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穴貯肥水節(jié)水增產(chǎn)法

   2014-09-04 768
核心提示:果樹穴貯肥水是解決山區(qū)、干旱地區(qū)果園缺水缺肥矛盾的有效措施?,F(xiàn)將具體操作方法介紹如下:一、處理草把子。將玉米秸、麥稈或
       果樹穴貯肥水是解決山區(qū)、干旱地區(qū)果園缺水缺肥矛盾的有效措施?,F(xiàn)將具體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一、處理草把子。將玉米秸、麥稈或雜草切成30-35厘米長的段,捆成直徑為15-25厘米的草把(共扎3道),然后放在10%的尿素液或鮮尿中浸泡1天半,讓其吸足水肥。
 
        二、挖穴數(shù)量。據(jù)樹冠的大小定挖穴數(shù)量,一般10年生的蘋果樹可挖4-6個穴。穴直徑要略大于草把子的直徑,一般為20-30厘米。穴深35-40厘米,土層較薄時,可適當(dāng)淺些,但必須比埋入的草把子高3-5厘米。穴位在樹冠垂直投影下稍里。
 
        三、埋草把。將經(jīng)充分浸泡的草把子垂直放入穴內(nèi),再用50-100克氯化鉀、50-100克過磷酸鈣、50克尿素與土壤混合均勻后填到草把子周圍,踩緊踩實。草把子頂部覆蓋1厘米厚的土,再施50克尿素,然后澆水,每穴澆水4-5千克。
 
        四、覆蓋薄膜。最后用薄膜覆蓋整個樹盤,穴口比樹盤低1-2厘米。下次澆水時,用木棍戳孔,每穴澆水4-5千克。需追肥時,把化肥溶于水中后再澆施。澆后用土塊壓孔,防止風(fēng)吹破薄膜。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生產(chǎn)技術(shù)
推薦圖文
推薦生產(chǎn)技術(shù)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