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注意!陜西這12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食用農產品、方便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等

   2020-11-03 食品伙伴網文雯904
核心提示:11月2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40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對23大類食品920批次樣品進行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其中食
11月2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40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對23大類食品920批次樣品進行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其中食用農產品、方便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飲料5大類12批次樣品不合格,檢出濫用獸藥、污染物超標、微生物污染、超限量使用添加劑、品質未達標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獸藥殘留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西安市新城區東站路68號盛秦胡家廟海鮮市場2區北排3號何某華(身份證號350127********3912)銷售的龍蝦,1批次呋喃西林代謝物不符合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規定;陜西永輝超市有限公司漢中西新街分公司銷售的泥鰍,1批次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呋喃西林是屬于硝基呋喃類廣譜抗生素,曾廣泛應用于畜禽及水產養殖業。現行農業農村部法規《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中規定,呋喃西林為禁用獸藥,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導致小龍蝦中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食用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的食品,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過多攝入還可能引起溶血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等,損害人體健康。


  恩諾沙星屬于喹諾酮類藥物,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用于治療動物的皮膚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動物專屬用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恩諾沙星在水產品中魚類的皮和肉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為100μg/kg。長期食用恩諾沙星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2批次食品檢出重金屬污染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重金屬污染問題,分別為禮泉好又多購物廣場有限公司銷售的韭菜,銅川市耀州區佰富濃優選超市經銷部銷售的特價韭菜,鉛(以Pb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鉛(Pb)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金屬元素,可通過消化道及呼吸道進入體內,是一種慢性和積累性毒物,進入人體后,少部分會隨著身體代謝排出體外,大部分會在體內沉積,危害人體健康。《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定,韭菜中鉛(以Pb計)的最大限量值為0.1mg/kg。造成韭菜中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生長過程中富集環境中的鉛元素。


  3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


  3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分別為西安百之惠實業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涇陽縣雙喜優品炒貨加工廠生產的干炒花生,韓城市天惠商城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的標稱臺灣麥一香食品有限公司監制、西安麥一香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零零發牌甜·精選葵花籽,銅川佳佳優選生活超市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咸陽市興平市銀塔炒貨廠生產的老王香瓜子,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過氧化值反映了食用油脂新鮮度和氧化酸敗程度,一般來說過氧化值越高其酸敗度越厲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中規定熟制葵花籽類過氧化值(以脂肪計)的最大允許限量值為0.80g/100g、其他熟制類為0.50g/100g。堅果與籽類食品本身含有較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受溫度過高、陽光直射、與空氣長時間直接接觸等環境因素影響更容易被氧化,因此,造成過氧化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原料儲存不當,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也可能是終產品在儲存過程中環境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油脂酸敗。食用過氧化值超標的食品一般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損害,但嚴重時會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


  4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問題污染


  4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問題污染,分別為渭南高新樂趣超市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西安市臨潼區聚和福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陜西涼皮,1批次菌落總數不符合產品明示標準要求;子長縣井灣純凈水銷售點銷售的標稱子長市井灣純凈水有限公司生產的井灣純凈水,1批次大腸菌群和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標稱延川縣海浪御泉純凈水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御泉飲用純凈水,標稱安康市青蓮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龍王泉牌飲用天然泉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其失去食用價值。產品明示標準規定n=5,c=2,m=10000,M=100000CFU/g。造成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所使用的原輔料初始菌數較高,又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可能性較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規定n=5,c=0,m=0,單位為CFU/mL。造成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受到人員、工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的污染,以及有滅菌工藝的產品滅菌不徹底等因素而導致。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規定銅綠假單胞菌標準值為n=5,c=0,m=0,單位為CFU/250mL。桶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原因可能是水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部分企業對環境衛生監管不到位,操作不夠規范,生產過程中交叉污染;流通環節中,存放時間長,水桶多次循環使用增加了二次污染風險。


  除上述不合格產品外,還有1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為安康市漢濱區馬泥春富硒茶莊銷售的標稱竹溪縣佳興魔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踩新橋牌魔芋粉,1批次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二氧化硫具有護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等作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薯類和膨化食品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的最大限量值為0.9g/kg。魔芋粉中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導致。長期攝入檢出二氧化硫殘留量的食品可能引起嘔吐、腹瀉、過敏等癥狀。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成生產經營者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立即組織開展處置工作,查清產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處理。


不合格產品信息





(來源: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食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xlsx
      相關報道: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40期)


  本文由食品伙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系news@foodmate.net。



日期:2020-11-03
 
地區: 陜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