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過年食物盤點:春節吃什么?

?? 2019-01-21 835
核心提示:說到春節吃什么,我們都知道,除夕晚上 ,中國人會全家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于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我想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年夜飯都是全家團圓的一個標志,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手,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員,在人際關系流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征團員的年夜飯尤為重

說到春節吃什么,我們都知道,除夕晚上 ,中國人會全家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于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我想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年夜飯都是全家團圓的一個標志,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手,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員,在人際關系流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征團員的年夜飯尤為重要。


那么除了這一頓,我們在春節過年的時候,還會吃什么食物呢?今天咱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春節吃什么

1、年夜飯:上面我也說了年夜飯對中國人的重要性。但是南方就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

2、餃子: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這個風俗開始于明朝初年,原來“交子”的諧音便演變為“餃子”。

3、年糕: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糧。

4、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

那么具體到各地,還有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春節過年食品呢?

1、北京:春餅


北京在大年初七都吃春餅,俗稱“咬春”。而在吃春餅時要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其吉利的意思。

2、東北:粘豆包

粘豆包也叫“年豆包”,就是過年時才包的年餑餑。粘豆包是東北人*喜歡的一種粘食,這要求全家人一起在年前包完,并在過年一起吃,預示全家幸福、美滿、和諧。

3、廣州:臘味

寒冬臘月里“吃臘”是廣州人的傳統。很多鄉下人家一到過年必備臘味食品,親朋好友相聚,餐桌上經常少不了自家的臘肉。

4、廣西:粽子

在廣西,粽子不僅只是紀念屈原,還是逢年過節的送禮佳品,,廣西人把粽子當作是一種吉祥物,年年粽年年中,廣西人包粽子吃粽子圖的是一種吉利了。

5、江蘇:過年饅


“廿八,把面發;廿九,蒸饅頭”,在除夕之前的這兩天,按照傳統習俗每家每戶一定要蒸上幾鍋面食,發面和蒸饅頭的習俗就取來年發大財、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的好彩頭。

6、陜西:臊子面

臊子面是陜西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十種,關中農村地區,新年**天的早晨基本都是臊子面。吃飯前,先端一碗湯去門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爺、倉神、灶神等,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獻上在碗臊子面以示懷念。

7、上海:豆芽

上海年夜飯不喝湯,一般人家年夜飯席上,發芽豆和黃豆芽總是有的,因為這象征著升和發,十分吉祥如意。

8、南京:元宵


南京人有吃元宵圖個團團圓圓的說法,所以從大年初一開始當地的市民都會吃元宵一直到元宵節。“疊元宵”是南京飲食文化的傳統品種,它用手工揉粉包餡搓圓,經過多次沾上生糯米粉在器皿中篩滾而成,使口感有韌勁。

9、湖北:“三全”“三糕”“三丸”

湖北人吃年夜飯講究“三全”、“三糕”、“三丸”。“三全”就是全雞、全鴨、全魚,“三糕”就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就是魚丸、肉丸、藕丸,有無丸不成席、無魚不成席、無湯不成席一說。

湖北:“三全”“三糕”“三丸”

10、山東陽谷:花糕

山西臨汾:春卷

11、新疆:馓子


古爾邦節將至,新疆哈密地區的穆斯林紛紛制作馓子,以備在節日期間款待客人、饋贈親朋。馓子是用紅糖、蜂蜜、花椒、紅蔥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適量的雞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復揉壓,搓成粗條,捻成面團,搓成或抻成由粗細勻稱、盤連有序的圓條構成環壯物放入油鍋炸至棕**即成。

?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
更多>同類百科
推薦圖文
推薦百科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