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不少市民都在忙著備置年貨、籌劃春節長假期間的餐桌美味。往年這個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鮮、肉類都是備受青睞的優質年貨,但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市民在選擇進口冷鏈食品時慎之又慎。節前,采訪了濟南市冷鏈食品防疫防控工作專班的工作人員,請他們介紹我市對進口冷鏈食品進行專倉監管的情況,讓市民明白消費、放心消費,安安心心過春節。
雙倉集中監管,日處置800噸
“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專倉”就是對符合條件的進口冷鏈食品進行集中監管的專用倉庫。目前,這樣的倉庫,濟南有兩處。
2020年12月1日,濟南在全省率先建成啟用濟南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專倉,對進口冷鏈食品進行集中消殺、核酸檢測,實現了“徹檢徹控”。冷庫面積2200平方米,消殺平臺面積約1200平方米,消殺線3條,日處置能力300噸左右。
2021年1月18日,根據需要,我市第二處專倉在歷城區建成并投入使用。倉庫面積1136平方米,消殺平臺面積約1200平方米,消殺線5條,日處置能力約500噸(20條柜)。
“濟南市兩處監管專倉,日處置進口冷鏈食品總量達到800噸。監管專倉建成啟用后不斷優化,倉儲面積、消殺檢測線路都有所增加,目前機器消殺可以達到1000件/小時,貨物處理效率進一步提升,不僅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也充分保證了節日期間的市場供應。”市冷鏈食品防疫防控工作專班的工作人員說。
本著應入盡入的原則,我市對所有符合入倉條件的冷鏈食品嚴格實行入倉監管,確保“柜柜檢測、件件消殺、全程追溯”,堅決杜絕進口冷鏈食品“線下經營”“艙外循環”“地下經營”等非法行為。據統計,截至2021年2月7日,全市從事進口冷鏈食品單位1032家,停業整頓45家,行政處罰案件6起。
多點取樣檢測,6面機械消殺
以歷城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為例,駐倉監管組由市場監管、衛生健康、交通運輸和所在轄區街道辦事處等部門人員組成,負責專倉預約報備、出入倉、消殺、檢測、醫廢處置等各環節工作記錄。
“入倉后首先取樣檢測,按照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對運輸車輛箱體中的貨物取樣并進行核酸檢測。為確保消殺效果,貨物需進行6面消殺,消殺后靜置30分鐘,再進入暫存庫。與此同時,工作人員為貨物出具消殺證明、核酸檢測證明,經營業戶憑這兩項證明登錄山東冷鏈系統,開具出倉證明。貨物就可以出庫了。”歷城區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專倉工作人員介紹說。
據了解,入倉貨物需提前24小時進行預約報備,貨物運抵專倉后,當天完成消殺、檢測,第二天出具核酸檢測報告,如無異常情況即可出倉,繼續進入流通、儲存、深加工、餐飲等環節。一旦專倉內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出現陽性,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封閉專倉,撤出倉內工作人員并進行集中隔離,同時,對倉內貨物和消殺產生的醫療廢物進行集中管控。
商家“亮碼銷售”,市民正規渠道購買
“貨物進入銷售環節前,還有重要的一步。經營業戶需將貨物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貨物清單》《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出倉證明》輸入山東冷鏈系統,開具電子銷售憑證,生成二維碼,在銷售場所實行‘亮碼銷售’。”市冷鏈食品防疫防控工作專班工作人員介紹說,“市民通過掃描每批次貨物的二維碼,可以準確追溯到貨物的相關檢驗證明及完整流通信息。”
再次提醒廣大市民,務必從正規渠道購買進口冷鏈食品,不建議網購來源不明的商品。不必聞“冷”色變,務必科學消費。“按照規定,進口冷鏈食品銷售時應分區存放,采取專區、專柜、專人銷售,消費者購買時注意識別‘三專’。此外,購買、加工、烹飪進口冷鏈食品時,應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接觸過程中,避免觸摸口、鼻、眼等處;食材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日期:2021-02-11
雙倉集中監管,日處置800噸
“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專倉”就是對符合條件的進口冷鏈食品進行集中監管的專用倉庫。目前,這樣的倉庫,濟南有兩處。
2020年12月1日,濟南在全省率先建成啟用濟南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專倉,對進口冷鏈食品進行集中消殺、核酸檢測,實現了“徹檢徹控”。冷庫面積2200平方米,消殺平臺面積約1200平方米,消殺線3條,日處置能力300噸左右。
2021年1月18日,根據需要,我市第二處專倉在歷城區建成并投入使用。倉庫面積1136平方米,消殺平臺面積約1200平方米,消殺線5條,日處置能力約500噸(20條柜)。
“濟南市兩處監管專倉,日處置進口冷鏈食品總量達到800噸。監管專倉建成啟用后不斷優化,倉儲面積、消殺檢測線路都有所增加,目前機器消殺可以達到1000件/小時,貨物處理效率進一步提升,不僅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也充分保證了節日期間的市場供應。”市冷鏈食品防疫防控工作專班的工作人員說。
本著應入盡入的原則,我市對所有符合入倉條件的冷鏈食品嚴格實行入倉監管,確保“柜柜檢測、件件消殺、全程追溯”,堅決杜絕進口冷鏈食品“線下經營”“艙外循環”“地下經營”等非法行為。據統計,截至2021年2月7日,全市從事進口冷鏈食品單位1032家,停業整頓45家,行政處罰案件6起。
多點取樣檢測,6面機械消殺
以歷城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為例,駐倉監管組由市場監管、衛生健康、交通運輸和所在轄區街道辦事處等部門人員組成,負責專倉預約報備、出入倉、消殺、檢測、醫廢處置等各環節工作記錄。
“入倉后首先取樣檢測,按照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對運輸車輛箱體中的貨物取樣并進行核酸檢測。為確保消殺效果,貨物需進行6面消殺,消殺后靜置30分鐘,再進入暫存庫。與此同時,工作人員為貨物出具消殺證明、核酸檢測證明,經營業戶憑這兩項證明登錄山東冷鏈系統,開具出倉證明。貨物就可以出庫了。”歷城區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專倉工作人員介紹說。
據了解,入倉貨物需提前24小時進行預約報備,貨物運抵專倉后,當天完成消殺、檢測,第二天出具核酸檢測報告,如無異常情況即可出倉,繼續進入流通、儲存、深加工、餐飲等環節。一旦專倉內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出現陽性,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封閉專倉,撤出倉內工作人員并進行集中隔離,同時,對倉內貨物和消殺產生的醫療廢物進行集中管控。
商家“亮碼銷售”,市民正規渠道購買
“貨物進入銷售環節前,還有重要的一步。經營業戶需將貨物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貨物清單》《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出倉證明》輸入山東冷鏈系統,開具電子銷售憑證,生成二維碼,在銷售場所實行‘亮碼銷售’。”市冷鏈食品防疫防控工作專班工作人員介紹說,“市民通過掃描每批次貨物的二維碼,可以準確追溯到貨物的相關檢驗證明及完整流通信息。”
再次提醒廣大市民,務必從正規渠道購買進口冷鏈食品,不建議網購來源不明的商品。不必聞“冷”色變,務必科學消費。“按照規定,進口冷鏈食品銷售時應分區存放,采取專區、專柜、專人銷售,消費者購買時注意識別‘三專’。此外,購買、加工、烹飪進口冷鏈食品時,應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接觸過程中,避免觸摸口、鼻、眼等處;食材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日期: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