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時令美食
一般在冬至節(jié)氣時,不同地區(qū)的人們會吃餃子、吃餛飩、吃湯圓、吃羊肉湯等飲食風俗來慶祝,如:
1、北方餃子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北方大多數(shù)地區(qū)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就說的很明確了,而且這種習俗,還有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的意義,同時水餃的制作還會加入羊肉、牛肉等滋補食材,吃后可驅寒補身。
2、南方吃湯圓“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而且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在冬至吃湯圓有團圓之意,而且其營養(yǎng)豐富,食用后也有一定的補身益處。
吃補冬養(yǎng)生藥膳
黨參鴿子湯食材:鴿子1只,黨參15克,鐵棍山藥200克,當歸15克,黃芪15克,紅參10克,紅棗4個,枸杞20克,鹽、老姜、小蔥、料酒適量。
做法
1、鴿子處理干凈,洗凈;老姜洗凈,小蔥只要蔥白部分,洗凈。
2、鍋里加水,放入鴿子,老姜,小蔥白,適量料酒煮開2-3分鐘,然后將鴿子焯水后撈出,沖洗干凈。
3、當歸,黨參,黃芪,紅參、紅棗,枸杞用清水泡幾分鐘,洗去浮灰;山藥削皮切段備用。
4、將鴿子,當歸,黨參,黃芪,紅參放進燉盅里。
5、再放入蔥白、老姜、紅棗;加夠足量的清水。
6、燉盅接通電源,程序設置為慢燉,時間4個小時。
7、3個小時后,放入山藥;3、5個小時后,放入枸杞,調入適量鹽。
8、程序結束后,將鴿子湯盛出即可。
功效:黨參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將其和鴿子燉湯可滋補強身,適合脾肺虛弱、氣短心悸、喘虛咳嗽、食欲不振、氣血虛弱的人群進行食補。
當歸老母雞湯食材:老母雞1只,三七10克,當歸10克,紅棗2粒,枸杞子8粒,冰糖1塊,清水3碗半,姜2片,鹽、料酒適量。
做法
1、將宰殺好的老母雞,去頭、腳、*,清洗干凈,切成小塊。
2、鍋中放入小半鍋清水煮開,下入老母雞,焯出血水,撈出入涼水洗凈。
3、老母雞肉和3碗半清水下砂鍋(因是1人份量,水量請自己調整,如鍋大可加多點水)。
4、放姜2片,倒入料酒1小勺,開大火煮。
5、將三七、當歸、紅棗、枸杞洗干凈,備好冰糖。
6、水開后,把鍋面上的浮沫清理干凈。
7、放三七、當歸各10克。
8、放紅棗、枸杞(如怕上火:紅棗可洗干凈,去掉中間的核)。放冰糖。
9、蓋上鍋蓋,轉小火燉1、5-2小時,然后再燜10分鐘。吃的時候放點鹽即可。
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有補血**的功效;老母雞也有養(yǎng)血補氣的功效,一同燉湯可益氣補血,驅寒暖宮,適合產后氣血虛弱的女性或者平常月經不調、行經腹痛的女性進行食補。
干姜羊肉湯材料:羊肉(瘦)150克,干姜30克,鹽1克,大蔥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切塊,與干姜共燉至肉爛,調入鹽、蔥花、花椒面,即可。
功效: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御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適于精神委靡、喜溫畏寒、腰部冷痛、四肢冰冷、大便較軟、小便量多等屬于脾腎陽虛者。
為什么冬至開始進補
進補得以驅寒強身,而且冬至進補易吸收且不易上火。
按照中醫(yī)的理論,入冬即補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反倒是到了冬至再補,才能有*佳效果。因為按我國農歷推算,自冬至起即進入三九寒天,此時冬至是天地陰陽氣交樞紐,也是人體陰陽氣交的相關時刻,是一年中人體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因而中醫(yī)理論素有“冬至一陽生”之說,當節(jié)氣運行到這一天,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fā),*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yǎng),發(fā)揮其滋補功效。
而且中醫(yī)還認為冬至這天進補不僅身體*容易吸收,而且天冷不容易上火,所以冬令進補常選擇于冬至日開始,藥性宜偏于溫熱養(yǎng)陽,但應以溫而不散、熱而不燥為主。
冬至補冬在哪個時間
冬至前后。
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此時時間在冬至前,但也有補冬的習慣,而冬令進補也常選擇于冬至日開始,不過即使是過了冬至,白天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陰氣也盛極而衰,但冬至后,寒冷的天氣仍會持續(xù)一段時日,為了抵御寒冬,民間在冬至后也會補冬,因此冬至補冬的時間可持續(xù)整個冬季,還可依據(jù)個人身體情況和氣候季節(jié)性的變化適時進補,并無嚴格的時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