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世界人口膨脹 解決未來糧食問題關鍵在農業創新

   2012-05-09 路透中文網714
核心提示:  路透倫敦5月2日電(記者 Laurie Goering)---在菲律賓遭受洪水襲擊的地區, 農民們正嘗試種植一個新的水稻品種,這種耐受力極

  路透倫敦5月2日電(記者 Laurie Goering)---在菲律賓遭受洪水襲擊的地區, 農民們正嘗試種植一個新的水稻品種,這種耐受力極強的水稻可在完全浸泡水中逾兩周後依然存活。

  在肯尼亞的奇貝拉(Kibera)貧民窟,通過學習在門口“布袋菜園”(sack gardens)種植蔬菜,貧困的城市家庭正改變其飲食結構和收入。

  在印度,幫助邊緣化的農村居民獲得土地的行動,正使饑餓人口數量大幅下降。

  專家表示,隨著人口激增、城市擴張和氣候變化帶來影響,若要在未來十年養活世界人口,上述舉措只是一系列關鍵創新和發明的一小部分。

  專家還稱,到2050年,世界人口料將從目前的70億增加至90億,屆時很多窮人變得富裕而口味發生變化,全世界糧食需求將比現在至少多70%。

  英國環境和農村事務部首席科學顧問、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前主席Robert Watson表示:“我們能養活全世界90億人口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但他表示,這需要我們對不可持續且根深蒂固的政策及做法作出根本變革,包括大量食肉以及過多投資農業和燃料補貼。

  同時,很多反貧困斗士也表示,未來要養活全世界人口,需要巧妙改變糧食的種植、灌溉、收割、儲存、運輸、銷售、保有和分享的方式。

  很多此類改變已在全球各地的農場、田間、實驗室、政府辦公室、工廠和市場中進行。有人甚至在談論21世紀糧食革命的開端。

  不同于上世紀顯著提升世界糧食產量的農業“綠色革命”,此次革命必須依賴大量的“綠色創新”解決饑餓問題。

  這包括說服非洲乾旱地區的農民從種植耗水型水稻轉變為種植高梁或小米等耐受性作物,幫助他們修建防蟲糧倉,使糧食儲存時間更長或等到價格較高時賣出。

  到2050年,預計有7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找到幫助城市居民在狹小地塊或屋頂菜園種植糧食或以較低價格團購糧食的方式是重中之重。

  通過采用更節水的滴灌、或在給樹木施肥時種植糧食作物等方式改變農業習慣,也將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關鍵。非洲目前正采用這些新的農業經營方式。

  專家表示,解決饑餓問題的方案因地區、國家甚至每個農場、村子而不同。盡管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成功,但盡快推廣那些被證明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將至關重要。(完)




日期:2012-05-09
 
標簽: 糧食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