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0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1年展望

   2021-03-20 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微信號583
核心提示:2020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1年展望  1 概述  2020年,在非洲豬瘟與新冠肺炎雙疫情因素的影響下,牛肉產品的消費替代功
2020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1年展望
 
  1  概述
 
  2020年,在非洲豬瘟與新冠肺炎“雙疫情”因素的影響下,牛肉產品的消費替代功能及營養價值功效逐漸顯現,國內牛肉消費需求強勁,市場售價全年維持高位運行,且每月均高于歷史同期價格,而多重原因導致的育肥牛產能下降促使國內活牛市場供給壓力持續升級,出欄價格季節性規律變化特征減弱。國家扶貧攻堅任務持續深入推進,肉牛產業扶貧政策不斷向著繁育母牛飼養環節傾斜,帶動了繁育母牛和架子牛、犢牛市場價格的上漲,“架子牛、犢牛”與育肥牛出欄價格之間的倒掛愈發明顯,繁育母牛養殖環節經濟效益占據產業鏈優勢地位。牛業產品輸華進一步擴大,牛肉進口數量顯著增長。新時期、新形勢驅動國內肉牛產業升級步伐加快,行業由“增量發展”向“增效發展”轉型需求迫切。
 
  02  數據分析
 
  2.1 肉牛存欄量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10~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圖1   2010~2019年末全國肉牛存欄總數變化
 
  2019年我國肉牛存欄總數為6998萬頭,較2018年增加379.6萬頭(見圖1),同比增長5.7%。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10~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2.2 肉牛出欄量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10~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圖2   2009~2019年末全國肉牛出欄總數變化
 
  2019年我國肉牛出欄總數為4533.9萬頭,較2018年增加136.4萬頭(見圖2),同比增長3.1%。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09~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2.3 牛肉產量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09~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圖3   2009~2018年末全國牛肉產量變化
 
  2019年我國牛肉產量為667萬噸,較2018年增加22.9萬噸(見圖3),同比增長3.5%。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10~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2.4 進出口量

  圖表繪制: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注:數據加邊框為進口量,無邊框為出口量。
 
  圖4  2009~2020年中國牛肉進出口情況
 
  2020年1~12月,牛肉累計進口量211.83萬噸,同比增加27.65%,累計進口額101.79億美元,同比增加23.76%,平均到岸價格4805美元/噸,同比下跌3.05%;其中12月份進口量為20.89萬噸,同比增加10.40%,環比增加24.09%,平均到岸價格4528美元/噸,同比下跌17.05%,環比上漲3.17%。
 
  進口的牛肉來自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烏拉圭、新西蘭等29個國家,其中巴西是第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量達84.84萬噸,占比40.05%,而后依次是阿根廷(48.26萬噸,占比22.78%)、澳大利亞(25.33萬噸,占比11.96%)、烏拉圭(22.97噸,占比10.84%)、新西蘭(16.99萬噸,占比8.02%),其余從美國、智利、哥斯達黎加、南非、玻利維亞等國進口。
 
  全年牛肉(含雜碎)出口169.62噸,同比減少45.73%,出口額85.10萬美元,同比減少50.29%,其中出口牛肉97.62噸,同比減少55.37%,牛肉出口額77.82萬美元,同比減少52.9%,牛肉平均出口離岸價格7971美元/噸,同比上漲5.51%。牛肉主要出口至澳大利亞(30.99%)、愛爾蘭(26.62%)、中國香港(21.96%)、意大利(17.87%)、巴拿馬(1.98%)及中國澳門(0.58%);全年累計出口牛雜碎72噸,全部出口至中國香港。

  圖表繪制: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圖5  2009~2020年中國進口各國牛肉數量和比重
 
  2.5 人均牛肉消費量

  圖表繪制: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1. 2009~2016年的牛肉產量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2.表觀人均牛肉消費量=(牛肉總產量+牛肉進口量-牛肉出口量)÷總人口數量
 
  圖6   2009~2019年我國表觀人均牛肉消費量變化情況
 
  2019年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為5.94kg/人,同比增長10.4%。
 
  03  2020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形勢分析
 
  3.1 牛肉消費需求強勁,市場價格屢創歷史新高
 
  在非洲豬瘟與新冠肺炎“雙疫情”因素的影響下,牛肉產品的消費替代功能及營養價值功效逐漸顯現,2020年我國牛肉消費需求始終保持強勁態勢,全國牛肉批發均價全年維持高位運行,且每月均高于歷史同期價格,并最終在2020年11月份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每千克85.57元,比2019年峰值高4.0%,全年平均價格約為84.0元/公斤,比2019年上漲14.7%。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圖7  2015~2020年全國去骨牛肉批發價格走勢圖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圖8   2020年全國牛肉與豬肉批發價格走勢對比
 
  3.2  育肥牛產能下降,出欄價格季節性規律變化特征減弱
 
  由于2020年全國牛肉標志性的消費旺季“春節”來臨時間為1月份,較之往年有所提前,從而導致全國育肥牛集中消耗(屠宰)時間較早,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又限制了全國活牛的正常交易,致使出欄與補欄空檔期加大,雖然隨著疫情的緩解,活牛市場也逐漸恢復交易狀態,但由于近年來國內肉牛育肥周期普遍延長,平均育肥周期在10個月以上(主流育肥周期在12~15個月),所以2020年因養殖環節空檔期加大導致的育肥牛產能下降在所難免。與此同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圍蔓延,疫情防控力度不斷升級,較大程度限制了外來活牛及牛肉等牛業產品(特別是走私)流通渠道,抬高了入境成本。
 
  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監測數據顯示,受國內育肥牛產能下降及外來牛源入境受限等因素的影響,自2020年4月下旬起,國內多數地區育肥牛價格便開始出現小幅上漲,5月份維持高位平穩狀態,呈現出“淡季不淡”的市場特征,而隨著下半年育肥牛傳統銷售旺季的來臨,育肥牛出欄價格更是呈現出較大漲幅,并于8月份以37.2元/公斤的全國平均價格刷新了歷史最高記錄,比2019年峰值高8.0%,全年平均價格約為34.0元/公斤,比2019年上漲14.7%。

  數據來源: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調研
 
  圖9  2017~2020年全國育肥牛月度平均價格走勢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圖10  2020年全國育肥牛與活豬月度平均價格走勢對比
 
  3.3 “架子牛、犢牛”與育肥牛出欄價格之間的倒掛明顯
 
  近年來,國家扶貧攻堅任務持續深入推進,肉牛產業扶貧政策不斷向著繁育母牛飼養環節傾斜,帶動了繁育母牛和架子牛、犢牛市場價格的上漲,而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緩解,肉牛交易市場也逐步恢復正常交易,肉牛育肥從業者對于“架子牛與犢牛”的采購意愿強烈,進一步促進了“架子牛與犢牛”價格的上漲,且與育肥牛出欄價格之間的倒掛愈發明顯,協會監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末,國內育肥牛主流價格區間在33~37元/kg,成年架子牛主流價格區間在44~52元/kg,商品公犢牛主流價格區間在56~66元/kg,優質母犢牛的主流價格區間在70~80元/kg,架子牛、犢牛與育肥牛之間的倒掛約5000~6000元/頭,相較于架子牛而言,商品犢牛的價格漲幅更加明顯,主要是由于國內商品牛源連年持續緊張,傳統架子牛的占比越來越低,犢牛已逐漸取代傳統架子牛,成為育肥從業群體新一輪的資源爭奪對象。
 
  3.4  牛業產品輸華進一步擴大,牛肉進口數量顯著增長
 
  為滿足國內牛肉市場消費需求,2020年我國牛肉類產品正關進口繼續“擴招”。1月,中國與緬甸簽署了《關于緬甸向中國出口屠宰用肉牛檢疫與衛生要求議定書》,進一步規范東南亞邊境活牛交易市場,推動東南亞牛源入境合法化進程。2月,海關總署與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于解除進口美國牛肉及牛肉產品月齡限制的公告》,解除了對美國30月齡及以上牛肉及牛肉產品的禁令,允許符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檢驗檢疫要求的相關產品對華出口。雖然國內發現進口凍肉可能攜帶新冠病毒后,對牛肉凍品進口造成一定影響,但綜合來看,2020年我國牛肉進口總量同往年相比仍有顯著增長,且進口冷凍牛肉平均價格僅約為國產鮮牛肉價格的50%,即便進口牛肉早已成為國內牛肉供應缺口的有效補充,但從國民消費習慣角度而言,“進口低價冷凍牛肉”依然無法取代“優質國產鮮牛肉”的市場地位,其對于國產牛肉價格增長的抑制作用也相對有限。
 
  3.5  繁育母牛養殖環節經濟效益占據產業鏈優勢地位
 
  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國內肉牛育肥經濟效益保持良好態勢,常規飼養條件下頭均凈利潤能達到4000元/頭以上,而在“架子牛、犢牛”與育肥牛出欄價格之間“高倒掛”的影響下,養殖繁育母牛的經濟效益更加顯著,舍飼精細化飼養條件下仍可達7000元/頭以上的盈利水平。與家庭式養殖從業群體相比,大規模肉牛養殖企業的盈利水平依然相對薄弱,頭均利潤至少相差約2500元;生產管理水平的精細化程度仍是當前決定肉牛養殖業投資回報率的核心要素。
表4  2020年肉牛育肥戶經營效益表

 
  注:1.育肥平均年度投資回報率=平均凈利潤/(架子牛頭均購買價格+頭均飼養總成本)/育肥周期×365天×100%
 
  2.飼養總成本中包含精飼料、粗飼料、獸藥、人工、水、電、機械維修、以及死亡率分攤等綜合分攤費用。

表5   西門塔爾繁育母牛養殖效益分析表(個體戶全年舍飼)

 
  注:1.養殖方式均為全年舍飼
 
  2.母牛平均繁育年度凈利潤=(犢牛年度平均銷售價格-犢牛平均飼養成本)×母牛平均年度繁育得犢率-母牛平均繁育年度飼養總成本-母牛繁育費用
 
  3.母牛平均繁育年度飼養總成本中包含精飼料、粗飼料、獸藥、人工、水、電、機械維修及死亡率分攤等綜合分攤費用。
 
  3.6  牦牛產業發展持續升溫,產品價格隨行就市
 
  在政策扶持引導、國民膳食結構多元化轉變及長期以來牦牛從業群體對于牦牛產業文化的深耕細作等一系列因素的驅動下,牦牛產業發展持續升溫,各類產品價格緊隨全國肉牛市場行情的上漲走勢。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青海、西藏、甘肅等地牦牛出欄平均價格達34元/公斤,同比上漲約17%。2020年青海、四川、甘肅牦牛肉平均價格達到了79元/公斤,同比上漲7%,牦牛肉價格相對于活牛漲幅較小,主要是因為屠宰企業自行消化承擔了部分上漲壓力。自2015年以來,牦牛主產區逐步擁有了全天候出欄活牛的條件,從而促使非傳統消費市場快速增長,2015年青海、甘肅牦牛鮮肉及活牛向省外流通比重僅占15%,到2019年時兩地鮮肉及活牛向省外流通比重達到了40%以上,2019年青海省向省外運輸活牛平均每天達1000頭以上,旺季每天可達到1500頭以上,鮮肉產品主要是通過航空運輸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成都、及重慶等地。牦牛產業的日趨興旺、產品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充分證明了本土肉牛產業順應健康化消費升級已成大勢所趨,差異化競爭前景廣闊。
 
  04  2021年我國肉牛產業前景展望
 
  4.1  全國育肥牛產能將有所恢復,育肥牛市場價格上漲乏力
 
  2020年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后廣大肉牛育肥從業群體的積極補欄,為全國育肥牛產能恢復奠定了基礎,2021年肉牛出欄數量較上一年將有所增長,而隨著國內生豬產業的逐漸復蘇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水平的逐步提高,2021年國內育肥牛出欄市場價格在上一年的高位基礎上再度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并將重新恢復季節性變化規律。
 
  4.2  肉牛育肥飼養環節經濟效益將面臨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雙向擠壓的挑戰
 
  從育肥牛養殖環節看,基于2021年育肥牛市場價格上漲乏力,而玉米與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又有所上漲(2021年1月份,肉牛配合精飼料的平均價格為3.17元/kg,同比上漲26.8%),加之“架子牛、犢牛”與育肥牛出欄價格之間呈現出的“高倒掛”等一系列情況分析,育肥牛養殖環節的經濟效益空間將會受到較大程度的擠壓;從繁育母牛養殖環節看,育肥牛市場行情趨于平淡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架子牛、犢牛”以及繁育母牛市場行情的續漲,但相較于育肥牛養殖而言,繁育母牛養殖經濟效益依然處于優勢地位。
 
  4.3  國產牛肉總量增長空間有限,牛肉進口繼續發揮市場補給作用
 
  基于國內資源環境約束及國民對于牛肉消費品質要求不斷提升等因素影響,當前我國肉牛產業已由“增量發展”向“增效發展”轉型過渡,預計2021年牛肉產量將繼續小幅增長,但總量趨于穩定,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牛肉進口將持續發揮市場供給的補充作用并可能進一步擴大進口范圍和進口數量,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發展情況也將在較大程度上影響2021年我國牛肉對外貿易的實際水平。
 
  4.4  國內肉牛產業扶持政策聚焦種業自主創新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政府有關部門在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重點任務中將“切實加快畜禽種業自主創新”擺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肉牛核心種源自給能力一直是我國肉牛產業發展中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因此預計2021年國家對于肉牛種業振興方面的工作力度將進一步加強,在強化龍頭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提高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推廣應用水平等方面會有相應扶持政策出臺。
 
  05  結語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均土地與人均資源占有率偏低,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受綜合資源稟賦因素的影響——中國畜禽養殖業被賦予向“精細化”與“標準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促使中國肉牛業加速“精細化與標準化”飼養進程,由“增量”發展轉向“增效”發展的需求尤為迫切。我們所指出的問題是建立在對養牛行業高標準、高要求基礎之上的。商品牛源價格與飼草料價格越高,“精細化飼養”對經營結果的影響就越大;中國肉牛業已然步入“牛源超高價時代”與“高糧價時代”的雙高時代,“精細化飼養”水平已成為決定行業發展走勢及企業生存狀態的核心要素!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去提高生產效率與畜群的繁殖生長效率,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向細節求效益,避免非必要的資源損耗浪費,所謂務實精神,或許就是當下肉牛產業在中國的最佳生存之道。



日期:2021-03-20
 
行業: 畜禽肉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