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葉枯病的發生與防治

   2014-07-11 347
核心提示:分布為害  草莓葉枯病又稱紫斑病、焦斑病,我國發生比較普遍。主要侵害葉片,是草莓葉部常見病害之一,有時相當嚴重,葉柄、果
分布為害
   
  草莓葉枯病又稱紫斑病、焦斑病,我國發生比較普遍。主要侵害葉片,是草莓葉部常見病害之一,有時相當嚴重,葉柄、果梗亦可染病顯癥。

病原及癥狀

 

病原為鳳梨草莓褐斑病菌Marssonina potentillae (Desmazieres) Magn,有性階段為Diplocarpon earliana (Ellet EV.) Wolf屬子囊菌亞門,分生孢子盤在葉面散生或聚生。葉枯病主要在春秋發病。侵害葉、葉柄、果梗和花萼。葉上產生紫褐色無光澤小斑點,以后擴大成直徑3~4毫米的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中央與周緣顏色變化不大。病斑有沿葉脈分布的傾向,發病重時葉面布滿病斑,后期全葉黃褐至暗褐色,直至枯死。在病斑枯死部分長出黑色小粒點,葉柄或果梗發病后,產生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部組織變脆而易折斷。

發病規律

病菌以子囊殼或分生孢子生器在植株病組織或落地病殘物上越冬,春季釋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空氣擴散傳播、侵染發病,并由帶病種苗進行中遠距離傳播。本病為低溫性病害,秋季和早春雨露較多的天氣有利侵染發病。肥足苗壯發病輕,缺肥苗弱發病重。

防治方法

注意清園,及早摘除病老葉片,減少傳染源。加強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長健壯,但不要過多施用氮肥。采用抗病品種。藥劑防治,于秋季降溫初期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或50%苯菌靈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或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噴布,隔7~10天噴1次都有好的防病效果,而且還能兼治其他病害。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生產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