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產茶園改造

   2005-05-17 223
核心提示:  低產茶園包括栽培年份較長,樹勢衰老,或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這類茶園產量都低,但還有一定的生產潛力,
  低產茶園包括栽培年份較長,樹勢衰老,或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這類茶園產量都低,但還有一定的生產潛力,如改造得法,還可以增加短期的收益。這類茶園目前安徽省有相當比重,在很大程度上牽制著單產的提高,所以,對于低產茶園的改造是茶葉生產中的一項重要技術,并已列入全國七省茶葉技術推廣項目。
  1.低產成因和面貌
  低產是個相對的概念,指一定的時間、地點而言的。形成低產的原因有樹齡過老,建園基礎差,管理不善,缺棵嚴重,采摘不合理等,表現(xiàn)出茶樹個體生理機能嚴重衰退,群體結構差,集中反映在單產低下。
  2.低產茶園改造的技術措施
   改造低產茶園的技術措施,應針對茶園面貌有的放矢進行。綜合安徽省各地經(jīng)驗,主要為改樹、改土、改園、改采管制度,稱“四改”。然而從長遠觀點看,應有計劃地逐步淘汰,重新種植,即改種換植。
  (1)改樹:
 改造樹冠應根據(jù)茶樹衰老程度采取重修剪或臺刈。凡樹冠衰老、生產枝出現(xiàn)枯枝死干或“兩層樓”現(xiàn)象,骨干枝不健壯的半衰老茶樹適用重修剪,樹冠和骨干枝很衰老,有的骨干枝已枯死,苔蘚、地衣叢生,病蟲害嚴重,產量極低的衰老茶樹,則用臺刈的方法改造。 重修剪與臺刈的時期,技術要求如栽培管理所述。改造前應施有機肥和改造后施化肥,以保證改造后新梢的生長。
  (2)改土:
 低產茶園除了茶樹本身衰老以外,還由于土壤太板結、水土流失等原因,改土首先是深翻土壤,深耕50厘米,同時施下有機肥;其次對土層淺的茶園要增加客土,增厚土層,提高土壤肥力,從而復壯茶樹根系。
  (3)改園:
 根據(jù)茶園坡度和水土流失情況,對30℃以上的陡坡低產茶園,退出造林;30℃以下的坡地茶園改為梯式茶園;緩坡地茶園改為等高條植。同時,修筑好道路網(wǎng)和排灌系統(tǒng)。改 園還要補植缺叢,以采用大茶棵補缺效果較好,如果無大棵,也可以茶苗補缺。移栽的技術參照前面所述。
  (4)改革采、管制度:
 這是鞏固改造成果的關鍵措施。改造后必須重視茶園的耕鋤、施肥、灌溉、防治病蟲等,還要合理采摘,注意留養(yǎng),切忌“一掃光”。以上“四改”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技術措施,必須全面結合進行,才能鞏固改造成果,變低產為高產。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生產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