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國大菱鲆產業發展報告

   2021-03-09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226
核心提示:引言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英文名Turbot,俗稱歐洲比目魚,在中國被稱為多寶魚。1992年雷霽霖院士首次從英國將這
引言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英文名Turbot,俗稱歐洲比目魚,在中國被稱為“多寶魚”。1992年雷霽霖院士首次從英國將這一優良品種引入我國,并帶領課題組通過馴養、親魚培育、生殖調控、產卵育苗等一系列試驗,于1999年突破生產性育苗關鍵技術。從1999年下半年起,山東省萊州市的養殖從業人員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利用深井海水調溫進行大菱鲆工廠化養殖試驗,取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雷霽霖院士借鑒種植業溫室大棚的模式,創立了大菱鲆“溫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廠化養殖新模式。隨后,在育苗技術的突破、養殖模式的創新、品種優良的品質及良好的營利性等因素共同推動下,大菱鲆養殖在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及渤海灣地區得到了推廣,并在一定程度上向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延伸,迅速成為了我國鲆鰈類的第一大養殖品種,同時也推動了整個鲆鰈類產業的發展。目前,大菱鲆養殖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海水魚養殖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其快速發展不但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也促進了沿海漁民收入的提高,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產業發展現狀


  (一)養殖情況


  1、規模布局


  (1)養殖模式及其區域分布


  根據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調查數據,大菱鲆養殖模式主要為工廠化流水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其中工廠化流水養殖占較大比重。養殖產區自北向南主要分布在遼寧、天津、河北、山東和江蘇,有觀測值的具體地區為遼寧省的葫蘆島龍港區、綏中縣、興城市、蓋州市、大連甘井子區、大連旅順口區、瓦房店市,天津的漢沽區,河北省的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昌黎縣、樂亭縣,山東省的萊州市、昌邑市、龍口市、蓬萊市、招遠市、乳山市、煙臺市福山區、海陽市、萊陽市、威海市文登區、日照市嵐山區及開發區等。截至2019年底,體系示范區內大菱鲆養殖面積總共606.52萬立方米,其中工廠化流水養殖面積達599.37萬立方米,占總養殖面積98.82%,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面積為7.15萬立方米。


  在整個示范區中,養殖面積占比具有絕對優勢的遼寧省和山東省分別占據大菱鲆養殖總面積的46.88%和45.10%。遼寧的大菱鲆養殖主要集中在興城市(養殖面積為200萬立方米)和綏中縣(養殖面積為70萬立方米),興城市的養殖面積占整個遼寧示范區的70.34%;山東的大菱鲆養殖面積在沿海的幾個主要養殖區縣均有分布,其中萊州市占比最大,達到152萬立方米,占整個山東示范區的56.12%。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在河北和山東均有一定數量,但在全部示范區的總養殖面積中僅占到1.18%。


  由于市場銷售、地區建設和綜合治理等原因,近年來部分地區的大菱鲆養殖面積大幅度減少。2019年1月初,在山東龍口、海陽、萊州等主養殖區,由于環保、城市建設等因素影響,大菱鲆養殖大棚相繼拆除,養殖面積明顯降低。2019年第3季度全部示范區養殖面積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7.72%。事實上,降幅最為明顯的是2018年底至2019年初,但由于對市場前景看好,在2019年中期又出現養殖面積的回升。


  (2)大菱鲆產量


  截至2019年底,體系示范區的大菱鲆產量總計62952.56噸,其中,工廠化流水養殖模式全年產量為62411.49噸,占總產量的99.14%,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的產量為541.07噸,占總產量的0.86%;產量最高的遼寧省大菱鲆年產量占總產量的67.13%,其次為山東省,占總產量的26.42%。


  (3)體系示范區大菱鲆銷量變動情況


  體系示范區中2019年全年大菱鲆總銷量為55756.79噸。其中遼寧省的大菱鲆銷量最高,占示范區全部大菱鲆銷量的67.31%;山東省的大菱鲆銷量占比為25.90%。河北和山東省均有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該養殖模式下大菱鲆銷量總共為421.96噸,占全年總銷量的0.76%。


  從不同養殖模式各季度銷量來看,采用工廠化流水養殖模式的大菱鲆銷量呈現總體上升態勢,自2018年至2019年底,銷量水平在2018年第3季度有一定的降低,進入2019年又逐步回升,2019年第4季度達到15541.29噸;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由于所占比例很少,相對工廠化流水養殖模式顯得不太明顯,但其銷量波動同樣在2018年后兩個季度銷量較低,進入2019年后有顯著回升,第3、4季度又有所回落。


  (4)大菱鲆育苗情況


  根據對體系示范區的跟蹤調查,大菱鲆育苗區域主要集中在山東和天津,全部為工廠化育苗。2019年度山東體系示范區魚苗生產面積為158400平方米,全年產量20070.94萬尾,全年銷量18278.94萬尾,年末存量6600萬尾;天津體系示范區2019年度的魚苗生產面積為6300平方米,全年產銷量1050萬尾,年末無存量。


  2、產業效益


  (1)大菱鲆養殖經濟效益


  根據調研數據,綜合工廠化流水與循環水養殖兩種模式,2019年大菱鲆養殖的單位總成本為38.81元/公斤,可變成本為26.73元/公斤,占總成本的68.88%;單位固定成本為12.08元/公斤,占總成本的31.12%。可變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飼料支出為16.82元/公斤,占總成本的43.35%,其次為電費支出6.65元/公斤,占總成本的17.14%,苗種支出為2.26元/公斤,占總成本的5.83%。固定成本中較大比例的為固定資產折舊、固定員工工資和土地租金,分別為6.61元/公斤、2.61元/公斤、2.04元/公斤,分別占總成本的17.03%、6.74%和5.25%。詳見表1-3。


  不同養殖模式的成本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工廠化流水養殖模式的單位總成本較低,為37.86元/公斤,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成本為46.32元/公斤。可變成本中兩種養殖模式均是飼料支出最高,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的電費支出明顯較高(見表1-4)。


  根據表1-5顯示,綜合工廠流水養殖與循環水養殖,2019年度成品魚的平均銷售價格為49.43元/公斤,凈利潤為10.63元/公斤,成本利潤率為27.39%,銷售利潤率為21.50%,邊際貢獻率為45.93%。


  根據表1-6可知,大菱鲆的工廠化流水養殖凈利潤為11.42元/公斤,成本利潤率為30.16%,銷售利潤率為23.17%,邊際貢獻率為48.64%。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企業的養殖凈利潤為4.32元/公斤,成本利潤率為9.33%,銷售利潤率為8.53%,邊際貢獻率為24.86%。工廠化流水的養殖凈利潤明顯高于工廠化循環水,這主要和循環水養殖模式需要較高的前期固定資產投入,且其電力資源消耗等成本較高有關。這也是導致循環水養殖難以推廣的主要因素。


  (2)不確定分析


  盈虧平衡作業率反映的是生產周期內產業的盈虧平衡產量與實際銷售產量的比率,該比率越低對養殖個體越有利。綜合工廠化流水與循環水養殖模式,2019年大菱鲆養殖的盈虧平衡作業率為53.19%(表1-7)。


  分不同模式來看,工廠化流水和循環水的盈虧平衡作業率分別為52.36%和65.69%,工廠化循環水的盈虧平衡作業率較高,同時其安全邊際率較低,因此工廠化循環水的風險相對較高(表1-8)。


  表1-9為大菱鲆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了不同影響因素對凈利潤的敏感系數以及以10%影響程度為例的具體變化分析。從表中可以看出,飼料支出的敏感系數為-1.583,表明飼料支出每上漲1個百分點,養殖者的利潤分別下降1.583個百分點。在各因素敏感系數中飼料的絕對值最大,說明在保持其他影響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飼料支出的變動引起凈利潤的變動程度是最大的;其次是電費支出和固定資產折舊。


  表1-10為不同養殖模式的敏感性分析。在影響程度方面,在工廠化流水、工廠化循環水兩種模式中都是飼料支出的敏感系數最低,工廠化循環水的飼料支出敏感系數相對較低,同時較為明顯的是,工廠化循環水模式中電費支出的敏感系數達到-3.416,說明工廠化循環水的電費支出敏感性較高。


  (3)大菱鲆養殖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地下海水是大菱鲆工廠化流水養殖的主要水源。該模式水資源消耗大。山東、遼寧兩省環渤海區域是大菱鲆主產區,大菱鲆流水養殖水資源消耗分別為30立方米/千克和17立方米/千克,2018年大菱鲆流水養殖兩省用水量達8.29×108立方米。相比較而言,較為節水的循環水養殖模式每千克大菱鲆用水量僅0.6立方米,如果全部采用循環水養殖,用水總量2.52×107立方米,相同產量水資源耗用前者是后者33倍。


  基于國家海水魚產業體系的大菱鲆調研數據,采用SBM模型和CCR模型分別測算中國大菱鲆工廠化流水養殖的環境效率和經濟效率。研究發現,大菱鲆環境效率為0.627,顯著低于經濟效率0.827,且環境效率的波動性更強。大菱鲆養殖效率主要受養殖規模、養殖周期、餌料系數和技術條件的影響,這些因素對經濟效率和環境效率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根據對環境效率和經濟效率的分析,由于絕大多數養殖戶的環境效率低于0.80,需要對養殖技術進行重大改進,才能提高環境效率。同時發現,對于大菱鲆工廠化流水養殖經濟效率高的農戶,其養殖的環境效率也高;另外,分析表明大菱鲆養殖環境效率的波動性較高,一些養殖戶很難控制養殖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從而達到環境效率的前沿面。在反映生產特征的變量中,養殖規模、養殖周期和配合飼料價格在模型中均顯著,意味著養殖規模擴大能顯著提高養殖的環境效率和經濟效率,且對環境效率的提升是經濟效率的2倍。這說明,我國大菱鲆養殖若實現集中經營,擴大養殖規模,則可通過提高規模效益來改善環境效率和經濟效率;分析還發現養殖周期、餌料系數降低了養殖的環境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大菱鲆目前常見的工廠化流水養殖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不可否認,養殖模式對養殖戶來說比較容易學習和接受,并且解決了大量的沿海群眾就業和生計問題,也帶來了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作為發展中不斷出現的問題,我們需要正視現有不足,研究解決辦法。綠色發展是包括水產養殖業在內的多個產業關注的趨勢,經過這些年的生態養殖觀念傳輸和相關技術設備的研制改進,養殖戶和消費者對環境和生態問題越來越關注,大菱鲆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社會環境正在逐步得以改善。


  (二)大菱鲆加工及貿易情況


  1、大菱鲆加工情況


  大菱鲆在國內市場流通與消費的主要形式是鮮活魚,粗加工的冷凍品種類極少,市場流通比例極低。隨著經濟水平與消費水平的提升及人口結構的變動,大菱鲆的消費方式正由酒店消費逐漸轉向家庭消費,產品形式由傳統消費的0.5-0.75kg/尾活魚向活魚與加工品(分割、冷凍)并存的形式轉變。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大菱鲆加工品的流通與消費。目前,大菱鲆加工仍以粗加工為主,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加工品是“三去”凍條魚,以品牌為主導的“三去”凍大菱鲆禮盒在京東生鮮和天貓旗艦店均有銷售,但受原料價格、消費理念、包裝形式的影響,尚未形成大規模生產。第二種加工形式為魚片或魚塊,通常以鮮活方式在酒店分割銷售,滿足紅燒、熏制、香煎、燒烤、火鍋等多樣化烹飪的需求。


  大菱鲆的高值化利用程度很低。以加工魚肉剩下的魚皮、魚鰭、魚骨提取有效物質,方便食品加工及功能食品加工等較少。大菱鲆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需加大其高值化利用硫酸軟骨素和膠原蛋白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其經濟價值,以延伸大菱鲆產業鏈。


  2、全球大菱鲆產品貿易


  (1)總體規模


  近五年全球大菱鲆進出口貿易規模相對穩定。每年進出口貿易總量2.9-3.4萬噸,總額2.35-2.98億美元。其中2018年全球大菱鲆貿易額達2.90億美元,同比2017年增長11.66%。大菱鲆進出口貿易集中在歐洲,進出口貿易總額排全球前三位分別是西班牙、荷蘭和葡萄牙,中國參與度較低。大菱鲆國際貿易的主要產品形式為“冰鮮大菱鲆”,占87.8%;其次是“冷凍大菱鲆”,占11.9%;魚片占0.3%。


  (2)進口貿易


  2018年,全球大菱鲆進口額1.25億美元,同比增長9.9%,其中“冰鮮大菱鲆”占95%。大菱鲆的傳統消費區域為歐洲。該區域不出售鮮活大菱鲆,而是要經過專業宰殺加工后按不同規格出售冰鮮品。此類加工產品可以以任何形式銷售,沒有最小規格、最低價格限制,規格越大、背部顏色越深的大菱鲆價格越高。進口前五位國家分別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國、葡萄牙和德國,進口額分別占30.5%、18.2%、10.8%、7.6%和6.5%。2018年,大菱鲆進口均價11.3美元/kg,同比漲幅16.6%。


  (3)出口貿易


  2018年,全球大菱鲆出口額1.64億美元,同比增長13.6%,其中“冰鮮大菱鲆”占81.8%。全球大菱鲆主要供應地區為歐洲國家,出口前五位國家分別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加拿大和法國,出口額分別占32.8%、17%、15.8%、12.9%和4.5%。2018年,大菱鲆出口價格上漲11.7%,其中“冰鮮大菱鲆”出口均價由2017年的10.3美元/kg漲至11.7美元/kg,“凍大菱鲆”出口均價由4.1美元/kg漲至4.4美元/kg。


  3、我國大菱鲆進出口情況


  (1)進出口總體規模


  我國大菱鲆對外貿易活躍度低,尚未形成規模優勢,僅少量凍大菱鲆出口至中國臺灣省和馬來西亞,基本呈現順差。2018年,我國大菱鲆進出口貿易總額106.6萬美元,順差106.5萬美元;其中出口量73.6噸,出口額106.6萬美元;進口量0.4噸,進口額0.08萬美元。大菱鲆并非我國鲆鰈類對外貿易的優勢品種,占鲆鰈類的份額僅占0.09%。


  (2)進口貿易


  我國大菱鲆自2012年開始有少量進口,進口量少且年度變化較大,甚至個別年份如2016年和2017年是零進口。2012年至2018年期間,年均進口量10.2噸,年均進口額7.56萬美元,進口來源地不固定,主要來自荷蘭、中國臺灣省和美國,還有毛里塔尼亞、馬達加斯加、俄羅斯和中國香港等。


  我國進口大菱鲆產品形式單一,為“凍大菱鲆”。每年的進口省份不固定,福建、遼寧、山東、浙江和天津均有進口記錄。


  (3)出口貿易


  我國大菱鲆自2013年開始出口,出口貿易高于進口,但年度波動較大。2014年出口量達高峰322.7噸和376.5萬美元,2015年達低谷(8.4噸),近六年年均出口量約92噸,年均出口額約92萬美元。


  我國出口大菱鲆產品形式單一,為“凍大菱鲆”,皆以一般貿易形式出口。出口市場單一且變動大,2016年之前以馬來西亞和俄羅斯為主,近兩年轉向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省。遼寧和福建是我國大菱鲆出口的兩大重要省份,2018年福建出口占95%,遼寧占5%。


  (三)市場及消費情況


  1、價格變動情況


  從2018年至2019年底,大菱鲆在主要示范區的各季度銷售價格表現總體為升高態勢。從圖1-2可以看出,在2018年第2季度至2018年年底的時間內,大菱鲆價格變化不大,其中1公斤以上的大菱鲆價格基本在42-44元/公斤,進入2019年度,大菱鲆價格開始升高,在第2季度達到高峰。這一變動以山東萊州地區表現最為明顯,昌邑市、乳山市、龍口市和萊州市的大菱鲆(1公斤以上)價格可達到62-66元/公斤。


  從長期看,大菱鲆價格波動幅度比較大(圖1-3)。以葫蘆島大菱鲆(0.65公斤以上的超標魚)為例,其出池價格2012年最高時達到87元/公斤;2016年曾跌到24元/公斤。這種波動除受負面報道沖擊等因素影響外,總體上還決定于供求關系;隨著產業組織化程度提升、協調發展程度的提高,2017和2018年該出池價格有所回升,2018年總體穩定在45-56元/公斤左右,2019年進一步回升,大致在50-68元/公斤。


  2、市場消費意愿及趨勢分析


  在整個鲆鰈類產品中,大菱鲆在全國范圍的市場認可度和接受程度相對較高,消費的主要地區為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和遼寧、山東、吉林、浙江、江蘇等沿海省份。21世紀初,該品種消費表現出典型的產銷分離的特征,即主產區在黃渤海沿岸區域,但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消費。2010年之后,由于其肉質鮮美、烹調口味較好、居民消費水平逐步提高以及產品價格逐步走低而日益成為餐廳水產品消費的重要菜品,不僅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得到了消費者的接受,在成都、鄭州乃至烏魯木齊等省會城市也得到逐步推廣,產地消費也逐步興起。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內地市場包括二三線城市的消費也在逐步增加。


  總體而言,大菱鲆在我國市場上的滲透率在不斷提高。表現為:一是在終端市場上從餐廳消費的高檔海水產品轉變為普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家庭消費產品。事實上,除餐廳消費外,2010年左右,在上海等沿海發達地區的農產品零售市場中就開始有大菱鲆銷售,家庭消費逐步發展;二是銷售渠道也逐漸增加,從傳統的餐廳酒店、農(水)產品貿易市場到超市大賣場以及近年來的電商平臺。就其網絡銷售而言,最早只有少數頂端企業涉足,至2019年底,已經可以在京東商城、淘寶網、天貓、叮咚買菜等網絡渠道購買到大菱鲆,網購量和關注度都在逐步提升。


  2


  市場消費意愿及趨勢分析


  在整個鲆鰈類產品中,大菱鲆在全國范圍的市場認可度和接受程度相對較高,消費的主要地區為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和遼寧、山東、吉林、浙江、江蘇等沿海省份。21世紀初,該品種消費表現出典型的產銷分離的特征,即主產區在黃渤海沿岸區域,但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消費。2010年之后,由于其肉質鮮美、烹調口味較好、居民消費水平逐步提高以及產品價格逐步走低而日益成為餐廳水產品消費的重要菜品,不僅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得到了消費者的接受,在成都、鄭州乃至烏魯木齊等省會城市也得到逐步推廣,產地消費也逐步興起。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內地市場包括二三線城市的消費也在逐步增加。


  總體而言,大菱鲆在我國市場上的滲透率在不斷提高。表現為:一是在終端市場上從餐廳消費的高檔海水產品轉變為普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家庭消費產品。事實上,除餐廳消費外,2010年左右,在上海等沿海發達地區的農產品零售市場中就開始有大菱鲆銷售,家庭消費逐步發展;二是銷售渠道也逐漸增加,從傳統的餐廳酒店、農(水)產品貿易市場到超市大賣場以及近年來的電商平臺。就其網絡銷售而言,最早只有少數頂端企業涉足,至2019年底,已經可以在京東商城、淘寶網、天貓、叮咚買菜等網絡渠道購買到大菱鲆,網購量和關注度都在逐步提升。


  (1)消費偏好


  通過對我國沿海、中部和西部三個代表性城市廣州、鄭州和成都的消費者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824份。其中,有77.91%的被調查者知道大菱鲆(或多寶魚),61.29%的被調查者購買或吃過大菱鲆,在購買者中50.5%的消費者認為價格比較合適,21.98%的消費者認為偏高,1.39%的消費者認為價格偏低。


  根據調查結果,我國大菱鲆產品消費凸顯出如下幾個特征:


  第一,消費者對大菱鲆的總體認可度較高。


  在消費過大菱鲆的消費者中,有71.28%的消費者在“我喜歡大菱鲆的味道”選擇“同意”或“非常同意”;65.74%的消費者認為“大菱鲆容易烹飪”;同樣的選項,認為大菱鲆是安全食品的消費者占49.71%,54%的消費者認為“很容易購買到大菱鲆產品”,如果加上選擇為“一般”的消費者比例,上述幾個問題的答案將都達到80%以上。相對而言,在烹飪方法和價格合理性方面消費者的認可比例稍低,這與上市規格與家庭消費的匹配度等有關。現在大菱鲆的上市體積一般在0.5kg/尾及以上者,常見的烹飪方式往往是整條清蒸,一般不做分割,因此對烹飪容器的容量有要求,這也會導致消費者覺得烹調方式單一;在價格方面,傳統的淡水魚消費者可能覺得大菱鲆的價格不太具備優勢。


  第二,大菱鲆消費以鮮活消費為主。


  目前大菱鲆的加工消費市場尚未得到有效開發,流通、消費都以鮮活魚為主。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對所有魚類產品抽樣調查結果,在回答“您經常消費哪一類型的魚”這一問題時,活魚比例最高,選擇經常購買活魚的人數占68.32%,這說明消費者大多比較注重水產品的新鮮度。經常購買“腌制魚”的消費者最少。值得注意的是,經常購買“冰鮮”形式的消費者比例已經占27.68%,意味著有不少消費者已經開始接受這一形式的魚產品。總體看,我國魚類產品加工消費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展。


  第三,在消費場所的選擇方面,居家消費增長較快。


  2010年,本產業體系調查表明,居家消費非常少,且主要在超大城市核心區域。然而2019年的調查表明(見圖1-6),選擇“經常”和“通常”在家消費大菱鲆的消費者已經有一定的比例,其中較多的消費者選擇菜市場購買回家烹飪,人數占總調查人數的40.79%,其次為在水產品市場購買和超市購買。當然,與10年前一樣,高檔酒店和中小餐館仍然是消費大菱鲆的主要場所,但居家消費比重的上升趨勢非常強勁,值得業者關注。隨著生鮮電商和冷鏈物流的發展,相信居家消費比重仍會進一步提升。


  第四,消費者對于大菱鲆的產品安全、營養和鮮活性關注度高。


  近年來,隨著人們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很多消費者不但關心產品質量,也對產品的生產過程有一定的關注。在調查中,對于養殖過程的信息,被調查人員表示“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比例均在80%以上,甚至對“養殖水質清澈”和“養殖過程不用藥”兩個方面的上述選擇人數比例達到了90%以上。


  在支付意愿方面,從圖1-8中可以看出,在17個涉及到的產品特性中,價格排在第12位,說明價格已經不是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決策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消費者優先考慮的是:產品的外觀和新鮮度、產品的安全性、口感味道和營養價值,這說明了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需求已經從數量轉為質量上的需求。由于水產品質量的差異性很難從表面判斷,而且很多鮮活產品在品牌、包裝和廣告方面投入很少,消費者只能依賴于傳統認知(如整個品類的營養價值和口感、外觀新鮮度、產地等要素)。


  在影響消費者支付更高價格的產品屬性統計中,根據消費者選擇比例的排序結果,口感好的產品、綠色產品、國際質量安全認證產品和有機產品排在前四位,有86.16%的消費者愿意為口感好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85.32%的消費者愿意為綠色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值得關注的是,消費者在無法判定魚類等水產品的質量時,可能更多的依靠一些官方或相對公認的證明,如各種國內外質量認證,知名產地(往往也擁有地理標志)、知名品牌等。


  由于消費者對于知名品牌的信任,受訪者中盡管只有19.3%的人知道“興城多寶魚”的品牌,但仍有39.2%受訪者選擇了今后“愿意購買興城多寶魚”,并且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表示愿意付出一定的溢價來購買知名品牌的大菱鲆產品(表1-11)。


  第五,內陸區域知曉度明顯低于沿海大城市。


  在調研的三個城市中,廣州既是超大城市又是沿海城市,也是多年來大菱鲆產品的主要消費和集散地,在受訪者中對大菱鲆的知曉比例達到90.71%,而成都和鄭州的受訪者知道大菱鲆的比例分別為70.39%和60.58%。


  (2)消費趨勢 :安全、綠色、新鮮、美味


  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熱點問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加之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影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愈發重視。根據對消費者的調查可以發現,消費者對水產品安全性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產品的綠色環保程度將會越來越受到關注。隨著綠色生產與消費的理念的不斷宣貫,對綠色環保型的產品消費會逐步增加。調查結果還表明,家庭收入越高,消費者對于安全水產品的支付意愿也在提高;家里如果有未成年小孩,消費者就越重視食品的安全性;消費者的年齡越大,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越為關注。總之,消費者不僅關注消費環節的安全性,同時也關注生產環節的安全性。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廣大居民對生活質量提升的熱切追求,對產品安全的要求會進一步提高。


  另外,消費者非常注重水產品的口感,對高品質的魚產品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屬性中除了綠色安全,還有新鮮度、味道口感、營養價值等,價格已經退居次要。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更加關注從食品中獲得營養、健康和享受,愿意在原有價格上,為高品質的水產品付出額外價格。水產品供給方在提供產品時應當考慮到消費者的主要關注點,提供滿足消費需求的商品。


  二、技術研發進展


  (一)年度技術進展


  1、大菱鲆弧菌病疫苗獲新獸藥審批,產業化應用不斷推進


  在成功研制出大菱鲆愛德華氏菌腹水病疫苗并獲批國家I類新獸藥注冊證的基礎上,2019年,大菱鲆弧菌病基因工程活疫苗(MVAV6203株)新獸藥注冊申報通過農業農村部復核檢驗,獲批國家I類新獸藥證書;起草制訂了《鲆鰈弧菌病和腹水病疫苗聯合生產免疫接種操作規程(草案)》并在遼寧、山東、河北、天津等大菱鲆主產區實施了30萬尾份大菱鲆弧菌病疫苗和腹水病疫苗生產應用及5萬尾份聯合接種示范,有效降低了抗生素等化學藥物使用量,目標病害發生率降低40%以上。


  2、大菱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再上臺階


  集成開發了工廠化循環水SCADA物聯網云平臺系統,實現了溶解氧、pH、ORP、溫度等關鍵水質指標在線監測和溶解氧自動調控,氧氣的使用量較物聯網系統應用前節約了15%以上,初步實現了海水魚養殖車間的數字化管理;開展了鐵錳離子對生物濾器掛膜和運行效率影響研究,明確了低促高抑的環境效應和臨界值,并從生物膜化學組分和微生物群落結構方面解析了效應機理。針對養殖水體營養鹽去除效率低,氮物質凈化不徹底問題,采用共混改性法制作一種PVA-PVP共混填料,氨氮和硝氮的平均去除率與常規聚乙烯填料相比提高了40.6%和53.5%,填料表面功能性細菌比例顯著提高;研發建立了一套養殖尾水處理工藝技術,SS處理效率40-60%、TAN去除率71%、COD去除率40%、BOD5去除率45%-65%。


  3、構建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技術體系,推動大菱鲆養殖提質增效


  完成了膠體金免疫層析檢測大菱鲆樣品中蛋白質、鎂離子等主要基質干擾組分的識別、判斷,并探索了基質干擾源Mg2+的干擾機理,集成形成一套現場快速檢測裝置,該快速檢測技術不需要任何儀器設備,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對藥物的檢測,具備在體系各試驗站、養殖基地的推廣應用條件;建立大菱鲆二維碼溯源體系,實現了“一魚一碼一標”,打通養殖、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了從漁場到餐桌,一掃即現,全程了然;在興城、葫蘆島等地集成應用相關技術打造大菱鲆品牌產品,真正實現了大菱鲆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針對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鰨等鲆鰈類,全面開展營養特征及分布特點的分析測定,比較常見鲆鰈類的營養、風味等質量指標,研究如何有效鑒別產品來源、物種真實性、品質與產地或養殖模式的相關性,建立鲆鰈類營養特征的基礎數據庫。


  (二)主要推薦模式


  1、大菱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


  圍繞大菱鲆養殖產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增效兩大產業需求,建立以循環水系統為硬件基礎,以“三段精養法”為主要管理策略的工廠化循環水健康養殖模式,并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ZL 201711454033.3)。“三段精養法”優化整合了優質苗種篩選、專用配合飼料、精準投喂、特定病原快速監測以及生產管理策略等核心工藝技術,實現飼料系數低于0.9,N、P和COD排放量下降40%,養殖成本降低20%。明確了體重在180g-550g的大菱鲆應對循環水養殖系統中養殖密度脅迫的生理生態學響應特征,分析了擁擠脅迫對RAS中大菱鲆生長和福利影響,明確了體重550g左右的大菱鲆在循環水系統中無福利脅迫養殖密度為50kg/平方米,為后續循環水系統大菱鲆精準化養殖提供了基礎數據。


  2、大菱鲆“陸海接力”“南北接力”養殖模式


  大菱鲆“陸海接力”養殖是指將陸基工廠化車間培育的苗種在自然海區水溫適宜時轉移到北方或南方海上網箱養殖的一種節能高效養殖模式。其中,轉移到南方網箱養殖的又稱為“南北接力”。該模式集成了海水工廠化和網箱養殖的各自優勢,具有養殖周期短、養殖成本低、魚類品質優等特點。其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1)網箱養殖海區條件與水溫:宜選擇風浪較小、周邊無污染源和大量淡水注入、不受赤潮和綠潮影響的海域,水深10m以上,采用浮式網箱養殖時,海區流速宜小于0.5m/s。海區水溫依據養殖對象適宜生長的水溫確定,一般大菱鲆10℃-21℃,褐牙鲆12℃~26℃。


  (2)養殖網箱:網箱宜采用HDPE方形、圓形或鋼結構方形框架的抗風浪網箱,網衣水下深度2.5-5m。針對大菱鲆的棲底習性,需在箱體底部設置具有一定剛性的底框架,并用繩索撐平,同時在網底敷設纖細小網目無結網衣,以為大菱鲆提供較為穩定的棲息平臺。風浪、流速較大的海區不易采用浮式網箱,此時可選用沉箱或升降式網箱。


  (3)苗種規格與放養密度:投放到海上網箱養殖的大菱鲆魚苗規格以50g以上為宜,規格較小的魚苗抗逆性差,成活率低。放養密度一般為20尾/平方米-30尾/平方米。


  (4)魚苗轉運:短途轉運可采用塑料袋充氧運輸,長途轉運宜采用活魚車、船在低溫、充氧條件下運輸。長途轉運魚苗抵達目的地后,需用自然海水緩慢升溫,接近自然水溫1-2℃時卸魚,按75kg/平方米用活水船運至網箱。


  三、問題及政策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生產方面的問題


  第一,養殖技術仍需進一步提升。近一年內大菱鲆的養殖面積和產量有一定程度的縮減。土地及海水資源等約束越來越緊的大趨勢下,靠擴展養殖面積來提升產量,從而來滿足逐步擴大的市場需求已顯然不現實。大部分養殖生產者與目前技術前沿還有較大差距,通過提升技術而增加產出還有很大空間。部分養殖者的產品成活率、固定資產利用率還有待提高,飼料投入中鮮雜餌料占比還比較高。


  第二,穩定價格難度還較大,品牌效應還不明顯。2019年大菱鲆的總體售價有所提升,但長期看價格波動幅度很大。優質優價尚未能夠得到很好體現。要實現整個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在價格調控與品牌建設方面還需要下大力氣。


  第三,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占比低。大菱鲆養殖模式主要為工廠化流水養殖,此模式對地下海水的需求量較高,深井海水不能得到循環利用,不利于產業可持續發展。


  第四,疫苗等病害防控新技術推廣率還比較低。2019年已將30萬尾份大菱鲆弧菌病疫苗和腹水病疫苗在生產中加以應用并進行了5萬尾份聯合接種示范,但與苗種投入量相比,顯然占比極低。


  2、加工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菱鲆在國內市場的銷售產品主要為鮮活品,加工消費非常滯后。這種消費方式對物流要求較高,不適于小規模家庭消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產品市場的拓展。隨著線上電商與冷鏈物流的發展,出現了“三去”凍整條魚的粗加工品的產品形態,但占比很小。


  3、市場方面的問題


  (1)國內市場需要進一步開發。大菱鲆的市場認知度近年來在緩慢增加,但接受度和忠誠度還較低。此外,廣大的內地市場尚需開發。


  (2)國際市場參與度低。2017年全球大菱鲆產量6.39萬噸。其中我國是最大的生產國,占71%。但我國養殖的大菱鲆僅0.09%參與國際貿易。這不利于大菱鲆價格穩定,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歐洲主產區,其大菱鲆80%參與國際貿易,市場多樣化且結構穩定,保證了大菱鲆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對策建議


  針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多方協同,提高養殖成活率


  建議從育苗抓起,加強對苗種生產者的資質規范管理,并強化苗種生產、銷售環節的監督檢查,加大對優質苗種的推介力度。同時建議進一步加大疫苗研發與推廣力度,滿足生產者的病害防控需求。


  2、多管齊下,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一是加大優質國產全價配方飼料研發與推廣力度,盡早禁絕冰鮮餌料投喂。二是加強茬口管理、品種搭配,完善合作社(協會)內部合作機制,優化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規模結構與利用率,提升規模效率。三是強化產業組織建設,加強產品生產與平抑價格波動的能力。


  3、行政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繼續推進向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轉型


  大菱鲆工廠化循環水的養殖成本仍然相對較高,但這種模式產品質量更優,生態壓力更小,更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其養殖成本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其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承當了相應的環保責任所致。為促進產業從流水養殖向循環水養殖轉型,建議繼續優化惠農(漁)資金使用方向,加大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補貼支持力度,將循環水養殖設施設備補貼納入農機補貼范疇,同時結合環保政策,嚴格執行養殖尾水治理達標排放政策,逐步淘汰落后產能。


  4、樹品牌營銷理念,延展產業鏈,加大市場開發


  一是加強品牌打造。前面已闡明,消費者對于質量較高的水產品更愿意付出較高的價格,更愿意購買優質品牌的產品。建議通過養殖生產者籌資為主,當地政府引導資金投入為輔,協會組織實施的方式,以提升產品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加大無公害水產品認證、原產地標識認證及區域品牌建設的力度,力爭打造區域知名品牌。


  二是延展產業鏈,加大國內市場開發。建議生產、加工與流通互動,調整養殖周期與上市規格,在穩定鮮活消費市場的同時,逐步拓展加工消費市場。建議針對超大城市重點開發適于小規模家庭消費、便于網絡銷售的粗加工產品;同時重視加大內陸地區鮮活產品的家庭消費市場開發。


  三是高度關注新冠疫情的長期相關影響,推進流通渠道現代化、智能化改造。近年來起步線上生鮮消費在疫情期間已經得到進一步提升,一些消費者線上購買習慣將會得以固化。而且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的發展和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成長,即便疫情過后,水產品的線上交易將會得到更多關注。建議一方面加強水產品批發市場、商超等傳統購銷渠道的現代化改造與線上電商的整合,另一方面積極開發網絡銷售渠道,加強基地直達配送、社區支持農場等新的流通渠道建設。


  5、實施多元化戰略,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建議以提升國產大菱鲆的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競爭力為目標,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大菱鲆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三位一體的大菱鲆營銷宣傳機制。在國際市場培育方面,建議選擇歐洲、日韓等幾個重點市場,由大菱鲆行業協會主要負責組織大菱鲆國際市場的營銷宣傳和推廣,并負責組織龍頭企業共同參與。在國內市場開拓方面,建議生產者重視區域飲食文化差異以及消費層次的多樣化而帶來的差異化需求,重視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長、綠色消費理念的強化而帶來的對高品質水產品的旺盛需求,在提供差異化產品的同時,著重提升產品品質。




日期:2021-03-09
 
標簽: 養殖業
行業: 畜禽肉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