,另有710萬公噸待執行合同尚未發貨,使合同總量合計達到6,040萬公噸,創下同期最高紀錄。


  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本市場年度的前27周,對中國的出口量占美國大豆全球總出口量的65%,達3,470萬公噸,同比增幅高達187%,比2016/17年的紀錄還要高9%。此外,還有110萬公噸對華待執行合同尚未發貨,將對華合同總量推升至3,580萬公噸,創下同期最高紀錄。


  美國大豆全球出口量(公噸)——按市場年度


  市場年度前27周美國大豆出口合同總量(公噸)


  美國大豆對中國出口量(公噸)——按市場年度


  市場年度前27周

  美國大豆對中國出口合同總量(公噸)
 
  同時,歐盟、墨西哥、埃及、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諸多市場對美國大豆的需求也出現了不錯的增長態勢。


  02


  20/21市場年度


  美國大豆出口有望創下新紀錄


  此前,16/17市場年度美國大豆向中國出口創下3,612萬公噸的紀錄,而向全球出口總量也達到創紀錄的5,896萬公噸。要突破這一紀錄,在本市場年度的剩余時間里美國還需向中國出口285萬公噸(即每周11.4萬公噸),向全球出口564萬公噸(即每周約22.6萬公噸)。從目前的市場趨勢看來,本市場年度很有希望突破16/17年的紀錄。


  新季度的大豆訂單也表現出強勢增長。截至3月4日,中國購買新季作物的訂單已超過230萬公噸,而中國和其他地區,包括未指明目的地對美國大豆新季作物的合計訂單已超過500萬公噸。


  21/22市場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量(按目的地)


  市場年度內前27周美國大豆出口合同總量按年對比


  美國大豆的優勢


  USSEC大中華區駐臺代表林裕祥從供應鏈、產品品質和可持續生產的角度,系統介紹了美國大豆的優勢。


  01


  美國大豆的供應鏈優勢


  大豆的運輸過程越長,溫度變化就越大,而相應的熱損也就越高。美國大豆具有國內物流的多樣化優勢以及國際運輸的速度優勢,整個供應鏈十分高效,從而大幅降低了熱損和破碎。美國本土的內陸物流多樣化,通過卡車、火車、駁船等聯運的方式將大豆運往港口再運往海外。而國際運輸方面,大豆從巴西運往中國,往往需要四十多天,而從美國經墨西哥灣運往中國則通常只需要一個月,最長三十五天。


  02


  美國豆粕可提供更多有效氨基酸及能量


  全球范圍內,農業和畜禽業生產日益提倡精準營養、減少浪費,而這就需要采用高消化率的原料。美國豆粕含有較高的優質必需氨基酸成分,其能量利用率和消化率均高于巴西等其他主要大豆生產國的豆粕。因此,使用美國的豆粕有助于提高畜禽養殖場的生產力,同時降低養分排放,減少環境污染,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03


  美國大豆的精煉率更高,加工成本更低


  在美國之外的其他主要大豆生產國,大豆收獲之后常遇到雨季或悶熱天氣,導致熱損率較高,高熱損率會影響加工時的毛油品質以及精煉時的耗損率。而美國大豆收獲后氣候已近冬天,在進入倉儲時相當于冷藏保鮮,即使來年二月至五月運送到中國也仍然維持在較低的溫度水平,因此極大降低了熱損率,從而保障了毛油的高品質及精煉率。


  此外,巴西等國生產的大豆色澤較深,為脫色必須消耗更多白土。而美國大豆的毛油酸價較低,顏色較淺,因此白土消耗少,這有效降低了精煉成本,使其平均加工成本低于巴西、阿根廷等其他主要大豆產國。


  04


  美國大豆碳足跡更低


  美國大豆的種植實踐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減少對水及其他資源的消耗,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這使美國大豆在碳足跡方面的表現優于其他主要大豆產國。在全球大豆市場,美國大豆可持續保障計劃(SSAP)正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歐洲飼料生產商聯合會(FEFAC)已將SSAP作為豆粕采購參照標準,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也已將SSAP納入其最佳水產養殖實踐認證體系,形成了SSAP-BAP認證項目。近日,USSEC助力中國企業獲得了全球首個黃顙魚SSAP-BAP認證。


  美國大豆大宗商品后期市場趨勢


  美國羅杰歐期貨公司亞洲部總裁陳貝爾先生從美國新季大豆農戶播種意向及當前的庫存預測了美國后期市場趨勢。


  舊季作物現貨強勁,老貨產量低估的可能性不大,而任何價格回落都會導致農民惜售。目前,農民的銷售意愿比盤面高出40-50美分。在大宗商品市場操作方面,建議緊盯美國內陸以及海灣市場的升貼水,如果出現貼水,將會推高期貨價格,交易中應提升對風險控制的關注。


  新季作物方面,目前尚未聽說疫情將對播種造成影響。月底如有面積增加促使盤面回落,將給市場提供重新進場的機會。氣候方面,主產區近期降雨改善了表層土壤水分,中期播種天氣展望良好,但南方、三角洲地帶可能因暴雨而給早播造成部分延緩,需密切關注。此外,由于弱拉尼娜現象(拉尼娜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降低的現象)以及深層土壤水分的匱乏,生長期任何干熱的氣候都會造成相關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總體而言,新貨平衡表并不寬松,上漲靠天氣,下托靠需求,震蕩是正常。大宗商品市場操作方面,新作可小跌小買,大跌大買,期貨、期權及OTC場外交易都可考慮。


  張曉平先生在會議結束時表示:


  中美兩國的大豆產業緊密相連,需要雙方的共同耕耘。在未來的發展中,特別是中國的‘十四五’計劃開篇之際,USSEC希望與行業伙伴攜手,助推中國產業的發展,在全球市場發揮引領作用。



日期:2021-03-27
 
行業: 糧油 進出口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