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草魚運輸成活率要點

   2014-02-11 387
核心提示:1、溶氧量在開放式運輸魚類中,活魚運輸的密度取決于水中溶氧量的多少。可以設置增氧機,運輸過程中發現草魚大部分將頭露出水面
1、溶氧量

 

在開放式運輸魚類中,活魚運輸的密度取決于水中溶氧量的多少。可以設置增氧機,運輸過程中發現草魚大部分將頭露出水面透氣時應及時增氧。也可以用30%的工業用雙氧水增氧。一般每立方米加雙氧水40~50毫升。

2、水溫

運輸水溫為6~15℃,以10℃為宜。過高的水溫導致草魚呼吸作用加強,對水中的溶氧消耗比較快,不利于長途運輸。

3、水質

運輸用水必須選擇水質清新,含有機質和浮游生物數量少,中性或堿性,不含有毒物質的水。

在運輸過程中,魚類不斷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和氨等代謝產物,加入天然沸石來吸附水中的氨等有害氣體。

4、魚的體質

活魚運輸前,除魚苗外,都必須按要求進行鍛煉,以提高運輸成活率。

夏花和魚種一般需經2~3次拉網鍛煉,長途運輸的魚類還要在清水池中“吊養”一晚方可起運。

食用魚和親魚在運輸前7~10天要停止施肥,運輸前1~2天停止投餌,并經拉網密集鍛煉或蓄養后方可運輸。

5、裝運密度

(1)裝運密度與運輸水體比例:封閉運輸魚苗時可為1:(100~200)。

(2)運輸魚種或親魚時可為1:(3~4)。

(3)運輸食用魚可為1:2。

6、運輸時間

運輸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控制在10小時以內。以免運輸容器里氧氣不足,影響草魚的成活率。

7、氣象情況

一般選擇氣溫較低的晴天。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生產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