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品資訊一周熱聞(12.20—12.26)

   2020-12-26 食品伙伴網沐夕401
核心提示:一、國內熱聞1、通知公告2020年11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2020年11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并未準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2020年11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
2020年11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154批次,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均已在口岸依法做退運或銷毀處理。(海關總署)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十大亮點解析】【與現行版本比對】
為規范國家標準管理,根據市場監管總局規章修改工作安排,現將《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1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稅委會〔2020〕33號)
為支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的相關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對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進行調整。(海關總署)
 
農業農村部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環節減損增效的指導意見(農產發〔2020〕9號)
近年來,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成為鄉村產業的主體力量,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農產品加工不足和加工過度問題突出,造成加工環節損失較多,影響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加工業質量效益提升。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提出相關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依法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犯罪的指導意見(公通字〔2020〕19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關于依法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犯罪的指導意見》。(最高人民法院)
 
2、食品安全·曝光臺


拼多多上的萬元海參被起訴
王先生網購了近萬元的澳洲淡干海參,到貨檢查后竟不敢食用。因為這些海參“身份成謎”,無一例外全都沒有生產許可證編號。買到“假冒偽劣”干海參的王先生遂將購買店鋪及拼多多平臺告上法庭,以干海參不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和食品安全標準等為由,要求退一賠十。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上訴案。(上海一中法院微信號)
點評:二審認定淡干海參為食用農產品,并非屬于預包裝食品,標簽符合農產品包裝標識規定即可,判決駁回王先生所有訴訟請求。
 
成都郫都區一商家銷售“無證”進口冷鏈食品被罰29萬
近日,成都市郫都區市場監管局在開展冷鏈食品專項執法檢查過程中,在轄區內某批發市場的凍庫中發現有原產國為印度的精選牛肉(清真)(25Kg/件)16件和原產國為巴西的毛肚(20Kg/件)39件,執法人員庚即進行了扣押并立案調查。經查明,該產品屬于郫都區某食品經營部所有,無法提供產品的檢驗檢疫等合格證明材料。(郫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微信號)
點評:由于此案涉及冷鏈食品,因此成都市郫都區市場監管局按照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的規定依法從嚴從快進行處置,經集體討論研究后,于2020年12月18日對當事人下達了警告、沒收違法經營的產品和罰款290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在銷售的鹵菜中添加罌粟果,貴州余慶法院依法判處刑罰!
近日,貴州余慶法院組成七人合議庭公開合并審理了被告王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余慶某鹵菜店人員為使鹵菜增香,留住更多“回頭客”,偷偷在鹵菜里非法添加罌粟果,本以為被發現了就是罰點款或者治安處罰,結果是構成刑事犯罪!依法受到刑事處罰。(余慶審判微信號)
點評:罌粟果所含的物質具有很強的成癮性,會破壞人體的正常生理代謝,消費者食用罌粟果熬制的有毒有害食品,會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商家千萬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以身試法,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果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否則將受到法律的懲處!
 
邊旅游打卡,邊售假賺錢?四人旅游至長沙銷售假茅臺被捕獲刑
18日,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了一起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依法判決被告人林某、陳某、莫某某、陸某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至三年不等,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至二萬元不等。(岳麓區人民法院微信號)
點評:法院認為,被告人林某、陳某、莫某某、陸某某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予以銷售,銷售金額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最終,法院根據四名被告人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其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采納了檢察院的量刑建議,依法作出前述判決。
 
廣州通報“辛巴直播帶貨即食燕窩”事件調查處理情況
近期,“辛巴直播帶貨即食燕窩”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廣州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時間介入,依法依規對相關當事人進行立案調查。(廣州市場監管微信號)
點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擬對廣州和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90萬元的行政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規定,市場監管部門擬對融昱公司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
 
11月154批次不合格食品化妝品未準入境,涉及標簽不合格、未獲檢驗檢疫準入等問題
12月18日,海關總署發布了2020年11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2020年11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154批次,其中未準入境食品150批次,化妝品4批次。(食品伙伴網)
點評:這些不合格進口食品未準入境原因主要涉及食品添加劑問題、營養強化劑問題、標簽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問題、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貨證不符、檢出動物疫病、未獲檢驗檢疫準入、超過保質期、感官檢驗不合格,還有部分食品檢出產品霉變、包裝不合格、質量指標問題、農藥殘留等其他原因。化妝品未準入境原因為檢出硼酸組分。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淺析國內外益生菌(菌種)的管理
益生菌一詞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它已被用于很多食品,比如奶制品、固體飲料等。益生菌對人類的有益作用被很多研究證實。益生菌的開發一直是行業中的熱點,不斷有企業想將一些新研發的益生菌引入市場。那中國和其他國家對食品領域的益生菌(菌種)如何進行管理?食品伙伴網對此進行了整理并分享給大家。(食品伙伴網)
點評:益生菌(菌種)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無論是初始階段的安全性評估還是后期的工業化生產及在食品中的使用,相關的規范正處于逐步趨向成熟的階段。不同的國家/組織對益生菌(菌種)有各自的管理體系,例如中國的逐案審批,歐盟的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的上市審批等。雖然不同國家/組織對益生菌(菌種)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均是以嚴格的安全性評估為批準上市的前提。期待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益生菌(菌種)認識的不斷深入,能有更多的益生菌新品種被納入到合規使用的領域,為人類的健康助力。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今首次提請審議 聚焦這些問題
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會議審議。(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評:草案共32條,分別對反食品浪費的原則、要求、政府部門職責等等作了規定。比如,草案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反食品浪費工作的領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社會公布反食品浪費工作情況;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當細化完善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規范,加強管理。公務活動用餐應當推行標準化飲食,科學合理安排用餐數量和形式。
 
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規劃(2021-2025年)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 (國辦發[2018] 43號)精神,“大力推廣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增加產品種類,保障質量安全,擴大覆蓋范圍”, 依據原《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調整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工作方式的通知》 (農墾發[2013] 3號), 中國奶業協會組織制定了《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規劃(2021-2025年)》。(中國奶業協會微信號)
點評: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需要各有關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2020年中國人群輕食消費行為白皮書》
2020年12月,中國營養學會發布《2020年中國人群輕食消費行為白皮書》,公布了中國人群輕食的消費現狀及知信行的調查報告。該白皮書在給消費者選擇“輕食”提供參考的同時也為“輕食”相關產業健康發展的行業規范提供建議,為將來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和消費選擇提供了科學依據。(中國營養學會)
點評:調查認為輕食是一種符合當前潮流方式的飲食,食品安全是餐飲的基石,無論是餐廳還是居家制作輕食,輕食食材的選擇、制作和儲存的安全性都不容忽視。本研究首次調查了輕食的專業意見和有代表性的消費者意見,對輕食的概念給予定義。
 
吳尊友:采購食用進口冷鏈食品感染新冠風險非常低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1日就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談及如何避免從冷鏈環境感染新冠病毒,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會上表示,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采購食用進口冷鏈食品引起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非常低。(中國新聞網)
點評:吳尊友指出,由于污染造成感染,一般來說必須是污染量比較大,同時還需要長期反復接觸才有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在從業人員當中,特別是物流裝卸工感染發現的就相對比較多一些。吳尊友說,“如果我們不小心買到了污染的食品,會不會感染呢?這種風險也是很低的。只要我們保持手衛生,堅持生熟分開,造成感染的風險就會非常小”。

2020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為99.1%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情況,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為99.1%,連續8年保持在99%以上,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在較高水平。(農業農村部)
點評:農業農村部已將2020年監控情況通報各地,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元旦、春節期間以及2021年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加強執法巡查和案件查處,嚴厲打擊違法用藥行為,開展規范用藥普法培訓,確保廣大人民群眾消費的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
 
嚴格遵守“九個不得”!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
12月22日下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6家互聯網平臺企業參加。(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點評: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規范社區團購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確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會議強調,互聯網平臺企業要嚴格規范社區團購經營行為,嚴格遵守“九個不得”。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美國對我國出口菠菜粉實施自動扣留
近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對我國一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措施。(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食品生產加工,檢查產品中農藥的殘留情況,保證食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
 
2020年11月我國食品違反澳大利亞進口食品控制法情況
近日,澳大利亞農業、水和環境部更新11月份進口食品違規情況,通報我國小龍蝦尾、蒜苗等多批次產品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0年第51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0年第51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10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檢查產品中重金屬的遷移情況,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0年12月中國出口韓國食品違反情況(更新至12月20日)
2020年12月份,我國出口韓國食品違反情況涉及加工食品、農林產品和器具及容器包裝。(食品伙伴網)
點評:出口階段違反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均作返回出口國或廢棄處理。
 
日本發布2020年度進口食品監視結果中期報告(2020年4-9月)
2020年12月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基于對2020年度進口食品監控計劃的實施與監控,發布4-9月份的監控結果中期報告。2020年4月-9月進口食品數量116.48萬件(129.8萬件),重量1168.4萬噸(1248.8萬噸)。對進口食品實施監控檢查9.82萬件(11.2萬件)。(注:括號中的數字為去年同期數據。)
點評:違反第13條:食品規格,包括微生物、農獸殘、添加劑的情況最多,共194件;其次是違反第6條:黃曲霉毒素、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共88件;違反第12條:使用指定添加物以外的物質,共23件;違反第18條:包裝材料不合格共8件;違反第109條:未隨附肉類衛生證明,共1件;違反第62條:玩具規格,共1件。
 
2、國際食品


俄羅斯調整我國3家企業輸俄產品范圍
俄羅斯聯邦獸植局12月2日報道:該局發布NO.FS-KS-7/33475號指令,宣布調整我國3家企業輸俄產品范圍(食品伙伴網)
點評:3家企業分別為:Chengdu Sea-light Food Co.,Ltd(注冊號:№ 5100/02004)、Jiangxi Huche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注冊號:№ 3600/02034)以及JIANGXI WAN CUN QUAN FOOD CO.,LTD(№ 3600/02033),調整范圍包括增加相關企業魚類罐頭食品以及水產養殖產品出口權等。
 
韓國泡菜出口疫情年創歷史新高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提高免疫力的食品是所有消費者關心的熱點,韓國泡菜(Kimchi)借勢拓展海外銷路,出口額創下歷史新高。(韓聯社)
點評:據韓國關稅廳(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今年前11個月,韓國泡菜出口1.3152億美元。不計算12月的出口額,也已遠遠超過此前全年出口額最高紀錄,即2012年創下的1.0661億美元。
 
日本發布對中國產干木耳的檢查
2020年12月23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藥生食輸發1223第4號通知,在進口監控檢查中,中國產干木耳的沙門氏菌檢查結果多次呈陽性,要求相關機構在受理中國產干木耳(在日本國內的加工設施中用于加熱加工處理的除外)的進口申報時,每次進口都要加強對沙門氏菌相關自主檢查的指導工作。(食品伙伴網)
點評:如果發現沙門氏菌檢查結果呈陽性,要求進口商對用于加熱加工處理做出擔保,同時要查明沙門氏菌污染的原因及提出改善措施。
 
越南食品安全局通報不合酒類產品預警信息
2020年11月12日,越南食品安全局收到Bach Mai醫院的公文,本公文的內容涉該醫院接收了7名來自北江省的住院病患。上述住院病患都因喝過同一種酒類產品導致甲醇中毒,其中有一人死亡,一人有嚴重的視覺障礙以及神經系統后遺癥。
點評:為保障保護消費者安全,在工商部正在調查的過程中,越南食品安全局建議消費者切勿不要購買或使用上述不合格產品,若已食用過該產品,出現任何異常癥狀,必須立即到最近的醫療中心進行迅速檢查和治療。
 
出口產品被通報原因分析:輸韓篇(五)
本期我們將通過韓國官方通報的幾個案例,從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中添加劑使用合規方面來分析。對于普通加工食品,在原料及其他配料使用方面我們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們將結合案例進行說明。(食品伙伴網)
點評:各國對于食品或食品相關產品中添加劑的使用要求存在較大差異,為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確保日后輸韓貿易順利開展,企業應在出口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了解目標國家對于其產品的法規要求,生產企業應強化生產加工的過程控制,并做好終產品的檢驗工作。

三、食品科技


無機砷毒性機制及其緩解策略提升稻米安全品質 
12月14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品質遺傳改良創新團隊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Inorganic Arsenic Toxicityand Alleviation Strategies in Rice”的評述性文章,為水稻低砷積累種質創制與分子設計育種、低砷稻米安全生產技術集成應用等稻米安全品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中國水稻研究所)
 
科學家構建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牽頭構建了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WheatGmap(https://www.wheatgmap.org),為高效克隆小麥功能基因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數據利用、分析和共享平臺。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中國農業科學院微信號)
 
“2020年度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擬授獎項目公示涉及食品領域149項
12月21日,中國商業聯合會公示了“2020年度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擬授獎項目,共評出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409項(其中特等獎14項、一等獎98項、二等獎110項、三等獎187項)。(食品伙伴網)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食品領域30項入選
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涉及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涉及食品領域30項,其中,新入選17項,擴展13項。(食品伙伴網)




日期:2020-12-26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