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廣州:食品安全常抓不懈,濕粉再次統一查

   2020-11-05 廣州市場監管微信號937
核心提示:為進一步加強濕粉類食品生產環節監管,防范食物中毒事件發生,11月2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按照省市場監管局關于濕粉統一查行動的
為進一步加強濕粉類食品生產環節監管,防范食物中毒事件發生,11月2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按照省市場監管局關于“濕粉統一查”行動的工作安排,部署全市市場監管部門統一行動,集中力量對濕粉類食品生產行業開展第二次大檢查。


  針對10月20日全市第一次“濕粉統一查”行動中發現的問題,市市場監管局立即組織召開全市濕粉類生產企業集體約談會,制作印發《濕粉類產品標簽要求》、標簽示意圖例和《濕粉類產品原料大米驗收及場所清潔消毒管理要求》等文件,督促指導濕粉類生產企業執行相關要求,及時落實整改。



  此次檢查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突出重點、把握關鍵,重點檢查生產企業是否落實產品密封包裝、修訂產品包裝標識和規范原料大米管理等具體事項,把好生產環節關。


  截至目前,全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209人次,檢查濕粉類生產企業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61家次,派發科普宣傳材料44份,開展科普培訓15次,進一步鞏固前期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成果,壓實生產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溫馨提醒


  市民選購濕粉類食品“六個要”


  1


  渠道要正規


  在選購濕粉類食品時,應盡量選擇儲藏條件好、符合衛生要求的正規商場、超市和市場進行購買,尤其是散裝銷售的,要重點查看食品經營者是否證照齊全、食品是否放置在陰涼干燥處或冷藏貯存。


  2


  包裝要密封


  椰毒假單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發酵米面制品制作過程中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后可能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即使高溫煮沸也不能破壞其毒性,人中毒后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散裝銷售的濕粉相對而言,受污染風險高,微生物繁殖快,消費者購買時難以通過肉眼判斷其質量狀況。而密封包裝則可以大大降低濕粉在生產、運輸及銷售環境中被椰毒假單胞菌感染的風險,同時也避免了不法商家將“三無”、過期、變質等不安全食品混裝混售,有效減少食用風險。在保質期內和規定儲存條件下,只有未被破壞密封包裝的濕粉才能確保質量安全,因此,建議選購密封包裝的濕粉類食品。


  3


  標簽要齊全


  購買食用前要現場查看產品原包裝上的標簽內容是否齊全,包括產品名稱、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生產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主要成分和含量等,重點查看“兩期”,即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保質期在24小時內的,生產日期、保質期標注的時間應精確到小時。按照大米占比含量,廣州市的濕粉類產品為三大類,統一規范名稱分為:濕米粉、調制濕米粉、淀粉制品,其中濕米粉、調制濕米粉不得添加脫氫乙酸鈉等食品添加劑。


  4


  食用要趁早


  市民購買濕粉后應在保質期內及時烹飪食用。食用前,要注意辨別產品的色澤、氣味和質感等,若產品不成型、粘連異常、辨別出酸味等異常味道,應停止食用。發霉食品要及時處理,絕不可沖洗或去除霉變部分后繼續食用,切勿因小失大。


  5


  保存要低溫


  常溫條件下,濕粉因微生物污染導致的食用風險大大增加,暫時存放應盡量置于低溫干燥、通風、避免陽光直射的環境,或在冰箱冷藏存放,以防止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6


  就診要及時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少數為1至2天。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如果懷疑發生疑似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盡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并及時送醫院救治,對癥治療。



日期:2020-11-05
 
地區: 廣東 廣州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