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山東省人大代表薛長湖教授在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出建議,統籌規劃,重點發展優勢食品類學科;建立平臺,加大校企產學研融;合完善機制,保障政產學研用合作育人。
經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全省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為71067.5億元,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參考《中國食品工業年鑒》全省為16342億元,約占23%。食品產業是山東省工業領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發展食品產業對拉動農業增值、帶動工業發展、推動服務業繁榮和產業振興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教育部食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統計分析數據,各省開設食品類專業高校數量與其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呈極顯著相關,食品類專業建設對促進地方食品工業與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目前山東省食品類專業發展現狀對食品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夠。
山東省食品類專業辦學多而不強。截至2019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均有開設食品專業的院校,總計約430所,本科專業布點共計727個;其中山東省開設食品類專業的院校最多為34所57個學科點,其次是廣東27所44個學科點和江蘇26所43個學科點。但山東省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的學科點僅4所,入選率為約7%低于全國各省份平均數11.6%。食品類學科排名弱、研究生專業特別是博士生招生規模小。
專業特色與優勢產業匹配不足。1993年-2019年,食品工業主營收入連續27年居全國第一位,谷物磨制、食用植物油、畜禽屠宰、肉制品、水產品及魚糜制品、果蔬菜制品六大產業主營收入均超過千億元,食用植物油、鮮冷藏肉、啤酒、葡萄酒產量居全國首位,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居全國首位。但山東省食品類專業學科點在糧油加工、肉類加工、果蔬加工等方面的學科優勢不顯著。
辦學投入不足,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育人機制不完善。山東省淀粉加工、食用油、果蔬、水產品、發酵、調味品等方面企業多、規模大,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但企業與山東食品高校之間合作平臺建設、科技合作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密切程度與廣東、浙江和江蘇較遠,各級政府與企事業在食品學科方面投入相對不足,政府主導的產學研用合作育人的激勵措施與機制保障不健全。
為此,薛長湖建議:
一、統籌規劃,重點發展優勢食品類學科。根據山東省食品產業的優勢,重點支持中國海洋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齊魯工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在現有學科方向基礎上,加大糧油加工、蛋白加工、調味品及生物發酵加工等學科方向的發展,增加招生規模特別是碩博士生及生物醫藥工程博士招生,加強校企博士后流動站建設。
二、建立平臺,加大校企產學研融合。圍繞食品產業全鏈條發展,建立高校、企業、校企聯合或獨立的成果轉化的省市各級各類平臺,依托平臺實現校企融合協同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
三、完善機制,保障政產學研用合作育人。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鼓勵企業、科研單位與高校等合作,通過財稅政策等政策,建立一條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合作育人機制,培養服務與支撐山東食品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日期:2021-02-04
經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全省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為71067.5億元,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參考《中國食品工業年鑒》全省為16342億元,約占23%。食品產業是山東省工業領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發展食品產業對拉動農業增值、帶動工業發展、推動服務業繁榮和產業振興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教育部食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統計分析數據,各省開設食品類專業高校數量與其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呈極顯著相關,食品類專業建設對促進地方食品工業與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目前山東省食品類專業發展現狀對食品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夠。
山東省食品類專業辦學多而不強。截至2019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均有開設食品專業的院校,總計約430所,本科專業布點共計727個;其中山東省開設食品類專業的院校最多為34所57個學科點,其次是廣東27所44個學科點和江蘇26所43個學科點。但山東省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的學科點僅4所,入選率為約7%低于全國各省份平均數11.6%。食品類學科排名弱、研究生專業特別是博士生招生規模小。
專業特色與優勢產業匹配不足。1993年-2019年,食品工業主營收入連續27年居全國第一位,谷物磨制、食用植物油、畜禽屠宰、肉制品、水產品及魚糜制品、果蔬菜制品六大產業主營收入均超過千億元,食用植物油、鮮冷藏肉、啤酒、葡萄酒產量居全國首位,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居全國首位。但山東省食品類專業學科點在糧油加工、肉類加工、果蔬加工等方面的學科優勢不顯著。
辦學投入不足,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育人機制不完善。山東省淀粉加工、食用油、果蔬、水產品、發酵、調味品等方面企業多、規模大,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但企業與山東食品高校之間合作平臺建設、科技合作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密切程度與廣東、浙江和江蘇較遠,各級政府與企事業在食品學科方面投入相對不足,政府主導的產學研用合作育人的激勵措施與機制保障不健全。
為此,薛長湖建議:
一、統籌規劃,重點發展優勢食品類學科。根據山東省食品產業的優勢,重點支持中國海洋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齊魯工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在現有學科方向基礎上,加大糧油加工、蛋白加工、調味品及生物發酵加工等學科方向的發展,增加招生規模特別是碩博士生及生物醫藥工程博士招生,加強校企博士后流動站建設。
二、建立平臺,加大校企產學研融合。圍繞食品產業全鏈條發展,建立高校、企業、校企聯合或獨立的成果轉化的省市各級各類平臺,依托平臺實現校企融合協同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
三、完善機制,保障政產學研用合作育人。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鼓勵企業、科研單位與高校等合作,通過財稅政策等政策,建立一條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合作育人機制,培養服務與支撐山東食品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日期: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