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謹防野生蘑菇中毒,切勿用生命嘗“鮮”

   2020-08-04 煙臺市場監管微信號452
核心提示:近日隨著氣溫回暖、濕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了生長旺盛期,同時也是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煙臺市市場監管
近日隨著氣溫回暖、濕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了生長旺盛期,同時也是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提醒: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請廣大群眾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鑒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并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觀察其外貌特征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專家解讀


  毒蘑菇所含毒素較復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惡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癥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毒蘑菇識別誤區


  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不同地方復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


  不要嘗試用聽來的所謂的“民間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為很多方法都是訛傳,沒有科學依據。即使是專家,在分辨的時候可能也需要用到專業的儀器才能將外形相似的品種分辨開來。


  不要用偏方辨毒!


  對野生蘑菇的消費警示


  增強保護意識


  勿購勿采勿食有毒蘑菇


  廣大市民在購買菌類食品時,應到正規的超市、農貿市場采購,不在散商游販處隨意購買野生蘑菇,并保存好購物憑證。要杜絕中毒事件的發生,根本辦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野生蘑菇。同時,也不要輕易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餐飲服務單位應強化預防措施


  落實食品安全責任


  餐飲服務單位應認真落實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嚴把原料采購關、驗收關,避免采購和使用有毒野生蘑菇。


  學校食堂(含幼托機構)禁止加工制售野生蘑菇,大型餐飲單位、集體用餐單位、農家樂等應不供應以野外生長的菌類為原料的菜肴,防止集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對食用菌要嚴格挑選,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混入其中。在加工制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燒熟煮透。一旦發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餐飲服務單位應第一時間將疑似中毒者送醫救治,并及時上報市場監督管理局、衛生健康委及相關部門。
 
  誤食毒蘑菇怎么辦?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誤食野生蘑菇后出現疑似中毒癥狀,應盡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催吐后應盡快到醫院接受治療,并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就診時最好攜帶剩余蘑菇樣品,以備進一步明確診斷。


  同時,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后,急性胃腸炎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給人以病愈的感覺,其實此時毒素正在通過血液進入肝臟等內臟器官,侵害了實質臟器,會在1-2天后病情迅速惡化,累及肝、腎、心、腦等臟器,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癥狀緩解時,仍應留在醫院積極接受治療,觀察一段時間,確保病情穩定好轉再出院。


  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再次提醒,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菌菇類食品!



日期:2020-08-04
 
地區: 山東 煙臺市
行業: 食用菌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