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涮羊肉起源于什么朝代(涮羊肉起源于哪個朝代)

?? 2021-06-09 918
核心提示:涮羊肉起源于哪個朝代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于清初,滿族入關后興起,早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所舉辦的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內中就有羊肉火鍋。后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涮羊肉起源于哪個朝代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于清初,滿族入關后興起,早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所舉辦的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內中就有羊肉火鍋。后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公元1854年,北京前門外正陽樓開業,是漢民館出售涮羊肉的首創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使這一美味更加**。

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饑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的菜肴——清燉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伙夫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近。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將帥們吃后贊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肴。

據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了**,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涮羊肉”才得以在都市名菜館中出售。《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公元1854年,北京前門外正陽樓開業,是漢民館出售涮羊肉的首創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使這一美味更加**。1914年,北京東來順羊肉館重金禮聘正陽樓的切肉師傅,專營涮羊肉。歷經數十年,從羊肉的選擇到切肉的技術,從調味品的配制到火鍋的改良,東來順都進行了研究和改進,因而名噪京城,贏得了”涮肉何處好,東來順*佳“的美譽。

涮羊肉的做法

主料:羊肉800克,白菜頭(洗凈切成塊)280克,水細粉絲260克,蝦仁10克,羊骨,魚。

調料:香菜(洗凈切成末)60克,腌韭菜花60克,麻醬120克,料酒50克,腐乳1塊,鹵蝦油50克(有*好),辣椒油60克,醬油150克,香油25克,醋50克,蔥花60克,姜一塊。(以上調料僅是理論上的,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愛好和實際情況變化)

作法:

1.羊骨,魚和姜加水做湯。

2.羊肉凍硬,把凍肉進一步剝除肉頭、邊角、脆骨、云皮、筋膜等,然后切成15~20厘米長、3~5厘米的寬的極薄片,碼在盤中待用。

3.把蝦仁加入湯內。

4.火鍋加木炭,把水燒開后,先下入少量肉片在湯中撥散,使其涮成灰白色時,隨即可夾出蘸著配好的調料吃,然后肉片下隨涮隨吃,切忌下得過多容易老化影響鮮嫩。

5.肉片涮完后,再加入白菜頭、細粉絲(也可用凍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作湯菜食用。

特點:選料精細鮮嫩,肉片紙薄均勻,調料多樣味美,涮肉醇香不膻。

總結:涮羊肉起源于哪個朝代,涮羊肉的由來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涮羊肉在中國由來已久,是很經典的一道傳統美食哦!

?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
更多>同類百科
 
鹽池灘羊